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8-09-17 18:48
《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只有看见真的文物,才能明白它为什么好

蝴蝶振翅,亦能掀起狂澜。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造就(ID:xingshu100),作者:于蕾。


一、只有看见了真的文物,你才明白它的好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鼓励大家去看一看文物。你在网上看图片,永远没有看见真东西的时候震撼。


我们原来作为一个文物小白的时候,不太能够理解画到底怎么个好法,但是,当你看见实物的时候,感受到那种力透纸背的气息,体会完全不同。


我记得我当时是在上海,看见宋徽宗的花鸟图。我们扒在那个玻璃柜子上,看了二十分钟,就觉得,怎么能画这么好!


花鸟卷


我不懂画,它完全是纯墨的,但是,当我看见那些用墨色勾线画的鸟,从墨色的浓淡中就感受到它的色彩。


你知道他能将羽毛刻画得多么细腻?就是你能感受到,这只鸟是刚刚落到这个枝上,还是在准备要登枝、要起飞;还是它在收腹,准备要张嘴、要发声。


这就是神韵!就是画中物是活着的那种感受!


你只有看见真的文物,才能明白它为什么好。


二、我们到底是谁?


假如我们再做第二季、第三季,我们也希望能有横向的比较,看看我们在什么时间段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而此时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以此来说明中华文明是为世界文明做了贡献的。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是最老、我们是最大、我们是最灿烂,不是这样的。


我们希望做一个让大家能够自知的节目。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别人,才能有一个平和自信的心态。


我们过去是一种积弱的心态,很怕别人说我们不好。就像我们小的时候,电视上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各行各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表扬大家的方式就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真到了我们在很多的领域好像已经可以跟世界对话了的时候,你就发现,更需要停下来看一看,到底我们是谁?


是因为我们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就是中国吗?


是因为我们出口最多的商品,我们就是中国吗?


是因为我们能造出跟别人一样的飞机导弹,我们就是中国吗?


好像都不是。


我们到了一个能够看到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真正位置的时刻。我们到底以什么样的姿态屹立在这儿?


当我们自知的时候,我们才会自尊、自爱,才会有真正意义的自信。


我认为,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比我们国土面积小很多,比我们历史短很多,或者人口比我们少很多的国家。但是,它们也有很灿烂的文化,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


国家宝藏——皿方罍


这个节目能够火,我认为正是因为契合了这样一个天时。就是我们正跑到了这样一个时刻。


可能我们最普遍的民众并不知道,并没有感觉到说我有这个需求。当我们把这样的“菜”捧到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会发现,哦,原来这个是好吃的,原来这其实我是需要的。


我其实很想知道我到底是谁?


我们为什么是我们?


中国人为什么是这样?


我们为什么以现在这种生活方式存在?


我们未来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我觉得其实大家是有这样的需求的。我们就用以史鉴今的方式,把祖先最灿烂的东西呈现给大家,大家就会觉得很自信,然后知道未来我们还要创造什么样的文化和文明。


三、你不觉得历史特别浪漫吗?


我考大学的那年正好是20年前。我的分数报北大的话,刚好压北大的线。那年,我们有个很调侃的话题就是说,如果我报北大,能上的专业就是考古系。


没有人知道考古要学什么,感觉就是一个充满陈腐和灰尘、充满土壤气息的、很古老的专业。是一个必须要有人研究,但是大家都没有兴趣的那么一专业。


但是我们常设专家组里有一个专家,是80尾90头出生的。他是北京四中校长推荐上北大的保送生,也就意味着他可以随便挑专业。他跟我说:我当时挑了考古学,我的同学们都疯了,说你为什么要选考古学??


事实证明,这几年,北大考古学系收了非常多优秀的,甚至是状元级别的学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本来大家觉得考古跟自己生活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我们让很多这样认为的人突然意识到,文博这个领域其实很有意思,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可以帮助我们解答人生的终极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


我们还有一个孩子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博士。他研究的是满蒙文化,自己是个满族。


大英博物馆


我是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闲逛时意外碰见他。


他当时在给一群比他更小的中国留学生当讲解员,讲得特别有意思。


他把这波人送走了之后,我就走过去说,你讲得太有意思了,能不能给我们讲一遍?


然后他说,姐,我们一会儿还有一波,你要愿意的话,你就接着听。


我就跟着接着听。


整个陶瓷馆,他从宋元青花一直讲到晚清,最后又升华到当代中国景德镇的瓷器到了什么状态。这完全是他自己编织的一个逻辑,但是讲得特别有有理、有情、有趣。


我问他说,你们家就是不是有渊源?有家学?


他说不是,我爸妈没人干这个,只有我一个人学历史。


他说,姐,你不觉得历史特别浪漫吗?


当时,我觉得中国的未来特别有希望,有这样的一群年轻的孩子。


实际上,我们或者说比我们更老的一辈,对于年轻的一代其实不够了解,或者说是有偏见。


四、刷弹幕的“日常”


虽然我把受众卡在三到八十岁的年龄段,但是如果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讨论,年轻人完全不看的话,那就白干了这个事,肯定是不对的。


我们在表达上希望它更能贴近当下,要接地气,把大家觉得在神坛上的东西拉到身边。


节目样片成型的时候,我找到了B站(BiliBili)的人,它是当时中国最火的青年潮文化社区。


B站自己的人说他们首先不是一个流量平台,节目不会在这获得几亿的点击。他们前面火了一个《我在故宫修文物》。五集大概三百多万的点击,在B站已经是逆天了。


他说,你现在看到的很多网络流行热词都是B站上的孩子发明的,然后从这蔓延到各大网站。


我说我想要知道一下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我们这样的一个节目是不是有可能放到B站,跟年轻人做第一手的互动?


B站的人说,你是真正的勇士,主流平台的节目都不太敢往我们这放。因为年轻的孩子们没有什么忌讳,什么都敢说。有的时候他们会说一些不妥贴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喜欢,他们就会毫无顾忌的批评,你会收获大量的批评。你是否有这个心理准备?


我说真的勇士敢于真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后来,他们看了我们样片的剪辑,就说这一定会是B站上的一个大IP,大家一定会很喜欢。


事实证明,B站上的粉丝目前为止活跃度都很高,非常忠诚。他们特别爱我们。而且当他们爱上你之后,就真的是怎么看你都高兴。


其实我们也很珍视这些年轻人。他们给我们打了9.9分的高分,还挺值得炫耀的。


现在,我们不管推点什么,底下一会儿就蹦出几十条上百条的跟贴说“催更”、“日常催更第二季”。


有人说,你们能什么时候出来?能不能快点,等不及了。


然后又有人蹦出来说,虽然我们很着急,但是我们还是不催你了吧?还是要好好做,要花时间做才能做出好节目。


我们就觉得他们特别可爱。


我特别喜欢在网上翻这些弹幕,看见热气腾腾的第一手反馈,你就觉得真的不能辜负那么赤诚的期盼和对你的喜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造就(ID:xingshu100),作者:于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用你的钱包支持优质原创内容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