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8-25 16:49
新冠康复者竟然二次感染,那打疫苗还有用吗?

这位患者抗体消失、二次感染。疫苗的原理是生成抗体,那是否意味着打了疫苗也阻止不了被感染?还需要更多数据验证。不过,这位患者此次确诊比上次症状轻,产生抗体时间也更快,说明即使阻止不了感染,疫苗在保护感染者减轻或不出现症状方面依然有重大作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全球首例二次确诊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在香港出现。


一名33岁的香港男子,3月28日确诊,4月15日康复出院,8月6日出发到英国、西班牙旅行,8月15日回到香港,入境核酸检测时呈阳性,因此再度住院接受隔离。


香港无线新闻截图


昨天(8月24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证实,这位患者再次确诊。对比该患者第一次及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有24个不同之处,且该患者再度入院时已检测不出其体内有抗体,因此确定其为康复后再次受到感染,而非“复阳”。


今年6月和7月,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团队的研究显示,部分新冠患者康复后,体内抗体呈现下降趋势,甚至消失。另外,就算抗体不消失,是否会因为病毒变种而失效?研究者对康复患者是否会再次感染提出了疑问,这一次已经有了答案。


“这给新冠带来了非常大的阴影。”中国科学院大学遗传学博士李雷在知乎上评论,“我们一直相信新冠感染后不会再感染,甚至我们把希望寄托在疫苗上,然而如果感染了病毒还能再次感染,那疫苗也就失去了很多意义,本来疫苗就是用灭活或者减活病毒或者是病毒的片段来模拟感染,如果真实的感染都无效,那模拟感染就意义打折了”。


那么,打疫苗到底还有没有用呢?


香港无线新闻截图


抗体消失,会不会就算打疫苗后也会再感染?


根据香港本地媒体的报道,这位患者3月28日在香港确诊,属于轻症,出现咳嗽、发烧和头疼等症状,4月15日在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出院。


8月15日再次住院后,一直处于无症状状态,体温和其它健康指标正常,胸透成像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港大微生物学系研究人员对他两次感染时获得的病毒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发现明显不同,包括24个不同的核苷酸。病毒分类学研究显示,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是今年3~4月在美国或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的“近亲”,而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则与今年7~8月在瑞士和英国收集到的病毒株最为接近。


港大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杜启泓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说:“很多人以为感染后一生免疫,之前未有肯定答案,但今次很肯定,首次感染后可随时有第二次感染”,他提出一个疑问,新冠病毒会不会像流感病毒,长期在人类上出现?


他表示接下来会研究个案中,抗体消失、二次感染的原因。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对八点健闻分析,“上呼吸道是我们身体暴露在外的部分,免疫细胞无法在那里长期作用,表层的上皮细胞再次被感染是自然过程,特别是中和抗体滴度下降到一定程度,给病毒有机可趁”。


此前,已有研究团队发现新冠康复者体内的抗体水平会在短期内下降,甚至消失。


今年6月,《自然·医学》期刊发表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疾控中心等单位的研究,《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及免疫学评估》(Clinical and immunological assessment of a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s)


作者对37名无症状感染者和37名出现症状的确诊病例进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感染者的抗体水平在感染后两到三月后出现明显衰减。在8周时间里,81%的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抗体会减少,而有症状人群中抗体减少的比例为62%。不到60天的时间里,有40%的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抗体会降低到无法检测的水平。而即便是有症状的确诊者,也会有12.9%的患者抗体下降到无法检测。


这份研究的作者们因此认为,如果新冠康复者抗体水平下降得这么快,很可能会出现二次感染。


7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一项有关抗体水平的小规模研究结论与之类似。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团队对30名确诊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和4名疑似患者中精确测量了IgG抗体,结果显示,73天后患者体内近一半抗体会消失。


杜启泓认为,二次感染的病例对疫苗研究亦有启示。疫苗的原理,正是令接种的人产生抗体。杜启泓表示,现在的疫苗一般做出来的抗体测试都很高,但随着时间推移,会不会就算打疫苗后也会再出现感染?“这要多些数据才知道”。


香港无线新闻截图


也许阻止不了感染,但疫苗依然有巨大作用


不过,抗体消失,不代表免疫力也没了;二次感染,也不代表疫苗就没有用处。


虽然有再次感染,陆蒙吉说,“但病毒感染会诱导免疫细胞再次活化,在很短时间内启动,所以病毒不会扩散到肺部,引起严重的症状”。


从香港这个病例可以看出,患者的症状在减轻,第一次感染时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第二次则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症状。


药明康德公号引用了耶鲁大学免疫学教授Akiko Iwasaki博士的分析,认为这显示出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免疫力虽然没有阻止这名患者的再次感染,但是它在保护患者不出现COVID-19症状方面仍然显示出了效果。已有研究已经表明,虽然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中和抗体滴度在患者康复3~4个月后会显著降低,但在新冠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中的记忆T细胞和B细胞能够迅速识别入侵病毒,并且更快速有效地激发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港大微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也发现,这名患者在第一次感染后的第10天接受血清学检测时,血液中并没有发现针对新冠病毒的IgG抗体。然而,在第二次感染后第5天,就已经检测到了针对新冠病毒的IgG抗体。也就是说,已经“认识”了新冠病毒的免疫系统,能够迅速产生具有针对性的抗体。


提出二次感染是“非常大的阴影”的李雷,也认为症状变轻和抗体产生更快是正面的信息。另外还有一个正面信息:这是全球首例,万一是孤例呢?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也认为还属于个例,目前还不需要过于紧张。


他在自己的微博评论:


“再感染”关乎免疫的持久性,也关乎未来疫苗保护的时间和重复接种疫苗的间歇时间。这次四个月后就发生再感染,还是属于个例,这个问题应该在更大的感染后人群中观察,全球目前有2200多万人感染过,如果“再感染”成立,那么在新冠高发和流行地区,再感染会成为常态。让我们拭目以待,同时等待港大进一步的科学报告。


目前还不需要过于紧张,毕竟历史上常见的其他冠状病毒(如我们常常感染的感冒,就由普通的冠状病毒引起,目前有4种,还有3种比较厉害的是SARS、MERS和COVID-19)的感染后免疫时间都远远超过4个月。


香港“再感染”消息若是属实,此后全球会陆续报道,毕竟这是一个人群免疫力持久性的问题,具有普遍性,若是此后全球还是没有陆续的个案报道,这例患者的报道也就会停留在新闻级别,而不是学术级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ID:HealthInsight)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