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会员畅享妙投服务,按年开通最低至3.5元/天。
点我开通
会员畅享妙投服务,按年开通最低至3.5元/天。
点我开通
【深案例026】赫畅反思黄太吉,四万亿餐饮市场坑和机会在哪?
2018-02-01 15:11

【深案例026】赫畅反思黄太吉,四万亿餐饮市场坑和机会在哪?

文章所属专栏 深案例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0:22

“让我反思?这有什么意义?这毫无意义。”赫畅反问。

“错了就是错了。再说了,你看看那些真正今天伟大的人,乔布斯还被自己公司开除了,他熬了十年呢,你这才几年,困苦个一两年算什么。”

眼前的赫畅,没颓、自洽、壮志犹在,他开始吃素,一年四季只穿个短袖T恤打底,寒冬腊月出门就套个黑色羽绒短外套。黄太吉关店风波之后,他沉寂了近两年,用来填坑,用来找新的路。

这次重出江湖,他的身份是斗店APP的“政委”(也就是负责给组织成员洗脑的)和产品官,这个APP实地拍摄全球优选店铺,提供整体设计方案,撮合开店店主与乙方装修供应商。目前,斗店已获得同道大叔的创始人蔡跃栋、新希望六和旗下的永智创新的天使投资。

赫畅仍是黄太吉的“掌柜”。如今的黄太吉开放了加盟,直营与加盟店铺共开出了六七十家,全国已签约加盟商200多家,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广东。

对于加盟的玩法,赫畅有了有别于传统加盟方式的新脑洞。他已在西安拿了个店铺搞起了实验,甚至连黄太吉的牌子都没有用,就是要把模式跑通。至于这模式是什么,容我们后文再叙。

赫畅说自己曾是齐天大圣,不可一世,他也的确搅得餐饮这个“天宫”鸡飞狗跳,可终究没逃过行业天花板的手掌。如今带上紧箍咒,他成了孙悟空,升起了敬畏心,有了边界感,仍在求取四万亿餐饮行业里真经的路上。

“历史只会记住孙悟空,不会记住齐天大圣,所以这是个误区。你要不经历齐天大圣那一段,直接变孙悟空也不大可能。”赫畅对虎嗅精选说。

说不反思,赫畅在虎嗅面前坦荡剖析了自己遭遇的那些坑。说起这一年多的沉寂,他几次哽咽,当然,骄傲如他,不会承认。

他还详细还原了他这一年多来在餐饮行业继续摸索的历程,以及他对这个行业新的理解与玩法。借由斗店和全新加盟模式,赫畅仍想挑战餐饮这个传统行业的既定套路,他总认为,这个行业不应该只是现在这个面貌。

今天的这篇深案例,我们就如实呈现赫畅对自己的复盘,以及他想如何用斗店和新的加盟模式来继续“搅动”这个行业。

在这篇深案例中,你能够得到:

从黄太吉的困局中,赫畅获得了什么?

4万亿餐饮行业中,到底什么是真正能够被商业化、规模化的痛点型需求?

骗子?先驱?

赫畅是个大忽悠么?

餐饮行业里老资格的一辈,大多将他视为有意无意的骗子,只懂营销不懂经营,一早坐等一个外行的笑话。

在年轻一代餐饮创业者中,赫畅毁誉参半,即便他困顿两年,有人再提他,言语中仍有肯定。

宇宙卷饼的创始人刘晴曾与赫畅同台,她评价赫畅:“做事情的人,足够自信,天马行空。”

对于他的争议,还得回溯到黄太吉横空出世的2013年去判断。毕竟,所有现象级的存在,多少都有“时势造英雄”的意味,远有海底捞,才有黄太吉。

2012年年底,中共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严厉打击公款吃喝。在此之前,市面上风光的连锁餐馆,比如上了市的湘鄂情,皆是高客单价的,服务于权贵的。

同年,赫畅创立了黄太吉,对卷饼、煎饼果子做了改头换面的升级,让这些街头品类有了跟麦当劳汉堡类似的待遇,其客群主打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白领。要按投资圈的说法,这是发现了一片餐饮新蓝海,一个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餐饮消费人群,黄太吉则俨然餐饮行业消费升级的代言。

那时也正值微信、微博的流量红利期,百度、谷歌出身的营销人赫畅,抓准了线上营销相对空白的机会,迅速占领了线上用户的认知。

而在黄太吉之前,传统餐饮行业都忙着在线下当坐商,一间一间地拿铺、开店,为如何坐地获客苦恼不已。传统餐饮开门第一难,就是营销。

“黄太吉的蹿红是营销为主导的蹿红,满足了年轻人社交、虚荣、情怀、爱玩的欲望。如果当年没有黄太吉,早晚也会出一个黄太吉样的存在,把营销这股风带起来。”二人锅火锅连锁品牌创始人梁静对虎嗅说。

黄太吉刚刷出存在感的时候,有朋友想投黄太吉,问梁静意见。梁静虽觉得赫畅营销能力过人,却并不看好煎饼这个品类,她认为把小吃卖的这么贵,违背了消费者对品类的认知。然而赫畅很快令梁静刮目相看。”他把煎饼产品做得更加标准化统一化,味道更好了,在产品上做强了内功。”

2014年,不堪巨亏的湘鄂情更名“中科云网”,宣布进军大数据领域。赫畅的黄太吉则声誉正隆,意欲高歌猛进,餐饮市场又成了资本重点关注的热门赛道,其估值高达12亿。

在当年7月的一次采访中,赫畅称,“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开40家直营店。届时,员工总数将达到800-1000人。”当时的黄太吉,只有100多名员工。

这年,赫畅启动多品牌策略,在一定区域中密集开出多个独立品牌,试图模仿百丽鞋业多品牌合围开店控盘百货商场的模式,其后端搭建中央厨房,并同时着重发力外卖,投入重金组建配送团队,以期占领白领午餐消费场景。“可是黄太吉的客单价太低了,他重金打造供应链用来支撑这么低客单价的产品,很难。”梁静回忆。

没用太久,赫畅就发现黄太吉的多品牌打法并没有刺激出更多的用户和流量,他仍然解决不了供应链端产能过剩的问题,吃钱的中央厨房总处于闲置状态。

2015年9月,黄太吉宣布转型做外卖服务平台,吸引第三方餐饮品牌入驻,并用自建“工厂店”负责这些品牌外卖产品的制作或者复热,然后集中进行配送。

可惜,这决策生不逢时,逆势而为——此时三大外卖平台已经杀红了眼,哪还有垂直型外卖平台的半点机会。更何况,为了覆盖成本,黄太吉还向B端商家收取了不低的费用。

2016年9月,黄太吉被曝出北京的44家门店关闭了20家,赫畅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没有低谷,哪有巅峰》,随后长久沉默。

“他遇到的竞争对手和所有困难,实在是太大了,但我觉得他的方向是正确的。他有洞察力,有前瞻性,但前瞻的太早了。”梁静道。

本文是 深案例 付费栏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