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5-16 16:33

Manus终于能生图了,实测后我发现把它当GPT-4o用有点浪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十二,题图来自:AI生成


Manus,终于也能生图了。


凌晨,Manus正式上线图像生成功能。不同于普通的图像生成工具,Manus主打的是“理解意图+制定方案+多工具协同”的执行能力,生图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几天前,Manus刚宣布全面开放注册。


所有用户每天都能免费使用一个任务,系统自动提供300积分支持,另外还一次性发放1000积分奖励,算是诚意拉满。


要知道,在早期预览阶段,Manus采用的是邀请码机制,且名额极其有限,一度出现“一码难求”的局面,甚至在电商平台上,有人喊出10万/枚的高价。


如今平台全面开放,自然得认真测一轮,Manus生图功能体验要点如下:


  • 支持复杂提示词、风格定制、图像二次调整;


  • 生图速度较GPT-4o略慢,约1~4分钟出图;


  • 支持中途修改、打断任务,执行方式高度灵活。


附上Manus体验地址:https://Manus.im/


先来测试一下生图功能,外界猜测Manus背后调用的是GPT-4o的API接口,那就直接上之前全网爆火的那组提示词来试试它的下限:


请你画一张极其平凡无奇的iPhone自拍照,没有明确的主体或构图感--就像是随手一拍的快照。照片略带运动模糊,阳光或店内灯光不均导致轻微曝光过度。角度尴尬、构图混乱,整体呈现出一种刻意的平庸感-就像是从口袋里拿手机时不小心拍到的一张自拍。主角是鲁迅,晚上,旁边是广州塔夜景。



这提示词已经刁钻成这样了,它还真就生成了。



生图过程不到一分钟,虽然比GPT-4o稍慢一些,但重点多了一步验证图片生成要求的的流程,看得出它确实是想认真对待任务。


图片比例也能调,甚至支持后续改图操作,体验上还挺流畅。



任务执行期间,用户可随时插话、改需求、甚至直接叫停任务,离开页面也不怕,Manus也会在任务完成后推送提醒,体验类似ChatGPT的处理方式。


继续上强度,最近像素画不是爆火吗?短视频平台上天天刷,咱就用这个来考它一把,看看能否拿捏这种风格。


输入提示词:


像素风格插画,日式漫画脸,画面主体是一位站在路边的男孩,人物穿着白色T恤,头上戴着苹果耳机,手里拿着苹果iPhone 16 Pro Max,然后他旁边有一台重庆出租车


这次我就不管了,细节交给它自己折腾。


结果它的生成流程像是在“做题”:先检索像素画风格参考图,再拉取日式漫画脸和苹果产品的视觉素材,一步步拼出完整画面。



看着挺专业,但代价是等了整整4分钟,比起GPT-4o或即梦AI等竞品明显慢一截。


不过最终效果还算不错,一张图消耗75积分,按每天刷新300积分来算,日常可生成约4张,基本够玩。


但这,还不是它的上限。



传闻苹果未来几年即将推出智能眼镜,苹果保密搞得滴水不漏,没图没真机,那能让Manus来“脑补”一套设计吗?



没有出乎太多意外,它倒是挺快搞定了,图有了,设计理念也写得头头是道,材质、风格全给我安排上了。满分十分,也有个7分的水准吧。



既然打着“能干活的Agent”旗号,那不妨让它从互联网搜集苹果智能眼镜目前的所有爆料信息,再结合自己生成的图,做一个完整的介绍网站。



前面都还好,十分钟不到链接就出来了,我一度以为它要封神。


然而,正让我以为任务大功告成,结果点进去一看,网页访问失败,显示临时网站打不开,啊这,熟悉的翻车环节,只能狠狠扣大分



不死心,又测试一个任务,我把《老友记》的剧照扔给它,让它帮我去宜家找几套风格匹配的家具。


没想到,这时候的Manus又回到了“靠谱”模式,先问清楚我想要什么风格、预算、偏好,再有条不紊地开始执行任务。



但问题来了,就这个任务做了半小时才搞定。好在最后成果较为完整,文档、图片、对比报告一应俱全,格式规整。


你以为结束了?没有。


结尾再加一道测试,让它把这套方案做成一个网站并支持永久部署。流程依旧是哐哐哐一段地跑任务,最终确实交付了一个还算好看的网页。



从结果来看,Manus 的图像能力还算可用,但远没到“竞品杀手”级别。


它的真正亮点依然是在任务编排与执行路径的规划上,比起单纯的生图,作为Agent的它更像是一个流程型大脑,能听懂、会拆解、懂得调用工具解决问题


不过问题也很明显,速度有些拉胯、任务完成质量波动较大,导致整个体验经常是开局惊艳,结尾翻车。


这些短板也恰恰暴露出当前Agent类产品的真实状态。


可以确定的是,从好玩到能用,从能用到值得依赖,Manus和这一代Agent还有不少课要补。


不过,它确实在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这也再次印证了一点:当下的Agent能干活,不代表已经能稳定干活。而对于AI工具来说,生成只是入场券,真正能解决问题,才是核心竞争力。


Manus的下一场考试,还在后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