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4-25 09:03

业内CEO发声:造假求接盘,谁是“最大笨蛋”?

虎嗅注:本文作者是电子签约公司上上签创始人、CEO万敏。在这篇文章中,她指出电子签行业一些普遍的造假与注水行为,而这些行为现象,应该并不局限在电子签这个垂直行业。值得关注,值得一读。

 

最近,两家分别在去年宣布融了近4亿和5亿人⺠币的电子签厂商又要逆势融资。

 

按正常估算,4、5亿的资金储备足以让一家业务健康发展的2B创业企业,哪怕是习惯花钱大手大脚,也至少可以悠然活四五年以上。不应该是一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迫不及待等米下锅的样子。

 

事出反常必有妖。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两家是趁着疫情带来行业需求激增的利好,和资本市场对赛道的看好,储备资金以扩大优势。但若这其中掺杂着业绩造假、投资人甩锅呢?

 

作为在电子签约行业浸淫多年的业内人,我将给出当下市场真实的业绩数据、运营状况,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大家一看便知。

 

我对电子签这个行业Q1的判断

 

1. 疫情会加速教育市场,但收割不在Q1

 

疫情爆发,各企业线上签约的需求激增,但这并不会带来中国电子签约市场Q1回款立竿⻅影的增⻓。以上上签来说,今年Q1现金回款首次同比小幅下降。

 

疫情让电子签约行业销售线索激增。根据上上签的真实数据,销售线索同比增长5倍,但一半以上带来的是自主线上充值的小微客户。

 

具体而言,小微企业客户230+家,充值 431次(已剔除和直销团队签署过合同的客户),自主充值带来Q1总回款为9.24万,平均线上充值客单价为400元+。

 

可见,这部分小微客户大多是临时救急,充值金额非常小。对于2B企业来说,通常大中客户有各种不同需求,不可能通过线上自主充值的方式来购买;线上类似C端/小微企业的充值总额占比极低,一直以来都是忽略不计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几家电子签约厂家在Q1均推出过免费赠送活动。上上签推出的是为所有新老客户免费赠送200份合同,截止时间是2020/3/15;要再次融资的两家分别宣布赠送1,000万份电子合同和1,500万份电子合同,结束时间皆为2020/5/1。

 

如果这两家的赠送合同份数不是造假,原则上,他们的Q1回款几乎为0。而且这些免费线索带来的多为小微企业,参考上面给的数据,不可能支撑业务回款大幅上扬。

 

再考虑到,电子签约行业的平均销售周期为4个月左右,Q1猛增的线索大概只有20%是大中企业,经过销售漏斗最后成单的回款大概率都将会落在Q3。

 

据上述逻辑,各家的Q1业绩很难逆势上涨,除非造假。

 

2. Q1国内企业停摆,给回款造成巨大挑战

 

复工复产是每家企业在Q1思考的首要问题,Q1电子签约行业也没有任何项目开标。目前电子签约厂商回款主要是1月份及以前跟进的单子。

 

按照月份展开来看,虽然春节假期在1月份,但相比2月疫情造成的停摆,至少还有73%的工作时间;3月份有部分企业复工,但数量有限,且都不接受业务人员的到访,电子签约跟进基本靠电话,新增回款也非常困难。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没可能是去年Q4的项目没有回款,而在今年Q1回了吗? 答案是不可能。

 

中国所有的2B公司Q3和Q4都是旺季,尤其Q4要冲全年业绩,所有能追回的款基本都拼命追回来。就算真有款项是去年Q4漏下,实际Q1也很难回款,因为很多企业没有复工复产,无法支付。我们还有客户在Q1想支付宝给我们付账的呢,就是因为财务没法回去上班。

 

当然合同量可以猛增。依然以上上签的真实数据来看,在线充值业务模式(前述的小微企业线上充值)整体活跃度上涨近6倍(Q1发送合同数同比增⻓522%);整体的合同量Q1同比增⻓66%(截至FY20 Q1末,累计付费合同签署量为88.4亿次;单在FY20 Q1的付费合同签署量为16.1亿次)。

 

可以说,疫情加速了电子签约行业许多大中客户项目上线的进程,但合同猛增不等于Q1回款猛增。

 

原因很简单:因为电子签行业是SaaS订阅的商业模式,客户会预付一年费用。合同量同比高速增⻓只会加速客户对已经购买的合同数量的消耗。

 

不过,客户今年提前续约、续费的概率迅速提升,这也是我们预判中⻓期行业肯定利好的原因之一。

 

另外,电子签约行业的发展曾受益于互联网金融兴起,分散的投资人和借款方产生了大量而分散的签约需求。但近几年国内互金行业萎靡不振,再次分享上上签Q1回款数据来作为参考:FY20Q1互金行业回款同比下降达到67%,非互金同比下降仅为2%。如果电子签厂商未能提早开拓其他客户类型进行转型,此次疫情冲击下,Q1回款必产生很大阻碍。

 

电子签约行业内五花八⻔造假的方式

 

到此,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下行业内的业绩造假的几种方式。

 

1. 线上充值部分刷单 

 

这个和刷票一样,通过刷单做大流水,很好理解。

 

⻓远来看,突⺎增加的流水只会破坏财务指标,使回款、利润、毛利率、续约率、续费率等数据非正常的波动,且不说一个谎言需要用更多的谎来圆,单看暴雷的瑞幸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2. 直销签署部分左手倒右手

 

这个操作难度稍大点。找几家关系好的公司,谨慎的话,至少3家以上,越多越难被尽调出来。彼此倒数据。

 

比如A公司买了B公司100万凭空的“产品”,B公司留下1万,支付C公司99万(平进平出很容易被查出,据说各家留点手续费也是业界常态),C公司再支付A公司98万元。98万元的回款就这么轻松回入囊中。

 

不过这样“倒”来的直销数字,回款是瞬间做大了,净利润却上不去。

 

行业专家教我如何打假时是这么说的: “虚增回款,一定会带来净利润下降。但凡是没有利润的商业行为就是不正常的。投资人可以查净利润。”

 

但是,精明的造假老手们怎么会想不到这些呢,只要ABC几家公司关系好、利益谈得拢,A公司支付给B公司的钱可以等投资人DD结束后再支付, 这样投资人DD时就只能看到C公司和许多类似C公司这样的客户“采购”了。

 

3. 渠道签署部分造假 

 

渠道的水就更深了。类似硬件行业所谓的“压货”,找一些渠道来配合,先把钱从伙伴处收上来骗骗投资人,之后再想办法把钱和提前谈好的佣金,直接或者间接退给渠道。

 

4. 回款可以造假,真正使用产品的付费头部客户却难以造假

 

对2B企业SaaS的商业模式,续约率和续费率是公司的生命线。如果续约续费很差,意味着生意模式无法成立,完全无法覆盖企业服务较高的获客成本。相比抗风险弱的小微企业,抓住大中客户更为重要。

 

以此推导,在全国99%企业Q1同比几乎都是负增⻓的情况下,宣称自己Q1逆势反增(同时前两年业绩极差)的电子签约厂商,应该签了很多知名企业客户才对。

 

但是现在行业里服务了多家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的电子签约厂商目前只有上上签一家。

 

5. 财务专业“两本账”造假

 

这个需要投资人更多的洞察,我非财务专业出身,就不多做分析。

 

综上所述,识别造假关键是看投资人DD做得是不是足够仔细、审得足够严格、寻访调研的真实客户够多。 

 

投资者的“最大笨蛋理论”

 

在有网络赛道的行业,只有第一名能够存活下来。如同阿里再砸重金也不可能砸出一个微信,因为微信的网络效应已经生成。

 

在电子签约行业,同样是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美国电子签约赛道中,明星企业DocuSign占据市场70%的份额,最新市值已达187亿美元(2020/4/24),中国也进入到优胜劣汰的阶段。

 

资源都在向头部企业聚集。以客户资源来说,如果是GE(通用电气)、中国电信、海尔等这些大客户选型了某家电子签约厂商,他们的上下游供应商大概率也只能选择同一家电子签约厂商。

 

类比钉钉,小学生即使给钉钉打一星也不得不用,因为学校老师要求用,学校成为钉钉的客户,那么学校和老师就是关键节点。没办法,关键节点就是强势。

 

以上上签来说,仅海尔集团就带来了近一万家的供应商企业客户,仅是美团就带来了百万级别的中小商户。

 

所以,在此关口,如果有公司连续两年同比负增⻓,公司经营者对接下来企业自身造血信心几乎为零,老股东看到真实数字,着急找接盘侠也就可以理解了。

 

最近,电子签行业的早期投资者、信天创投的合伙人蒋宇捷在一篇名为《深度|来自企服投资人对To B企业的评估逻辑》文章中,对电子签行业有几处不负责任的判断、失实的数据,在此不一一列举了,他在文中指称投资界有很多噪音,其中一个声音是“最大笨蛋理论”。


“因为你预期有人会花更高的价钱从你那儿把它买走。投资大师马尔基尔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最大笨蛋理论”,如果找不到最大笨蛋来接盘,那你自己就是那个最大的笨蛋。”

 

我看到这句话时都笑出声来了。

 

对于业务极度不健康、有数据造假的黑历史、内心被恐惧填满的从业者来说,目前创始人和老投资人的最“优”决策就是:借助疫情对我们这个行业是促进的这个基本逻辑与事实,觉得此时造假数据增⻓很容易被新投资人所接受,所以做一些漂亮的数据掺水,试图忽悠新投资人。

 

这样他们才能不成为“最大的笨蛋”。

 

就如同瑞幸咖啡在纸快包不住时,造假猛冲业绩的心态一模一样。 

 

讽刺的是,我们从事的电子签约行业本应该诚信为本,视诚实、正直为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可惜现在行业却造假为当然,我因此感到很羞耻。同时也感到孤独。在作弊的大行业环境下,劣币常能因此得利,我们显得格格不入。不过不论赛道环境如何,我们都会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浑水的创始人Carson Block评价瑞幸造假事件曾说:“这家公司到底值多少钱呢?如果这家公司的管理层都在造假,我认为这家公司的价值就为0。”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