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11-18 19:00
30年前的饭圈文化才是真的疯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鱼电影(ID:duliyumovie),作者:鱼叔,原文标题:《从刘德华到肖战,中国饭圈文化到底发生了什么》,题图来自:《热血合唱团》剧照 


你看,由他主演的《热血合唱团》最近上映,虽然在豆瓣上只获得了4.8分。


但评论区大片一星、二星,都是骂电影的,就是没有一个人去说主演刘德华的不好。


他,成了这部“烂片”中唯一的亮点。



细细想来,华仔身上确实有着一种魔力。即使你不是他的粉丝,也会对他颇有好感。而且受众群体涵括了男女老少,甚至其他明星。 



这样的魅力,似乎独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港台明星。


别看现在大家总说,理智追星,健康饭圈。讲真,但凡是当年追过“四大天王”的人,看到今天的饭圈少女,恐怕都会说一句:“看不懂,太年轻。”


完事还可能再补一句:“跟我年轻时那会比可差远了。”



鱼叔今天就带大家回顾一下30年前四大天王的追星盛况。



以前追星怎么追?央视就曾经亲自演示过。


那是1993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35周年台庆。65岁的赵丽蓉,搭档31岁的蔡明和38岁的郭达,排了一出小品《追星族》压轴全场。


当时还是“小明”的蔡明,演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正是当时人们眼中,活脱脱的追星女孩。墙上黎明的海报周围贴满了自己的照片。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黎明才是蔡明的本命。



从星座,到喜欢的颜色,害怕的东西,小明就跟百科全书似的知根究底。 


“您知道他们看见什么东西过敏?过敏了以后,身上起什么样的疙瘩吗?还有他们谁最怕空调?谁最怕电扇?谁最爱吃甜?谁最爱吃酸?还有呐,他们上厕所的时候谁最爱看报?谁最爱抽烟?这您都知道吗?”


赵丽蓉挠了挠胳膊:“你说一个大小伙子上厕所 我跟着瞅啥?”



当赵丽蓉看到小明衣服上有泥点,要帮她去洗掉,却遭到了她的抗拒。


小明说,这些泥点来历可不小,是在天王开演唱会的那个下雨天,天王开车经过时溅到自己身上的。


“多么幸福的泥点子啊……”



不愧是铁杆追星族。


快30年过去了,即使今天再看,也能感受到那股快溢出屏幕的狂热。


不过,这个小品只是展示了那个时代追星族的冰山一角。买专辑、剪杂志、排队看演唱会……这股追星热潮在当时的年轻人中尤为盛行。


从同时期的电影中,我们也能窥得一二。大家都看过1994年的《破坏之王》。星爷去买张学友演唱会门票那段,一群粉丝排队连夜等在门口,还有迷妹组团在为偶像打call。



这时一个大叔冲进了队伍之中,振臂高呼:“我爱黎明!我爱黎明!”摆明了砸场子,立马被一群年轻粉丝们围住,捂头一顿胖揍。



星爷为了能买到两张演唱会门票,也是历经磨难。最终还是奇迹般的,由张学友本人亲自送了他两张票。这一幕也成了电影中的经典桥段之一。



可能有人要说,这是星爷的电影,过度夸张罢了。不不不,这些其实正是当时追星场面的真实写照。在现实中,粉丝之间的大战根本就是家常便饭。


冲突最激烈的时候要数1993年,《明报》曾举办过一次歌手大奖。两大头号竞争者正是黎明和刘德华。结果颁奖礼还没到,就有小道消息爆料“刘德华被内定了”,致使黎明粉丝与刘德华粉丝大打出手。多亏了《明报》创始人金庸老人家亲自出面,将奖项颁给了张学友,事态才得以平息。



张学友领奖的时候,则特意表达了对粉丝理智追星的期待。他说自己八年前出道时,就亲眼目睹了谭咏麟和张国荣粉丝之间的骂战,让他感到十分心寒,不想再看到他们四人的粉丝也还像当时那样,甚至更甚。



于是,在他的呼吁下,四大天王同台合唱谭咏麟的歌曲《朋友》,祝愿乐坛和睦相处,喜气洋洋,成为当时一段佳话。




张学友提到的往事,指的就是80年代的“谭张争霸”。


这场争霸起源于1984年。那时,谭咏麟已是成名多年的天王巨星;而张国荣则以惊人的速度蹿红,人气直逼前者。很快,就形成了谭张二人各占山头的局面。无论是在唱片销量、演唱会数量,还是在各大颁奖典礼的获奖成绩,几乎都成为了谭张二人之间的对决。



然而,歌手之间的竞争却逐渐演变成粉丝之间的对抗。并且在媒体和唱片公司的煽风点火下,这种竞争变得更加白热化。高潮发生在1987年。



这年香港劲歌金曲奖颁奖典礼上。谭咏麟本人未到场,粉丝担心他不出席会拿不到奖,现场就逐渐开始失控。等到张国荣上台唱歌,几乎是在一片欢呼声和一片谩骂声的环境下勉强完成。



直到现场连线了远在澳洲的谭咏麟,与粉丝们隔空合唱《朋友》,才得以将当时剑拔弩张的气氛稳住。


但最后,悲剧还是发生了。典礼结束后,张国荣和谭咏麟两家近千名粉丝大打出手,谩骂互殴,场面异常激烈,甚至发生了流血事件。


此后整整一年,都持续地爆发出粉丝之间的冲突。恶语相向,街头互殴,划伤汽车,散播谣言,甚至给对方偶像寄冥币冥器。这样导致的结果,反而是让明星苦不堪言。



1988年,谭咏麟宣布退出一切竞争性评奖。第二年,张国荣宣布封麦。


疯狂的粉丝让偶像落得个两败俱伤,此时再怎么伤心难过,也无济于事。谭张争霸时代由此落幕。



后面的两年里,虽然有不少新生代歌手涌现,但香港乐坛的霸主位置一直处于真空期。而台湾地区刚好在1988年诞生了偶像组合小虎队,这个青春帅气的三人组刚一出道就风靡全亚洲。



仅1年之后,小虎队举行了一场“马拉松万人签名活动”。足足有两万多人到场,从台北巡演到高雄,疯狂的粉丝骑着自行车一路狂追,齐喊他们的名字。这么火爆的现象前所未见。“追星”一词由此诞生。



而到了四大天王出现后,追星文化更是达到了巅峰。


1992年,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正式被命名为“四大天王”。香港娱乐圈随之迈入了新时代。虽说“四大天王”这个名声现在听着有些老气,但在当时他们就是真正的“小鲜肉”。翻看那些老照片,放到现在也必然是“顶流”的水平。



其中,刘德华出道最早。1981年,他考入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同年就出演了第一部电视剧《江湖再见》。很快,就成为无线电视台的当家小生,“无线五虎将”之一。通过一部又一部颇具口碑的影视作品,获得了大量的粉丝基础。他进入歌坛稍晚,在1990年推出专辑《可不可以》后,歌坛地位从此奠定。



张学友在1984年凭借一首《大地恩情》获得歌唱比赛冠军,签约出道。次年发行首张专辑后,就销量惊人,属于当之无愧的实力派唱将。在谭张接连退出歌坛竞争后,更是一跃成为最具含金量的香港歌手。



郭富城在1984年考入香港无线舞蹈培训班,三年后转入艺员培训班。出道前几年悄无声息,直到1990年凭借一则机车广告大受关注。同年推出首张专辑《对你爱不完》全亚洲销量超过百万。一边唱着“对你爱,爱,爱不完”,一边配上转圈圈的手,瞬间圈走了无数迷妹的心。



黎明1985年进入演艺圈,1990年推出首张专辑《Leon》,人气火速飙升,与刘德华、张学友并称乐坛“三剑客”。别看黎明现在很低调,如果单论人气的话,他在当时毫无疑问是最火的,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力压其他三人,不仅拿奖拿到手软,粉丝更是狂热到不可想象之地步。


在当时,黎明和刘德华的粉丝之间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



四大天王的影响,远远超越了香港地区,波及到整个大华语圈,甚至连日本韩国等地,都抵挡不住这股浪潮。


韩国前任总统卢武铉,曾在访问中国时期特意提到,黎明在韩国无人不晓。连总统本人也自称是黎明的大粉丝。



不过,虽然共同称为“四大天王”。但四人不同的风格和出身,却各有不同,也因此带来了不少争议。还常常引起各自歌迷之间的口水横飞。



比如郭富城,虽然现在大家都说他是舞王,擅长劲歌热舞,但当时他被喷地地方可是他唱歌跑调,跳舞时气息不稳。而且人气在当时也确实稍稍落后,甚至有人直接质疑他配不上“四大天王”。



更惨的还是黎明。1991年,参加华东水灾筹善款演唱会,准备离场时有观众以“捐50万”为由要他再唱一首歌,黎明因没来得及跟乐队对好key,导致现场破音。这次出糗也成了90年代十大音乐车祸现场之一。而这次“好心办坏事”给黎明招来了无数黑粉,也被调侃了许多年。



但“有颜任性”放在黎天王身上也非常适合。同年,凭借出演电视剧《今生无悔》,当即成了无数女粉心中的头号梦中情人。顺手带动了一大波唱片销量。



1999年底,“Leon live 99”演唱会结束时。黎明宣布不再出席任何有关乐坛的颁奖活动,并且不领取任何奖项。由此,也宣告了“四大天王”音乐时代的正式结束。




彼时,面对香港流行音乐的来势汹汹,内地粉丝也开始为偶像疯狂买单。初级歌迷只是模仿他们的装饰、外表。有一定歌唱基础和表演欲望的歌迷,则会模仿他们的演唱。



而这波前所未有的流行文化的盛行,也促使了某些极端粉丝行为的发生。比如痴迷刘德华的杨丽娟,辍学追星,父亲被逼跳海。关于“理性追星”的讨论开始为大众关注。



如果说,四大天王播下了内地追星文化的种子,那么2005年超级女声的出现,则将这股追星文化彻底浇灌成熟。


这一年,也被许多人称为是内地追星元年。城市街头会有三五成群的人,举着超女的牌子,游说路人用手机投票。在手机话费还很高昂的那个年代,投票是很花钱的。



粉丝会有专属名字,也是从这年开始。玉米、凉粉、笔亲……喜欢不同的偶像,就要认领各自的名称。



也几乎是同样的时间,内地追星正式有了“组织”的概念。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张靓颖的粉丝。他们自发成立了各种职能部门。组织在机场等候接机也是从那会儿开始。



古早风气一直保留到了今天。追星变成了混饭圈。倘若像《我的少女时代》里偶遇偶像,粉丝还是配合保持镇定,哪怕心里已经激动无比,那还倒是让人欣慰。



然而,随着饭圈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内娱乐产业的红火。如今的追星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纯粹”。微博成了主战场。超话签到、控评反黑集资、支持代言产品,各种新式手段让人咂舌。以至于当看到“为易烊千玺庆生,粉丝买下17颗星”的消息时,不追星的网友们会一脸震惊:“现在追星都玩这么大了吗?!”



当然,也会有准备应援餐、小横幅这些淳朴的做法。比如在《快把我哥带走》中,追星女孩就精心准备应援餐,因为这能体现粉丝爱,同时提高偶像人气。



现在的追星,更像是另一种“混圈子”。要加入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团体,要完成任务,要达到指标,以此才能实现追星的价值,甚至每天还有KPI。



这样那样的规矩,逐渐助长了一些歪风邪气。


原本,为偶像花钱埋单是一种量力而行。而到了这里,却变得完全不存在。 追星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有可能超越自我的经济条件,同时还要用口号来进行精神麻痹。


不愿意为偶像花钱的就不配称粉丝。


而既然要花钱,就一定要花多少才行。


我吃土可以,哥哥绝不行。



而被人吐槽更多的则是微博上许多控评。饭圈人不再圈地自萌,而是希望通过多个平台的活跃,逼着外人熟悉他们的爱豆,像一种近乎邪教式的疯狂输出传播。某些影视节目的宣传下面,点进去就是许多“彩虹屁”。这些复制粘贴党往往起不到安利的效果,只会招致更多反感。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许多偶像,在饭圈里外产生了极端的割裂感。粉丝以外的人,不仅不会喜欢,甚至十分厌恶。



也正由于这些问题,新老粉丝发生冲突也成了常有的事。比如之前的周杰伦粉丝打榜事件,自嘲为“夕阳红老年粉丝团”的周杰伦粉丝,亲自让年轻粉丝见识了一把“真正的顶流”。



粉丝就是流量,流量就是经济。掌握了粉丝,就有了能与偶像背后公司谈判的筹码,继而影响影视制作公司。流量为上的时代,其余皆为陪衬。追星,就在这种畸形的饭圈文化里渐渐变了味。



这样的结果,就是让造星变成了流水线。许多偶像形象单一,实力有限,不再以作品和个人实力论成败,而是纯粹依靠背后的粉丝流量和资本力量。这样又反过来继续助长不健康的追星行为,以至于已经发展到了人民网花大篇幅批评饭圈的乱象。



追星本身不是错。这个时代尊重个性,倡导自由。谁都可以用合理的方式支持自己喜欢的偶像。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置社会秩序和法律道德于不顾。


从早年的谭张争霸,到后来的天王竞争,再到现在饭圈互撕,其实都不同程度反映了一部分粉丝的不理智。而这种不理智,在内地娱乐产业急速膨胀与社交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被愈发地放大、变形。追星在他们那里,变成了一种虚妄的寄托,或是一种为所欲为、宣泄情绪的挡箭牌。更有极端的私生饭,对他人的私生活造成严重的侵扰。万不可取。



另一方面,作为商家和媒体,也不能纵容和助长这种风气,不能推波助澜,煽动情绪,以此来为自己圈钱牟利。艺人也不应该将自己的成功完全绑缚在对饭圈的利用上。


话说回来,当年的谭张、四大天王,就是最好的模范。他们获得的成就与自身的实力和不懈的努力都离不开关系。不仅向大众交出了真正优秀的作品,并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直到今天也依然受到人们的认可。这才是优质偶像经久不衰的魅力。


偶像的力量,绝不是洗脑,而是以身作则,鼓舞人心。让每一个粉丝,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独立鱼电影(ID:duliyumovie),作者:鱼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