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1600万订阅用户,她是如何打造母婴知识付费平台的?
2018-08-20 18:00

1600万订阅用户,她是如何打造母婴知识付费平台的?

文章所属专栏 活动实录

#本文系虎嗅精选第56期大咖私房话实录#


虎嗅注:

 

知识付费盛宴之下,细分平台如何分一杯羹?

 

就此,年糕妈妈创始人李丹阳在第56期“虎嗅大咖私房话”中给出了答案:“充分理解用户,将内容做到极致。”

 

事实也证明了她的答案,去年双十一年糕妈妈在知识电商领域销售额达近亿元,公司创立四年间,已拥有1600万订阅用户,打造了超过1500多篇10万+稿件,并于去年完成经纬中国、紫牛基金6000万B轮融资。

 

探其本质,年糕妈妈采用最“笨重”的办法打造知识付费板块:借助和订阅用户的高频互动,发现中国家长的痛点,策划课程;依托自身内容、知识积累,与讲师合作制定课程大纲、打造文本;依托电商造就的产品定制能力、商品运营能力,提供更丰富的配套教具,和更完善的服务。

 

这种“深度定制模式”,在几大平台呼风唤雨的当下,为垂直、细分的自媒体团队涉足知识付费探索了一条路径。

 

这背后还有哪些深入的洞察和犀利的观点。

 

让我们重现“大咖私房话”的现场,跟着“糕妈”一起学习吧。Enjoy~

 

媒体给了年糕妈妈一个称号“中国最大的母婴自媒体矩阵”。在年糕妈妈公众号之外,我们还做了年糕妈妈辅食、年糕妈妈教育,陪玩时光。同时在微博、抖音和今日头条上开辟了各类账号,进行大量的内容传播。抖音是目前在新媒体渠道做的一个新的尝试,主要就是为了迎合90后妈妈群体和95后用户。因为我觉得所有做内容的人,时刻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不被时代淘汰。“年糕妈妈”早期可能吸引到的是那批和我年龄相仿的妈妈群体,但越来越多的新妈妈群体出现时我们该怎样去适应她们,这是做内容、做培训,做教育都要去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做抖音,并且抖音全矩阵粉丝已达数百万,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2014年前后我们开始做自媒体,那时候整个自媒体的变现渠道还非常有限,基本以广告为主。后来出现电商、知识付费等,恰好我们也赶上这样一个比较好的时期,所以现在整个闭环做得还不错。目前全网平台粉丝数达1600万+,电商是我们最早尝试的变现模式,从2014年底一直做到现在,电商平台月均的销售额在6000万+,算是我们比较成熟的业务。

 

知识付费课程是去年5月上线的,作为一个垂直平台,一年时间年销售额做到5200万+,并且所有课程不是引进式的,而是由团队和老师共同研发,保证内容的独家性。

 

对于知识付费的理解,行业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觉得大部分的人是没有深刻的理解,知识付费和用户之间的关系。

 

充分理解用户是知识付费的第一步

 

如何维护用户,实现从读者到消费者的转化?当线下流量很贵时,又如何获取更多的用户?

 

其实终极心得就是,“充分理解用户,将内容做到极致”。在理解用户上,其实很多人做的是伪命题,因为那个“理解”是臆想出来的,只有真正下了苦工夫才算真正理解用户。

 

比如,是否真正和五百个以上用户交流过,是否看过几万条用户留言,是否做过新课程上线前的用户内测,要想真正理解用户,这些苦活累活是一定要做的。

 

咪蒙曾经有一个观点:“你的直觉90%都是错的。”对用户的理解一定是来自真实数据,尤其做内容的人特别容易主观。

 

我自己做内容的时候,前一两年都是凭直觉,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在做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把文艺青年的清高状态放下来,回归数据思考,回到实战思考。在做付费内容过程中,会遇到无数次把原来内容推翻重新做的情况。推翻不是因为感觉它不对,而是在做调研、预热的时候,用户数据表现并不是很好,比如转化率,用户在哪一步流失了等。这是很多做内容的人,刚开始没有想过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点偏运营思维。

 

从免费内容到知识付费,产品思维不可或缺

 

但是当我们决定用内容变现的时候,就必须要转变到产品经理的思维,用户研究者的角度。

 

既然说到知识付费,自然会想到喜马拉雅、得到、知乎等,包括蜻蜓FM,目前很多大平台都在做,大平台的特点是有大量的课程,但知识付费并非只属于大平台。知识付费是极其长尾的商业产品,并且知识付费行业是永远可以进入的,不存在平台垄断。在小的细分领域,当对用户理解得极致透彻的时候,是完全可以挣到钱的。

 

就知识付费的现状来看,只要能把内容做到85分,有干货,对用户有帮助,在目前的环境下,完全可以养活一个小团队。

 

比如,针对大众可以做个一百块左右的课程,然后跟一个好的平台去合作,销量几千份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并且知识付费的毛利还是比较高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内容,在过去一年里复购数据还可以。因为现在的环境,还远远没有到所谓的平台垄断,或者内容过剩,好的项目会逐渐浮出来。

 

知识付费课程在于如何做到极致,而极致的表现在于你的课程在多年以后是否还有人愿意买。罗振宇在定义“得到”课程时的标准是50年以后还有没有人听,“年糕妈妈”团队的标准是课程3年以后有没有过时。我觉得大家如果能够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做内容,那内容一定是好的。

 

内容和其他商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内容是有口碑的,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内容一旦做出一个爆款课程,收益是非常非常大的,这一点也不同于很多大平台,有很多课件让用户自己选,当下的知识付费还是应该做精品品牌。或者做中高端产品,高客单价知识产品付费,做精品社群,重服务。如果50个人一期,每人5000元,一年做十期,收入已经非常可观了。

 

精品课程的意义在于服务少量用户,服务精准用户,把社群建起来。比如今年要做五千块客单价内容,目标服务五百个人。可能前期至少先接触到五万人,分月度来算,一个月可能要接触四千人,再结合一些运营的技巧想办法转化成付费用户。当然,最重要的是让用户觉得五千块钱是超值的,并且永远要站在用户立场去想问题。

 

流量越来越贵,细分平台怎么破?

 

关键在于接触到足够多的用户群体。我个人的考核标准更看重转化率,而非文章阅读量是多少,因为文章要阅读量大,其实只要“标题党”就好了。我们一篇好的课程内容,阅读量在15万左右,课程转化率能到百分之二点几,行业一般在百分之一。

 

理论上做垂直细分领域,触达的用户是非常精准的,但如何获取新流量,并且保证在现有流量下,有可观的转化率。比如我们在进行新课程推广投放的时候,要考虑课程单UV产值,以及匹配什么价值的资源位。

 

并且只有当课程转化率到了一定程度后,才有可能把资源位开放。要先找到一批种子用户看他想不想买。如果100个人里面,几乎没有人肯买,那就要重新考虑一下了。

 

在流量越来越贵的当下,一定要珍惜你的流量,尽量把转化率做好。

 

为什么要做知识付费?

 

有些平台会认为知识付费能挣钱,知识付费毛利高,在我看来年糕妈妈之所以做知识付费,是因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免费内容都没做好,做知识付费就很难了。因为用户为知识付费比大家想的要难很多。我们把以前好的内容整合整合,看上去很体系化,用户把你骂的要死,说你们就是骗钱,平台怎么怎么样。

 

然后我们也经历过在一个月之内,一个课程改很多次。所以,首先免费内容没有做好,就不要做付费了,因为我觉得重点在内容做不好,是没有做知识的基因的。

 

做知识付费的初心

 

2013年恰好正处于怀孕阶段,每周要穿越整个城市到生产的医院听孕妇课,“孩子要怎么带,怎样抱,怎么护理等”。我那时在想,这个课程为什么不能在家里听。其实现场也没有太多互动,如果有人在视频上就能把我教的很好,我觉得那多好,这也是我真正的初心。

 

后来开始写公众号,那个时候也没想挣钱,只是觉得很无聊要开始写点东西。真正启动知识付费是在2017年。

 

那个时候全网付费平台上线后,我们并没有急于推出付费课程,而是观察母婴圈知识付费的动态,观察到一些社群开始收费了,比如,加入宝宝读书群,半年99块钱;还有一些小工作室请医生讲宝宝护理,499两个月课程,然后很快就爆满了。

 

还有一些妈妈组织社群教娃学习,读儿歌,分享每天给娃布置的作业情况,大家在群里非常开心。在我看来这可能就是母婴的知识付费雏形。

 

那个时候,这些也催生我决定开始做知识付费。

 

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我觉得无论是垂直领域,亦或细分平台,首先要确定行业内的目标是谁?

 

因为开创时代的人总是少数,我最早偶像是文怡,她是美食界的网红,现在也在做育儿等。做食谱、晒日常,她所做的内容传播非常广。

 

之后因为微信红利出现,年糕妈妈很快被很多人知道,但我依然很感激她当年对我的引领,如果你在做的事情,行业内没人做成功过的话,我觉得要小心了。


做事情还是要脚踏实地,先接近目标、再超越、再创新。因为一开始就完全做创新很可能就会变成这条路上的牺牲品。而前面的人证明了商业逻辑的正确性,是可以跑通的。

 

电商和内容驱动知识付费业务发展

 

年糕妈妈为什么现在开始做知识付费,因为我们有两驾马车,这两驾马车已经ready了,我们在内容和电商项目做了过去两年多的充分积累之后,才催生要做知识付费领域。

 

如何做好内容?

 

论文式写作是我们团队独创的内容产出流程,我们团队内部有英文编辑、编辑、副主编、主编、医学审核,最后到我,一篇文章要经过六道岗的审核。这也是为了打造更加极致的内容,比如初级的编辑和英文编辑在做内容的时候,每当出现一些特殊数据,涉及到观点的时候,就会要求标注观点来自于哪里,以及核心观点全部列在旁边,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核查。

 

另一方面有可能他的理解是错的,因为英文编辑不一定懂医学,而医生的审核,要更加跟临床结合,适应国内医学的方式。另外,我们还有儿科,内科,妇科,产科的医生顾问以及分级的资料库,分级资料库是为了培训刚入职的小编。

 

A级就是顶级资料库,像美国儿科协会这样的网站,里面的内容我们默认全部可用。B级是一些国外的育儿分享型网站,我们叫选择性可用。要谨慎观察,尽量要找到在A级中的出处才能用。C级就是完全不可用,并且年糕妈妈已经拥有一个近百人的内容团队。

 

当然我们的商业文案编辑必须接受育儿知识和医学知识的培训,才能成为商业写手。因为如果连育儿知识都不懂,是没法写出正确的文章。然后年糕妈妈团队有差不多20人做付费课程团队,30多人做插图、动画、视频拍摄,有一个巨大的团队在支撑。

 

百万留言中洞察用户需求

 

如果没有认真去看过几千条用户留言,跟用户互动过,你很难真正了解用户在想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团队每天要看大量的用户留言。

 

目前,团队每日阅读用户评论数达10000+,团队回复留言数达2000+,并且对一些有价值的留言进行存档,我们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一般会直接把有价值的留言全部截屏下来,因为用户的留言,才是真正表达背后的情感。

 

只有真正大量的沉浸在你的专业领域里,你的微观体感才会特别准。

 

这种微观体感一个是接触的样本量要大,一个是要保持思考,如果只接触不思考,可能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做优选电商,打造竞争力和信赖感

 

我们的电商平台叫年糕妈妈优选,包括童书、玩具、个护、定制好货等。差不多一年做几个亿的销售额,电商也为我们平台积累下产品定制能力,这种产品我们差不多一年要销售将近一个亿,相当于一个小的淘品牌。作为支撑,年糕妈妈已经拥有工业设计团队,包装设计、采购以及和工厂的连接能力等。这也为我们后来定制教材积累大量基础。

 

还有就是我们已经拥有完善的运营服务体系。年糕妈妈从2015年开始自建仓库,包括跨境仓,为了能够更好的触达用户,更好的用户体验,当我们线下做特别复杂教材教具的时候,运营物流体系完全能够支撑。

 

另外就是用户心智教育,很多行业的人认为我们是一家电商公司,做知识付费很奇怪。但当你跟用户发生过联结后,用户对你会更信任一些。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大平台在做免费试听。先跟用户产生联结,然后购买高客单价的课程几率就会增大。

 

年糕妈妈是怎么做课的?

 

比如我们当时做了一个亲子绘本课,教家长怎么读书给孩子听。当时要做这个课程主要是源于妈妈的需求,征集了万名妈妈的意见。我们发现,很多妈妈买了书回家,有些就闲置了,她不知道怎样以一个“戏精”的身份去给孩子讲知识,基于这个情况我们开始策划、拍摄脚本等。

 

并且在策划之前,我们的产品研发团队,已经查阅了跟亲子阅读有关的文章几千条留言,了解用户真正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另外,在课程上线过程中还会做调研,会把课程雏形给用户看,包括内、外部的试用团。当产品研发人员真正看过几百人的意见之后,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做过调研,做出来的课程更专业、更懂用户。

 

对用户要心存敬畏之心,一定要觉得自己永远不够了解他们,要去看用户到底是怎么想的。

 

美国有一本书叫《游戏力》,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是全球畅销书。我们邀请作者在我们平台开课,中英双语课程上线,定价199元,卖了两万多份,营收接近五百万。

 

总结来看,有三点值得借鉴:


第一深度介入,尽管作者是一位国际大咖,但在课程打磨上我们要求参与所有中文翻译环节,再从中文角度改成妈妈喜欢的样子;

第二数十遍的修改,最后我们的策划基本快要崩溃了;

第三课程历时半年之久,克服时差以及跨洋合作难题。

 

因为初衷还是要努力打造爆款课,能够沉淀下来内容,而且三年以后课程一样还会很潮。

 

知识付费领域有一个伪命题:就是找一个好老师、名气大的老师,我只要把他请过来,就能卖爆款课。我觉得不管是谁,一定要经历内容的考验、用户的考验,好课都是不断磨出来的。

 

在找老师的时候,如果有AB两个选项,A老师名气大,B老师配合度高,一定要选B。因为名气大不能帮你做出好课来,但是老师配合度高的话,可以。

 

细节是课程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自己做了一个辅食课,讲到孩子每天要吃多少东西时,当时就用量杯,宝宝要吃20克肉到底是多少,我们就拿一只手,然后把肉放在手掌心里,以这样的方式告诉用户,真正以用户的诉求出发,年糕妈妈做课程的时候不是给用户讲完就好,我觉得那样是强盗逻辑、填鸭式教学。

 

以最简单的方式让用户理解课程教学。我们当时拍的是一个视频课,目标叫做“奶奶也能看懂的辅食课”。它是一本儿童营养全书,不光教你怎么做辅食,还涉及孩子应该有多少能量、营养吸收。

 

我们团队有一位采购,他说我们不光要做出好产品,更要做出让用户感动的产品,我觉得非常有用。一个让用户感动的产品才能发生最大程度的传播,一定要做到细节很细很细,才是一个好的付费内容。

 

未来知识付费会越做越重

 

今年我们推出了一个爆款绘画课,课程售价299,现在也卖到两万多份。授课中我们会配备课程教具礼包,这也是我对于知识付费趋势的理解,知识付费会越做越重,我觉得太轻的东西是没有护城河的,这也是小工作室构建自己护城河的方向,提供区别于大平台的东西,配备更好的社群服务,陪伴式服务。因为妈妈们在去上一个绘画课时,还得自己去淘宝系列教材是很麻烦的,对妈妈来说是反人性的。

 

做好课程首先应配备丰富的教具,我们把整套教具全部做好,所有东西都是定制的,也是因为做这样一套教材才逐渐构建起整个物流的组装,发货能力。

 

第二,科学设置课程,做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陪伴式的这种互动是很有价值的,用户会觉得他有一个私教。

 

但我们一个课程有两万多用户,已经很难做到那样互动。现在也在尝试社群,坚持做答疑会,希望老师跟用户是有互动的,来提高课程教学的附加值,收集反馈,扩充课程时长。

 

我的创业心得:用最笨的方法做产品,特别是做内容

有很多做内容创业的人,特别简单,模式做的很轻,没有库存。但要记住,不花力气的东西是没有护城河的。

 

有三点值得分享:

  1. 产品要做优质就必须要精打细磨;

2.知识付费和教育产品一定会重;

3.教育的本质是服务,服务本身就是重的。

 

年糕妈妈英语课的教具,全部是自己做的,同样会承担库存,各种压力。我觉得教育和知识本身它其实是一种服务,不要想着我给他一个音频就完事了,而且知识付费的暴利时代,很快就会结束。

 

创造饱满的获得感

 

知识付费课程一定要有获得感。过去把好的内容整合成知识付费课程,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付费的知识和免费的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信息浓度、服务、系统性、体验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在做轻断食内容时,如果只做减肥的免费内容非常简单,把理念分享完就结束了。但付费内容就要做精,首先把大量的用户需求,都动图化。有推荐食谱,推荐食谱分两个版本。一个叫懒人版,一个叫勤劳版。懒人版可能就是做个三明治,弄几片牛肉就完事了。勤劳版会教你做一个肉丸、一个汤。我觉得这就是考虑到不同用户的诉求,给用户足够的价值感,更好的服务。

 

创业感悟

 

我也踩过很多坑,我觉得大家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要敢想快做。我也做过很多次断臂的决定,内部有一些业务不够好,就直接砍掉了,砍的时候心也在滴血。因为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但是要往更大的目标去,只能把眼光放得更远,并且不要怕承认去年自己有多傻。

 

我经常在团队面前讲,这个事情我做错了,我要做一个什么决定。永远不要贪恋过去,要看将来。

 

作为内容生产者,我们的竞品是谁?真正的竞品只有不断变化的市场。因为从创业到现在,可能公司的主商业逻辑都变了好几次,我们做的东西也变了。曾经的竞品也早就不是你的竞品了,已经往不同方向发展了。而且我认为知识和教育服务它是长尾的东西,只有不断变化的用户才是最大的挑战。

 

Q1:对于电商和知识付费,团队组织构架怎么支撑后续业务发展?

 

李丹阳:我们有一百多人的内容生产团队,无论公司怎么变化,内容团队永远是最大的核心。打造好的内容之后,才是运营、营销、获客等。

 

另外有一百个人左右的电商团队,着重电商服务体系的搭建,并且我们的客服团队都是育婴师,都考了育婴师证,确保用户找到客服的时候,问题能得到解答。

 

而且内容团队是我自己在带的,参与每个课程每个细节的讨论,我是一个非常非常扎在业务里面的创始人。

 

Q2:年糕妈妈的课程形式大部分是录播,如何看待一对一、一对多的直播课程?

 

李丹阳:相比起直播,录播是比较轻的模式,而且更重内容的一种形式。如果一旦做成直播,一对一,一对多,会面临重产品和重技术的难题。同时,做线上直播一对多,要储备大量的老师,要有非常强的线上直播平台。目前来说,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未来会把录播的内容做到极致,做一些课程延伸,比如让大家去交作业,让老师点评,以相对轻的方式来运营。

 

Q3:对内容团队及课程团队的KPI是怎么设计的?

 

李丹阳:我不太看重团队的KPI,当然我们也有所谓的DAU指标,打开率。但平时我更希望团队关注课程质量多一些,销量是我要关心的。做正确的事情,不要被KPI绑架,这是我的观点。

 

我们也有发今日头条,标题党一些阅读量就会高。我觉得这不是我鼓励的,所以我不会完全是KPI导向。因为如果一旦追求KPI,大家就会把所有文章都写成鸡汤。然后大家就会做那些看起来短平快,收益好的事情,那一定是违背核心价值观的。

 

Q4:小程序红利出来之后,用小程序比较方便,但从公司角度来考虑,还是希望流量能够回到APP,这该怎么权衡?

 

李丹阳:对我们来说,目前的APP主要是用来服务我们付费用户的。从比较广的面来看,用户的活跃和分享这些社交行为确实在微信里面更容易发生,把用户沉淀在APP上我觉得没有问题,但你要关注的是转化率怎么样,用户过来之后有没有存活下来,是否有更优质的体验。

 

Q5:之后会考虑拿一些爆款课程推广线下吗?

 

李丹阳:目前来说我们的主营还是在线上,现在是传统教育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过程。如果反过去追逐线下的一些东西,我觉得是一种倒退。目前这个阶段应该发挥线上的优势,让用户可以在家享受这样的服务。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