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经济学人】比特币内战打响,加密货币走到分岔路口
2017-08-23 16:58

【经济学人】比特币内战打响,加密货币走到分岔路口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虎嗅注:上个月,投资比特币的朋友突然特别兴奋地跟我说涨了一倍,激动之余发现没那么简单。比特币正式走向分裂,现金化的新版本Bitcoin Cash诞生。上周末,传统比特币刚冲破4200美元的历史最高点。现在流通中的比特币总价值为400亿美元,但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内部的分歧也在增加,系统扩容问题已经将主流从业者撕裂成两个阵营。比特币能否建立起更成熟的治理机制?


为了给虎嗅会员寻找全球的好内容,虎嗅正式和《经济学人·商论》展开合作,每月向虎嗅会员提供两篇其付费专享内容,之后会在每月第二和第四周发布,本文来自《经济学人·商论》八月刊文章《打破链条》


以下是文章全文:


比特币内战

打破链条

这种数字货币也许能避免分裂,但令竞争阵营产生激烈冲突的根由仍然存在


换在其他情况下,这两个人可能会成为好朋友。他们都很害羞、很聪明,而且都对数字货币比特币充满激情。一个人发明了哈希现金机制,这一机制日后成了加密货币的组成要素。另一个将比特币白皮书首次翻译成中文。在这份白皮书中,行踪神秘的比特币创造者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首次描述了比特币的内部工作原理。


亚当·巴克(Adam Back)是英国创业公司Blockstream的首席执行官,该公司的一些员工是定义了比特币内部工作原理的软件的主要开发者。吴忌寒是中国公司比特大陆(Bitmain)的老板,其公司生产了约80%的“比特币挖矿机”所用的芯片(挖矿机是保持比特币网络安全、确认付款和铸造新数字货币的专用计算机)但这二人远非同道中人,而是各自代表了“比特币内战”中的两个主要阵营,就系统扩容问题(如果应该扩容的话)争论不休。


最糟糕的情况似乎已得以避免。7月21日,绝大多数比特币挖矿公司表示支持达成妥协,降低了比特币分裂成不同货币的风险,并将价格重新向3000美元推进(见图表)。有些人把原本可能出现的分裂称之为“分叉” ,但现在“分叉”也许只是推迟了而已,因为争议背后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有待解决的是“区块”大小的问题。“区块”指一部分比特币交易记录,这些记录累加起来构成一个去中央化的数字分类账,即“区块链”,区块链包含了所有流通比特币的支付历史。 中本聪将区块大小限制为1兆字节,意味着系统每秒最多只能处理7笔交易,而Visa这样的支付系统每秒可以处理数千笔交易。随着需求稳步增长,系统开始变慢。用户为谋求快速处理交易,不得不向比特币挖矿公司支付每笔交易几美元的费用。


解决方案似乎很明显:扩展区块的大小或者让区块包含更密集的交易信息。然而,比特币成长的烦恼更多来自政治层面,而非技术层面。比特币创业公司Bloq的老板杰夫·加西克(Jeff Garzik)说:“关键问题是由谁来领导一个本应没有领导者的组织。


比特币市场规模巨大:现在流通中的比特币总价值为40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将要达到30万笔,交易额达15亿美元。比特币也已成为一个拥有数百家创业公司的全球性平台,提供的服务包含比特币交易、提供市场数据和运营比特币ATM等。


然而,随着比特币生态系统的发展,内部的分歧也在增加。许多分歧源于对未来展望的根本差异:比特币应该更像黄金还是更像现金?这反映了有关货币性质的两种思想流派的根本差异:“货币金属论者”认为货币是自下而上产生的,像黄金一样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交换媒介和价值储存工具;“货币国定论者”则认为,货币主要是政府自上而下的一种创造,便于政府征税,并方便公民偿付债务。


让人挠头的是,比特币两者兼而有之。它既是自下而上的——人们可以自由进入系统,开展政府无法阻止的投机或支付行为;它也是自上而下的——中本聪不仅设定了区块的大小,还设置了其他技术参数,包括只能有2100万个流通比特币的规定。


巴克说这主要是一个权衡问题:如果让比特币发展过快、规模过大,它就会变成一个政府可以干预的、更加集中的支付系统。这是因为,如果区块链太大,个人持有者将无法再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来验证交易的有效性。因此,巴克想要把区块维持在相对较小的规模,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变系统,例如将数额较小的交易捆绑在一起再来确认(这种技术称为“闪电网络”)。为了减轻系统堵塞,巴克和“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Bitcoin Core)的其他顶尖程序员开发出一种使用“隔离见证”技术(SegWit)的解决方案,让区块包含更密集的信息。


如果说巴克是理论家,吴忌寒就是实用主义者。他认为,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无需在规模和安全性之间权衡。对他来说,比特币的发展因中本聪出于实际原因限制区块的大小而受到阻碍,不改变这种限制会“杀死下金蛋的鹅”。他已经全力去支持那些想要尽快把区块大小翻倍、且日后还会进一步扩大区块的人。


这些不同理念的背后潜藏着不同的经济利益。 比特大陆不仅销售挖矿硬件,而且还为自己的账户铸造比特币(吴忌寒声称自己控制着约10%的系统计算能力)。比特大陆还经营着大型“挖矿池”,较小的运营商可以接入。据说吴忌寒也已积累起大量的比特币。所有这些资产都让他有强烈动机保持系统不断增长,同时保持原有结构。


巴克和他的程序员同事之间的利益牵扯则更为复杂。Blockstream和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不是一回事:核心开发团队中只有少数人为Blockstream工作。他们在那里工作的部分原因是为了接受智力挑战,也是缘于自己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但是,如果比特币按照巴克推崇的方式演变的话,Blockstream及其背后的风投机构无疑将会受益。Blockstream想通过不同版本的闪电网络和其他区块链扩容软件来赚钱。


互联网发展的早期也出现过类似的纷争,孕育出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简称IETF)等机构来调和解决。比特币有自己类似IETF的“改进过程”,但经验证明,要就直接管理数十亿美元的协议如何更改达成一致并非易事。挖矿公司日益增长的实力增加了达成共识的难度。这些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区块奖励”:公司每十分钟参与一次争先更新区块链的竞赛,获胜者可获得12.5个比特币,按现行汇率计算约值30,000美元。


中本聪最初设计的挖矿是一项非常分散的活动,由比特币个人持有者完成。但由于大规模的挖矿比小规模的更有优势,所以行业迅速高度集中。据信60%以上的挖矿能力都来自中国,因为那里电价低,容易建设数据中心。这让中国的运营商有了否决权:只有当足够的中国运营商实施变革时,才会形成规则。


有关比特币扩容的争议,现在最明白的说法就是,这其实是中国挖矿公司和西方开发者之间的冲突。吴忌寒和巴克在谈及对方时语气客气得令人吃惊,但参与作战的兵马可没有手下留情:比特币矿场遭到攻击;比特币系统涌入大量垃圾邮件,加剧了拥堵。多次有人企图就此问题强制投票并以区块计票。


这一纷争本可能持续好几年,但是比特币已不再是加密区块中唯一的宠儿,它正面临竞争,特别是来自新型区块链以太坊(Ethereum)的竞争。以太坊几年前才推出,但发展迅速,还催生了一波名为“首次代币公开预售”(ICO)的新奇众筹方式。康奈尔大学的艾明·居恩·西雷尔(Emin Gun Sirer)说:“比特币的发展陷入僵局,但竞争已经继续推进了。


对竞争的担忧促成了7月21日的决定。今年早些时候,一群比特币活动分子提出来一个方案,实际是要抛开不实施SegWit的挖矿公司。作为回应,吴忌寒在6月发布了一项相当于是抛开开发者的“应急计划”:如果对方强逼,他将扩大自己的区块链,把区块向两兆字节扩大。果真如此的话,将会导致比特币的分裂。


为了避免这种结果,一群比特币公司想出了一个名为“SegWit2x”的折衷办法:在8月中旬先实施SegWit,三个月后再将区块大小扩容至两兆字节。正是这种妥协赢得了几乎所有挖矿公司的正式支持。


分裂已得以避免——至少暂时如此。尽管实施SegWit似乎已成定局,但仍不清楚是否真会执行第二步。开发人员已经表示时间订得太紧,12至18个月的最后期限更为现实。如果继续拖下去,分裂也许在所难免。果真如此的话,就等着爆发争夺比特币品牌的大战吧。


无论结果如何,都可从这场冲突中得到一个清楚的教训。去中央化的加密货币和其他基于区块链的系统如果想要不断发展、保住地位,就需要强大的治理机制,否则就可能陷于僵化。《精通比特币》(Mastering Bitcoin)一书的作者安德烈亚斯·安东诺普洛斯(Andreas Antonopoulos)认为,由于加密货币“创造出来是为了取代机构决策”,因此它们必须要找到其他的演进方式。


另一个区块链平台Tezos将很快测试一个这样的治理机制:不仅要就关于如何改变系统的不同建议定期投票,而且还会有一种更为科学地评估建议的方法,并向提出建议的开发者提供奖励。如果开发者的建议被采纳,他们将获得Tezos币作为回报。这一方法似乎已经在加密世界中产生了共鸣:Tezos本月早些时候结束ICO时,融得创纪录的2.32亿美元。


因此,即使比特币没有分裂,区块大小之争也标志着加密货币发展的一个分岔路口。比特币的统治时代走到了尽头,未来属于众多相互竞争的数字货币,而其中的赢家将是那些无需强大的统治者就能调整自身规则的货币。

 

                                                    欢迎关注经济学人集团微信公众号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