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1-10 13:40
秦朔对话腾讯汤道生:数字化的连接、度量与产业激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秦朔,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秦朔与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进行了一次对话,详细聊了产业互联网对激活产业的意义、自身包含的社会价值以及腾讯的战略思考和行动。


以下对话,提问者为秦朔,回答者为汤道生。



秦朔:2021年是腾讯提出来拥抱产业互联网的第三年,这三年,我们不仅看到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深入发展,而且还看到头部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拥抱ToB业务,这个趋势还跟过去的赛道风口不一样,不是一年一换,而是一直持续到现在。为什么会这样?


汤道生:过去,大家常说的风口是指某个行业与某种服务模式的崛起,经历孵化、扩张、洗牌到成熟的不同阶段。但产业数字化不是某个行业的崛起,是所有行业同时因为科技变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或转型升级。此外,产业数字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一招制胜,需要把生产流程一个个环节逐个改造,才能从量变到质变。


宏观来看,产业变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工业革命经历了200年,而在国内,产业数字化大概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到现在才发展了30年。过去几年,随着人力成本的上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突破与普及,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加速发展,相信未来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2021年推出的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单独有一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这也表明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国家战略。所以,产业互联网不是一个短期的风口,而是一次长期的、本质性的产业变革,对需求、生产、组织、服务模式都会带来根本性的重塑。



秦朔:您认为,产业互联网对产业的价值创新点在哪里?


汤道生:从数字化的根本来看,度量和连接是产业互联网助力产业革新的两个支点。


一方面,数字化让产业各个环节可度量,为优化改进奠定基础。事实上,一个行业越是用数据来监测与审视每个关键环节,改进升级的速度也越快,而且会是系统性、全局性的提升。比如,飞机工程就是基于大量的飞行数据不断优化,每一次意外发生后的黑盒子都会收集很多数据供工程师分析问题,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的工程改造、流程优化,现在飞机的事故率已经低于火车。


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带来的数字化连接,让不同领域连接起来,而跨领域的融合是最容易产生创新的地方。过往很多企业都只专注做C端消费服务,或者只做B端企业服务,而腾讯“既扎根消费互联网,也拥抱产业互联网”,将C端消费服务、B端企业服务、G端的公共服务贯通连接,给产业创新带来新的方向与动能。



秦朔:这几年经常听到数字化、数据驱动、数智化、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等概念。我注意到你强调了两个关键词,即度量、优化,认为数字化才可以度量,有了可度量的数据才能进行优化。你认为这是产业互联网激活产业的核心概念吗?


汤道生:是的。数据代表度量,可度量意味着可优化。企业的销售与生产目标其实一直都是以数据来衡量与驱动,网络与数字技术让过程也可以被跟踪与量化,通过优化过程就可以改善结果。产业互联网不只是给企业带来数字化度量工具,更重要是以数据驱动生产过程的优化,最终达到降本增效的结果。


图像识别、声音识别等AI以及IoT等技术,将很多原来不可度量的物理场景变成可以度量的数据;也将原来不精确的度量,变得更加精确。比如,我们可以透过IoT对生产车间的设备状态做监测,与设备配置参数做校对与关联,通过机器视觉对工艺质量进行检查,对人员动线进行效率分析,从而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过去很多工作高度依赖人的眼睛、人的判断,今天却可以通过数据算法客观地度量,并建立模型进行自动化处理,用AI替代一些重复枯燥、让人疲惫的工作。例如,工业里面很多的质检工作因为厂房环境不理想,又需要技工注意力长时间高度集中,对视力损耗严重,因此工厂也很难找到合适与足够的质检工人,技工流动性非常高,培训成本也很高。其实人工智能既可以替代这种重复性劳动,也能帮助工厂缓解招工压力,迅速扩大产能。


同时,光有度量也还不够,关键是要度量什么,以及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更重要。要小心选择你要度量什么。你选了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因为所有人都是根据你选的指标去做事。指标如果有偏差,行为就会出偏差。所以这也需要我们真正下沉到各个行业,和里面的企业深度融合,把握市场规律,才能一起找到最恰当的度量指标和方法。


“度量”是产业互联网激活产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着眼点是以数据来驱动过程优化。还有一个关键词,我认为也很重要,那就是“连接”。“连接”缩短了产业中不同角色的距离,促进了更高效的跨界融合,创造出过去没有的新价值。



秦朔:对,过去在推进产业互联网的时候,大家往往都从底层的云技术开始,通过基础设施和技术能力的积累,逐步往上走;但通过腾讯这些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需求端与行业端的连接,可以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甚至反向驱动供给端和资源优化配置,这是不是意味着“连接”,特别是C端和B端连接,能带给大家很多新的思路?


汤道生:科技的进步是技术迭代不断带来的突破,但是科技的普及是靠需求端去驱动的。实验室内很多前沿技术并没有找到理想的应用场景,只有当新技术真正能解决需求侧的某些痛点,而且符合经济效益,才会有人愿意为之买单,新技术才能广泛被使用。


在数码相机与智能手机普及之前,触摸屏、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都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在智能机出来后,这些技术得到全面普及,随着消费者对质量的追求,更高像素、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也不断改进,相关技术加速发展,价格也变得更大众化。需求端是推动供给端进步的原动力,高效连接消费端也是企业提高效率与竞争力的关键;更及时了解消费端的动态,企业更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才能抓住新机会。


在实体产业的具体操作执行中,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和供给习惯从生产方视角出发;但无论是B端企业、G端政府,本质上是为了更好地服务C端用户。C2B的连接也为产业提供了以用户视角、用户价值来审视各个B端的环节。C2B的连接同时也意味着以“用户为本”的价值观,挖掘用户价值,关注用户体验,完善用户服务。



秦朔:“激活”的本质在于让资源和要素重新焕发活力,那么要想“激活”,就意味着必须深入各个行业。我们在外部观察,产业数字化越深入去推进,就越感到里面的空间和需求非常大,不同企业和业务环节,对数字化的场景需求千差万别,似乎不是一套标准模式能够解决的。那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这个“激活”的抓手到底在哪里?


汤道生:大家都很希望听到一个明确答案,希望有一个模式能打遍全球。但不同企业会面临不同的行业挑战与管理问题:有的需要更精准预测需求,更有效调配资源或库存;有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或良品率;有的需要加强自动化,降低服务成本;有的需要提升销售转化等等。因此激活一家企业就像健身,哪个地方力量不足、肌肉薄弱就要对哪里进行针对性训练。我们必须站在企业的痛点上思考问题、对症下药,避免“因为别人这样做,所以我也这样做”。


企业的两个基本目标:一是经营好老业务,二是开拓新市场。在经营老业务方面,“降本增效”是企业永远在追求的目标。在开拓新市场方面,企业需要通过连接新领域新资源,通过研发与创新来打开新机会。


因此,度量与连接是产业激活的两个支点,但具体的情况,需要针对每个具体的行业,了解自己稀缺的资源是什么,产业在经历什么结构性的变化,哪些地方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发现瓶颈、解决问题与寻找机会。有一个可以参考的基础思路:在一个经济的系统里,如果某一个资源稀缺,就意味着成本高,那就要想办法把这个部分“管”起来——减少这个部分的需要,或者替换另外一种资源满足需求,找到一个更高的ROI。


例如,疫情刚暴发的时候,大家出不了门。好多线下店的投入本来是买了地理位置的资源,但疫情让这个资源的价值下降,就要换另外一个可以触达用户的场景资源。我们就联合飞虎互动把银行的线下网点搬到线上,打造虚拟营业厅。借助骨干网络和实时音视频技术,普通用户在微信小程序或者APP上,就可以与银行柜员通过视频办理业务,不到线下银行也能享受到柜台服务,一个贷款在线上可以30分钟内办结。这个解决方案在疫情暴发期间推出后,一个月内上线23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而在疫情缓解后,这个方案减少了线下网店的服务成本,也成为很多银行的常规标配。


当然,能快速用数字化工具的企业,可能在疫情前两年就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准备。所以,提前准备也很重要。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哪些成本可能会上涨、下降,哪些用户行为习惯或服务场景会如何变化,这都是需要思考与洞察。对未来做畅想与探索、提前去投资,也许也是一种激活方式:以适当的成本,冒着可控的风险,换来潜在的机会。



秦朔:欧美产业数字化起步比较早,中国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才开始大规模进入这个时期,我们也感觉到这几年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似乎走出了一条与欧美不大一样的路径,这种区别存在吗?如果有的话,比较重要的区别在哪里?


汤道生:从数字应用服务角度,海外跟国内的差异没有太大区别,国内也有很多和国外一样的软件应用与服务厂商。但欧美更早就已经进入人力成本较高的时代,所以很早就有用数字技术替代部分劳动力密集的工作。美国在80年代,还没有进入互联网时代,就已经开始非常广泛地应用PC与各类计算工具;而国内的产业数字化几乎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才加速发展。


在80、90年代,欧美已经陆续出现了像IBM、甲骨文、微软、SAP等企业软件领域的大型平台级厂商,主导着全球企业数字化的产品生态与服务模式,但当时国内只有大企业才能花得起高额费用使用这些软件产品,中小企业市场的普及速度相对慢,盗版软件也比较普遍。当时国内的软件工程师与系统架构师等人才储备不足,本地需求体量还不够大,还没有足够资源与能力培育出平台级的系统软件企业。


到了2000年后,尤其在过去10年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国内消费互联网的崛起,带动了各类软件研发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巨大的市场规模与资金投入也推动了数字产业化。掌握互联网技术的科技企业,进一步推动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互联网、开源软件与云服务也为信息系统的部署降低了门槛。在国家对数字经济的倡导与支持下,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促进下,结合本土市场的独特环境与需求,国内数字产业近年也快速发展起来。


纵观这个过程,今天新一代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厂商,很多都带着C端消费互联网的技术与经验,通过连接C端、B端与G端的资源与需求,产业迎来新一波效能与价值的释放。过去20多年,中国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积累了超过十亿级用户的连接能力与服务经验,为产业数字化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从20年前作为数字技术的应用者,升级到今天有机会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的推动者,甚至某些领域的领导者。



秦朔:说到开放生态,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有连接、技术这样的基础能力,同时其实又具备做行业产品和服务的能力?那会不会和生态伙伴发生冲突,腾讯怎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汤道生:作为一个平台型企业,我们希望建立比较好的生态,提供数字化工具,做好连接,帮助合作伙伴在这么分散的企业服务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空间和位置,合力服务好用户需求。


我们也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腾讯会坚持把用户连接、云平台与通讯服务作为基础,合作伙伴可以基于自身能力与行业积累,围绕腾讯的基础平台上构建应用与提供服务。不过,腾讯确实产品多,技术覆盖广泛,难免有些地方与合作伙伴可能会有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会鼓励团队在其他不冲突的地方展开合作,只要有开放的心态,合作总比竞争的机会更多,一切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优先。


比如,大家经常用的腾讯会议,主要提供跨设备的视频会议服务。传统的会议系统是软硬一体,而且系统之间往往是不连接的,大部分还非常昂贵。腾讯做会议采取了不一样的模式,我们不做硬件,我们做兼容不同硬件的软件系统。腾讯会议发布了会议室解决方案“腾讯会议Rooms”和“会议室连接器”,能够与客户现有的音视频设备兼容,提供高质量的互动通信体验。


比如过去一年经常也有人问我,腾讯会不会造汽车?我也多次对外解释,腾讯不会造车,但是会做好汽车领域的数字化助手,比如从仿真系统、自动驾驶能力,到车厢内的车载微信、音乐,再到去帮助OEM厂商做好营销和CRM(客户关系管理),包括车后、售后服务等。


未来,我们依然会坚持生态的建设。Pony(马化腾)经常提醒我们,产业互联网产业是主角,我们要做好助手,以服务的心态做好产业数字化助手的角色。希望我们的产品越来越多能够被集成,让更多ISV与渠道伙伴可以交付我们的产品,共同服务好用户。



秦朔:有了过去三年的努力,我感觉与你刚刚接手CSIG时相比,你对于产业互联网的信心更坚定了,是不是这样?但其实,产业互联网还是挺难的,随着产业数字化的深入,很多领域都是全新。面对新领域的时候腾讯的原则是什么,有什么经验吗?


汤道生:我对产业互联网的信心一直是坚定的。发展数字经济是国家战略,产业数字化是必然路径,我们坚信:产业互联网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


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周期很长。客户与我们都面临着市场变化与激烈竞争,新机遇与新挑战也随时出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组织与分工,打造新能力;以开放的心态、长跑的决心,服务好我们的客户。目前,我们已经服务了工业、金融、零售、医疗、教育、出行等众多行业300万家客户,这就是对过去我们的努力的肯定。


面对新领域,首先还是要立足客户价值。坚持回归产业本质,多聆听客户的反馈,为客户创造价值,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解决他们业务的痛点。做为长期可靠的产业助手,我们需要先站在客户和产业的角度思考。客户到底关注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数字技术是工具,不是目的。


其次,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合适场景找到突破点。


再者,要敢于前沿布局,在具有长期价值的技术和能力上坚持投入。站在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趋势上,一定程度上可以预判到什么是对的事情,未来的方向大概在哪里。在具有长期价值的技术上,要敢于投入布局,在过程中累积和增长能力。


腾讯有自己的经营逻辑:只要我们看准一个领域,看到它的长期价值,我们往往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那家企业。从战略选择看,腾讯不做跟随者,而是站在需求本质的思考上,结合自己的能力,找自己的道路。


还有一点,就是坚持社会价值。企业本身是存在于社会之中,企业必须助力社会的进步,才能获得长期的发展。今年我们把“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写入公司的战略之中,成立了相关事业部,两期将共投入1000亿元,在基础科学、乡村振兴、碳中和、教育均衡发展、基层医疗体系完善等领域展开探索。


“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的创新”其实不只是增加面向公益的投入,也是要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社会价值,以“有用”推动社会价值的“可持续”创造。比如,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产业互联网的用户直达和网络效应,也将帮助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潜能,在乡村振兴、城市治理、应急救灾等领域都产生不小的作用。在疫情暴发的时候,我们投入大量的资源开发健康码,上线100天之后,就成为全国10亿人的“健康通行证”,成为各地政府疫情防控有力工具,覆盖400多个市县、5100多个村庄,亮码260亿次。


一定程度上,数字化正在成为全社会发展的基石,产业互联网也与各行各业融为一体,成为每个产业释放社会价值的数字化加速器。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也是统一的,无论消费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本质上都应该做到“可持续的社会价值创新”,才能够长期发展。


我们一直说,产业互联网是一场马拉松,现在只是起跑的前100米。马拉松是一场与对手的竞争,也是一个面对自我的过程。坚持归零思考,坚持长期价值,坚持社会价值,以数字化助力产业升级,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产业互联网需要坚持的原则和使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作者:秦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