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1-03 10:21
课间不准学生运动,中考提高体育分值有什么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cereview),作者:熊丙奇,题图来自:图虫


30多年来,包括体能方面的跑、跳、投掷等指标,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国家标准一直在降。


近日,云南省发布新的中考改革政策,将体育与语文、数学、英语并列为100分,引发热议。


对此,云南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称:此次改革分值的变化,是根据各科目的课时、容量、难度来测算:关注度最高的体育分值,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学生体质监测合格占60分,体能与技能测试占40分。




云南省教育厅公布的文件(图/网络)


把体育分值提高到100分,且和语数外的分值一样,这在全国范围内是首例。其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就是提高体育的地位,引导学校、家庭和学生重视体育。


早在10年前,体育就逐渐被各地纳入中考,作为中考必考计分科目,但一般分值在30到50分之间。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


这是在国家层面明确体育在中考中的地位。只是各地在具体落实时,体育分值、等级要求各不相同。


云南把体育的地位“提升”到和语数外一样,应该属于“顶格”做法了。而从中考改革的趋势看,可以预见,云南之后,还会有更多省提高体育分值,甚至采取和云南一样的做法。这是因为,体育被边缘化、弱化的问题,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疾”,到了必须出重拳治理的时候了。


两大因素困惑中学体育教学


我国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近年来一直备受舆论关注。


据中国青年报2017年报道,我国东北某省会城市学生体育艺术发展中心的统计,当地的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普遍“沉睡”多年,有的项目甚至40年无人打破。其中,女子800米纪录是1977年创造的、女子100米纪录要追溯到1979年、男子110米栏纪录为1981年创造……



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16学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显示,对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优秀率仅2.6%,不及格率达16.2%,重度近视率为49.8%。据中国教育协会体育分会会长毛振明介绍,30年来,包括体能方面的跑、跳、投掷等指标,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国家标准一直在降。


不重视体育,是最根本的原因。而困惑我国学校体育的有两大因素:


一是应试教育。


在“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办学导向下,纳入考试计分的科目才被重视,而没有纳入考试的科目则不被重视、被边缘,这也是我国中小学的常态。


基于此,我国基础教育的学科被分为“主科”、“副科”,体育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就与音乐、美术、劳动技能课一起,被作为“副科”,学科不被重视,学科老师也不被待见。不少地方政府在谈及对学校办学的投入保障时,也直言保障主科教师的配备。而在升学政绩导向下,“副科”的教学时间被“主科”挤占,已是家常便饭。



二是学生安全问题。


开展体育运动,不可避免会有运动损伤,甚至出现意外事故,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就要追究校方的责任,导致学校越来越不敢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


比如,某校召开运动会,在1000米项目比赛中发生学生猝死事故,这完全是意外,但接下来的处理却是,追究校方责任,本校以及其他学校叫停运动会,把1000米作为危险项目。这不是个别地方的应对方式,而成为全国各地的通行模式。


在应试教育导向和安全责任压力之下,不少中小学采取的教育管理方式就是“灌输”与“圈养”,包括在课间休息和午休时,不准学生离开教室到学校操场上运动;学校就是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大多也关闭,并不向学生开放;等等。


教育部多年前就要求中小学要坚持做到每天让学生锻炼一小时,但是,不少学校并没有切实落实。


体育提高分值的“应试”思路


把体育纳入中考,针对的是前述的第一方面因素,也是出于“应试”思路——在中考升学中将体育纳入,不就可以解决体育的地位问题吗?


然而,出于“应试”思路,也就必然会遭遇“应试”对待。


在体育分值只有30到50分时,对于体育中考,大致有两种现象:


一种现象是,体育还是走过场,学生的体育分数基本上都差不多,并不是一个“拉分”科目,比如30分体育分,其中20分为平时成绩分,10分为统测分,20分平时成绩分,每个学生几乎都是满分,学校不会在这方面故意与自己的学生作对(中考是一个地区所有初中学校、学生的竞争),10分统测分,难度要求也不大,因身体原因申请免测的学生可拿合格分(6分),那参加测试的学生,只要参加至少也就7、8分。这样“算计”下来,学校对待体育教学的态度与之前也就差不了多少。



另一个现象是,只关注体育测试项目,上体育课就对学生进行考试项目的训练,有的学校甚至在初三时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突击训练,而在近年来的中考体育测试中,还曝出家长为提高成绩给孩子吃兴奋剂的丑闻。


提高体育分值,这两个现象会不会得到改观呢?


第一个现象可能会有所改观,但也需观察走势,如果各地都达成默契,把体育中考作为“送分项”,如60分体质监测分,都为满分,而40分体能与技能测试分,最低30分,那么,100分体育,其实就只有10分可“竞争”。


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出现的,因为在应试竞争中,学生的学业负担已经很重,如果体育测试再动真格,这势必会引发家长的质疑,而且,一旦在体育测试中,出现学生安全事故,那么严格测试、提高统测难度的可能性就更小。


第二个现象则有可能加剧。随着体育分值的增加,学校和家庭的重视程度肯定会增加(增加程度视具体的测试、评分方式而定),但重视体育,很大可能是重视学生的体育分数,而非发展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


这是由应试思路本身所决定的。


体育会纳入高考吗?


在将体育纳入中考后,何时把体育纳入高考,也成为舆论关注的话题。


事实上,10年前就有这方面的建议,因为只把体育纳入中考,而不纳入高考,学生升入高中后,就不重视体育,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依旧存在。而且,这也会影响体育纳入中考的效果,今后高考都不比体育,那么重视体育干什么?


但将体育纳入高考,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复杂,尤其是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差异以及体育测试的公平与公正性问题,会长期争论不休。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一分之差会影响高考名次上千名,体育分数差5分,那会严重影响升学结果。



而这又与中考和高考按总分录取方式有关。目前的中考和高考改革,都主要是科目改革,即对考试科目和分值进行调整,但并没有突破按总分录取的录取模式,因此,不管科目、分值怎么调整,基础教育学校办学还是会有严重的“唯分数论”,教师教与学生学,关注的还是怎样获得高分。


这是培养考生,而非育人。


怎样才能把体育重视起来


真正重视体育,当是学校回归育人。这需要进一步推进中高考录取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与此同时,要强调依法治教,即每所中小学,必须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开齐开足所有基础教育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的办学方针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因此,凡是把基础教育学科分为“主科”、“副科”的,用“主科”去挤占“副科”教学时间的,都属于违法办学行为,但现在这类违规办学行为被纵容。


从育人角度看,真正重视体育,需要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方式。


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体育课,应该采取运动队或俱乐部方式开展,即学校可设立10到20个运动队(俱乐部),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体育老师(教练)以运动队训练、比赛方式开展体育教学,而不是以上体育课就是训练跑、跳。这对学校的体育师资配备和体育场地建设都提出很高的要求。



200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要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开设体育课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除此,还需要家庭教育,不能只关注孩子的知识教育,家长应该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进行户外运动,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和习惯,而不是把孩子从小就培养为“宅男”“宅女”,除了学习之外,课外的兴趣就是玩手机、打游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cereview),作者:熊丙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