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池子:我就想孤孤单单地和你火

特别策划

2017-10-23 11:37

↑点击视频观看《我是年轻》第五期:池子

 

“这个人我每次见他都感到好奇,你说就这样一个人,怎么还没被人打死?”王自健在《今晚80后》的节目现场,如此介绍一位脱口秀表演者。这个“招打”体质的人叫“池子”,那期节目是在2016年4月,也是池子第一次在电视机前表演脱口秀。

 

为什么说池子“招打”?因为这孩子年轻,在脱口秀舞台上什么都敢说,吐过曹云金的相声抄网络段子,吐过大张伟抄袭,还吐过薛之谦离婚。

 

“暴躁95后”是池子身上的标签之一,如果你看过他在“北脱俱乐部”时期的线下表演,就更能体会到“暴躁”这个词儿的意思了——段子讲嗨了,池子就在舞台上大步流星走起来,有时候也跑几步,梗一个接着一个,机关枪似的停不下来。

 

有一回,池子真的差点被人打了。那是“北脱”的一场线下脱口秀,池子选的主题是“河南人”:“很多人问你们河南是不是拐卖孩子,我说对,你想啊,河南这么多人哪儿来的,我们不生产孩子,我们只是孩子的搬运工。”

 

段子现场“笑果”很好,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脱口秀的喜剧精神,讲到一半,一个观众冲了上来,即便有三四个工作人员拦着,他的手指还是指到池子鼻尖前,“他说不行,拐卖孩子很严重,你不能在一个演出上这么讲河南人,我说你别激动,我自己就是河南人”,池子也不害怕,接着调侃,“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河南人这么爱急眼了,我以为我们挺怂。”

 

这事其实挺能体现池子的两大性格特点,一是“坏”,二是“无所谓(畏)”。

 

除此之外,还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基本素养,池子认为保证演出效果是首要的,不能让真正理解脱口秀、来看演出的观众白白买票。他不能在这个时候跟人吵起来,他得继续让更多的观众笑。

 

“其实脱口秀就是,把刻板印象拿出来调侃,点破它,笑出来就过去了,偏见反而会解除,社会会更好”。

 

如果“坏”是一种天赋

 

池子火了,成了拥有百万粉丝的红人,百度百科也有好几百字儿了。直接把“池子“拿来百度一下,前几条都是“池子真实身份大揭露”、“池子到底是不是富二代”,大家这么问,是因为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知道的人都不说,也因为他怼了这么多大咖,竟然还能好好地站在舞台上乐。


(觉不觉得跟年轻时候的马三立老师颇有几分神似?)

 

从2015年开始在“北脱俱乐部“尝试说脱口秀,到现在常驻《吐槽大会》、成为《脱口秀大会》的领队,池子觉得自己一路都挺顺的。

 

池子从高中开始看美式脱口秀,当了四五年观众,直到2015年春天,他偶然看到北脱俱乐部招募脱口秀活动的参与者,这才第一次亲临脱口秀现场。“当时觉得挺惊奇,国内还有这样的组织?就想过去看看做成什么样。”等到第二次再去参加活动时,他就作为表演者登台了。

 

紧着接2015年8月,池子在三里屯一个书店商演,演完一个特高、特白净,很难找到眼睛的人管他要了微信,“他说我是《今晚80后》的编剧李诞。”就这样,池子开始有机会在电视节目上表演脱口秀,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节目效果非常好,《吐槽大会》上线四天,播放量破亿,最后一期播出后,总播放量达到13.8亿。随着节目的火爆,“脱口秀天才”这个标签,也被牢牢粘在池子身上。池子自己对这个头衔的认识很特别,认为所谓脱口秀的天赋,对他而言只是性格的一部分,只不过这部分性格在读书时,被老师、家长称之为“坏”,在开始说脱口秀之后,被公司、粉丝称之为“天赋”。

 

还在吃奶粉的年龄,他就把爷爷家钥匙藏到奶粉盒里,看着全家人火急火燎地找钥匙,自己抱着奶粉吃;等到了会说话的年纪,就在课堂上专门接老师话茬儿,他很知道什么时候接、接什么话,能让全班同学都笑起来。这种性格特质,或者说能力,一直保持到现在。

 

观众对于喜剧演员,总有一种“台上聚众欢笑、台下独自悲伤”的想象,而这一点并不适用于池子,他在生活里的“发挥”比在台上还好,因为生活里的幽默没有经过设计,更不用照顾机位。台上台下,他就是那个话多、语速快,经常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的人。

 

“经常有观众问,脱口秀演员从年轻到去世,风格往往没有太大变化。因为他就是他,不存在表演人格。”池子希望自己无论台上台下,都可以真实、自由。

 

“无恐”是因为“有恃”

 

没上过大学是池子的一个槽点,对此,他发明了一种“知识点“吐槽法——用一些经常被人们忘记的常识性知识吐槽嘉宾,观众往往一时反应不过来,池子就再用这一点,来反讽受过高等教育的观众们——“没听懂?知识点好不好!我的天呢。”

 

第一次抛出这个梗是在MC天佑上《吐槽大会》那期:“我在微博上说,我特别喜欢天佑,有粉丝就回,你为什么喜欢一个修铁路的呀?”观众还没来得及反应,他自己又补一刀:“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知识点好吗?我的天呢。”

 


其实,没受过高等教育这一点,正是很多观众喜欢池子的原因。没上过大学,还能把话说得这么好,谁说一定要上大学的?池子虽然年轻但对这一点的认识特别理性,他觉得站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日子过得还行,再回过头去,说当初不上大学特别对,这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万一我上了大学,比现在还火呢?你不能这样忽略时间,去看一个过去的决定。”

 

池子在北京长大,高中却是在河南燕郊念的,跟所有二三线城市的高中生活一样,早六点、晚十点,每天都有老师告诉你,狠狠学三年,等上了大学就能玩了。就在这样一个压抑的环境里,池子基本保证了不让学习耽误自己“玩”的时间。

 

在做出如何度过高中三年的决定前,池子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是要考一个一本大学吗?

 

“我觉得我上普通大学没有意义,我不会好好上的,天天打游戏、打篮球,对我来说很正常。如果说能学到东西的话,我觉得得是个艺术类的。”他当时喜欢电影,就报了电影学院的导演系,结果没考上。

 

他没有像多数励志故事一样,复读个一回两回、不考上北影不罢休什么的,池子觉得“无所谓“,就直接回北京待业,跟爸妈团聚了。“当时觉得要么考上就学点东西,要么就算了,我是觉得艺术这种东西,你行就肯定行,不行就算学四年、五年也没用。我自己看电影,或者自己写,自己去学习,也能学出来。”

 

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池子所有的放荡不羁,所有的满不在乎,都是基于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他一直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不想要的东西当然无所谓,他一直知道自己的癖性,在这个情境下会怎样,所以不重要的东西当然无所“畏”。

 

这种判断力很惊人,但有时候也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支撑。

 

“其实在家呆的前两个月,自己也慌,不知道该干嘛,老跟同学出去玩,后来我就想我不能这样,我要自己做点事,就也不跟他们玩了。”赋闲在家的那一两年池子看了几十本书、上百部电影,池子以这种形式让自己处于一种不断感知的状态,保持自己对艺术、对生活的敏感度。

 

办一个脱口秀专场

 

从《今晚80后》开始,池子越来越红,现在出门吃个饭,也总会被一两个人认出来,有时候骑着摩拜还会被人拦下来合影。他特别怕这个,大街上一听见有人喊“池子”,他就想跑。

 

有一次在机场里,池子带了口罩,他自己形容特别装,同行的李诞就吐槽他,“呦,还带口罩?啊呀,你是不是那个,那个池子!”池子就吐槽回去:“你不会是《今晚80后》那个李诞吧?!”,两个人在机场玩嗨了,这才有人认出他们来。后来,池子发现观众认出他,不是因为脸,是因为发型,他就再也没在机场戴过口罩了。

 

池子特别怕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粉丝,但在微博上,他跟粉丝的互动还挺频繁。“我挺享受现在跟粉丝的关系,他们在我微博底下调侃我,骂我,或者做一张我特别傻的图,我发个微博他们就拆我的台,我觉得特别好,我还会回他们。“

 

孩子有点傻哈?其实池子有自己的看法,在池子看来能调侃人是一种能力,而能调侃“偶像”,说明会独立思考,池子认为这意味着他的粉丝质量高。而且,有能力调侃他的人也有能力调侃别人,养了一批高能粉丝,就没有人敢在他池子的地盘儿撒野了;此外,他觉得这种沟通方式很真实,就像朋友一样,没有哪一方高高在上,他认为动辄“把命给你“的粉丝偶像关系是不健康的。

 

池子对“红”的态度有些纠结,看到粉丝蹭蹭涨,又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自己的表演获得了肯定,难过的是怕自己无法适应在大街上被认出来的窘迫。

 

“我在网络上可以火,因为也见不着,我可以孤孤单单地和你火,不用被很多人打扰,你跟我说话我可以看,也可以不看,但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就不一样了。“

 


池子不希望粉丝把情感投注到他个人身上,他希望观众喜欢的是他的表演,这也是他为什么享受跟粉丝互相调侃,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他感到彼此的思考都是独立的。

 

在池子眼中,提供某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脱口秀的一个重要价值——演员演说完毕,观众的思考方式能够更加开放、多元。

 

池子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上海,每周都在“写稿——开读稿会——改稿——录节目“的周期流程里。他不喜欢上海的天气,说上海的雨能下到人心坎儿里。

 

一向很清楚自己要什么的池子,现在心理也有着一个目标——开一个原汁原味的美式脱口秀专场。一个舞台,一把椅子,一支麦克风,再加一个池子。他想要一场完整的现场演出,两小时往上,一个大场,2000人往上。

 

他希望自己能抽半年哪怕三个月的时间,什么都不干,就在家写东西,无数次地练习,呈现一场最完美的美式脱口秀。“这件事就在我心里,要让它特别重。“

 

————————————————————————————————————————————

虎嗅注:


什么是年轻?

 

塞缪尔·厄尔曼在70年前轰动美国的短文《年轻》中写到: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年龄并不能一概而全,然而可以确认的是,那些原生于科技互联网的"年轻人们",或借助互联网年少成名、或利用文字撬动社会思考、或将爱好当作事业去毕生追求……这放在之前的任何一段历史长流中都似乎不可能重现。


那么,什么是年轻?


虎嗅联合快手采访拍摄了12位样本人物,出品了这档《我是年轻》的栏目,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为什么“Ta是年轻”,他们的对待世界的方式、眼光、思维与态度。

 

希望这12期节目,可以让你找到关于年轻的一些答案。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