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作者:王俊瑶 编辑:凌先静
吕克·贝松来中国了,带着他最新2.1亿美元酷炫打造的《星际特工:千星之城》。
这部由全球顶级三大特效公司重磅打造,使《阿凡达2》的特效制作因此而延期的电影令人燃起超高的期待值。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从7月末在北美上映的情况看,《星际特工》却遭遇票房扑街,首周票房仅收1700万美元,排在第五位,收入不足成本的十分之一,加之同时上映的票房冠军《敦刻尔克》的冲击,可以说海外票房亏本成为定局。
而中国这一站,将成为挽救电影票房的新希望。
口碑两极分化严重,特效情节谁更胜一筹?
这部改编自法国CULT漫画的电影《星际特工:千星之城》耗资2.1亿美金,其中1.3亿美金用于特效制作,再加上主创人员此前在宣传时重点强调了特效的重要性,所以很多网友对于这部电影都相当期待。
最近电影的北美口碑出炉,却出现了非常两极的评价。在烂番茄上,电影获得了76%的新鲜度。
看起来不错的评价,大部分基于壮观的特效和视觉效果,有媒体称:“这是《超体》后,吕克·贝松献给银幕的又一震撼力,视觉效果令人为之疯狂。”其实不难想象,这部科幻巨制制作2734个特效场景,超过3000种外星生物,以及各种各样出乎意料的宇宙奇观。
光在特效方面就花费1.3亿美金。为了配合巨资打造的顶级梦幻视效,吕克·贝松力邀全球三大顶级特效公司维塔技术、工业光魔和Rodeo FX首次联手打造,让影片中的那些重金打造的绚丽璀璨的科幻场面、气势磅礴的交响音乐、奇思妙想的外星生物更加震撼。
强大的影视工业水准,成为重工业商业巨制的新标杆。难怪有媒体说,这部影片前25分钟应该被裱起来放进卢浮宫里当展品。
但是对于电影的故事情节,媒体的评价都很一般,《好莱坞报道者》影评人直接评论说今年的金酸莓奖已经不用等了,这部电影完全能够拿第一。《福布斯》称:“影片中间的叙事汽油被燃尽了,但是第一幕非常牛,我的天哪,这一部美丽的电影。”
总之从各个媒体的评价来看,电影的特效真的非常精彩,不过在电影的后半段节奏开始变得混乱。除了故事情节之外,还有媒体表示男女主之间毫无火花也是电影备受恶评的原因。
深度合作欧罗巴,基美影业有多难过?
基美影业发展至今,与欧罗巴公司有着越来越深的合作。
2012年,基美影业与欧罗巴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此举意味着基美影业成为欧罗巴在中国唯一的合作伙伴。
2013年,基美影业借助新三板进行融资,与欧罗巴公司共同投资、制作、协助推广了《暴力街区》、《超体》、《飓风营救3》等一系列影片。
2015年,基美影业与欧罗巴影业再签五年大合作协议。
2016年,基美影业宣布拟投资6000万欧元认购法国欧罗巴电影公司27.89%的股份,成为欧罗巴的第二大股东。
四度深入合作,基美影业与欧罗巴公司可谓是一家人了,而对于《星际特工》在北美遭遇票房扑街到底会不会让这两大影视公司遭遇重创,吕克·贝松则表示94%的成本已经被消化掉了。据悉,欧罗巴公司在六月公布的截至今年三月底的年度财报显示,其亏损额达到了1.36亿美元。
反观与之合作共同制作这部影片的基美影业来说,如今《星际特工》的北美票房失利可谓雪上加霜。2016年6月基美影业复牌后股价大跌,当日收盘股价为2.97元/股,跌幅高达34.15%,市值也迅速缩水至8.84亿元。想当初基美影业股价最高时曾达到51.41元/股,市值高达38.61亿。
其实基美影业股价暴跌与其近两年的业绩表现密不可分。数据显示,在2015年,基美影业净利润同比下降31.55%,而在2016年,基美影业的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幅下降830.14%。与欧罗巴公司联合出品的高成本电影《暴力街区》、《超体》、《飓风营救3》、《玩命速递4》等没有达到预期票房收入,使得上海基美影业在2016年亏损2.65亿。
成本不断升高,入不敷出必然导致亏损,在这部总投资达2.1亿美金的科幻巨制《星际特工》中,基美影业成本又大幅上升108%。可以说,这部影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握住了基美影业的经济命脉。
转型之路不好走,基美影业能否实现逆袭?
其实上海基美影业在创立之初并不参与上游的制作,他的主营业务就是将进口片引入中国,并收取协助推广的分成费,通过较低的价格买断影片在国内的发行收益。随着知名度的上升,基美影业决定进行战略转型,从下游协助推广业务向电影产业链上游拓展,并作为执行制片方主控电影的投资、制作和拍摄。
然而,基美影业的转型并不顺利。和法国欧罗巴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制作电影,以2016年基美影业主导主控的三部影片为例,票房最高的是《超级快递》,但票房也仅为6163.7万元,票房最差的一部为《魔轮》,累计票房只有783.5万元。
票房不及预期,基美影业的业绩也随之出现下滑。与此同时,基美影业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也处于流出状态,2013-2016年,基美影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95.33万元、-1097.51万元、-1.96亿元和-1.62亿元。
针对上海基美影业的转型,有投资分析师认为,虽然都是电影产业链上的环节,但发行与投资制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较大差异,基美影业转型之前更侧重于营销,转型之后则需对内容创作和市场需求有精准的把握,所需具备的专业性并不相同,而且投资制作所面临的风险也更高,所以基美影业想实现成功转型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