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9-16 14:30
他拍的“土味”,真实得令人窒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向街书店(ID:onewaystreet2013),作者:夏雪宜,封面来自:视觉中国


最近,110 岁宁夏老奶奶石兰清,走红网络。石奶奶 108 岁“上岗”当起了淘宝女村播,和孙子一起卖枸杞,生意火爆,还带动村里果农共同致富。网友夸她是史上最硬核奶奶。


这让我想起了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不知道那个村子里的济源红苹果今年长得怎么样。有没有村民搞直播卖苹果?白领们的苹果自由保不住后,村民的钱包有稍稍鼓起来一点吗?

      

    

杓峪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镇,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子,不会上贫困村名单,也不会出现在“土豪小村诞生记”的新闻报道里,没有奇闻传说,也没有美得让人惊叹的景色。在 60 多万个行政村里,杓峪村走红出名的几率几乎为零。



2012 年,导演焦波带着纪录片团队来到杓峪村,在村里待了 373 天,拍摄了超过 1000 小时的素材,最终剪辑成 94 分钟的《乡村里的中国》。这部纪录片虽然没有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收视火过电视剧,但是看过的人都送上好评,成为了解中国农村必看的纪录片,而且不断有人翻出这部片子重看。

       

       

村里有个文化人


杓峪村唯一的“文化人”杜深忠是《乡村里的中国》的三位主角之一,另两位是村支书兼村长张自忠和中专生杜滨才。杜深忠在石板垒砌成的房屋里用毛笔蘸水、以地为纸“抹”毛笔字(写字用当地话来说是“抹字”),抱着琵琶拨弄琴弦,和妻子打嘴炮频爆金句。


“人需要吃饭是吧,他得活着。精神也需要吃饭,也得需要哺养。”“我一开始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就是没有办法,无奈。这个土地不养人。”“不成功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还说明问题,这是血的。”

        



村里挖出百年老树,运到城里卖钱,杜深忠评论道:“这叫剜大腿上的肉贴到脸上,就是看到那点钱了”。回忆起曾经外出打工的生活,他说:“拿人肉换猪肉吃”。买到心心念念多年的琵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终究抱得美人归”。玉米地被獾钻坏了,他对连连抱怨的妻子说:“你别看獾吃这点东西,獾是国家三类保护动物。獾糟蹋点就糟蹋点吧,人都昧着良心卖假种子。”

        

     


如果杜深忠开直播玩抖音,杜深忠与环境所形成的反差绝对可以让他成为最火的主播之一,就像上海流浪汉沈先生那样。《乡村里的中国》上映并在央视播出后,大部分注意力都被“文艺农民”杜深忠吸走了,他变成了片子里的绝对主角。而在村子里,这样的杜深忠却不那么受欢迎。


他干农活、种苹果都不太行;不把正经事放在心上,只顾着写毛笔字,玩乐器;挣了钱不修不盖,却拿 690 块钱买乐器。

        

 


杜深忠的妻子怼杜深忠也是纪录片里最有趣的情节之一。不管杜深忠说什么“文化人的话”,妻子张兆珍都能用土地里得来的道理和杜深忠对上。


“你是头顶火炭不觉热。”“鱼找鱼虾找虾,五流子找那蛤大蛤,兵对兵将对将,下三滥才配那恶儿当。”“人家有钱的王八坐上席,你无钱的君子下流皮。”

        

     

表面上,张兆珍似乎永远不解杜深忠的“风情”。杜深忠那些颇有远见卓识的观点,总会迎来张兆珍的冷水。春节那天,杜深忠翻出在鲁迅文学院参加学习班时的听课证和当年写的文章,对儿子说:“你妈妈她不认识我是谁,她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你妈妈她自己也不知道她要做什么。这就是我最大的一种痛苦。”


实际上,全村能和杜深忠结合的只有张兆珍。和杜深忠一样,张兆珍也是非典型农民。

        

       

在与杜深忠结合之前,张兆珍有过一次婚姻。第一任丈夫不允许她和别的男人说话。她受不了丈夫的无理要求,提出离婚。法院迟迟不判决,她就每天到法院里,二十多天后,她成功离婚。之后,别人给她介绍杜深忠,说是文化人,她就有点心动了。


那个年代,杜深忠 34 岁了还没有结婚,张兆珍主动离婚。两个人的结合绝不是凑合过,而是看对了眼。虽然张兆珍埋汰了杜深忠一辈子,但在心里她对这个丈夫相当满意。“实际上从内心,我很敬佩你爸爸(杜深忠)。越有文化,我越和你吵。我再不和他吵,我在这个家里就一点地位都没有。”


其实,很多村子里都有杜深忠这样一位文化人。乡亲们总爱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话“笑话”杜深忠,内心对他却是敬重的,红白事都要找他来写上点东西。村支书张自恩的一句话来形容杜深忠再合适不过——“你是个才人,就是果树管的少”。


说到张自恩,他是典型的中国村支书。在事情不好办的时候,他会使用点小伎俩,惹急了也会骂村民。但是,他绝对是个尽责的村支书。在村民之间,左右逢源,解决邻里之间的纠纷;过年过节,代表全村人去投资商家里问好;尽力帮助有困难的家庭申请补助。

       

       

13 年,《乡村里的中国》小范围上映,杓峪村小火了一把。16 年,央视重剪《乡村里的中国》播出后,杓峪村成了网红村。以前去村子里收苹果的人换成了游客,但一个以卖苹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村子,没什么惊天动地的景色,很难转型成旅游村。导演焦波在走之前给张自恩留下一个建议:“村里的老屋不能拆,拆了,人家就不来了。”张自恩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作为村支书,他知道很多时候自己也无能为力。“真有村民想拆了老屋盖新房子,真拦不住,咱没那个权力啊。”

        


这几年,关于杓峪村的消息越来越少,不知道村里有没有人搞电商,在网上卖苹果。


这里的网速比上海还快


《乡村里的中国》之后,“农夫导演”焦波又接到命题作文,要拍淘宝村。新技术和村子之间发生的反应,像杜深忠和张兆珍这对夫妻产生的化学反应一样火光四射。

        

       

丁楼村,位于鲁西南地区,隶属于曹县大集镇。没有做淘宝之前,丁楼村的村民在做农活间隙,缝制影楼布景和摄影服装,销售到青岛、济南、淄博等山东省的大城市。


后来,婚纱照花样越来越多,人们对拍摄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好看,还对牌子有要求,小作坊产出的服装便被影楼抛弃。偶然一次机会,丁楼村村民按照甲方要求,制作了一批儿童表演服装,赚了一笔钱。之后,村民们便改做儿童表演服装,不像做影楼布景那样上门推销、谈好后送货上门,而是在淘宝上销售。

       

      

《乡村里的中国》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拍下杓峪村的一年。而全村做起淘宝的丁楼村不再以农作物播种、收获划分一年中的劳动。大部分淘宝商户最紧张的日子是双十一,这一天的销售额决定一个店铺下一年的发展。而对于丁楼村来说,六一儿童节前的一个月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三月甚至二月就开始为六一服务。

        

        

2016 年年底,丁楼村 300 户农户中,有 280 多户开有淘宝网店,注册表演服饰公司 40 家,年销售收入过 100 万元的有 40 多家,过 500 万元的 10 家,有 18 家快递在村里设点。


2015 年,村镇已经 99.9% 覆盖了光纤。上海财经学院在大集镇调研时,老师和学生们惊呼:“你们这网速怎么比上海还快。”

        

       

但网络并没有改变生活的无常,做淘宝所承担的风险并不比种庄稼低。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六一儿童节全国大部分老师会排什么节目,哪种类型的服装会畅销。


纪录片中的任庆金十六岁就在外打工,但为了照顾母亲和女儿,决定回家干淘宝。和村子里的人相比,他起步晚,没有自己的工厂,再加上不怎么会经营,刚开店没多久就得来差评,网店被封。他做邻居们淘宝店的免费模特比作网店店主成功多了,他“演绎”的服饰比平常卖得好很多。

       

       

任庆金曾以为村里人嫌种地太累,才把土地租给其他人种,待在屋子里做淘宝风吹不着雨淋不住,日子多美。而淘宝也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简单。夫妻一起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小孩留在家里,绝对不符合大部分中国农民对于理想家庭的想象。留乡在家做网店,确实要比在外打工更接近人们想要的幸福生活。但像丁楼村这种找到自己路子的淘宝村只是众多淘宝村中的少数。

     

       

小谢的父母外出务工六年未曾回家。当小谢因为想念父母而问祖母他们为什么不回家的时候,祖母就会指着家里一栋新建的房子说,这就是父母关爱小谢的实证。那栋房子是用小谢父母寄回老家的钱建的,是给小谢将来娶媳妇用的。小谢的父母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打工的钱能够供养小谢读大学,或者至少能学一门手艺。但是,小谢在自己打工的六年时间里已经换下了不下十份工作了。


这段描述出自《男性妥协——中国的城乡迁移、家庭和性别》,这片土地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真实生活都像小谢他们一家子一样。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虽然经历与他们不同,但悲喜是相通的。


       

在《乡村里的中国》《淘宝村之丁楼村的故事》中,很多北方人看到了已经被自己甩在身后的家乡,那里有各种好,也有各种不好,那里既陌生又熟悉。不知道从哪一刻起,"家乡"这个词再也激不起在大城市谋生活的人任何有关纯然和真挚的心绪。不管是“苹果村"还是“淘宝村”,家乡已成为漂浮在无数人身后的一个符号,它真实的那面需要靠更多人去发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向街书店(ID:onewaystreet2013),作者:夏雪宜,封面来自:视觉中国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