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8-21 10:13
不要盼望人口增加了,现在就该想想怎么学习日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作者:任大刚,头图来自:东方IC


我有两户老邻居。其中一对夫妻是中学教师,老丁克,妻子退休了;另一对是企业里的,都退休了,独生儿子在硅谷,去年在美国结了婚,夫妇俩去玩了三个月,年底才回来。


两家人生活得不声不响,我们一年里碰在一起聊聊天的机会屈指可数。但有限的碰面,我发现不管是哪种性质的单位,其实退休生活都差不多。


譬如,他们也想网上购物,但遇到要在手机上装稍许复杂的应用,试了多次都未获成功,一时找不到帮手,于是满含羞涩地敲开我们的门。我老婆很快帮他们下载好应用,填上各种资料,认证好,并帮他们在网上第一次买好东西。等到东西送来,他们再次敲门,送来惊喜和感谢。最近,他们又学会了买生鲜商品,那就更欢喜了。


这种场景,让我陷入沉思,我发现,科技与养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产生如此大的关联。


01久病无孝子?


传统中国的养老,依靠子女对年老父母(或祖父母)的精心照顾。但实际情况是,当老年人身心健康之时,还好办,可以相安无事,一旦年老的父母病痛缠身乃至卧床不起,孝子的成色就很受考验了。


首先是沉重的经济负担。看病治疗完全依靠家庭的年代,因病致贫乃至倾家荡产,都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而病人在床,必须要有人照顾伺候,这个照看者不能外出工作或做其他事情。对一般家庭来说,一人生病,家庭受到的是双重压力。


这种状况如果拖上三五年十年八年,一个家庭内部会累积大量经济和情感矛盾,子女还能和颜悦色的,相当难得了。这就是民间所谓“久病无孝子”的根源。这种状况,带来大量的道德伦理问题,极端情况下,甚至引发局部社会危机。


2014年7月《中国青年报》报道称,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刘燕舞在湖北京山调查农村老人自杀现象时发现,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香港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那时候之前的10多年间,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跌至世界最低行列”,每10万人自杀人口不足10例。


“我自己负担都这么重,我哪能顾得了老的?”一些访谈农民直白地告诉刘燕舞。据刘燕舞统计,农村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摆脱疾病的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之后是情感问题。


在青壮年大量外出的很多农村地区,老年人缺乏物质和精神照料的状况更为严重,它提前预演了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可悲前景。


这种状况不仅存在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的韩国和日本,老年人自杀问题照样也很严重,这对长期以来以儒家思想为安生立命之本,而孝道又是其核心之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02多子多福与少子化


传统社会里,“上有老,下有小”通常用来贴切形容中年人的压力。一户人家兄弟姐妹越少,这种说法越频繁地被提及。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中年,我们已经可以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吐槽养老负担的沉重——老人养老金微薄的,感受到经济压力;养老金稍许丰厚,也会感觉到心累;遇上双重匮乏,则真是大不幸。


这个时候,人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是多几个兄弟姐妹该多好啊。


但除了政策限制,逐渐富裕的中国人真愿意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多生一些孩子吗?国际经验的回答显然是否定的。任何步入发达社会的经济体,无一例外都面临生育率下降的问题。也就是说,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达,逐步提高。老年人口提高,一个原因是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下降,另一个原因是人的寿命逐步延长。


这成了一个尖锐的难题:作为其中一方的育龄妇女,因为走出家庭,越来越深入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不生或不愿意多生。作为老年人的另一方,不仅人数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长寿,需要更多青壮年劳动力,在生产越来越多社会经济财富的同时,也有更多的人进入养老产业为其提供服务。


这是几乎所有人口学家都深度担心的社会难题,如果无法化解,就是上述湖北京山老年人自杀现象的蔓延。在中国,这样的问题有时候以担心“未富先老”的问题出现在讨论现场——不仅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是一个没有财富的社会,这不是双重悲哀吗?


03养老还得走日本道路


任何社会问题,都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们的思维里,总是在寻找一劳永逸的办法,这是一种严重的思维误区。实际上,我们当下能够做到的,永远是缓解难题,而把难题的彻底解决,留给时间。


具体到中国要解决自己的老龄化问题,还是要走日本道路,尽管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日本社会,自己也面临很多问题。


日本老人的自杀率很高,但需要看到,这种极高自杀率的原因,跟中国很不一样。日本是在富裕社会之下出现老龄化问题,而我们是在社会财富仍然相对匮乏的时期出现老龄化问题。但日本面对养老难题,率先发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辅助养老以化解劳动力不足,则可以为中国在缓解老龄化问题上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可能


今天,日本养老机构可以用智能机器人完成厨房工作,跟真人护理员一样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协助半失能老人完成康复动作,智能机器人可以陪伴失智的阿尔茨海默症老人,通过可穿戴设备,可以及时发现老人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完成失能老人的上下床、抱上轮椅、大小便和洗澡,等等。很大程度上,智能机器人比孝子孝女要可靠得多。


即使在健康老人的家居生活中,日本政府的未来计划,也是要实现几乎一切需要使用体力的劳动,都可以智能化——空调开关和温度调节,照明、窗帘、门锁的开关完全不需要亲自动手。在子女数量少甚至没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护理机器人,将生理数据实时传输到医疗中心或远在外地乃至国外的子女手上,甚至通过智能坐便器,可以从粪便和尿液检测老人的血糖和尿液数据,检查是否患上癌症。


值得一提的是,10多年前,在一次单位组织未来科技培训中,我就听到过主讲者把老人的生理数据及时传输到社区医疗中心的设想,但这么多年过去并没有下文,可见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瓶颈不仅卡在科技发展水平,还存在产业政策、政府意识、民间投入以及医疗系统配套等等问题。


中国的养老科技化,目前看得见的,大概就是电商服务,但笔者有理由相信,应对新增劳动力减少对社会生产和服务相应减少的问题上,中国可以,也只有走日本的智能化养老道路,因为在如下方面,中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一,后发优势。日本的机器人进入养老产业,是在上世纪80年代,但发展并不引人注目。2011年以后,随着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很多领域得到飞速发展,养老产业也不例外。中国在这一领域发展较晚,但完全有理由做到与世界同步,分享日本等国的科技成就。


二,人口众多。老年人口占比多,既是社会负担,但又为大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巨大便利。很难想象,一个人口规模很小的经济体,在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上能够有多大作为。在养老大数据的采集方面, 中国甚至有超越日本的优势。


三,中国即将出现有史以来掌握社会财富最多的老人群体。


这一点之所以是一个特殊优势,是因为,其一,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一个庞大的即将退休的养老消费人群,他们的财力足以支撑这个产业的规模可以发展到足够大;其二,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一大群拥有财富决策权的企业精英也将进入老人行业,他们会在其中发现巨大商机,从而助推和提升养老产业的科技含金量,而不仅仅是修建更多的养老院。


养老是一个产业,而不仅仅是政府事务。在新的科技与经济条件下看过去的养老,基本上都是过时的,错误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养老是政府的事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成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事情。而在未来,则是市场和科技的事情,政府主要负责为贫困老者提供养老托底。


04缺人真不是关键问题


或许在10年20年前,我会为两家邻居的退休者的未来生活忧心忡忡,他们将来在体力下降之时,养老院就是最后的归宿,但电商的出现,可以使他们进入养老院的时间推迟若干年。在未来,当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情感陪护和无人驾驶技术等等科技产品进入日常生活,那么他们非但不用进入养老院,而且可以像年轻人一样,正常或比较正常地周游世界


这一切只是因为,借助这些科技产品,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体力使用,未来可以降到最低限度。也因此,在未来,退休年龄将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有的工作,55岁就可以退休了,不过这样的工作岗位会越来越少;而有的工作,80岁的人也完全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我本人就在最近几年亲眼见到过自愿干到70岁甚至超过70岁才放下手中工作的案例,这在20年前根本不可想象。


不过在未来,那些创造力低下且只能完成程序性工作的人士,恐怕会生活得比较艰难,甚至在多次变换工作后,年纪轻轻就彻底丧失工作能力,沦为“无用阶层”,以目前中国教育的水平和现状且不思改进,这个阶层将会很庞大。以这个前景来观照当下,笼统地讲人口短缺,人口红利消失,有很大的误导性。


未来中国不仅需要必要的人口基数,维持人口大国的优势,但更重要的是,要有适应未来科技与社会变革发展的、足够的人口。这些人口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我认为:


首先,是善于做处理“人-人”关系。在人类社会的过去年代,主要处理的是“人-物”关系,以便从物质世界取得必须的生存生活资料;但在未来,人将从生存生活资料的匮乏中解放出来,随着数千年来的固有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打破,很多人的精神将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处理“人-人”关系将显得非常重要,大量工作机会将从中产生出来。


其次,有一套终生学习的本领将显得异常重要。终生学习在过去一些年来经常被提及,但是它更多作为一种理念在推广,而不是一种现实的必须。在未来,终生学习不仅存在于国民教育体系,而且是一种社会化的体系,哪怕年届60的人,仍将有巨大热情投入到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就像我的邻居们那样,已经退休了,但是你也得掌握最新的科技手段。


再次是强健的体魄。我们的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思维、思想迸发的时代,一切都将发生颠覆性变化,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必将最终依赖一个强健的体魄,强健的体魄既来自于先天,也来自于后天的锻炼,同时未来的医学也将起来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人口政策的确应该调整,但是调整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多生人口,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和科技发展趋势,认真想一想,未来的一代,将要面临的真正难题和解决之道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缺人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冰川思享号(ID:icereview),作者:任大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