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周报-ICO】鱼龙混杂的ICO领域,泡沫何时破裂?
限免 2017-07-28 20:04

【周报-ICO】鱼龙混杂的ICO领域,泡沫何时破裂?


火爆的ICO,调整几时来到?


2017年以来,互金领域颇为沉寂,区块链则是非常火爆。尤其是ICO,不断有新项目出来发行代币,融资金额节节攀高。很多人认为这又是一场金融骗局。ICO是否都是骗局,如何识别好的项目,ICO未来又会怎样演进?

 

虎嗅观点

 

1)当下ICO领域泡沫极大,但将所有ICO都称为骗局又有失公允。


有观点认为币圈是在“炒空气”,什么区块链项目都没有,只有炒作。这种观点有几分道理,但又有些过于绝对。有些区块链团队可能确实看好区块链应用的前景,想要做一些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的尝试,又没有资金,所以通过ICO来募资。


区块链创业项目确实可以通过找VC来融资,不过由于市场普遍认为区块链应用大规模落地至少需要五至十年,目前VC对于区块链项目投得还比较少,区块链早期项目融资并不容易。这样ICO是这些创业项目的合理选择,毕竟融资速度快,流程简单。有真实项目背景的ICO,对于促进区块链技术创新是有帮助的。


当然,就目前的状况看,确实有不少滥竽充数甚至是诈骗的团队进行ICO来骗钱,而且比例可能相当高。目前的ICO可能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来形容可能更加合适。

 

2)即使是真正在做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研发的ICO项目,投资风险也是非常大。


ICO与IPO、股权众筹有些类似,但在风险方面,ICO项目投资风险比股权众筹还要大,股权众筹至少还有平台的风控,以及领投人的判断,项目也是实体经济里面的项目,ICO则没有风控与价值评估的环节,项目也是离大规模商用很远的区块链项目,风险更大,回报周期更长,更何况还有纯粹为诈骗的项目。但ICO要远比股权众筹火爆,原因在于ICO有比特币、以太币的千倍以上赚钱效应在前,吸引了很多投机者。而股权众筹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形成赚钱效应。

 

3)理性的投资者判断ICO项目需要掌握一些原则和技巧。


ICO有点像天使投资,判断一些ICO项目是否有潜力,关键还是看团队。区块链项目尤其是公链类项目对技术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团队如果缺乏足够强的技术背景,却宣传要通过区块链颠覆某个领域,投资者对这类项目要打个问号。


其次,对项目前景要进行判断。该项目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现实中的痛点通过区块链去解决,有无必要性,能否带来效率的提升。如果没有,则只是利用区块链概念来宣传。具备专业能力的投资者则可以详细查阅项目发布的技术白皮书,查看真实性、内容完整性、运作机制、可实现性、核心优势等,再进行判断。

 

4)ICO领域的政策调整随时可能来到,泡沫随时可能破裂。


前期因为有大量资金的涌入,带来行情的火爆,也使得参与者的心气比较高。而现在,因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火爆,以及媒体的报道、监管的关注,目前市场心态已经比较脆弱,场内对泡沫的观点都比较认同,只是不知道由热转冷的临界点在哪里。


这种状态就像2015年5000点左右的股市。这种状态下会有一部分谨慎的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而稍微大一些的市场负面因素如果来临,则可能彻底改变现在的行情。这个因素可能来自于监管政策的到来,也可能来自于欺诈项目被揭穿。

 

 5)监管肯定会来到,具体的监管手段可能包括几种方式。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一方面是因为新生事物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贸然禁止可能阻碍创新;另一方面是因为ICO过程相对复杂,涉及发行融资、电子货币、区块链技术等元素,相关的政府部门包括央行、证监会、工信部、公安部门等,谁来监管,如何分工,如何监管,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具体的监管手段方面,预计会加强对云币网这样的交易平台的管理,对ICO项目进行备案,并要求进行更详细的信息披露,以及建立投资者适应性制度等。

 

行业速览

 

1)从概念上看,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或Initia lCrypto—Token Offerings)是指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首次发行。项目发行方向外界披露标的项目信息和发行的代币数额、价格、支付方式。参与者以法币或者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购买代币,代币可在地下或交易平台交易。投资者靠代币升值赚钱。目前ICO生态中的主体主要包括项目发行方、投资者、发行与交易平台等。发行与交易平台目前主要包括专营ICO的第三方平台以及由比特币交易平台切入到ICO服务的平台。

 

2)就流程来说,如果一个项目要通过ICO方式融资,通常会在项目官方网站以及一些加密货币社区网站上进行发布,发布的内容通常包括项目白皮书、项目目标、项目开发、项目团队背景、项目特点及使用场景、ICO时间表及细节等信息。投资者可以在限定时间内,将例如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通过项目指定渠道以换取该项目的加密代币。这些加密代币往往在项目上线之后可以立即在一些数字货币的交易所里面进行交易。ICO通常设定截止日期或者最高融资额。机构可以选择设定固定的代币价格,根据ICO筹集的现金金额发行代币;或者发行固定数量的代币,根据融资额计算代币价格。

 

3)当前的规模方面,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18日,监测发现在交易平台上线并完成ICO的项目65个。2017年以来,通过上述平台完成的ICO项目累计融资规模达63523.64BTC、852753.36ETH以及部分人民币与其他虚拟货币。以2017年7月19日零点价格换算,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


从ICO平台看,融资金额最多的平台分别为ICOAGE(经营主体为上海趣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ICOINFO(经营主体不明)和ICO365(经营主体为深圳众链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占30.7%、22.9%和10.6%。从ICO支持的融资币种来看,比特币和以太坊占比最高,二者合计占比达90%以上。另有少量的ICO支持人民币以及其他虚拟币种,如以太经典、EOS、ICO币等。


就全球范围来看,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ICO融资近13亿美元,已经超过区块链行业的VC投资额,是2016全年ICO融资额的六倍多。

 

4)注意区分币圈与链圈的区别。区块链与ICO群体中,一拨人专注于挖矿、炒币甚至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筹资,业界俗称“币圈”;另一拨人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应用,甚至从区块链底层协议编程开始做起,业界俗称为“链圈”。链圈往往鄙视币圈,币圈有些人因为ICO项目而进入到链圈。

 

5)从当前的投资心态看,如今很多币圈的投资者其实都是投机者,并不在乎代币背后的项目是否真实、能否有实际作用,只想买到下一个比特币、以太币,并在泡沫破裂前将代币卖给接盘者。一些ICO项目也是投其所好,并没有真正运作区块链项目,随便发个技术白皮书就可以去圈钱,实质上与诈骗无异。只是与普通的诈骗不同的是,投机者可能知道项目是诈骗,但仍然甘心入局,为的是投机获取收益。

 

6)监管方面,美国证监会(SEC)于华盛顿时间7月25日发布调查报告,称或应将数字货币当作证券进行监管,其中包括ICO和代币销售行为。那些提供未备案注册的数字货币有可能违反联邦证券法。SEC警告市场参与者,虚拟组织发起的邀约或销售仍受到联邦证券法律的管辖,即便是使用了区块链技术。


加拿大安大略省证监会(OSC)曾公开表示:“虽然它们并不代表某一公司的股权或某一实体的所有权,但任何可在分布式账本上追踪或交易的产品或其它资产都有可能是证券。企业对于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具体运用可能会触发安大略省的证券法律,其中包括登记或提交招股说明书的需要。”


在国内,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一次研讨会中曾表示,从制度建设出发,我们应该尽快在法律上给予ICO一个说法,一个完整的监管框架,对于促进整个区块链行业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文章题目:大家常说的用户思维,你真的理解透了吗?

作者:朱百宁

 

从用户的角度来设计产品、推广服务,似乎已经是人所共知的原则。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很多用户体验很差的产品、服务或者广告。为什么会如此,产品经理难道不知道用户思维这一基本的产品设计原则吗?并非不知道,然而很多时候人受制于自己的经验、认知水平,很难认识到自己的做法背离了用户需求。

 

虎嗅作者朱百宁在一篇文章中对用户思维在思维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日常生活”当中的体现进行了解析,他认为,拥有用户思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背后的原因包括知识的诅咒、人性的影响、测试的缺失。要形成用户思维能力,需要时刻保持警醒、到生活当中去、到产品当中去、到用户当中去。具体怎么解释,如何操作?文章有很独到的分析。

 

以下为部分内容摘编:

 

知识的诅咒(Curse of knowledge)这个概念来自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的一篇论文,指的是人一旦获得了某一知识或经验,就很难体会没有它的感觉了。

 

美国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击节者和听猜者”的心理学实验,让人能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识诅咒的效应。


在这个实验中,受试者被分成两组,分别扮演“击节者”和“听猜者”。击节者拿到一份歌曲名单,上面列有包括《祝你生日快乐》和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等25首受试者耳熟能详的歌曲。击节者任意选定一首,然后在桌子上用手指把歌曲的节奏敲出来,听猜者则根据敲击的节奏来猜出歌名。

 

由于这些歌曲太熟悉了,所以击节者事先预估猜中的概率大概有50%。然而,实际测试了120次后,听猜者只猜对了3首,成功率仅为2.5%。预估与实际情况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在于,击节者敲击节拍时,脑中难免同时响起歌曲的旋律。而听猜者感受不到任何旋律信息,他们只听到了一串不连贯的敲击声,就像看到听到滴滴答答的摩斯电码一样,丝毫不知道那是什么。

 

正是由于知识诅咒的广泛存在,使得产品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很难设身处地地去设想用户是如何理解和使用产品的。

 

因为他们对于产品的细节太了解了,所以不会存在理解偏差和使用上的错误。但用户不是这样的,用户并不了解这些信息,所以导致了类似“飞利浦空气净化器滤网封套未拆封导致净化无效”这种问题的发生。

电商、教育、医疗最近融资频繁,当然企业服务这个大方向一直都火热。


本周值得关注的部分创投事件有:A轮过亿的大额融资有跨境电商KK馆、专爱投零售连锁的投了连锁奶茶奈雪之茶1个亿,共享充电吧怪兽充电也融资亿元人民币。B轮爱钱帮融资5亿;无人驾驶系统Momenta融资4600万美元。C轮轻松筹融资2800万美元;英语流利说融资近亿美元;淘票票13.33亿卖给阿里影业。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妙投APP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