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5-06-05 19:42

OpenAI收购的编程平台,被Claude突然断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APPSO,原文标题:《刚被 OpenAI 收购的 AI 编程黑马突遭 Claude 断供,CEO 发文控诉,套壳派们天塌了?》

文章摘要
OpenAI收购的AI编程平台Windsurf突遭Anthropic断供Claude模型接口,导致其服务受限。Windsurf推出应急方案并强调产品核心价值,同时加速自研模型布局。事件折射出AI行业模型供应商与工具厂商的竞合矛盾,Anthropic因战略转型亲自下场开发工具,与Windsurf形成直接竞争。



• 💥断供冲突:Anthropic突然切断Claude 3.x接口供应,仅提前5天通知引发服务危机。

• 🛠️应急策略:Windsurf推出第三方调用、降价Gemini、限制免费用户访问等补救措施。

• 🤝行业博弈:Anthropic断供或因OpenAI收购引发竞争警惕,同时其推出Claude Code直接对标Windsurf。

• 🛡️护城河宣言:Windsurf强调产品核心价值在于知识理解、定制功能与企业级部署,非单纯模型接口。

• 🚀自研突围:推出SWE系列自有模型,成本更低但性能尚落后于头部竞品。

• 🔮生态暗战:大模型厂商从“供水”转向开发工具闭环,工具厂商面临底层断供风险与转型压力。


AI赛道的商战,已经白热化到这种地步了吗?


就在上个月,AI编程平台黑马Windsurf才被曝出,将被OpenAI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今天一大早,Windsurf CEO Varun Mohan就在X平台上控诉,Anthropic在不到五天的通知时间内,几乎全部切断了其Claude 3.x系列模型所有的第一方调用容量(包括Claude 3.5 Sonnet、3.7 Sonnet和3.7 Sonnet Thinking)



虽然Windsurf还有来自其他推理服务提供商的第三方容量,但由于通知时间太短,目前这些容量根本扛不住当前用户的需求。


基于此,Windsurf官方宣布上线一套应急方案:


  • 用户对Claude 3.x模型的调用,可能会在短期内出现一些容量问题,直到新的容量上线,但整体情况应该会逐渐恢复。


  • 推出Gemini 2.5 Pro的优惠价格,从原价1x降至0.75x。


  • 停止向免费用户(或Pro计划的试用用户)提供Claude 3.x模型的直接访问。不过,新增了通过BYOK(自带API密钥)方式访问这些模型的功能。


  • Claude Sonnet 4仍然可以通过自带密钥的方式访问。


在官方博客中,Windsurf也打起了道德感情牌:


我们始终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也一直以支持各种模型为傲。我们已经明确告知Anthropic团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将其模型保留为推荐选项,并且我们始终愿意为此支付费用。


我们将继续努力从其他服务商处寻找容量来源,因为我们真正关心的是产品和用户。我们担心,Anthropic的这种行为不仅会对Windsurf带来影响,也会对整个行业造成伤害。


言下之意,钱不是问题,问题在于Anthropic并不愿意继续供货。


事实上,Anthropic的态度早有迹象。


前不久,Anthropic高调发布地表最强AI编程模型Claude 4,诸如竞争对手Cursor、Devin,以及GitHub Copilot都在发布会当天宣布接入,唯独Windsurf被晾在了一边。


当时,Windsurf发文称,他们并未获得Claude 4的直接接入权,直到今天也被卡在门外,甚至为了向用户提供Claude 4系列模型,他们被迫采用一种更昂贵、更复杂的绕行方案。



截至发稿前,面对Anthropic的断供,Windsurf一方面强调,付费用户服务未受实质性影响,仍可通过第三方通道调用Claude 3.x。


另一方面,Windsurf也不忘给自己的“护城河”狠狠打了一波广告:


Windsurf的“魔力”从来不只是模型本身。虽然模型重要,但构建一个模型接口并不难。Windsurf的核心价值在于对现有知识的深度语境理解;在于经过深思熟虑的用户体验设计;在于独特功能,比如Previews、Deploys和Reviews;在于高度定制化的功能,例如Workflows、Rules和Memories;在于企业级的部署准备,比如与JetBrains的智能代理集成,以及支持Hybrid和FedRAMP部署的安全体系。这一切,才构成了我们的产品之“魔力”。我们会继续专注于打造这个充满魔力的产品。


就在上个月,Windsurf还推出了自有AI模型SWE系列。


SWE-1是其中性能最强大的模型,其在内部编程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与Claude 3.5 Sonnet、GPT-4.1和Gemini 2.5 Pro相当,不过在软件工程任务上仍落后于Claude 3.7等模型。


但Windsurf表示,SWE-1的优势在于对开发者使用更友好和运行成本更低,同时也提供了mini和lite两个低配版本,面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


业内普遍预测,这场“断供”风波的导火索,很可能是OpenAI收购Windsurf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对Anthropic来说,Windsurf从一个中立的模型API客户,转变为一家背靠OpenAI的工具平台,如果你是Anthropic,会如何应对,其实也不难猜测。


与此同时,Anthropic的动作也显示出转型的意图,其于2月份推出了AI编程应用Claude Code,随后又召开了“Code with Claude”开发者大会。


种种举措表明,Anthropic不再满足于只做模型API供应商,而是要亲自下场做IDE、做插件、做生态闭环,而Windsurf也正面撞上了Claude Code的业务线。


实际上,Windsurf本身也有着从底层技术向开发工具演进的经历。


成立于2021年的Windsurf,其实最早做的是GPU虚拟化与编译器技术,2022年才全面转型AI编程工具,其主打产品是一个“Agent IDE”,强调通过智能体来实现开发者与AI的深度协作。


在团队规模方面,Windsurf拥有160余人,其中工程师50+,在技术驱动的文化下,仅4个月就吸引了100万+用户,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突破1亿美元,增长势头强劲,是当前AI编程赛道较为热门的工具之一。



过去三年,AI编程工具遍地开花,无论是Cursor、Devin,还是GitHub Copilot,他们本质上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稳定、可调用的大模型接口。


Claude、GPT、Gemini等模型就像“水厂”,而工具厂商则负责将这些“水”装进瓶子,提供给开发者使用。


这也映照了过去我们常说的,在产品层面纸上雕花,套壳套到极致也是一种产品力的胜利。


但事实,是否如此?


AI产品到底是拼底层模型,还是拼体验、拼生态、拼闭环?通过这次限流乃至断供风波,我们将看到Windsurf用实际行动回答这个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 (ID:appsolution),作者:APPS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