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8-06-15 18:43
北京可能容不下我了

和之前那些很多火了的有关北上广的热文相比,我可能有点“优势”,因为我是一个在北京生活了28年的“土著”,打小在胡同里长大的我一直觉得北京很大,小时候觉得从前门到潘家园简直是太远了,累死个人。然而突然一天我和媳妇觉得,北京容不下我们了。



北京真的很大,我媳妇家住在雍和宫,说实话在我认识她之前,对这个地方一点印象也没有,似乎从来没有去过。前几天聊天,她总说小时候觉得北京很大的,即使从雍和宫到后海去玩也觉得很远,现在回想小时候的我似乎也没有去过后海。


从我出生起,我就是一个接地气的人,因为我住在大杂院里的平房,街坊邻里并非所有人都互相那么友好,但也都认识,大爷、大妈、叔叔、阿姨,早晨醒来就能听见他们院里一边刷牙,一遍聊着昨天那场球为什么没踢好,教练的安排有问题;要不然就是对时事各种发表意见,恨不得要操了全天下的心。


我小时候没什么爱好,爱跟同学一起穿着轮滑鞋(那个时候我们更多的管这叫旱冰)到天安门广场上玩。那个时候天安门还没有安检,只是一个我印象中用来遛弯的地方,过年过节有了花卉摆放,也充其量算是个余兴节目。


在那个时候天安门广场上有很多小孩在滑旱冰,也有几十、上百的人在放风筝,不过最让记忆深刻的还是在天门广场南侧,经常会有很多踢足球的人,年龄都稍微大一些,一脚、一脚的往城门楼子上“闷球”,这些放在现在怕是想也不敢想。


可能一扯到回忆,就容易跑题,不过那时候真的觉得北京很大,大到出了二环就觉得很远,那个时候对望京的印象就是一个字——村(儿)。在当时来看,这么来形容并不过分,但想想坐公交就要做1个半小时才能到地方,真的没有出北京吗?


现如今想要在5环内买一套房子?北京人也不敢想,我们并不是在大多数人眼里那样,每天无所事事,眼高手低,光是靠着月租就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经常有人调侃,我家前门的平房,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什么都不是,唯一能做的就是拿着每个月的薪水努力存钱,看看媳妇偶尔发给我的一些二手房的资料,但凡是咋四环左右的房子,我只能看着首付叹息一声。



时间推后一点,09年我上了大学,并不是什么好学校,不过这个并不重要,我妈是爱我的,也是宠我的。那时候我妈很有先见之明的问我,“你要不要买辆车?小奥拓就行,我给你买!”


但那个时候我做了一个就连现在都懊悔不已的决定——不买。我当时觉得自己也没什么经济来源,每个月靠兼职能赚到2000元,但对于一辆车和我自己平时的生活花销,实在是无法负担得起。于是我就这样拒绝了我妈,尽管我妈说这些的时候多多少少有些开玩笑的成分,但我对自己拒绝的这个决定,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意外的。


2011年,北京开始限制上牌了,其实风声早就开始传了,只不过那时候还小,并没有动这方面的心思。现在想想当时花3000块钱买个临近报废的“大切”绝对是血赚不赔的生意;限号前一天的抢购,我也没有在意,只是看着各种报道感叹了一下;就连开始摇号了我也没有马上参与,在我看来摇号难道不是过个俩仨月就能中签么,实际上前两个月的摇号确实如此,2011年1月第一期摇号的中签率达到了惊人的9.39%。


不过到现在我已经摇号有五年了,依然与中签绝缘,在2016年的时候和媳妇商量,决定一辆小车上外地牌,在一个好哥们的帮助下上了河北拍照,要知道在那个时间段,北京周边的城市对北京人上当地拍照管控的很严格。


有了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车之后,我发现北京一点都不大,即使我搬到了望京,无论是我想去前门看望母亲、雾霾天跟着朋友去大沟村看星星还是去鬼笑石看北京的夜景,我都觉得北京不大。



时间点终于回到了当下,一早我的一位就给我转发一篇名为《北京:非京牌车要管起来》的文章,这是一篇来自于人民日报的文章,在各个新闻客户端都有显著的露出位置。朋友对我说“人民日报写的,这事儿估计就差不多了”。话音还没落,今天下午就发布了《关于对部分载客汽车采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虽然我表面上看起来从容,但是我自己知道这辆车确实该卖了。确实,这样多多少少能让北京交通的稍稍顺畅一些,如果真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也赞成,但是我知道北京对我来说可能变得又大了。


一时间朋友圈哀嚎遍野,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有指标或者有京牌的车主赞美之情。总之说卖车的、说买三辆换着开的,无论是开玩笑还是骂街,总之作为一个民生层面的大事儿,确确实实开始刷屏了。


这其中有一条朋友圈的内容很冷静——“你觉得你有京牌,这荒诞的政策没把你圈在里面,你窃喜,认为自己运气不错,甚至觉得这政策挺好,那么,能保证自己运气好到一直在政策的有利方吗???”


其实发这条朋友圈的人也说是从朋友那里看的,我觉得真的真好。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得到利益就开心,失去利益就生气。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些既得利益者不但不暗自庆幸,反而还有些责备的意思。


在我的好友里有一位是车友群里认识的,也是一个北京人,在我的印象里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愤青儿”,这次他也“出手”了。他觉得这件事儿太棒了!恨不得明天就实行,而不是明年。再说这话前得几个月,他是一个上着外地牌,用号码贴盖住车拍的车主,每天走应急车道,小区里用三轮“保护”着自己的“固定车位”。按照大众定义,说他“精日”并不过分,但对这种人来说他在日本过的应该也不会太好。


在我看来,这种人跟他们所鄙视的那一类人,其实根本没什么两样,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总能把自己屏蔽起来,让自己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控诉别人。也许,他们就是靠着这些能力才能撑到现在吧。


在社交媒体上同时也出现了这样一种声音,“早知道,限号之前干嘛不买?”好像从他们自己的世界观出发,这样的理论是站得住脚的……


但在我还没有冷静下来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北京似乎又变小了,小得容不小他们,也容不下我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