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2-07 17:51
去新加坡编程:薪酬好,不加班,房子便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nfoQ(ID:infoqchina),作者:Tina


你的人生计划中,会考虑在新加坡工作吗?


薪酬好,不加班,房子便宜。技术移民新加坡,人数“无上限”。


当猎头发出如此诱人的召唤时,如何分辨真伪?就算这些都是真的,中国程序员们,你们去吗?


今天这篇文章,来自 InfoQ 在新加坡记者的一手调查。对于 2020 年考虑到新加坡工作的中国程序员来说,希望借助这篇文章能提供给大家一个参考。


本地人才有限,引进中国程序员顺理成章


在过去五年中,新加坡互联网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不少企业在面临人才缺口时,都会“不设上限”引进中国程序员。这场人才“挖角”就这么不经意地、静悄悄地开始了。如果你稍微留意下就会发现,你身边一些技术群里“大牛”的地点备注,偷偷的就变成了“新加坡”。


前不久有位在北京的程序员朋友向笔者咨询:“我有三四位同事去了新加坡,说优势有这么几个:一是环境好;二是工作相对轻松,加班少,待遇也不错;三是房子便宜,对子女教育比北京重点学区还好。问我是否考虑。在你看来在新加坡做 IT 怎么样?不是黑工吧?”


笔者的回答是:新加坡工作机会是真的很多,但是跳槽“优势”是否真有这么好,见仁见智。而且还有一点程序员们应该考虑:就是新加坡整体 IT 行业的发展,以及大环境下个人的发展。


新加坡公共服务网站在 2019 年 8 月发表了一篇写给公务员的文章:《如何构建好软件》。标题不怎么吸引人,但实际上是一篇很有水平的软件工程佳作。且金句不断,如“10X 工程师不是因为写代码快,而是因为他们做的决策可以节省 10 倍工作量”...... 有几年 IT 工作经验的人读起来会颇有共鸣。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MIT 计算机系毕业,以前在 Google 做过 PM。作者的弟弟也是 MIT 计算机系毕业,在 Scala 圈子里颇有名气。而他们的父亲 C++ 代码写得不错,声称退休后打算读一下 Haskell 教科书。这篇文章的作者,叫李鸿毅。他们的父亲,就是当今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最近几年,李显龙惊叹于中国互联网能够有如此高速的发展。2018 年访问滴滴等企业后,他在 Twitter 上感叹:“中国在科技创新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引领世界潮流”。他表示无现金交易、智慧城市特别值得新加坡学习和借鉴。并从新加坡的“智慧城市”概念引出了“智慧国家(Smart Nation)”计划,随后新加坡推出开放数据、无现金交易“小贩中心”等举措。


这些举措,使 IT 和电商成为新加坡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同时也导致新加坡对 IT 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仅仅在过去一年,新加坡对科技领域相关职位的需求就增加了两成。2019 年招聘机构 Michael Page 给出的统计中,电商总监薪酬最高,“企业 IT 架构主管”以每年 235,000 美元(约等于 163 万人民币)首次进入十大高薪工作榜单。要知道,以前新加坡的十大高薪工作,基本都是金融业的。所以,改变就这么发生了。


在本地人才特别有限的情况下,引进中国程序员顺理成章。


新加坡互联网独角兽,背后都是中国资本


新加坡的 IT 企业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美系巨头,如微软、谷歌、苹果、脸书等;另一类是金融企业,如星展银行、华侨银行等,可类比我国的传统金融业;第三类是这几年发展出来的独角兽企业,如 Grab、Lazada、Sea 等。因为超过一定员工数量的企业才有引进外国员工的资格,而且引进外国员工的手续特别繁琐,因此新加坡的初创企业其实极少能够引进包含中国在内的外国人才。


新加坡猎头机构哒哒咨询(DadaConsultants )对 InfoQ 表示:“谷歌、微软、苹果和脸书还是有小的开发团队。不过都不是核心岗位,IT Support 偏多。”


任职于 Sea 的陈工(化名)告诉 InfoQ:“据说金融公司的 IT 岗位也很不错,只是中国程序员去得比较多的还是 Grab、Lazada、Sea 等公司。”


这几家独角兽企业,与中国都是渊源颇深。


欧盟、东南亚、日本、北美在数据合规方面,与中国的要求不一样。为了数据合规,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公司都在多年前就以多中心的方式,将云服务建在了新加坡。


2016 年,阿里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将云服务带到了新加坡。同年 4 月,阿里 10 亿美元拿下 Lazada 51% 股份掌握控股权,这也是迄今为止阿里金额最大的一笔国际收购。时隔一年之后,阿里再砸 10 亿美元,把手中 Lazada 的股份从 51% 直接上升到 81%,一掷千金换来决策话语权。2017 年 9 月,阿里管理层让”淘宝“的技术人员,复用淘宝的技术引擎,用 6 个月的时间将 Lazada 的系统进行了重构。


Sea(Garena)成立于 2009 年,是首间于纽交所上市的东南亚互联网企业(Sea 于 2017 年 10 月在纽交所上市)。腾讯是 Sea 的第一大股东,持有 39.8% 的股份。Sea 原来主营业务是游戏和支付,于 2015 年成立 Shopee,中文名为“虾皮”,专攻电商。Shopee 的新加坡研发中心计划招募 300 人,同时在深圳已有 600 人左右的研发中心。


(2017 年,Sea 纽交所上市)


2017 年底,Google 联合淡马锡发布了一份《2017 年度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报告给出的预判是东南亚将成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地区,电商将是未来东南亚市场最赚钱的生意。只不过没想到的是,这个地区依然是中国的阿里和腾讯开战的地盘。


Grab 是东南亚的外卖出行软件。2017 年 Grab 获得了软银集团和滴滴出行等投资的 25 亿美元,为未来发展垫定了资本。为了应对人才不足的问题,与 Sea、Lazada 不同的是,Grab 直接将研发中心开到了北京。


来新加坡的吸引力在哪里?


无论是美国企业为主的过去,还是互联网企业为主的现在,绝对不会有人以“追求个人技术发展”为理由劝你来新加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新加坡没有北京那么浓厚的技术氛围。在新加坡工作的个中辛酸,我们采访了几位中国程序员。


一位 Sea 的前员工是这样给 InfoQ 讲述他的工作的:“我的工作是一个底层游戏平台框架的后台开发。主要是用 Golang,工作内容不难。一个组 10 号人,在国内这点任务 4~5 人已经很足够了。按点下班,养老不错。”对于官方语言为英语是否给工作带来困难,他表示:“平时包括面试基本没用上啥英文,但中国人英文确实不好,我认识的很多中国人还在做底层 Coder,印度人往上爬的比中国人快。”


Shopee 在很长时间都表示中国程序员的招收数量“不设上限”。公司在新加坡除了有业务部门,也有基础设施团队。并且据 InfoQ了解,Shopee 从滴滴、头条、美团等国内企业招收了不少优秀的运维人员去新加坡。有员工告诉 InfoQ:“ 我们使用 Cerf,用的还挺重,但是用得很水,一堆坑。待遇不错,但是总包跟头条比不了。”


对比国内跟新加坡的工作,好处之一是这里没有“996”文化。一名从本地企业跳槽到新加坡阿里的工程师抱怨:“阿里加班严重,工资也没高多少,但是加班多,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另一个吸引力,是对想移民的国内程序员说的。哒哒咨询告诉 InfoQ:“互联网这一批次的技术人才是新加坡政府最想纳入的人才。所以相对其他职业,拿身份会容易很多。Shopee 不少程序员都是从国内直接过来工作两年左右就拿到了绿卡。”


“不过移民政策最近几年收得很紧,没有新加坡本地文凭基本上就是不可能,而且新加坡的移民标准并不透明,没有像北京、上海那样可公布的积分落户政策。”“但从市场上我们还是能总结出经验的。”


根据招聘机构 Michael Page 给出的 2019 薪资调查报告:



在获得身份之前,一名来新加坡工作的中国程序员,平均可获得的工资是6000~8000 新元 / 每月,在付出房租以及等级标准为“外国人身份”的子女教育费用后,其实所剩不多。而且这样的生活至少需要熬过两年。


新时代的“下南洋”


“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19 世纪因为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西方殖民者在中国东南沿海以“契约劳工”形式,招收了约 200 万劳工前往。20 世纪,因为要发展铁路、航运、金融、制造等产业,中国再次输送了不下 500 万的熟练劳工。


数十年过去,“下南洋”的主角更新了一批又一批,到现在,可算是互联网时期的“下南洋”。


身处东南亚的新加坡,仰赖大量输入的外籍劳动力,不断打造着经济起飞的小国奇迹。在历史上,殖民者需要华人参与地区建设,但另一方面,又担心华人不断扩张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影响,不得不采取限华政策。


在新时代,本地人依然不断抱怨“外劳”抢了他们的饭碗,所以新加坡不得不将工作准则卡的很紧。2019 年,新加坡人力部表示,劳动市场将持续紧缩。尽管时代需要,但也没有政策显示这批互联网人被更好的区别对待。这一点,在 Sea 的陈工(化名)也能感受到:“说真的,下一年华人的名额说不定会减少,新加坡还是会限制某一群体的人数的。2019 年可能是华人最容易进新加坡的一年。”


新加坡政府网站引用了 Glassdoor 2019 年报告中的一个数据:截至 2018 年 11 月,新加坡有 5806 个与技术相关的职位。这个数量跟中国 IT 人才年缺口百万的数据量级相比,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就算在新加坡入职了,那你的人生计划中,下一步能跳槽到哪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nfoQ(ID:infoqchina),作者:Tina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