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5-30 09:20
亲人仅剩三个月的生命,你愿意告诉 ta 这个事实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向街书店(ID:onewaystreet2013),作者:大壮,头图来自:东方IC


一个假设:当一个人被告知,自己最亲近的人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你觉得他应该直接跟当事人说实话还是隐瞒这件事情?



其实这个“假设”是华裔导演王子逸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


王子逸,华裔美籍导演,美国《Variety》杂志评选的 2019 年十大必关注导演之一。



2013 年,她从爸爸口中得知自己的奶奶得了癌症,但是全家人害怕奶奶得知病情后的反应,决定向奶奶隐瞒这个噩耗,并且找了一个理由(一场假婚礼)把生活在日本和美国的亲戚们叫回了中国,表面上是参加婚礼,实际上却是和奶奶做一个告别,尽管奶奶并不知道这个安排......


生长在纽约的王子逸导演非常反对这个决定,她认为知道自己的病况是奶奶的基本权利,其他人没有权利去隐瞒这件事情。


后来,她将这段经历拍成了电影叫《别告诉她》。



《别告诉她》在今年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大获好评,烂番茄新鲜度 100%,MTC 也评出 87 的高分。



王子逸导演凭借此片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先锋奖,这部电影将于 7 月 12 日在美国上映。


在去年大热的《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之后,越来愈多的亚裔导演、剧本和演员备受青睐。在 《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中,亚裔的文化或者家庭生活太过于脸谱化,但在《别告诉她》中,王子逸导演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家庭会更加真实和复杂得多


说影片展现的故事真实,是因为这件事情是在绝大多数中国家庭中都发生过的:家里的长辈被诊断出绝症,ta 的家人面对诊疗的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在一件事情上很有可能会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暂时向 ta 隐瞒病情。家人觉得患病的长辈如果不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这个事实,反倒是好事,最起码 ta 还可以安心、快乐的度过剩下的这段时间。



然而隐瞒病情这件事亦是很复杂,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最基本的知情权和自主性,按照这个原则行事的话,医生或者病人家属完全有义务去告知病人的病况。但在伦理原则(不伤害、行善和公平)上,家属的担心并不是毫无道理,尽管病人想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但是谁也不能保证病人在得知病情之后的反应会带来什么后果。



电影《别告诉她》是从在美国长大的孙女的角度出发。去年在 《摘金奇缘》(Crazy Rich Asians) 中大放异彩的女配 Awkwafina 在这部片子里扮演了夹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不知所措的孙女 Billi 的角色。


当她得知所有的家人都同意,最好的方式是不告诉已经身患重病的奶奶的时候,她问了一个让我泪目的问题:


What if she wants to say Goodbye?


如果她想要说再见呢?


她的亲戚告诉她,在这个时候告诉奶奶事实,只会毁了奶奶现在的好心情。而 Billi 的叔叔则将她这种所谓的“诚实”看成了东西方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



你把生命看成是个体了,这正是西方和东方的文化差异问题。东方人是把生命看作是集体的,家庭的。


这样矛盾的事情我曾经经历过,众多网友对这件事也并不陌生。





的确,死亡从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国人讳言死亡。好像不去谈它,它就是假的;好像不去谈它,人人都会忘掉它。


我们是一个没有死亡准备的民族。


我们都害怕死亡,害怕死亡的告别,面对生活时间几乎可以倒数的亲人,如何开口告诉他们这个消息,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一块重石,被压到喘不过气。我们打算告诉 ta 这个消息,却又担心 ta 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面对死亡时我们噤声不语和我们接受到的“死亡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的“死亡教育”又是什么呢?


白岩松曾经说过:“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小时候第一次面对死亡,我们懵懵懂懂,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要跪在那个土包前哭嚎,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人要在土里睡觉;渐渐长大,似乎明白了死亡的意思,原来死亡不仅仅是失去机体的活力,一个人生前的回忆、点滴都会逐渐消失,被遗忘。


所以在内心总是还存有一丝恐惧,因为害怕疾病带来的痛苦,更害怕被人遗忘。


这样的“死亡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循环复始,带来的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我们仍旧惧怕死亡,惧怕离别。



《奇葩说》第五季中有一道辩题“如果你知道别人的死亡时间,要不要告诉他?”



主张“告知真相”的正方邱晨表示:“死亡时间是属于当事人自己的,她有权知道真相。”


而以颜如晶为代表的反方辩证说:“告知别人的’死亡时间’其实没多大意义,万一出现什么闪失反倒是有可能让我们承担起自己不能承受的责任。”


当我在看双方辩论的时候,我发现正反辩方辩证的“死亡时间”含义上是有一定出入的。


反方的出发点貌似是将自己架在了一个科幻场景中。在他们眼中,每个人的头上都顶着一个电子倒计时钟,每个人都能看到彼此的时间,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这个时候要是争论该不该告诉对方 ta 的“死亡时间”感觉会更具有辩论性。



正方邱晨则将“死亡时间”定义在了生病的状态之中,也正是电影《别告诉她》的故事缘由,就是在得知对方时日不多的时候,我们究竟该不该告诉 ta。


邱晨的选择是告诉 ta,她心里很清楚,最可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因为知道自己何时面对死亡,在倒计时的过程中丧失了抗争的决心,没有了生活的质量,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尽管如此,我们依旧要将这个消息转告给当事人,因为她相信:“生活本身有质量,时间本身有速度,它会带着我们迅速离开那个震惊的原点,继续往前走,只要你愿意面对这件事情。”


死亡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死亡不会跟我们讨价还价,对我们一视同仁,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放下内心的偏见和傲慢,放下那些自以为是的漫不经心。



到底该不该告诉病人实情?答案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我们唯一需要知道的是,全天下没有谁比倒数余命的人更有权利决定自己如何面对死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向街书店(ID:onewaystreet2013),作者:大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