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7-07-01 14:20
没有烟总有花,香港金融科技漫谈

虎嗅注:本文出自金科刺秦王,《没有烟总有花,香港金融科技漫谈


大大访港,庆香港回归20周年。在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在朝者,应该有太多真心假意感恩戴德的话。小号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也在野发声,说说香港的金融科技。


按市面流行的说法,香港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世界级金融中心。比如以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数量,管理资产总值,IPO及其它金融产品(比如有香港老千特点的涡轮)发行量,私募对冲基金注册总量等等。本人非金融专业或从业人员就不献丑,只看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真有数不尽的人世繁华!



从金融科技或新金融看就有趣很多。首先关于小号对金融科技的定义,趋势和立场,参见前文:《欧卖糕的!经济学排名第一期刊居然发这么浅的文章讲金融科技?》按官方宣传口径,香港自身的金融体系完整,监管法规到位,市场进出自由,发展金融科技是水到渠成。从公开数据看,香港的金融科技在最近几年也是高速成长。比如金融科技初创企业数量据我们前几日的最新统计大概有200多个,分布在金融科技的各个领域,比如移动支付,智能投顾,数字货币,区块链应用。因香港作为国际港的特殊地位和外汇交易的历史沉淀,在这个领域也涌现出一批金融科技企业(参见《香港金融科技生态系统:创业企业,监管机构,投资者和加速器》)。



从生态看,香港对于金融科技和其它创新创业方向比已经是相当投入。从上图及新闻跟踪可知,无论是银行(如DBS,BBVA, HSBC, STANDARD CHARTER)等都在今年对金融科技加大投入。楼主记得3年前就被一投资人拉去某活动上认识了一票众多银行业内部研发或投资金融科技的专业人士。所以如果说在香港的银行不改变或者说不参与金融科技,不厚道。比如STANDARD CHARTER和其它投资人一起成立Fintech孵化器Super Charger,楼主也曾带学生参观并和孵化企业及投资人多次访谈。



监管,政府机构也在各种公开渠道不断喊话发声鼓励金融科技。投资推广署(InvestHK)作为官方的商业推广机构,对金融科技情有独钟。在香港多年对他们的印象中,觉得他们参与金融科技的活动或自行举办活动的频率和热情远远胜过其它行业(比如智能穿戴)。自2016年投资推广署就在每年11月举办金融科技周,投入巨大,大咖云集。连一向沉稳持重的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其总裁陈德霖先生也在近期频频发声鼓励金融创新(读到后面就明白为何这是真的新闻!)并于6月2日访问深圳金融办,参观平安科技和微众银行(参见《香港首次宣布:联手深圳共同打造国际金融科技重要湾区!》)。



最后看高校,我们香港大学已于2015年就在硕士班推出金融科技课程;据港科大金融系同事讲他们更夸张,说要向NYU STERN对标,至少推出10门金融科技课程;港中文也不甘落后,2017年初新闻报道说要推出金融科技本科学位。因为香港全部大学(严格说是研究型大学)都是公立的,而私立大学或各种湖畔河畔大学基本没有空间,那么如果本科教育就以发放学位的方式推广金融科技,真的实行将会影响更加深远!


好,新闻联播体或政府公告体结束。我觉得已经充值了足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正能量。下面说点有趣的。


野心.优雅


任志强,江湖人称任大炮。曾经出过一本名为《野心优雅》书。想来评价香港的金融科技再合适不过。可惜的是这里只有优雅,咩有野心!


还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先说优雅。香港的金融科技企业创办者大多是专业人士,极少纯技术出身(无论是计算还是工程),很多都是在金融机构从业多年,如果是从英国或欧洲到港的人士就更加“优雅”。在海外有工作学习经验的人会非常了解这其中微妙的差别。这种优雅如果你常在大陆参加各种投资会议,行业论坛等等,那么一切换到香港类似的场景就会一目了然。比如着装的搭配选择,比如对会议日程的守时,比如语言的精心打磨等等。


当然这些只是些表面功夫,我们看实操:香港的金融科技企业非常守法。那位看官说,难道其它地儿的金融科技企业就不守法不成? 诶,还真说着了。在天朝,无论是所谓巨头还是初创企业,至少在金融科技这一项上,不管是因为无法可依,还是执法不严等原因,总之大多都是先摸着石头走夜路过河。摸过去就上市变巨头,摸不过去就再整改。比如前文提到支付宝成立初期,是没有牌照没有备付金的,就算后期看在为人民服务可以宽大处理的份上,也该罚个千八百万的吧? 印象中并没有因此被罚,但最近却因其它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四处受阻。还有我们提到的智能投顾,因立法缺位和天朝的特殊国情,大中华地区的大多智能投顾公司都存在披露不清,费率利益冲突甚至被某地方证监会发现无牌销售基金等(参见深度长文:《你以为是一个阿尔法,其实是一只狗!智能投顾困局》)。还有各种征信公司,校园贷,消费贷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还不算那些成千上万从第一天开始就准备坑蒙拐骗的各色极LOW的E猪宝之流。


再举一小例。前几日楼主参加一个由专业人士自发组成的香港金融科技协会(Fintech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在我们的电话会议上,负责新闻发布会的同仁提出是否要给某政府赞助机构提供参会者名单,因为当时对方明确提出赞助的条件就是必须交出这个名单。这么一个看上去都不算是事的事,我们居然讨论了半个小时! 原因是有位同仁坚持认为如果没有通知过参与者会但提供他们的信息给其它机构(即使是政府机构!)是不道德的(Unethical),我们的做法有可能侵犯用户隐私权。而经手人和其它同仁听上去也沉默良久,无言以对。最后还是仔细查找Eventbrite(因为活动是在这里发布并采集用户信息)上的条款和对那个政府机构的沟通邮件找到一点儿缝隙,决定要求该政府机构必须提供隐私保护保证后才能提供有限信息。


反之,上周北京之行了解到天朝的很多大数据风控或征信公司(无论体量等级),几乎都或多或少参与用户数据的购买和争夺。这些数据的买卖还催生了所谓的金融地下黑产。江湖传闻有几大中介机构,专门负责打包各种小散的购买需求,然后去大型数据提供商比如手机运营商那里去集中议价。比如某家大数据风控公司号称有20多亿的语音通话记录。但中国似乎只有13亿人,而且手机普及率似乎没有到2(也就是一人两部手机或座机号码),老人和小孩,偏远地区等普及率更低。本人的第二反应是,那么多的通话记录,从哪来? 我想应该不是从登记用户主动提供得到的。而多家大数据风控公司都私下明白无误的表示,别总问我们算法问题,其实算法大家都差不多,关键是数据!最近所谓的顺丰阿里大战,买卖50条身份信息判刑等等都算是给公众一些关于信息隐私的启蒙吧。


再扯远一些,几年前和港中文创业中心主任闲谈。他也半开玩笑的提起,香港的创业者太“老实”,怎么能做大做强!席间提到的例子有深圳几大标签式创新企业,比如大疆科技。因为我们听过李泽湘教授到港大的讲座,所以应该信息可靠。都是不算个事的事,李教授在讲座,包括大疆早期的新闻中都提到,团队为了测试新机,进行过无数次多场景(湖泊,高原,农村。。。)的试飞。可在美国的竞争对手却要在每次试飞时递交申请(提供时间,地点,飞行高度,可能的危害,保险等等)并等待审批。和前面大数据风控类似,在跑马圈地上速度绝对大大降低。那位看官说, 那就先悄悄做起来,反正危害不大(大疆无人机也不是血滴子去故意杀人,是不是),能把你怎样?


好,看UBER和香港第一家共享单车的命运。首先是UBER(优步)。在全世界一向很嚣张的UBER,在2015年被香港警察钓鱼执法,抓捕多名司机并突袭公司总部(参见《香港警察也钓鱼执法:Uber香港遭突袭》)。他们的COO---Kenneth, 楼主还请过在MBA课上讨论。当时他那欲说换休委屈到极点的眼神,我想我和我的学生都很难忘。近来UBER在香港已经接近停运,只能做外卖派送甚至接送残疾人士。我和助手开玩笑说,香港法律之严,活活把一流氓公司逼成社会企业!



而被誉于新四大发明的共享单车,一直没有引入香港。直到前几个月突然有报道说在新界出现。结果还没到1个月就发生单车投河事件,市民多次投诉警局声称单车占地,必须严惩不怠!可怜的Raphel (法国人), 他3年前做另外一个创业项目我还请他和本科生分享过。



回到金融科技。无论那种创新,都会有意无意对传统机制和利益分配造成冲击。新技术,新模式,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合适的约束和监管。先放松再监管(中国模式)还是只监管不放松(香港模式),无人知道答案。英国FCA率先提出的沙盒(Sandbox,或者说允许金融科技企业在可控的实验场景中测试)的确是监管上一大创新,但在具体落实上的难度大,尤其是当测试成功后落地到市场上时。比如我们访谈的一些在香港的初创企业(移动支付,语音银行,数字货币等)。他们本身模式上其实并未有特大创新,合法合规性也毫无问题,但当落地执行时对本港的银行机构拒绝或消极提供接口服务等等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这个话题太敏感,尤其是在香港回归的日子,不展开谈。只是希望那些只看到宣传画册的创业者或看客多想想,虽然香港的金融科技生态中出现了很多人,很多投资,很多机构和很多宣传,但真正香港金融界中的实权派(比如各大银行高管)有没有出现在金融科技孵化器? 有没有公开宣称进行某项金融科技产品的研发?甚至有咩有学学陈德霖去参观金融科技企业,然后写写观后感?


没有烟总有花


结语。香港金融科技,尤其是创业者们,虽然看着无限的繁华,却面临着市场狭小,语言多样(两文三语简直就是做APP的噩梦)等问题。而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具体市场参与者对创新的接受,要在一个众多行业已经形成寡头垄断家族集团拧成一股绳的市场中打开僵局。如果他们还能野心优雅的完成各项动作,我写一个大大的服!


我这么辛苦地首尾照应大大,算是献礼吗?


金科刺秦王(微信号: gh_10fa1bfdd37b)金融科技,创新/创业/杂谈,一个非金融专业教授对金融科技的另类思考。每周六大更新,其它时间不定期小更新。闲来无事亭中坐, 笑看金科刺秦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