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8-09-18 18:31
虽然有了顾客,但SpaceX的下一步仍“挑战重重”

SpaceX的未来计划,终于又更新了。


Elon Musk和首位月球乘客前泽友作“基”情满满的合照


沉寂已久的SpaceX“未来产品”——BFR(Big Fxxking Rocket)大火箭,终于更新了。而且一上来,就是一个小里程碑:火箭都还没有,就先找到客户了。


但就在大家都在八卦这位眼生的日本富豪的同时,SpaceX也难得的更新了很多BFR大火箭的细节,从中我们得以窥视这款产品目前的最新状态。看完之后,除了对于人类即将登月的喜悦之外,或许也会多上一丝担忧。


BFR火箭又变动了啥?



BFR首次亮相是在2016年的IAC(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Congress,国际宇航大会)上,那次演讲的题目是“让人类成为星际公民”。这也是BFR火箭的的主要用途——用远比Falcon系列强大的火箭,为人类迈出地球、进入星际提供载具。



迄今为止,BFR火箭系统只发布过两次,第二次是在2017年的IAC上,那次的大家的关注点主要在Elon Musk构想的“地球洲际旅行服务”上,也就是用BFR火箭为乘客提供洲际火箭客运服务。


但实际上,BFR火箭也一直在“变”:


  • 高度:2016年发布的时候是122米;2017年变成106米;今天早上的版本是118米。

  • 起飞重量:2016年发布时候是10500吨;2017年调整为4400吨;今天早上没有提到。

  • 到火星的载重量:2016年第一次发布的时候是450吨;2017年调整为150吨;今年没有提火星运载能力,只提了到地球低轨道能超过100吨。

  • 助推火箭的发动机数量:2016年的时候是42个;2017年调整为31个。

  • MCT飞船的发动机数量:2016年为9个;2017年为6个;今天调整为7个。


不仅仅是参数,火箭本身的“外观”变化也很可观,就拿今早发布的MCT(Mars Colonial Transporter,火星殖民飞船)飞船细节来说,这一版跳出了前两版的“固定升力体”外形的路线,一下子给飞船加上了一前一后两组“可变翼面”。而且这个翼面还要在整个降落过程中不断做出调整的动作变化。



从技术原理上来说,升力体结构较之前的SpaceX的Falcon系列已经复杂了不少,但仍算一项人类比较熟悉的技术。毕竟之前曾应用在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航天飞机每次返回地球时,都会利用机体腹部和三角翼下方的隔热层对准大气层,利用空气的摩擦来减速。部分摩擦最剧烈的位置,温度将会升至1500度。



而在今天发布的最新版MCT飞船外观中,明显的升力体结构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那两组轴向“可变翼面”。



而且从降落过程的演示来看,MCT飞船在降落的时候实际上会“横”过来,用庞大的火箭箭体产生的空气阻力来减速,这也会对火箭自身的结构产生巨大的挑战。事实上,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就是因为隔热层脱落而引起内部解体。


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假设目前的一系列技术细节都是合理的,但从BFR整体系统的3次发布来看,每次的变化都很大,每次的宣传口径也不尽相同,不由得让人质疑整个项目目前的进度。


BFR的进度问题



在今天的演示中,Elon Musk总算是提到了一点BFR火箭的进度:一张火箭骨架的照片,除此之外就是未来同样有希望用在Falcon系列上的Raptor引擎。


根据Elon Musk自己给出的时间表,BFR火箭应该在2022年首次飞往火星,人们最早可以在2024年飞往火星。不管怎么看,这个时间都不像是够用的。


Falcon系列的进化过程


以Falcon系列为例,从2008年测试火箭引擎的Falcon 1升空,到2015年Falcon 9火箭实现首次陆上垂直回收,足足花了6年时间,这之中还有数次失败的经验。


相比之下,BFR系统的难度完全超越Falcon系列,不仅体积更大、系统更加复杂、返回机制更复杂,现在还已经肩负上了载人的任务。想要在Elon Musk规划的6年内完成,实在是太难了。


除此之外还有资金的问题,不夸张地说,Falcon系列实际上是被NASA“奶”大的。


SpaceX发射的“龙”飞船,正在准备和国际空间站对接


在SpaceX最早期阶段火箭仍屡屡失败的2008年,NASA就以“先付款后服务”的形式向SpaceX支付了CRS(商业补给项目)项目的16亿美元,最终的目标是以更加经济的方式为国际空间站提供日程的补给。这么一大笔钱在4年后才换回来了SpaceX的第一次发射。


2016年1月,NASA还与SpaceX就CRS项目进行了续约,但并未透露合同的总额,只提到了具体的发射将持续到2024年。


相比之下,BFR需要的“启动资金”肯定更多,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这次购买了月球船票的日本人前泽友作,已经是日本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但其整体身价估算也只有36亿美元。再怎么看,他一个人也撑不起BFR项目。


至少收入稳定



早两年,SpaceX随便发射个火箭都是大新闻(毕竟通常都有很好看的爆炸)。可你不知道的是,SpaceX截至目前,在2018年已经发射了15次Falcon 9火箭,1次Falcon Heavy火箭。在2018剩下的2个多月里,SpaceX只要再进行2次火箭发射,全年的火箭发射次数就将超过2017年,创造新高。


而按照SpaceX目前公布的2018年剩余“档期”,今年大约还有9次发射。甚至连2019年的“档期”中,也已经填上了14次Falcon 9、2次Falcon Heavy火箭的发射计划。


与“生意兴隆”相对应的还有Falcon系列火箭的愈发成熟,在2018年的发射任务中,只出现了一次回收不成功的事故。再算上没有一次失误的2017年,在完成“火箭发射之后回收”这件事上,SpaceX已经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走向成熟。


根据目前的公开数字,SpaceX每次Falcon 9发射大概能够从6200万美元的发射中赚取40%。结合2017、2018的成功发射次数,光是Falcon 9火箭就在这两年为SpaceX赚取了7.68亿美元。


就连2018年的重头戏Falcon Heavy本身也大量应用了Falcon 9的组件,甚至在今年2月Falcon Heavy的首次发射中,位于两侧的两枚助推火箭,实际上就是之前Falcon 9火箭发射之后回收而来。


这样看来,Falcon 9系列已经成为SpaceX再稳定不过的“摇钱树”,看起来还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竞争优势。



这也是目前SpaceX再真实不过的状态:现有业务再稳定不过,但下一步依旧遥遥无期。


Elon Musk自己的状态也差不多:一边已经半个成功者,可以畅想引领人类星际移民,一边因为特斯拉被做空而公开吸大麻。这也正是Elon Musk的魅力所在。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别打CALL,打钱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