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2-20 14:00
电影春节档变春季档?接下来三个月很可能无片可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贵圈-腾讯新闻(ID:entguiquan),作者:蓝河,编辑:露冷,原文标题:《最强春节档在手,但接下来三个月很可能无片可看|贵圈》,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多年后人们回望2021年的春节档,记忆中的关键词还会不会是“贵”?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超过49元,相比2019年春节档的44.7元,上涨近10%。居住在一线城市的观众,对票价飞涨的体感更加猛烈,有观众在片方赠票活动中拿到60元观影券,却发现附近影院“买不到60元以下的票,都在100块钱左右”。


对电影从业者而言,彻底告别9.9元、19.9元的票补时代是大喜事。过去一年行业停摆的晦气在2月一扫而空: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22点,2021年春节档累计票房突破78亿,观影总人次超过1.6亿,“最强春节档”创造了牛年的开门红。


《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两部头部影片,分别以37亿和32亿票房断层领跑。利益角逐下,些许不和谐的声音在打破整个行业抱团取暖、其乐融融的氛围——涉及电影剧透,主演中有“劣迹艺人”的内容登上微博热搜,这显然不是片方花钱买的。


按照以往春节档在全年票房中占比8%~10%估算,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规模应该在700亿左右。按照这个势头,这一数字将再次刷新纪录。但乐观期许的背后,疫情导致的全球范围片荒让电影市场陷入存量危机。凯歌高奏的春节档会不会是昙花一现,“开门红”能否有效提振行业信心,这些问题将决定着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最终走向。


春节档恐变春季档?


用“久旱逢甘霖”来形容电影行业的处境,并不为过。


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上万家影视公司注销倒闭,数千家影院没能挺过行业停摆的178天。电影备案立项数也明显下滑,根据国家电影局公示,2020年已备案影片共计2333部,相比2019年同期的3310部,骤降近1/3。


去年下半年开始,影视行业释放复苏信号,《送你一朵小红花》《温暖的抱抱》等元旦档影片助推今年1月全国票房达到32.6亿,同比增长45.4%。


春节档大干一场的企盼,在全行业悄然萌动。电影票价飞涨的原因,一方面是上座率限制,但更多是市场供求关系所致:春节期间旅游出行等休闲娱乐消费转移至商场和影院,再加上春节档空缺了一年的报复性增长,让《唐人街探案3》预售票房就超过10亿。


在一线城市就地过年的年轻人发现,抢电影票不比抢火车票容易。大年初一早上八九点,朋友圈罕见地活跃起来,纷纷晒起电影票根。买早场观影的理由,少部分是防剧透,更主要的原因是黄金场次价格奇高,且一票难求。


市场变化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拐点发生在大年初四,春节档总票房突破60亿,刷新2019年春节档成绩。《你好,李焕英》凭借优异的口碑,单日票房赶超《唐人街探案3》。


截至2月18日14点34分,《你好,李焕英》票房突破30亿


影片间的激烈角逐快速影响着排片变化。同档期影片排片相差十倍以上的情形,在2021年变成残酷现实。都说没有1亿宣发费上不了春节档牌桌,而今年可能需要“打点”的更多——有媒体指出,有春节档发行公司向影院砸钱争取排片,那些不愿掏更多钱的片方,在起跑阶段已经丧失了竞争力。


不过初始排片仅是造势,在观众审美日益提高的今天,口碑发酵的作用更加显著。《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在春节档后期排片快速提升,一些观众反馈“眼看着2点档的《侍神令》被取消,加映了3点档的李焕英”。


导演苦求排片的《人潮汹涌》,也悄然逆跌并超越《侍神令》。猫眼给出的票房最终预测,由1亿出头涨到3.4亿。


 因《人潮汹涌》预售票房惨淡,导演饶晓志曾向主演刘德华道歉,“预售卖成这个样子,我特别对不起华哥。”


在春节档票房两极分化的鲜明对比下,社交媒体上关于电影“黑点”的吐槽,显得无足轻重——如果非要拿着显微镜细究,每部电影都难逃指摘:《唐人街探案3》《新神榜:哪吒重生》被认为是直男癌、物化女性,《你好,李焕英》《侍神令》《刺杀小说家》则用了陈赫、屈楚萧、董洁等“劣迹艺人”,连《熊出没:狂野大陆》都被扣上抄袭的帽子。


目前看来,这些“黑料”都没有把观众拦在影院门外。


真正的拦路虎是片荒。你以为春节档只有6天,但2021年的春节档更像是长尾效应MAX的“春季档”:接下来到五一档的近三个月内,除了一部《猫和老鼠》堪称大片,只有《第十一回》《我的姐姐》等少量影片定档。


如果没有更多重磅项目空降,即便疫情得到控制,影院上座率不再受限,市场也将面临无片可看的窘境。不过,对《李焕英》《唐探3》来说,缺乏竞争反而是利好,这给了它们更多冲击影史票房纪录的时间。


“大女主”的逆袭


对2021年春节档做一番复盘,我们会发现一些积极的信号:比起票房再创新高,观众的整体成熟更加关键,大众审美正在迅速取代宣发造势,左右影片命运。


过去一年关于电影市场“存量”与“增量”的讨论不绝于耳。其实不仅市场需要拓展,电影内容同样期待多元。影视行业多年的跟风创作是时候改改了,死盯着现实主义、科幻甚至动画这些出过爆款的类型不放,不如瞄准市场空白做文章。


《你好,李焕英》的横空出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仅看故事本身,穿越回过去为自己或他人圆梦的题材并不鲜见。但女导演、大女主、女性视角的电影,在过去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实属稀缺,近年来女导演执导作品获得高票房的案例,仅有刘若英《后来的我们》(13.6亿),苏伦《超时空同居》(9亿)以及薛晓璐《北京遇上西雅图2》(7.9亿)。无论回望过去5年的春节档,还是综观电影票房总榜,排在前列的影片都充斥着雄性荷尔蒙。


相比之下,《你好,李焕英》没有以往国产电影对女性美丑的刻板印象,更没有玩低俗的两性梗,导演贾玲镜头中的张小斐,美好到让观众感慨有母亲的光环。在照顾女性观众情感的同时,《李焕英》也没有丑化男性形象或注重性别叙事,而是指向亲情主题,找到了电影受众的最大公约数。


目前,《你好,李焕英》成功迈入票房30亿+俱乐部,与《唐探3》的差距由最初的15亿缩小至6亿,逆袭已成定局。当初承诺票房破30亿就瘦成闪电的贾玲在直播中回应,早知道票房会这么高,“我从三年前就开始减了”。


贾玲打破了刘若英《后来的我们》13.6亿的票房记录,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回望历史,从2017年《功夫瑜伽》逆袭《西游伏妖篇》开始,连续几年最被看好的头部影片均被弯道超车。这提醒宣发方,需要调节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值”:提前充分预热自然是好事,但期待过高难免引发映后的心理落差。比如预售爆表的《唐人街探案3》,算得上是合格的爆米花电影,但影片中悬疑推理部分的削弱,以及拼凑的低俗笑点令影迷感到失望,觉得偏离了这一系列IP的品质,豆瓣评分从6.6直线下降至5.7。


反观《你好,李焕英》,在映前不被太多人看好。一方面是导演处女作缺乏市场检验,另一方面套路化的穿越故事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夏洛特烦恼》或是《乘风破浪》。但上映后的市场反馈却是,女儿穿越回过去替母亲圆梦的亲情牌,在春节这样一个期盼团圆的时间节点分外奏效,结局的反转也不落窠臼给人惊喜。


观众用脚投票的时代,是电影的好时代。大年初二,《你好,李焕英》上座率反超《唐探3》,高达59.4%,并在初四和初五实现单日票房与排片的逆袭。


全民排片经理人


如果说《你好,李焕英》逆袭《唐探3》是“大女主”电影的一次小胜,《侍神令》在与《刺杀小说家》的同档PK中完败,则验证了试图靠视效拯救剧情的模式已经失灵。


《侍神令》改编自游戏《阴阳师》,昔日“金童玉女”陈坤周迅的再度联手,本是该片一大看点


比起《刺小》,游戏改编的《侍神令》IP知名度更高、演员阵容更强,但华丽奇诡的百鬼夜行世界观,完全不足以支撑比《捉妖记》还薄弱的故事。《刺杀小说家》在春节档后期越战越勇,凭借的并非赤发鬼繁复的CG制作与动作捕捉,而是小说与现实犬牙交错下、观众对“一介凡人,竟敢弑神”的共情。


《刺杀小说家》由双雪涛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绣春刀系列导演路阳执导,雷佳音、杨幂、董子健等主演


观众对叙事圆通的要求,早已超越电影宣传造下的种种噱头。《哪吒重生》顶着哪吒这一公共IP的光环,成色是有些差强人意的:既没有做出像《熊出没》一样的合家欢,也没能成功讨好年轻观众,朋克哪吒的酷炫设定徒有其表,内核则是鲁莽而缺乏成长。


《人潮汹涌》没能成为票房黑马,提醒从业者定档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黑马影片突围既取决于排片率(一般而言,影片能逆袭需要排片达到10%左右),也取决于同档期竞争对手。同样是饶晓志导演的《无名之辈》,2018年11月上映,拿下接近8亿票房的好成绩。


口碑是决胜关键。今年春节档7部影片豆瓣平均分达到6.9,可以说没有一部是特别拉胯的。这就让《人潮汹涌》处境尴尬——缺乏烂片衬托,再加上电影本身没有好到足以快速逆转排片的程度,导演此时站出来为片子争取生存空间,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人潮汹涌》非小成本影片,黑色幽默加上刘德华、肖央、万茜的阵容放在其他档期,未尝不可以博得5亿以上票房。目前电影已经稳中有升,不出意外会慢慢磨出一个尚可的成绩。


40岁左右的导演成为中流砥柱


在围观春节档的同时,一些细心的观众已经注意到放映前的贴片预告。根据灯塔专业版统计,7部影片的新片贴片共计31部,曹保平的《涉过愤怒的海》、李玉的《断·桥》、李骏的《无限深度》等不出意外都会在年内上映。


借助春节档的高潮,2021年电影市场能否再创新高?


目前来看,提早定档的影片并不多。五一档《古董局中局》《秘密访客》等值得期待,《封神》《外太空的莫扎特》《1921》《怒火·重案》等重磅影片抢占暑期档;下半年应该会迎来一批献礼片,能否让观众买单尚不明朗。


从长期影响来看,快速突破百亿票房大关,不仅解了影视公司与院线的燃眉之急,也让从业者汲取经验、进一步调整创作方向。对工业化视效大片的盲目追逐需要泼一盆冷水,愚弄观众智商的低俗喜剧也很难再有市场,更多人会把心思放在对题材创新的探索以及对故事本身的打磨上。


另外,2021年春节档的一个潜在使命,是完成电影人的迭代。陈思诚成为中国首位百亿票房导演,沈腾将成“200亿先生”,这些数据背后其实是80后电影人的普遍崛起——仅从导演来看,春节档七部影片中,陈思诚、贾玲、赵霁、饶晓志都是80后,再加上1975年的李蔚然、1979年的路阳,这批40岁左右的导演汇聚成中国电影行业的中流砥柱。而那些更有资历的大咖导演,则逐渐淡出商业片竞争,转而追求艺术造诣。


《唐人街探案3》票房飞增的同时,陈思诚也凭借唐探系列影片,成为国内首位百亿票房导演


比起单纯的数字增长,影视人才的后浪汹涌更令人燃起希望。寒冬即将过去,回归岗位的人们手握红包互道开工大吉,而2021年中国电影的深蹲起跳,也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贵圈-腾讯新闻(ID:entguiquan),作者:蓝河,编辑:露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