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5-14 14:11

意念操控iPhone,苹果想把GPT植入你的大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Oxley,原文标题:《意念操控 iPhone!苹果联手「首例 ChatGPT 脑植入」团队,大脑将成为你的输入法》,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苹果与脑机接口公司Synchron合作,通过非侵入式设备Stentrode实现意念操控iPhone等设备。该技术将接入苹果无障碍功能,帮助渐冻症和脊髓损伤患者用脑电波操作设备,结合GPT-4o提升交互效率。与Neuralink的侵入式方案不同,Stentrode通过静脉植入更安全。目前技术仍处测试阶段,但已让患者实现基础操作,未来或重构人机交互方式。

• 🧠非侵入式脑机技术:Stentrode通过静脉植入大脑,无需开颅手术,安全性和恢复周期优于传统方案。

• 🏥渐冻症患者新希望:脑电波操控让失去行动能力的患者首次独立操作设备,甚至通过Vision Pro体验虚拟场景。

• ⚔️苹果与马斯克技术分歧:Synchron采用静脉植入方案,与Neuralink开颅式设计形成技术路线差异。

• 🤖AI融合突破瓶颈:GPT-4o辅助预测用户意图,减少操作步骤,实现多模态智能交互。

• 🌍社会意义超越科技:15万美国患者有望通过脑机接口重获数字生活能力,解决「无法操作设备」的根本困境。

• ✨首条脑电波推文:全球首位渐冻症患者通过Stentrode发送"Hello world",开启人机交互新纪元。


苹果正试图让你“用脑子”刷iPhone。


没错,不是比喻,是字面意思——动动脑子,就能操作iPhone、iPad、Vision Pro等数码电子产品。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苹果正在跟脑机接口公司Synchron合作开发一项新技术,目标是帮助让脊髓损伤或渐冻症(ALS)等患者用意念来操控iPhone。


换句话说,你的脑袋将成为下一个输入法。



意念操控iPhone,听起来离谱,但正在发生


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这项技术确实已经在路上。


Synchron用到了一种名为Stentrode的设备:它形似支架,通过手术植入到大脑运动皮层顶部的静脉里,然后Stentrode能读取大脑发出的神经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换为在屏幕上选择图标的操作。


你可能会问:这跟苹果有啥关系?


Stentrode将接入苹果自带的无障碍功能之一:切换控制(Switch Control)。这本来是给行动障碍者设计的辅助功能,支持用按钮、头部动作、眼动设备等来操作界面。


现在它多了一个新选项:你的脑子。


这样一来,大脑就成了新的鼠标,Stentrode负责“听懂”你的意图,Switch Control负责“翻译”成系统动作,脑电波被识别为合法的输入方式,从而控制iPhone、iPad等设备。


一句话总结:脑电波+苹果生态,堪称最强赛博融合。


报道称,虽然Stentrode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离拿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正式批准还有好几年要熬,但目前人类试验取得的效果还不错,让不少患者第一次真正“自己”打开了一台苹果设备。


比如ALS患者Mark Jackson,就是这项技术的首批测试者。


他无法站立,也无法离开位于匹兹堡郊区的家,但借助这项技术,他可以通过Vision Pro“看到”自己站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悬崖边,并“感受”到腿部的颤抖。



通过连接Stentrode和苹果操作系统,他还在学习如何用脑控操作iPhone、iPad和Vision Pro头显。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略微骨感。


Jackson自己也说了,现在这技术还远远达不到“丝滑”体验。精细操作,比如鼠标移动、手势滑动这些,基本别想;延迟也很高,操作起来明显比传统方式慢一大截。


但苹果的想法已经很明显了,Vision Pro不是终点,脑子将成为下一个输入法。


马斯克向左,苹果向右


提起脑机接口,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还是马斯克的Neuralink。无论是Neuralink之前的首场直播,还是在X上发推文,都引发了不少人对脑机接口的关注。


相比之下,Synchro在业外可谓是名不见经传。


不过,两家公司此前早有过交集,三年前的一个周末,正值Synchron在美国首次为患者植入脑机接口设备之际,马斯克向Synchro的创始人兼CEO Tom Oxley拨通了一则电话。


Oxley后来回忆道,电话里,马斯克认为,脑机接口的方案应该是移除大部分头骨,并用嵌入式钛合金壳替代。而他本人则坚信,无需触及头骨,也能达成目标。


并且,马斯克还主动提出,如果Oxley在这个追求目标的努力中资金不足,尤其是涉及脑机接口的方面,他希望能够提供帮助。但或许出于理念的分歧,这段“牵手”最终无疾而终。


实际上,过去二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人体上测试脑芯片植入物,但几乎所有这些设备都需要切开头骨并将电极刺入大脑,电线从头部悬挂出来。


简单来说,就是在头顶开一个洞,然后放入一块Apple Watch大小的装置。先不说手术过程的风险,即使手术成功了,人类大脑也会对装置产生排异反应,这是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技术难点之一。


而Stentrode则不存在这个痛点。


它的手术方式近似于植入心脏支架,产品会通过颈静脉植入进大脑的运动皮层(表达人类运动意图的区域)。大脑对Stentrode的排异方式是把它推入大脑组织内,所以Stentrode在几周内就会被组织覆盖并固定在该区域。


Stentrode检测到的所有大脑信号会通过一根电线发送,电线沿着静脉向下延伸,连接到缝在患者胸部的iPod Shuffle大小的接收器上。


类似于心脏起搏器中的电池,接收器电池续航时间长达10年之久。


该接收器通过蓝牙将指令传输到患者的计算机或iPad,使他们能够访问短信并控制其他应用程序。一旦安装了Stentrode,患者就会进行校准练习,Synchron的工作人员会指导他们思考移动身体的不同部位。


在植入方式和理念上的分歧,自然也造就了技术性能上的差异。


举例来说,Neuralink的设备N1拥有超过1000个电极,可以捕捉更多的神经数据;而Stentrode仅有16个电极。N1的电极直接植入脑组织中,因此捕获的数据更丰富,可转化为更灵敏的鼠标点击和键盘输入。


在之前的报道中,Neuralink用户同样能通过意念移动光标,速度甚至超过部分普通用户的鼠标操作。



尽管如此,为什么苹果最终选择与Synchron深入合作,而不是马斯克的Neuralink?这背后,其实藏着苹果对脑机接口的另一种答案:安全。


正如上面所说,Neuralink N1是高密度、侵入式植入,可能引发炎症或组织反应。


而Synchron Stentrode采用的是低密度、非侵入式植入,手术风险低,恢复时间短,尤其适合不适合进行开颅手术的患者。


当然,Stentrode的代价就是,因为电极不直接接触神经元,信号质量和分辨率较低,数据带宽较低,仅适用于基础层级的神经信号解码。


一个念头,打出一条推文


技术参数只是宏大故事的一部分,Synchron真正吸睛的,是它已经做到的那些事。


2024年3月,Neuralink患者在X平台发布了一则推文,然而,将时间倒回三年前,62岁的渐冻症患者Phillip O'Keefe已经用Synchron脑机接口在X平台上“打出”了第一句话:


Hello world!



注意,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条通过脑电波“发出来”的推文,没有键盘、没有语音,甚至不是眼动追踪,全靠“想”出来的。虽然推文不长,但对他本人来说,可能胜过十万字长篇小说。


Synchron的故事当然没止步于此。


当整个世界都被ChatGPT占领时,很多人都在想怎么用它写论文、写代码、写情书,而Synchron想的是如何用AI来改善脑机接口的技术。


64岁的Mark就是第一批体验AI脑机融合的用户之一。尽管受渐冻症影响,他失去了大部分肢体与语言能力,但他依然可以靠脑电波玩苹果纸牌游戏、看Apple TV,甚至在Vision Pro上“仰望星空”。



具体来说,Synchron让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以文本、音频和视觉的形式获取相关上下文,预测用户可能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操作菜单。


并且,在加入GPT-4o之后,Synchron脑机接口迎来了4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1. 辅助通信:GPT生成预先设定的回答选项,用户不需要逐字输入;


2. 智能预测:GPT结合上下文预测可能需求,显著减少操作步骤;


3. 多模态输入:GPT-4o接收文本、音频和视频输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信息;


4. 适应性学习:系统逐渐学习用户偏好,实现高效个性定制。



更重要的是,这种AI+脑机接口的多模态信息输入模式,与大脑本身的行为模式有一些相似之处,Synchron团队的解释是:


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多模态“4o”是不同的,因为它使用的是来自环境的输入,这些输入的行为就像用户大脑的延伸。当用户开始与提示互动时,它将获得环境中发生的一切的实时信息流。


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Mark表示最打动他的,正是Vision Pro中一款观察夜空星座的应用:


这太酷了,它真的栩栩如生。使用这种增强现实技术的效果非常显著,我可以想象,对于处于我这种境地的人或其他失去日常生活能力的人来说,它也会如此。它可以把你带到你从未想过会再次看到或体验的地方,为我提供了另一种体验独立的方式。


这是Mark的新体验,也是很多人对于脑机接口的最终幻想。


而Synchron,真的把这件事做成了。


在2025年英伟达GTC大会上,Synchron推出全球首款认知AI大脑基础模型Chiral™,并带来了一段相当震撼的演示视频。


一位名叫Rodney的ALS患者,手部完全失能,但通过脑机接口和Vision Pro,大脑变成了遥控器,能够用意念控制智能家居:调节灯光、播放音乐、控制室、启动家用电器。



当时,Oxley更是信心满满地表示:


我们正利用生成式预训练技术,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脑基础模型”。Chiral™直接从神经数据中学习,从人类认知的源头进行抽象,从而创造出能够切实改善用户生活的功能。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我们能够大规模获取神经数据的基础之上,正如将脑机接口技术普及到如同支架植入手术般便捷。


所以,无论是GPT-4o,还是脑机接口,它们的终极目标其实是一致的:找到适合每一个人,尤其是被技术忽视的那一部分人,和计算机对话的新方式。


对于像Mark这样的用户来说,他们终于不用再依赖别人,也能再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看自己想看的星星,甚至打几把纸牌游戏。


如果这不是人类科技的终极浪漫,那什么才是?


最需要脑机接口的,是他们


可这些进展,最终是为了谁?


我们或许该把视线拉近一点,看看这项技术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Synchron CEO Tom Oxley表示,目前脑机接口公司需要“欺骗”计算机,让其认为来自植入设备的信号来自鼠标。但如果有专为这些设备设计的标准,技术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如今,据外媒报道,苹果正用类似方式推动脑机接口设备与苹果生态系统的集成,并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这一新标准的软件接口,供第三方开发者使用,推动脑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自2019年以来,Synchron已在10名患者身上植入Stentrode。


摩根士丹利估计,美国约有15万人因上肢严重功能障碍而成为脑机接口设备的潜在首批用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1年的数据,全球约有1540万人患有脊髓损伤,而脊髓损伤是导致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你在抱怨手机不好用时,有人连“用手机”这件事,都是奢望。


对于瘫痪、渐冻症患者来说,操作一台设备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们无法点击按钮、滑动屏幕,甚至无法抬手发出一个简单的指令。


人类社会对“操作”的定义,也一直都过于狭隘。我们曾以为“操作”意味着点击、滑动、语音、手势,也一直在追求“更自然”的交互方式。


可这套定义从一开始就没为他们预留位置。


脑机接口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当意念也能成为操作方式,也意味着不再是人去适应设备,而是让设备去理解人。哪怕这个人无法动弹,无法说话,只剩下一颗仍在清醒地思考的大脑,他依然能与这个世界建立连接。


就像那句再简短不过的“Hello world”,也是他们用尽全力,对这个世界,说出的一声:


我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Oxle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