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2-14 17:05
疫情过后,职场人有什么需要做的

本文来自公众号:在行(ID:fenda_zaih),作者:薛毅然


现在很多企业已经逐渐复工了,但是不同行业的恢复并不相同。比如互联网公司也许在家办公,但是像餐饮、制造业等生产工具必须密切结合的公司,其复工并没有那么容易。还有很多企业它的上下的产业链被影响了,什么时候能够全面的恢复正常还需要观望。


最近的报道很多了,大家都知道许多企业正面临巨大的短期现金流压力。疫情也会影响企业管理者的业绩预期,当预期不是很乐观时,人工费用很可能会首当其冲被削减。


因为公司运营的必要成本很难减少,但是人工成本大多具有弹性的,以前五个人干的活现在四个人可能也能干,而且一个月薪1万的员工,实际上企业为他支付的综合成本可能是在1万6至1万8之间,这还不算办公成本。


企业大环境如此,就一定会对求职者产生影响。


这些地区的职场人和求职者,一定要做好准备


从地域来看,三、四、五线城由于劳动力缺口本来较小,也缺乏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影响也会较小。但是这些朋友如果原计划去一、二线城市就业,短期内可能外出会遇到困难且租房也会成为难题,这部分人员的就业压力会影响到原居住地的就业环境。


武汉自然是被影响最大的城市,但像北上广深这样外来人口特别多的、就业人数特别多、空缺岗位特别多的城市,未来2个~3个月的招聘规模可能就会削减得比较明显,成都、西安、杭州、无锡、苏州等城市可能也会都类似。


从企业类型来看,国有企业整体来说变化可能不会特别大,但是上市公司和一些民营的企业对成本更加敏感,招聘上可能会异常谨慎。


应届生别着急,你还有机会


从人群上看,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校园招聘学生。很多大公司从去年的9月份就启动校园招聘了,但是在2月份考研出成绩后,企业也会重新开始找招一批考研成绩没考到理想的学校的学生。但是今年整个考研、复试等等一系列事情都会延迟,那么很有可能在疫情基本上渡过之后,5月份可能会有应届的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


那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如果企业本身情况不那么乐观的时候,大量新涌入的应届的毕业生可能会造成供求关系的不平衡。这对今年的应届毕业但是还没有确定offer的学生,可能是雪上加霜的事情。


今年的金三银四肯定要延后,有很多求职者都是希望春节后通过跳槽获得工资增长,但是今年的情况有可能也不太乐观。


针对当前形势,我有这些建议给到你


从宏观层面看形势的确不太好。但是从个体的微观层面看,如果有一些正职业转型的、春节前已经裸辞了的小伙伴,也不用特别的灰心丧气。毕竟活总是要人去干,企业招聘规模上会缩减,但不会完全关闭。所以不要把基本面上的悲观情绪放到自己身上,每个人找工作终究都是个案。


个案还是会符合28原则。就是依然会有20%的人,不管是他的个人能力或是他所在的领域,仍然处于比较抢手的状态。唯一的区别是,以前有许多猎头与你联系,但是现在可能只有两三个,但市场上供求关系不平衡的岗位还是有议价空间。


只是对于手牌不是特别硬的小伙伴,我会建议这个时候大家稍微稳妥一点。这并不是害怕或恐惧,因为疫情其实是突发的状态,给招聘市场猛然按住了一个暂停键,但是这个事情过去之后反而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需求井喷。


潮水回退的时候,才知道谁穿没穿泳裤。越是在放缓或者暂停的状态下,更容易看出来大家的斤两和水平。所以我想请每个求职者都静下来想一想,自己个人职业成长的道路上,下一步的成长的目标是什么?


以及除了专业的技能的持续的历练和提升,也要前瞻性地多关注你所在领域的变化与趋势。当你能够在这种大的变化中比一般的人能够有一些先发的优势,很有可能就会迅速脱颖而出。


苦练内功,从挑战中发现机会


虽然我们正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悲观情绪,但大家不必被悲观的信息所吓倒。社会的发展一定有波峰,也有波谷。我们个人成长正是要去跨越这些波峰和波谷,确保自己个人的成长是一个向上的曲线。社会发展总会某段时间停滞,但是这个停滞也许恰恰是我们苦练内功的时候,这是我们作为个体应该做的事情。


今年应届毕业的、春节前裸辞的、或者所在的公司撑不住了,被迫事业开始找工作的小伙伴,尤其不要去放大悲观的情绪。我们经历过快车道、火箭头,但是这个世界不会永远是那样。在艰难时刻,也许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看齐以前的水平,但这样的经历很可能让我们获得更高速的成长。


特殊阶段会更需要依靠内部推荐,所以这段时间也可以盘点一下自己的人脉圈,尤其是一些“弱链接”,看看有没有可能获取一些推荐的机会。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多做些事情,手上没活去参与组织社会、社区的疫情服务工作都好,都会让你锻炼出更强的综合的能力,让自己能够脱颖而出。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容易,但它真的很有可能成为往后职业成长中非常有价值的积累。


本文来自公众号:在行(ID:fenda_zaih),作者:薛毅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