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1-12-02 09:51
成为高手的最短路径

本文摘编自《跨越不可能》(由中信出版集团授权),作者:史蒂芬·科特勒,头图来自:《极盗者》剧照


人们总是渴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但眼前似乎总有一条能力终点线,在阻碍着我们前行。所谓“不可能”就是比这条“终点线”更远的地方。

 

其实,当你试着去触碰它时,就会发现这条线并不存在,实际上也并没有什么东西能限制你。

 

在今年结束的2020东京奥运会上,各国的运动员们一共打破了22项世界纪录,追平了2项世界纪录,还创造了7个世界最好成绩……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道路上,他们一直在挑战人类极限,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也都存在着像运动员一样不断突破极限、创造不可能的人……他们究竟是怎样跨越这条“能力终点线”的,创造奇迹的呢?

 

《盗火》一书的作者,全球心流体验专家史提芬·科特勒在新书《跨越不可能》中,为我们分享了详细的方法。


《跨越不可能》

史蒂芬·科特勒 著



人类的极限成谜:3个月前绝做不到的事,现在一次次做到了


20世纪90年代初,史提芬·科特勒成为了一名记者,那个时候,极限运动(滑雪、冲浪、跳伞、攀岩等)刚开始走进公共视野,并没有多少记者深入了解这些运动,史提芬就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比别的记者更了解某一项极限运动,那我获得工作的机会就多一点。”

 

于是,他真的开始了追随那些在高山大海间乘风破浪的职业运动员。在挑战自我的同时,他也收获了很多:两根手指粉碎性骨折,两根锁骨骨折,肩袖撕裂,四根肋骨骨折,两只胳膊和手腕断裂成6块,两块膝盖骨断裂,腿上65处骨折,尾椎骨折。

 

这些便是追求不可能的代价。

 

但是,在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史提芬·科特勒在自己身上发现了出乎意料的变化。

 

他说:“这种进步非常出乎意料,而且很难解释得通。那些在三个月前被认为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从来没人做到过,看似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做到了,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做到了。”

 

运动员的潜能就像是个谜,举个例子,冲浪这项古老的运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项水上运动的发展都很缓慢。从公元4世纪这项运动被发明起,一直到1996年的这一千多年里,人类冲浪最大浪高纪录是25英尺 。

 

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这已经是人类的极限,不可能再超出这一范围,因为这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然而在今天,仅仅过了25年,运动员已经能够在60英尺高的海浪中冲浪,而且有时还会挑战超过100英尺的巨浪。

 

不只冲浪,几乎所有极限运动都出现了大量极致的创新,运动员每天都在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们不禁想要知道,他们是如何完成这些不可能的任务的?在这个谜题被破解之前,我们先要解答的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为什么是这些运动员?

 

走向人生巅峰,心流状态下你的自我效能会提升500%


为什么实现不可能有一套公式?生物学给了我们答案。

 

人类经历了数亿年进化,每个人体的基本机能是相同的。在的心流研究小组中,也有一句经常被提到的话:“个性是无法复制的,能复制的是生物机制。”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常常会感觉,套用别人成功的方法,几乎没什么用。

 

但生物机制可以,这是人类在千百年进化中形成的共同特质。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实现不可能的生物学公式是什么?

 

答案就是心流。 

 

“心流”这个词汇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20世纪70年代创造。当时,他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关于巅峰表现的研究,他走遍世界各地,就“一生中何时自我感觉最佳,表现最好”采访了成千上万的人。

 

与他交谈过的每个人,无论有何种文化、阶层背景,无论 性别、年龄,都异口同声说,当自己处于一种不同往常的意识状态时,自我感觉最好,表现最棒。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决定、 每一个行动都自然“流出”,与上一个决定或行为无缝、完美地衔接起来。

 

契克森米哈赖之所以选择“心流”这个术语,是因为这就是这种状态本身的感觉——漂浮或飘逸,心流即为对这种体验的字面描述。

 

心流被定义为“一种最理想的意识状态,该状态下人们会呈现出最佳的自我感觉和外在表现”。更具体地说,“心流”这个术语描述的是我们专注于手头的任务时,那种全神贯注的、忘我的甚至感受不到周围一切的状态。这时我们的行动和意识合二为一,自我意识消失,时间似乎静止了。我们的外在表现也就会突飞猛进。

 

此外,心流会在认知层面产生更大的影响。人们的动机和生产力、创造和革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同理心和环境洞察能力,以及合作与协同能力在心流状态下都会得到显著提升。一些研究发现,心流状态下的人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是平常的500%。


心流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但在实现“不可能”的事情时,心流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实现不可能的公式


当然,实现不可能是需要心流的。

 

在《跨越不可能》一书中,作者分享了实现不可能的公式:

 

不可能→动机X学习力X创造力X心流→可能。

 

我们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来让自己保持巅峰状态,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动机是一切的开始,“你认为你可以,你就可以”


首先,动机和信念,是完成不可能任务的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两个要素。

 

全球商业太空探索的领军人,X大奖基金会(X PRIZE Foundation)创始人、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彼得·戴曼迪斯认为:“如果你认为你可以,你就可以;如果你认为你不行,你就不行。”

 

北京大学的陈春花教授则在《跨越不可能》一书的推荐序中,一句话带出了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成长型思维

 

关于思维模式,史蒂芬·科特勒认为:

 

“如果你的思维是固定型的,意味着你相信天赋是与生俱来的,再多的练习也不会帮助你提升;如果你的思维是成长型的,意味着你相信天赋只是一个起点,练习会让一切变得不同。”

 

我们如果要挑战不可能,那“成长型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种底层思维,我们就没有持续学习与成长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的开始。我们应该先有动机,然后再给自己设定目标。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干脆躺平算了。”

 

史提芬·科特勒建议,无论生活多么忙,用日常生活 20% 的时间,去探索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同时,你必须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当个人的价值观和预期结果相一致时,大目标(注:高且有难度的目标,需要拆解为一个一个明确的小目标来完成)就能发挥最佳效果。在这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我们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也更有韧性,从而提高效率。

 

五本书击穿一个领域?如何有目的且快速的学习


然后,就是学习,并且是有目的地且快速学习。

 

要掌握一个新的领域的知识,最忌盲目学习,史提芬·科特勒提出了用五本书“击穿”一个领域的读书法。 

 

你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关于这个话题的最畅销的书,为的是体验和熟悉这个领域。

 

第二本是很受欢迎但专业性更强的书, 这是正式学习的基础,它最好能让你兴奋起来。

 

第三本应该是半专业书,依然好读,但是开始出现外行听不懂的专业术语,以及对这个话题相关背景的讨论。

 

第四本书,让自己接触这个领域内真正的专家讨论,以及主流专家的共识。这本书将会很难读,但啃下这本书, 你就基本与主流专家同步了。

 

最后一本书,是关于这个领域的前沿讨论。这本书的文字不是最难懂的(最难的是第四本书),但是阅读会比较困难,因为需要停下来进行大量思考和检索。

 

读完这本书,你就掌握了这个领域发展的节奏。

 

巅峰表现需要持续的产出好创意


另外一个技能是创造力。

 

我们都知道,有点儿创意并不难,每个人似乎都有灵光一现的时刻。但巅峰表现需要持续地产生好的创意,这就需要培养创造力的技能。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首先对创造力展开科学研究,他把创意定义为“发散型思维”,并认为这种能力有四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 独创性、精细性。

 

想要提高创造力,有很多具体方法,甚至还有操作步骤,这些方法有些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它们确实有用。

 

比如喝一点小酒、跑步、瑜伽、吃零食之类的,好用又实用。

 

以喝酒为例,研究结果表明,醉酒者(或者说适当饮酒者)在速度和准确性上都优于清醒者。平均而言,那些适当饮酒的受试者在 11.5 秒内解开了谜题,而清醒者花费的时长为 15.2 秒。此外,适当饮酒者平均答对了 9 个问题,而清醒者只答对了 6 个。


酒精软化了人们的关注点,扩大了注意力范围。醉酒的作用原理与置身大自然中眺望远景的原理是一样的,都会促使前扣带皮层开始搜寻更广泛的想法。它扩展了我们的搜索参数,扩大了模式识别系统搜索的数据库规模。


喝醉的人比清醒的人更爱玩。当我们在玩耍的时候,对失败的恐惧会减少,冒险意愿会增强。这就是人们在看完一部动画电影后能解开更多单词联想谜题的原因。幽默感让我们拥有好心情,这提升了大脑远距离联想的能力。


那么有什么日常体验可以达到这个效果吗?试想,如果一个有趣的视频也能奏效,你就不需要每顿午餐喝三杯马提尼酒了。


在面对一项创造性的任务时,最初如何去做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你希望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创造力,那么在解决问题时,就需要从一个与已知事物无直接关联的想法入手。从不熟悉的事物入手,可以迫使大脑扩大搜索参数,激活远距离联想技能。


心流体验,不只是“爽”,你还要耐得住痛苦与挣扎


最后的终极技巧就是心流了。我们该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呢?

 

直至今天,我们发现了22种能让人类进入心流体验的心流触发器,每个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心流入口。

 

所有触发器都是以将注意力集中至当下的方式来触发心流,史提芬·科特勒将这些触发器分为四类:内部触发器、外部触发器、创造性触发器和社会触发器。

 

包括自主性、好奇心、激情、使命感、明确目标、严重的后果、丰富的环境、创造力、完全专注、共同的明确目标、共担风险、良好沟通、密切倾听、融合自我等。

 

同时,虽然如前文所述,心流的确是一种很棒的状态,但这只是整个心流循环的一个阶段。完整地心流循环还包括挣扎、放松、心流和恢复四个阶段,每获得一次心流体验,都意味着你需要完整地经历这个过程。

 

你需要在不适、放松、流畅和宁静中循环往复,这才是心流的全貌。

 

为了在生活中切实培养心流,需要将上述的22种触发器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训练冒险能力,寻求新颖性,强化反馈循环,时刻为模式识别系统补充信息以随时激发创造力,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对他人的肯定态度,在每一次交谈中练习自我融合,都是有效的方法……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所有秘诀,很不起眼,对吧?而这些不起眼的秘诀正是真正的难点所在。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机会,而1/3的时间都要用来睡觉。所以我们要把剩余时间用在刀刃上,持之以恒,数年如一日,走出舒适区。

 

当把自己推向能力的极限时,你的人生不仅将超越你的期望,还将超越你的想象。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效能可以提高 500%,你会去应对哪些不可能的挑战?如果你的创造力可以提升 600%,又将如何?如果你能缩减一半的学习时间会怎么样?

 

这正是今天这篇文章想要告诉你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