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12-05 22:00
引用不“留种”,就是耍流氓

Photo by Elijah O'Donnell on Unsplash,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JU核真录(ID:njufactcheck),记者:李逸帆、李由、潘梦沁、陶欣园、吴梓溢、张司钰,制图:卢雪儿、沈欣,美编:李逸帆,责编:李逸帆、陶欣园,原标题为《传媒研究|超链接让新闻更可信吗?》


新闻报道中的超链接有什么用?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方可成博士在其创办的“新闻实验室(newslab)”会员计划的一篇《为什么说“好奇心日报”可能是中国最好的媒体》的通讯中指出,一篇不给出处链接的新闻报道就是“耍流氓”,强调了超链接的重要性:


“不难看出,这些链接指向的网站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肩负着同样的使命:为报道中提到的信息提供原始出处,既佐证了信息的权威性,又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轻易了解到更多相关信息。 


……


换句话说,不给出处链接就是“耍流氓”。


在一个几乎人人都“耍流氓”的媒体环境中,竟然能够看到一家中国网站遵循着国际一流媒体的操作规范,认真地为所有的文章添加内文链接,那是极为令人尊敬和鼓舞的。”


文章中,方可成也指出,国内许多媒体并没有在文中添加超链接的习惯。那么国内媒体真的没有使用超链接的习惯吗?中外媒体在使用超链接方面有什么不同?添加超链接真的有利于增强信息及媒体的可信度吗?这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问题。


国内媒体使用超链接情况远逊国外媒体


为了比较国内外媒体添加超链接的情况,研究中心选取了21家境内外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进行调查。其中英国与美国媒体各7家,中国大陆媒体9家,中国香港媒体5家。评判是否添加超链接的标准是,作为普通读者点开一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再次点击某一个关键词或某一句话(通常会以不同的颜色、格式显示)转至另一个文章、网页、图片、视频或其他媒介形式,无论数量多少,即判定为添加了超链接。反之,如果全篇仅有文本,则未添加超链接。


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国外添加超链接的媒体数量确实远超国内。在七家美国媒体中,除了USA Today之外,有六家媒体在网页与APP中均添加了链接。英国媒体添加超链接的情况较少,只有霍芬顿邮报、卫报添加了超链接,而诸如BBC、泰晤士报、路透社等则未添加。在香港的媒体中,南华早报添加了超链接,而文汇报、大公报、明报没有添加。


而在九家中国大陆媒体中,仅有财新网一家添加了超链接。其他的八家主流媒体如人民网、澎湃新闻、南方周末等并没有在报道中内置链接。


值得关注的是,被调查的媒体中只要添加超链接,便会在网页与APP上同步这种格式设置。并未出现只有网页或APP一个平台添加超链接的情况。


我们在此处谈到的超链接均为内置链接(inserted hyperlink),即报道中点击文本语句即可进入相关文本的超链接,而不包括通常置于文章末尾的类似“相关阅读”、“推荐阅读”板块下的外部链接(external link)。以下的调查研究也围绕着内置链接展开。


图1: 28家境内外媒体内置链接情况统计


超链接的存在是否可以提高可信度?


那么,在文章中使用内置链接到底对读者有什么意义呢?它会让读者觉得使用了超链接的文章及媒体更有可信度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去年研究中心设计了一个小型的网络实验。


我们把受试者随机分为三个组,给每个组的人看一个1800字左右的新闻文本(见图2)。该文本的所有内容都一样,仅在超链接数量上有区别。第一组是整篇文章均无超链接。第二组是全文有五处有内置超链接。第三组是全文有十处有超链接。在受试者看完这个文本后,他们需完成一份关于可信度的问卷调查。


我们共回收了290份有效问卷。从年龄划分上,18岁至28岁之间的问卷被调查者最多,共有215位,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74.14%;从职业划分上非新闻传播类专业在读学生共155位,占比53.45%,排第二位的为从事非传媒行业的上班族,占比31.03%.


图2: 受访者阅读的新闻文本


有超链接的文本更可信,但链接不是越多越好


在受访者阅读完新闻文本之后,他们接着会回答四个问题: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可信度如何?(1 = 完全不可信, 5 = 无可置疑 )

撰写该文章的媒体可信度怎么样?(1 = 一派胡言,5 = 言之有理)

您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篇文章吗?(1 = 肯定不会推荐,10 = 肯定推荐)

您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刊载此篇报道的媒体吗?(1 = 肯定不会推荐,10 = 肯定推荐)


前两个问题是针对文本及媒体的可信度进行评分,后两个问题则是针对文本及媒体的推荐度进行评分。


图3: 三个版本中文本和媒体可信度与推荐度评分


结果显示,当受访者读的文章里含有五个或十个超链接时,他们更可能认为该报道可信,也更可能认为刊载这篇报道的媒体质量高(图3左数两项)。同样地,这两个组的人也更可能向朋友推荐这篇文章,并推荐刊载这篇报道的媒体(图3右数两项)。由此可知,在被调查者看来,含有超链接的报道比不含有超链接的报道可信度更高。


但是一篇报道中所含的超链接也并非越多越好。图3右边两个指标显示,当一篇文章里含有十个超链接时,人们对这篇文章的推荐度可能比文章里含有五个链接时低。这可能是因为过量超链接会影响读者的观感与阅读的流畅度,进而降低读者对文章的推荐程度。


被调查者中认为超链接能够辅助阅读的人数少于40%


我们希望进一步了解读者对于超链接的看法,即他们是否认为超链接的存在能够辅助阅读。因此我们在问卷中还询问受访者:是否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超链接的帮助?所得回复如下:



如图所示,在被问到“超链接能否辅助阅读”的问题时,共有107人选择了“是”,占总人数的36.9%;另有77人选择了“否”,106人选择了“无所谓”。由此可见,有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新闻报道中添加超链接对阅读没有帮助,或是对此感到无所谓。


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相比英美媒体,中国境内媒体确实不太有在报道中添加超链接的习惯。而我们的研究进一步发现,超链接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觉得一篇报道、及刊载该报道的媒体更可信。但是,超链接也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度使用超链接也有可能影响报道的阅读体验。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内置链接一旦过量,有可能会影响到读者的传播意愿。最后,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读者其实对于媒体报道里是否使用超链接并不是很在意,他们并不认为超链接可以辅助阅读。


尾声与反思


在实验结束后,研究中心的小组成员也基于本次的结果和实验流程进行了反思。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小组成员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架构一个独立的、仿真的阅读环境,并完全模拟标准新闻的报道模式,所以研究结果会出现误差。另外,290份的问卷数量也无法支撑更复杂的分析。


而基于本次实验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四点问题以供延伸思考:


1. 超链接是展示与确认信源的一种途径,那么没有超链接传统纸媒应该如何体现信源?超链接的出现是否影响了新闻的组稿模式?

2. 超链接的字体颜色、大小是否会对读者阅读的流畅性产生影响?怎样的超链接格式才是读者可以接受的?

3. 点开超链接的人多数是因为什么缘故?超链接高点击率更多集中于哪些新闻报道类型?

4. 在日后的视频报道、直播报道等图像、影像媒体中超链接又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JU核真录(ID:njufactcheck),记者:李逸帆、李由、潘梦沁、陶欣园、吴梓溢、张司钰,制图:卢雪儿、沈欣,美编:李逸帆,责编:李逸帆、陶欣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