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会员畅享妙投服务,按年开通最低至3.5元/天。
点我开通
会员畅享妙投服务,按年开通最低至3.5元/天。
点我开通
【周报-问答】躁动的资本,明码标价的大V,问答平台会是门好生意?
限免 2017-09-01 19:13

【周报-问答】躁动的资本,明码标价的大V,问答平台会是门好生意?

8月29日下午,今日头条旗下的悟空问答一口气签约了 300 多个知乎大V的消息被创的沸沸扬扬,悟空问答也借此免费宣传了一把。这种激起行业大讨论的事件,如果要去花钱做营销,估计这签约花的2000万是远远不够的。


借此本周周报将对问答平台进行解析。另,本文特指无偿问答产品的探讨,分答、微博问答等需要付费才能获取答案的平台不在此范围内。

 

虎嗅观点


1)问答内容繁多,实用技能型问题更有市场空间


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创业者开始用网络去改造不同的行业,以寻求不同的商业机遇。日常生活中的人们,每天也都在接收着来自不同方面的信息,寻找准确性答案成为多数独立思考人士的刚性需求。


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问答平台的提问者也有数千万用户组成,他们针对行业、热点事件、实用技能、心灵鸡汤等等内容提出不同的疑问,以期获得更专业人士的答疑解惑。在不同分类的内容问答中,针对具体场景的实用技能所提出问题并获得相对专业人士针对性的解答,是他们最期待的也最具用户价值的形式。他们希望通过不同的结论给自己即将所做的事情提供参考。而每个人都有无知的短板,即使是平台方对答案也不可能做出正确区分。观点、鸡汤类的问题,回答出彩对答主的要求太高,属于金字塔顶尖,很难批量规模化。


2)平台砸钱抢人,但多数答主仍难以此为生


知识付费给更多拥有知识的人提供了另一种变现方式,他们闲时利用知识不仅能体会到好为人师的快乐为自我背书,还能通过高质量的回答获得一定回报。


通过公开报道可知,这些被签的大V们需签三年合同,在悟空问答上每次回答只要满足500字,每个答案就可按100、200、300、500不同档位来计算酬劳,每月最低10篇,最高 24 篇,多数大V发满20篇便可得到1万元酬劳。


对于本次悟空问答挖人的价格,也有消息称价格最高的应该是每月3万,但结合知乎头部大V的身份、职业,这个价格明显还是很难让多数人辞职,去做一个自由职业者。同时,也正是由于他们某一个行业做的突出才能显得更加专业,凭借影响力收获众多粉丝。


问答本是体现自身知识盈余的价值,对于众多大V来说,不可能为了回答问题的收入,去做专职的答手,如果真的这样那就本末倒置了。


下图为知乎前10名大V,其中作家2位、企业高管或创始人4位、影视制作者2位。











3)巨头入场,靠资本收割KOL,凭借补贴去竞争的策略只能饮鸩止渴


截止7月23日,知乎平台拥有1万粉丝的大V共3735人,由此看来1万粉丝的大V数量并不是太多,此次今天头条的悟空问答用年2000万的成本,就挖去知乎近9%的1万粉丝大V。


这些KOL所带来的效应, 的确更符合互联网先有人流才有金流的特征,但凭借补贴去竞争的策略很难持久。如果大V看重的是资本而非平台,那挖走再多的人也总会被别人再挖走。躁动的资本流向哪里,哪里就会是知识问答的下一个战场。


4)平台方切入点各不相同,最终诉求都是不想错过搜索引擎裂变的红利


不同背景的企业纷纷上线问答平台,从表面上看都是在迎合精准知识消费的需求,但实质是要分享搜索引擎裂变的红利。


用户的搜索习惯和对搜索结果精准性的要求,使门户的搜索优势逐渐弱化,具有社交属性、知识属性的问答平台可能会是搜索引擎裂变后,多数人日常的主要知识获取方式。如何利用平台去匹配选择两端需求,服务kol和用户将是这些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


5)产品模式本身符合知识消费精准化趋势,但赚钱是个难题


问答的知识传播模式,虽然更加符合人们主动学习知识趋势,平台相对于门户网站的搜索,结果的反馈也更加准确。但问答平台在门户面前,商业的盈利模式极不具竞争性。


作为对问答工具,用户是有了,流量也来了,可怎样变现的实现盈利,能否自负盈亏活下去是个大问题。


目前来看,平台的最终的盈利模式无非两种:


  1. 让用户为答案付费,平台从中抽取服务提成。一旦收费可能丧失大量用户,内容的传播价值也回会降低;而低频应用的粘性存疑,平台可能慢慢走向冷清。


  2. 广告服务。一旦广告入场,就要在商业和社区氛围中间作出抉择,知乎的困境就是最好的例子。


行业速览


主要问答平台有哪些?它们分别又存在哪些问题?


百度知道:运营了十周年用户数量上亿,凭借庞大的信息规模用户能在百度知道中找到相关问题的不同答案,各类问题应有尽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用户的搜索习惯,也使百度知道上的问答涉及了生活中的每个领域。 水军泛滥导致内容质量逐渐降低 ,信息可信度不高。


知乎: 用户质量高 ,答案多为知名大V亲自作答,内容回答质量相对较高,回答问题积累越来越多。用户与牛人主动交流也能更好的进行思想碰撞,促使自己进步。回答周期略长 ,问题逐渐出现重复趋势。


悟空问答:用户质量和内容回答质量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变头条现在看起来比较LOW的内容生态。新平台,知识缺乏积累,头条的用户人群在一定程度会是知识的获取者,但整体较低的文化水平可能需求知识回答者的答案更应通俗易懂。


新浪爱问:对视频搜索的支持实现了内容形式上的丰富和扩展,具有浓郁地区特色的本地搜索推荐也更加方便网民。因用户习惯问题,平台用户活跃并不高。


搜狗问问:使用QQ登录社交性强,借助腾讯和搜狗自身优势,为广大网友解决问题,同时问题可以在QQ上显示出来,让QQ好友关注问题并且参与解答。发布的问答虽更具有广泛传播性,但回答的专业性较差。


此外,360问答、果壳问答、简书、热问等平台也在从事问答服务。

文章题目:新租房时代,资本赔本赚吆喝抢滩五万亿市场

作者:孙春芳 、张庆宁


租购同权的方式虽是长租公寓,但要的并不目前靠创业公司去整合房源做长租公寓的模式,土地是租购同权中最大的看点。


政府让开发商全部自持的去买地,地价就有大的降幅;村镇集体土地可以合规的建房租售,土地零成本,按照建设成本是原有房价的20—30%,正常租金的年回报率肯定能超过5%,北京城中村居民自建房年回报率远超30%(据了解五环一城中村自建房每平成本才500元,一个20平的房子,房东为此支持的初始成本是1万元,但每年都能换取1万元以上的租金,投资回报率超过100%)


是否拥有低价的土地,甚至拥有免费土地是租购同权时代的红利。显然目前的长租公寓企业在这方面不会有优势,而未来出现的可能是大的地产开发商开始业务转型做自持租房和村镇用集体土地自建房的运营企业。


以下为文章部分内容摘编:


划重点:


随着各方机构势力涌入,并且优质项目有限,类似房企“地王”那样的“楼王”开始出现,这导致拿房成本极高。扩张要亏本,不扩张又可能在行业竞争中出局。


融资,成为长租公寓市场市场参与者的命脉。不过,租赁行业的金融创新,无非是两个门道,一是将未来的收益提前收回来,二是把此前的成本转嫁给别人。


即使是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租赁市场同样很难爆发式增长,这其中一个内在因素是,租金的涨幅刚性地受制于收入的涨幅,收入涨幅是既定的,那么租金涨幅就是既定的。


“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在长租公寓市场单独掘进的各个派系,步履维艰。


这个行业饱受利润太低甚至无利可言之苦:一是资产价格高企导致租金回报率长期较低,使得长租公寓拿房成本高,并且企业很难在起步阶段自持物业;二是过低的资产收益率和高企的融资成本,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加杠杆快速做大的可能性。


“做长租公寓,如果你好好做手头的两三个项目,经营得道的话,几年之后是能够挣钱的,但一旦摊子铺开,铺得太大,亏损无疑。”王戈宏这么说的原因很简单——长租公寓的成本中,拿房成本占到大头,营运成本只占小头。


收入上不去房租咋上去


虽说长租公寓行业目前还处于亏损阶段,但各家机构之所以蜂拥而上,肯定是看到了它的前景。问题是,这个行业何时才能迎来曙光?


对此,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的判断是在十年以上。链家同样是长租公寓的先行者,旗下长租公寓——自如,拥有7000多名员工,管理着50万间房子。


杨现领的判断基于四个条件——


第一,该城市有持续的人口净流入,且净流入人口以年轻人为主;


第二,服务业占比超过50%且持续上升。因为在制造业占主导产业的地方,这些流动人口、新市民,居住的主要方式是在工厂里面,不需要租房;


第三,房价收入比偏高,这使得居民很难在短期内进入购房市场,进入交易市场,所以需要在租赁市场停留更长的时间。


第四,租金有上涨空间,而且当前的租金水平绝对值不要太高。

金融类的融资久违有个小高峰,本周值得关注的创投项目有:


人工智能推广营销服务商Appier融资3300万美元,软银资本领投;七牛云又获10亿人民币投资,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领投;农业界有两笔1.6亿人民币的投资,一笔投给了生猪繁殖销售的民正农牧,一笔投给了兽用生物制品的正业生物。高盛和高瓴把橄榄枝投给瑞尔齿科,9000万美元;水滴互助融资1.6个亿,互助保险之最吧;阿博茨科技获投3000万美元。嗯,以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妙投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妙投APP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