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原文标题:《中央转移支付再破10万亿元,这些省份下调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共分三大部分,一个是中央本级支出,一个是中央预备费,还有一个就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近期,2024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布。透过这本账,可以看到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执行情况,也能看到2024年转移支付的预算情况。
一般而言,考虑到未落实等因素,转移支付的实际执行总额会低于年初的预算总额。2023年却是个例外——因为万亿元国债的增发,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实际执行数为10.29万亿元,比预算高出2320亿元。
来到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部分,依旧延续10万亿元的体量。不过,相比上一年10.29万亿元的执行数,转移支付的预算总额略降至10.2万亿元。剔除掉两项一次性因素,同口径增长4.1%。
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是今年财政政策的基调和特点。摊开中央的账本,来看看10.2万亿元转移支付将流向哪些区域和领域,也看看钱是如何花在刀刃上的。
一、新增万亿国债流向何处
去年四季度,国务院计划增发1万亿元国债,难得地调整了中央预算。
原因是,我国多地去年遭遇暴雨、洪涝、台风等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较重。加之,近年来各类极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对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央提出“加快恢复重建”“进一步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于是,去年10月,经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
这万亿元国债,使用分为两批,2023年安排使用5000亿元,其余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而且,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还本付息由中央承担。
如此一来,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预算总额从100625亿元增加至105625亿元。根据2024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布的情况,2023年转移支付的最终执行数为102945.19亿元。
从各省份2023年获得转移支付的最终情况来看,相比预算额度,河北的变化最大,实际获得转移支付5044.05亿元,比预算高出1128.79亿元。
这笔增量,让河北在转移支付的省级排名中,罕见升至第三位,超过了湖南、湖北。
论实际执行的增量,排在第二的是黑龙江,最终获得转移支付4750.77亿元,比预算高出931.43亿元。
河北、黑龙江的“变化”,直接将记忆拉回去年“七下八上”的汛情。先是京津冀地区的强降雨,接着是松花江流域的洪水压力,暴雨灾害直接考验地方的防御能力。
其他执行增量在800亿元以上的,还有四川、河南、安徽,分别比预算增加892.47亿元、813.33亿元和812.38亿元。
按照万亿元国债的安排,资金主要用于八个方面。包括:
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区为重点的骨干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总体规模同口径增长4.1%
去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按照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今年3月在经济主题记者会上的阐释,“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是过去几年的趋势,从2019年到2023年,这笔支出增长了38%。
具体到2024年的预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部分,表面上看,总量和占比则略有缩减——相比2023年10.29万亿元的执行数,2024年总预算略降至10.2万亿元;占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2024年为70.58%,比2023年下降1.8个百分点。
不过,根据财政部的说明,“剔除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等一次性因素后”,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同口径“增长4.1%”。
图片来源:财政部网站
今年的10.2万亿元,具体由8.92万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779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和50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组成。
与去年相比,缺少了近5000亿元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因为增值税留抵退税资金已于2023年清算完成,2024年不再安排这部分资金。
以上3个方面的资金加起来,除了1.27万亿元尚未落实到具体地区外,其他近9万亿元资金已经分配至地方。
自2015年财政部公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分地区的情况以来,四川、河南获得的资金量一直排在数一数二的位置。
2024年,中央给四川的预算为6184.89亿元,首次超6000亿元;给河南的预算为5335.67亿元。
另外,获得转移支付超4000亿元的有湖南、湖北、河北、黑龙江4个省份,超3000亿元的有云南、安徽、广西等10个省份,超2000亿元的有陕西、吉林、西藏等5个省份,超1000亿元的有广东、江苏、浙江等8个省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预算提升至千亿元以上,获得转移支付预算不足千亿元的省份只剩下上海和天津。
与2023年各省份获得的预算数相比,2024年有9个省份出现调减,与往年相比数量有所增加。其中,江苏调减最多,相比2023年减少250.55亿元,其次是北京调减201.24亿元、吉林调减162.14亿元,山西、辽宁、上海、广东、天津及宁夏也各调减数十亿元不等。
三、养老金转移支付首破万亿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靠的是各个项目来支撑,确保资金流向该发力的领域。
根据《关于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转移支付的名目共分为32个领域,其中“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再细分了54个小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移支付为地方的教育、养老、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与教育相关的资金,总额约有4085亿元,比2023年增加约百亿元。2024年涉及高中、学生资助的两项资金为增长,其他包括学前、高校、教师培训、特殊教育、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培训、职业教育等环节的资金,则为持平。
与养老相关的资金,重点体现为“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2024年该项预算数首次突破万亿元,为11160.52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068亿元,增长10.6%。
增长的原因是,2024年将继续适度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根据说明,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的分配逻辑,与地方离退休人数挂钩,再向地区倾斜——对中西部地区是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则只给予50%的补助。
分地区看,2024年获得转移支付资金最多的依旧是四川,为1053.25亿元,其次是辽宁(938.03亿元)、湖北(766.46亿元)、河南(761.41亿元)、黑龙江(718.62亿元)。
图片来源:财政部网站
与医疗相关的转移支付,共涉及金额约5500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计划生育转移支付资金”继续增加,其他项目与2023年持平。
四、引导财力向县区基层倾斜
促进发展方面。城叔发现,2024年不少产业的发展专项资金都“与2023年执行数持平”,比如普惠金融、中小企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
但有一项增幅较为明显:科技。
为了“支持央地协同重大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预算数,调整为60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9.5亿元,同比增长48.1%。
其实,在转移支付之外,今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也安排了3708亿元,增长10%。其中基础研究支出安排980亿元,增长13.1%。
不久前,蓝佛安在《求是》上发表的文章指出,“始终把科技作为重点领域优先保障,财政投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
促进发展还体现在分区域的支持上。
三北工程的补助资金新增50亿元,中央将拨付120亿元;雄安新区获得的补助资金新增30亿元,为150亿元;东北振兴的专项转移支付预算则增加10亿元,为95亿元;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补助资金为200亿元,与2023年持平。
与此同时,财政部此前解释,转移支付要不断完善机制,引导财力向县区基层倾斜。2010-2023年,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从475亿元增加到4107亿元,年均增长18%。
可以看到,推动财力下沉,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还在增加,今年在2023年基础上再增加355亿元,增幅8.6%。
图片来源:财政部网站
这些年,每年都在讲“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
蓝佛安此前公开谈到,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一方面,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也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吴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