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08-23 11:36
拿地一时爽,事后怎收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ID:nbdtoutiao),作者:甄素静、吴若凡,编辑:魏文艺,原文标题:《拿地一时爽,事后怎收场?10余城集中供地“暂停与延期”后面临规则与策略之变》,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波激烈的“抢地”大战后,今年22城首批集中供地以超万亿元的成交总金额收官。随即,厦门、长春和无锡三城率先完成了第二批集中土拍。


不过进入8月份以来,多个城市却纷纷对第二批集中供地按下“暂停键”。8月17日至19日,济南、杭州和沈阳三城先后宣布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中止”或“延期”。而在此之前,宣布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止或延期的城市已达10余个。


截至目前,深圳、杭州、青岛发布了第二批集中供地“中止”公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沈阳、长沙、天津、杭州、济南、福州等城市推迟了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时间。其中,天津、杭州、福州等城市还对土拍规则进行了调整。


那么,接下来的集中土拍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优化和调整后的土拍规则会如何影响房企的拿地策略?土地市场的变化传导至楼市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北京今年首批集中土拍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王佳飞 摄


房企激情“抢地”之后


(房企)在拿地过程中价格预估是可以适当激进的,否则在激烈的土拍市场根本不可能拿到地,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根本。” 路劲地产集团营销部副总经理宁晓峰此前曾表示。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有9个城市的宅地成交面积占今年全年住宅供地比例超过30%。其中上海和武汉占比均超过40%;北京占比最高,达56.32%。


多位房企投拓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双集中”供地新政之下,对于严重依赖公开市场拿地的房企而言,在首批集中供地中的拿地机会更不能错失。于是,各城首批集中供地热度逐渐被推高,并逐渐演变为集中“抢地”。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整理


“现在即便测算出拿下这块地不赚钱,为了排名、品牌或者留住专业的人才,都要咬着牙拿下来。” 一头部房企投拓负责人江华表示,房企未来在销售业绩排行榜上的座次如何,就取决于现阶段土储的丰厚程度。即便这次拿到的块地利润并不丰厚甚至没有利润,但可以从其他地方找回来。


在市场紧张情绪的裹挟下,上半年房企的拿地热情高涨。好地网统计显示,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融创、保利、招商蛇口等拿地金额排名前10的房企,拿地总金额约3372.9亿元,占22城总出让金额的32%。


记者观察发现,除少数高杠杆房企减缓拿地节奏外,部分“三道红线”处在绿档的房企,在上半年的拿地量几乎已与去年全年的拿地总量持平。


22城首批集中供地房企拿地金额TOP10

数据来源:好地网整理


以越秀地产为例,其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越秀地产在广州、东莞、杭州、苏州等11个城市共获取23宗地块,总建面约500万平方米。而2020年全年,越秀地产新增土地22块,总建面560万平方米。


“无论如何,上半年拿地都是出于增厚公司业绩目的。”越秀地产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林昭远在8月18日下午举行的2021年中期业绩会上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双集中”供地与上半年公司勾地合作两大因素叠加所致。其中约51%来自非公开市场的拿地刚好铺排在上半年,所以这个数额会较往年同期大一些。


数据来源:CREIS,贝壳研究院整理


不过,“拿地一时爽,事后难收场”却是不少房企的尴尬写照。在首批集中土拍中,众多头部房企纷纷在热点城市斥重金“抢地”,但面对高溢价率和相对刻苛的配建条件,有些房企开始为接下来有限的开发利润发愁了。


如在杭州首批集中土拍中,滨江集团共拿下5宗地,当被问及这些地块的利润时,其董事长戚金兴表示“努力做到1%-2%的净利润水平”。


在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包括厦门、合肥在内的10个城市的平均溢价率超过15%。在地产行业资深人士毛呈飞看来,“首批集中土拍的规则没有抑制溢价率,反而进一步压缩了房企的利润。”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整理


 “拿地价格预估可适当激进,但又不能盲目激进,需要对项目价格预估进行合理分析和判断,判断地块与竞品相比是否具备价格‘跳脱’要素,这是价格预估是否适当激进的前提条件。“宁晓峰提示道。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城市的一些高溢价率地块的确存在风险,不排除未来会出现面包价格甚至卖不过面粉价的可能性。”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认为,首批集中供地的城市本身存在分化,而有些城市的土地溢价率则是明显提升。而包括上海、北京等在内的严控地价类城市,在房企本身财务稳健的前提下,合理利润可以得到相应保障。


“联合拿地”应对高地价风险


“双集中”供地新政之下,土地都被谁拿走了?


据好地网统计,在首批集中供地中,拿地金额排名前10的企业中有5家是国企,排名前50的企业中有22家是国企。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拿地总额达16485亿元,同比增长4.6%,门槛值为3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提升。百强房企招拍挂权益拿地总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的比例为55.9%。从拿地数据来看,房企布局更加聚焦一二线城市及核心城市群。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集中供地新政对房企的资金实力是极大考验。为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以及后期的运营风险,“联合拿地”成为众多房企的拿地策略之一。在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滨江集团以67%的联合拿地比例领跑,金科、卓越、首开均保持60%及以上的联合拿地比例。


从城市层面看,以广州为例,4月底的首批集中供地共成交42宗地块,揽金906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近期陆续公示的地块规划方案发现,大多数的高总价、高溢价地块,房企不仅倾向于前期联合拿地,后期联合开发也成为首选。


在广州白云区,正荣以20.9亿元竞得钟落潭福龙路东侧地块,溢价率20.8%,成交楼面价16658元/平方米,将联合新城控股共同开发;招商联手弘阳以35.9亿元竞得白云区石门街朝阳联新东街地块,溢价率15.4%,成交楼面价26643元/平方米,将联合南国置业开发。


此外,金地以9.18亿元竞得增城区中新镇新新公路东侧地块,溢价率31.5%,成交楼面价11038元/平方米,将联合景泰富业开发;融创以21.62亿元竞得增城区中新镇新新公路西侧号地块,溢价率10.8%,成交楼面价10746元/平方米,将联合金地商置开发。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整理


不过在“三道红线”及各地楼市调控不断加码之下,并非所有的联合拿地开发都会顺利。不久前宋都股份的退地风波,就将联合拿地开发的另一面揭露给了行业。因为这是集中供地后的首例退地,也引起行业的普遍关注。


8月10日,宋都股份公告称,因祥生控股、宝龙地产相关公司突然违约,给公司短期内的资金安排带来巨大压力,因此退掉计划与祥生控股合作的杭州8号地块。但在随后的回应中,宝龙地产表示,与宋都签署合作备忘录仅是双方表达合作诚意的表现,实际细节需以合同签订为准;祥生控股则称,并未与宋都签署过任何协议。


按照计划,今年宋都的拿地金额为25亿-35亿元。而宋都在杭州首批集中土拍中就拿到5宗地块,总金额达45.84亿元,显然已经超过了全年计划。由于合作开发又出现问题,因此宋都宁愿亏掉5000万元也要退掉竞得的杭州地块。而这次退地的违约金也占到宋都2020年净利润(3.21亿元)的15.58%。


集中土拍规则迎优化调整


“双集中”供地新政的推出,旨在降低土地市场热度。而中指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市场呈现出“量缩价涨”的趋势。如22城首批集中土拍中,厦门、杭州、重庆、深圳、宁波、合肥的平均成交溢价率均超过20%,其中重庆、厦门的楼面价涨幅均达到45%。显然,首批集中供地并未达到预期的“稳地价”目的。


事实上,自7月份以来,中央多次表态要坚持“房住不炒”,要求各地落实“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约谈。深入调控的导向,也带来了多地土地侧调控的细化。


那么,接下来的集中土拍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其变化传导至楼市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官网截图


8月6日晚间,深圳宣布中止出让原定于8月9日挂牌的22宗地的使用权;8月11日,青岛宣布第二批次集中出让的100宗地拍卖活动因故“终止”;8月18日,杭州宣布31宗住宅用地终止挂牌,这也是杭州第二次延期第二批集中供地时间。


此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沈阳、长沙、天津、济南、福州等城市均已推迟了第二批集中供地出让时间。其中,天津、杭州、福州等城市还对土地竞拍规则进行了优化调整。


对于多城中止或延期第二批集中土拍,行业普遍认为“土拍规划将面临调整”。此前有消息称,自然资源部召开闭门会议,明确二批次核心城市土地出让政策调整,包括竞拍企业需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购地资金的来源审查,限定土地溢价上限15%,不得通过调高底价、竞配建等方式抬升实际房价,到达上限后通过摇号、一次性报价、竞高标方案决定土地归属。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天津、福州等部分城市在中止或延期公告中调整的第二批集中土拍规则,基本与上述消息的内容相吻合。


如8月13日,福州宣布第二批集中土拍延至9月,同时对19宗地块的最高价格进行了调整,最高溢价率均不超过15%。另外,调整还涉及限制竞买人范围、竞买人资金来源、摇号规则调整,以及多幅地块出让条件优化等方面。


8月10日,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补充公告,明确将61宗地块公开挂牌截止时间统一调整为9月10日,并将之前的最高溢价率不超过50%统一调整为不超过15%。同时规定,单宗住宅用地达到最高限价后,采用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


“这样的话,利润是有的。乐观估计,可以做到5%~6%的利润率。”中梁杭金衢的投资负责人刘杰雄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在一些企业已调整资金,盯着第二批集中土拍。随着土地供应规模的增加以及供地质量的提升,房企拿地的机会可能明显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无锡在首批土拍中16宗地块中有14宗是“地价触顶进行竞租赁或配建”,在8月初举行的第二批集中土拍中调整为“所有地块均采取触顶摇号”方式,目的是抑制地价热度过高,达到严控地价的成效。而实际效果也相当明显,无锡第二批集中土拍宅地成交溢价率为4.1%,和第一批12.39%的溢价率相比大幅降低,同时多宗地块实际成交地价控制在合理水平。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整理


  “土地规则的调整对房企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在推动建立房地联动机制,实现限房价、控地价、提品质的同时,对于房企开发的合理利润会有所保障,减少房企非理性竞争可能产生市场风险。” 张波认为,另一方面也会强化对房企的资格审查力度,通过完善审查流程和相应标准来提升稳健型房企的拿地几率,土地市场对房企的“优胜略汰”也将起到加速作用。


某头部房企IR刘伟以天津为例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该城市第二批集中供地规则调整后,核心是严格控制溢价,并且减弱土地市场竞争的自由度,以此提高房企整体的拿地利润率。若其余城市效仿天津改变土拍规则,则第二批集中供地的拿地利润率有望得到明显提升,地产板块的底层逻辑或将被改写。


而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看来,“土拍规则调整并不会使行业趋势短期内有变化。但微观层面,通过降低地价来控制房价,保证开发商利润和房屋品质,这样的共识基本已形成。而竞高标也会使得之前减配、精装改毛坯等现象大幅减少。”


土拍规则调整利好房企


第二批集中土拍规则的优化调整,对房企未来的城市布局将会产生何种影响?


“一定程度上会让头部房企快速扩张受到限制,高杠杆快周转做大规模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第一太平戴维斯深圳公司董事总经理吴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开发商主流模式会立足已经进入的城市重点布局,在已经进入的重点城市经营效率和市占率上下功夫,短期内布局新的城市的计划会减少。


时代中国董事会主席岑钊雄近日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坚定大湾区深耕的策略,“除了大湾区以外,我们已进入包括长沙、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的5个城市,我们坚定就在这几个地方投资,让投资更加聚焦、更加简单”。


“预计后续集中供地的城市会扩容,不排除部分热点的三线城市也会加入到集中供地行列。”张波认为,长三角和大湾区等主力城市群的三四线城市依然会是房企关注的重点。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整理


 “当前金融管控的严厉程度前所未有,商票等非标融资渠道都可能纳入管控。这样一来,企业前端拿地的动力和可能性被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某大型房企杭州区域负责人林光游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某头部房企浙江区域投拓负责人王洋向记者举例称,他熟悉的一个全国排名前20的房企,今年上半年拿了不少地,但大多因为地价太高算不过来账来。有些地块想“求人合作”也很难找到对象,有些地块虽然找到合作方,但因为没利润最终演变为“互相掐架”:一个告对方违反企业规则,一个告对方侵害名誉权。


对于房企拿了高价地后的利润找补空间,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是通过同一地块上不同产品设计搭配尽量拉高利润,或去其他城市找补亏欠;其次,有地有项目的房企可以向供应商融资,维持信用评级和体量规模,再通过股票、发债等融资。但这样操作有赌市场放松的成分,也会埋下债务逾期归还不上的潜在风险。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整理


“今年上半年企业拿地情况,与2016年和2017年企业抢地导致‘地王’频出的时候颇为相似。” 明源地产研究院主编艾振强分析认为,早年抢地的副作用在此后两三年开始显现,导致一批房企要么栽倒,要么现在仍在艰难消化高地价带来的亏损阵痛,这个过程还会持续好几年。即便是以稳健著称的企业,在大量囤地之后仍有担忧。


艾振强认为,第二批集中土拍规则调整,对于避免行业过度集中化、多家独大形成寡头格局有很大作用。这样也会避免因一家企业暴雷危机而影响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进而导致行业休克性调整的事件发生,同时也会要求开发商以长期主义来调整战略布局。


中小房企或迎喘息机会


在22城首批集中土拍中,部分热点城市虽然溢价率高企,但对于头部房企而言,因为其融资基本都是自有资金做配置,因此能把利润压到很低,即使有2%~3%的利润也能活下去。不过,这样的利润率却是很多中小房企无法承受的。


在更严格的土地和金融规则下,这样“碾压式”的实力悬殊,导致基本拿地的都是头部房企和央企国企,而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则越来越小。


但随着第二批集中供地土拍规则迎来优化调整,一些中小房企或将迎来发展机会。


“建立有效的购地审查有利于维护房企拿地的公平性,尤其是地方国企或者具备大股东背景的中小房企,资金来源或将受到限制,同样规模的民营房企的拿地机会将增加,资源不平衡的局面或许会有改善。”亿翰智库总监于小雨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此基础上,中小房企将获得喘息空间,生存空间加大。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整理


“随着重点城市在二批集中供地中对土拍规则的调整和优化,三四线城市也开始‘跟风’调整规则,所以这样的趋势是可以观望和期盼的。”毛呈飞表示。


比如在浙江金华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一些中小房企仍然期待能恢复到以前那种拿到6%~8%利润率的土拍环境,即使4%-6%的利润空间也可以接受。


“回过头来看,在首批集中供地中没有出手或少拿地的房企是幸运的。” 在林光游看来,上半年拿地的公司,可能会有大比例项目真的不赚钱,但下半年在新的土拍规则下拿地,可能就能争取到一些利润空间。


实际上,集中供地之外,已经有不少房企瞄准了非集中供地的三四线城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浙江的湖州、金华、绍兴、上虞、义乌等地的土拍,往往只有少数几家房企参拍,苏北的徐州、淮安等城市的土拍溢价率则频频创下新低。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整理


 “集中供地基本利润比较薄,反而是非集中供地的城市会有较大利润空间。”在毛呈飞看来,不少非集中供地的三四线城市近期土拍市场低迷,土拍溢价率创下新低,或许也正在中小房企的机会。


上半年“双集中”供地政策对各线城市的土地供应节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贝壳研究院统计显示,22城之外的三四线城市,较2019、2020年出让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下降了两成至三成。不过随着“两集中”供地逐步常态化,这部分城市下半年可能追赶节奏、加大土地供应。


据贝壳研究院统计,去年以来,排名21~50位的房企明显加大了在三四线城市的投入,并且在三线及以下城市更倾向于拿10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有利于看准一波行情,在一年左右完成开发,避免不可控风险的发生”。


记者手记:土拍规则之变与中小房企的机会


在第二批集中土拍开始的前一个工作日深夜,深圳紧急发布“中止”公告。此后,宣布第二批集中土拍中止或延期的城市越来越多。


记者注意到,在这些城市中止或延期第二批集中土拍的公告中,“稳妥”是关键词。与此同时,不少城市在公告中也披露了土拍规则的调整内容,涉及下调地块最高价和高溢价率、限制竞买人范围和资金来源,以及摇号规则等方面。


房企在热点城市首批集中土拍中的疯狂“抢地”场景,多少带着一些“恐慌”的情绪。而房企激情拿地之后,却是对未来市场的敬畏和思考:接下来该怎么拿地?利润摊薄之下后期如何开发?融资管控、楼市调控及土地新政之下如何“活下去”?


土拍规则优化调整,或重塑行业生态。头部房企继续靠实力拿地自不在话下,而对于中小房企及联盟体而言,摇号规则变化是突降的幸运机会,这在公开土地市场上亦显得弥足珍贵。


事实上,从部分城市已公布的土拍规则调整内容看,其方向是引导土拍模式从“价高者得”向“趋向平均出价者得”的方向转变,这也将有效避免房企一拥而上、盲目“抢地”的现象发生,而中小房企或将迎来发展机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每经头条(ID:nbdtoutiao),作者:甄素静、吴若凡,编辑:魏文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