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5-04 11:43

特朗普想要好莱坞“再次伟大”,没那么容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作者:James,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税收优惠和政策调整扭转好莱坞产业外流趋势,但面临国际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罢工冲击及结构性去中心化等挑战,全球化影视制作趋势难以逆转,政策效果有限。

• 🎬 好莱坞顾问团献策:特朗普任命史泰龙等业内人士制定联邦税收激励,吸引影视制作回流加州。

• 💸 税收优惠加码:建议延长税法第181条、提高扣税上限,加州抵免额拟翻倍至7.5亿美元。

• 🌍 国际竞争白热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以高补贴和低成本分流好莱坞制作,美国就业十年跌四成。

• 🛡️ 文化主权争夺:多国借影视补贴提升本土软实力,避免沦为美国文化“代工厂”。

• 🚧 罢工与疫情冲击:2023年大罢工和疫情加速行业不稳定,全球产能复苏但未惠及好莱坞。

• 📉 结构性去中心化:流媒体普及、联合制作兴起及多元化内容需求,削弱好莱坞传统霸权。

自特朗普二次上台以来,“让美国再次伟大”听得人耳朵起茧子了。想让制造业“回流”创造就业倒是容易理解,可万万没想到,连好莱坞居然也开始哭着喊着要“回流”了。


这可是光鲜亮丽、输出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梦工厂”,被视为美国文化霸权的象征。然而现在,加州电影工业正在经历严重的“产业外流”,就业流失,甚至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像吸引制造业一样,把电影制作往回拉。


所以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实际上,过去十年,全球影视制作从好莱坞单点出发,向国际多中心转移,已经成为普遍趋势。有两个另外的因素加剧了这一趋势:


一是疫情冲击让好莱坞停顿,其它地方得以获得追赶的时机;二是席卷好莱坞的2023年大罢工,这让人们担心加州的影视产业链不再稳定,原本的心理预期被打破了。


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任命业内人士为顾问,准备近期出台税务优惠等系列组合拳,挽救加州电影工人的饭碗。然而,摇摆不定的关税政策,反过来加速瓦解了外界对好莱坞稳定的预期,使得政策事倍功半。


世界其他地方争取影视工业落地,不止是算经济账,更是体现“文化主权”的长期政策。恐怕特朗普这次并不能“让好莱坞再次伟大”,而是相反。


一、业内人士为影视制作回流献策


2025年1月,特朗普任命演员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梅尔·吉布森和乔恩·沃伊特为驻好莱坞的“特别大使”,委托他们制定解决方案,扭转行业颓势。他们的任务重点是恢复因海外制作而流失的就业岗位,并倡导联邦税收抵免,以激励国内电影制作。特朗普说好莱坞是一片“伟大但问题重重的地方”。


彭博社报道,沃伊特及其经纪人史蒂文·保罗计划最早于下周向特朗普提出一系列建议,以帮助美国争取那些可能被外包到海外的业务。


他们的建议可能包括对基础设施投资、职业培训以及税法变更的联邦层面激励措施。该团队试图解决目前州层面各自为政,为了吸引影视制作而相互竞争、不断加码税收优惠的现状。


在一次采访中,沃伊特说:“我们必须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动态竞争,因此需要某种形式的联邦税收激励政策。”他表示:“我们的心都碎了……我们目睹了这个行业发生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最初吸引我们来到加州。”


其中一项建议是调整美国税法第181条,该条允许影视制作进行加速扣税。该激励措施将在今年到期,团队建议将其延期,并提高当前每部作品1500万美元的上限;并将加州电影和电视税收抵免计划的金额增加一倍以上,从每年3.3 亿美元增至 7.5 亿美元。


另一项构想是针对长期金融投入(如建设摄影棚)提供税收激励,这一模式类似于 Netflix 公司在新泽西州承诺十年内制作影视作品以换取40%返利的协议。


SP Media Group 总裁斯科特·卡罗尔(Scott Karol)表示,沃伊特团队已与电影公司高管、工会代表以及州政府官员会面,征求他们的意见。


制片人保罗的近期影片《没有过去的男人》(Man With No Past)中沃伊特也有出演。他表示计划将三部新片的制作从海外转移回加州,并在洛杉矶投资一处摄影棚,该地近年来因“外流制作”遭受重创。“这里的情况真的非常困难,”保罗说,“我们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的呐喊。”


二、十年跌四成,好莱坞不再是唯一中心


这些措施旨在抵消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提供的竞争性激励措施,这些国家以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慷慨的补贴吸引影视制作。


过去十年,洛杉矶的影视制作量暴跌近40%,自2022年以来,行业就业岗位减少了25%。造成这一下滑的因素包括制作成本上升、劳资纠纷以及全球竞争。


在美国,好莱坞受到接踵而至的两大打击,即疫情和历史上最大的大罢工之一。各大电影公司随之削减产量,但是在危机过去之后,却并没有迎来“报复性”的产能恢复。


后疫情时代,在印度、土耳其和西班牙等国的推动下,全球电影制作复苏。2022 年,全球故事片产量达到 8748 部,仅比疫情前水平低5%,仅印度在 2023 年就生产了 1819 部电影。


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影片产量同比增长 34%,其中美国出产1318 个项目,印度以968 个项目紧随其后。英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和西班牙等国家近年来的影视产业都有所增长。


美国以外的市场纷纷对影视业提供基础设施投资和税收激励措施,例如加拿大 35% 的可退还税收抵免,和匈牙利 30% 的现金退税。


电影制作人追求独特的景观和文化真实性,因此不得不前往其它国家取景。《角斗士:帝国崛起》在摩洛哥拍摄,重现了古罗马的风貌,而《最后的武士》 则利用了日本乡村的寺庙。


但是,这些国家都在利用景色资源,争取不让自己成为产业链“微笑曲线”的下端,仅输出景色原镜头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而是进一步实现在本国完成剪辑等所有步骤,直接出片。


《综艺》杂志介绍新西兰的电影拍摄补贴


例如,新西兰为大制作提供 20% 的现金补助,吸引了像《阿凡达》这样的大片,而保加利亚则提供 25% 的返利,并允许前往历史名胜拍摄。


在技术方面,韩国、阿联酋等国已在虚拟制作和AI化的后期制作方面投入巨资,减少了对好莱坞传统基础设施的依赖。


通过在劳动力成本较低、有退税和设备租赁补贴的国家拍摄,电影制作人估计可以节省 20%-40% 的费用。这些激励措施在争夺好莱坞业务的国家之间引发了一场“逐底竞争”。


影视公司越来越重视具有成本效益的国际拍摄地,美国导演协会(DGA)警告称,如果没有联邦政府的干预,美国可能会失去其作为全球影视制作中心的地位。


三、“让好莱坞再次伟大”可行吗?


特朗普和他的好莱坞顾问团,首先需要解决美国国内各州之间混乱的减税政策带来的冲突。


加州提出的7.5亿美元税收抵免计划,旨在保留已迁移到佐治亚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中等预算电影和电视剧。支持者认为,扩大这些激励措施可以扭转自2020年以来当地2.3万个工作岗位的流失。


然而,批评人士指出,即使将加州的税收抵免额翻一番,与加拿大每年12亿美元的电影补贴预算相比也相形见绌。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联邦税收抵免政策,效仿已过期的第181条规定,可对于预算低于2000万美元的电影抵消22%-25%的制作成本。将此政策与针对剧组人员的职业培训计划相结合,或许可以解决外包加剧的技能差距问题。


然而,这些措施的成功取决于能否妥善处理贸易争端,尤其是与欧盟在《视听媒体服务指令》(AVMSD)合规问题上的争端。


《视听媒体服务指令》(AVMSD)宣传单张


欧盟要求Netflix和Disney+等跨国流媒体平台资助欧洲本地内容,这进一步分化了全球市场。目前,14个欧盟国家对跨国的流媒体平台施加了财务义务,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转向了本地内容制作。


特朗普在2025年2月的备忘录中,批评这些政策侵犯了“美国主权”,并暗示可能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从而加剧美国与欧洲和亚洲的紧张关系。


更大的问题是,单次的减免政策,无法改变如今影视制作“去中心化”已经成为结构性调整的趋势。


将税收优惠与优惠汇率相结合,使得像《霹雳弹》(2024)这样的影片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拍摄成本,比在加州低30%。此外,“联合制作条约”的兴起,使得制片公司能够在多个国家之间分摊融资和税收优惠,这使得影片制作完全回流美国变得更加复杂。


特朗普政府力推好莱坞复兴,反映出人们对日益全球化的行业中,保有“文化和经济主权”的普遍担忧。问题是,只许你美国保持优势局面,不许其它国家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


此前国家电影局宣布将“适度减少美国影片进口数量”,在美股普遍恐慌性下跌之中,华纳兄弟连续三周市值大缩水,蒸发66亿美元,派拉蒙两周内市值减少超10%。


曾参与《钢铁侠3》等影片制作的好莱坞电影人克里斯‧芬顿,对ABC新闻表示:“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世界和好莱坞互动时代的结束。”


克里斯‧芬顿曾作为制作人和媒体主管,参与过与中国合拍《钢铁侠3》、《极盗者》,《环形使者》等大片。作为早期到中国发展的好莱坞资深人士,芬顿表示,在中国和好莱坞合作的过程中,也随之发生了知识产权和工作方式的转移。


2024年5月31日电影《美国内战》中国看片会现场。图/娱乐资本论


电影作为最重要的文化产品之一,对其的补贴政策不仅是各国出于商业上的考虑,更体现了各国希望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防止被“文化入侵”的愿望。


此外,流媒体平台的普及也使内容创作更加民主化,使其他文化的创作者能够绕过美国传统几大制片厂的“看门人”。戛纳和多伦多等全球电影节,已成为国际制作内容融资和发行的重要平台,进一步实现了电影行业的去中心化。


虽然税收优惠和政策优化或许能够遏制失业,但美国必须认真考虑站稳脚跟的全球竞争对手,以及全球消费者对多元化、本地制作内容不断变化的偏好。当好莱坞“文化霸权”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下降而撤退,躺着“倾销”文化产品的日子也终将过去。


实现好莱坞的“新黄金时代”需要在‍经济实用主义与创造性创新之间取得平衡,这是任何政策都难以解决的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作者:James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