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7篇深度文章!丰富你的周末时间|荐读
2022-01-22 12:40

7篇深度文章!丰富你的周末时间|荐读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6:54

头图|视觉中国


本期导读:


本期先从 Web 3 开始,作为 Web 2.0 的提出者,Tim O’Reilly 常常遇到诸如“Web 3.0 是什么”的问题,他在去年用一篇长文给出了一番思考。


物理学家费曼曾提出,通过向孩子介绍一件事的方式来验证是否理解某个概念,看起来这个方法并不高深,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本质上,这是一个不断将复杂问题变简单、把混沌理解变清晰的思考过程,本期推荐一个颇具实操性的指南。


本期还将推荐以下的长文:


  • 为什么应该从“买体验”转换为“买东西”?

  • 从咨询工作中学到了什么?

  • 渠道、平台之后,(基于区块链的)协议会是经济的未来吗?

  • 我们可以从 27 年前的元宇宙 1.0 版本里学到了什么?

  • 注意力为什么是一个社会问题?


如果 Web3 是未来,我们该如何寻找踪迹


Tim O’Reilly|2021–12|链接|25 分钟(阅读时长


作为 Web 2.0 的提出者,Tim O’Reilly 常常遇到诸如“Web 3.0 是什么”的问题,他在去年年末写了一篇长文予以统一回答。


这篇文章有两个出发点:


其一,历史或许不会重复,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押韵”,所以将 Web 3.0 与过去 Web 1/2 的产业格局做对比,或许可以找到些许线索。


其二,如果未来以“分布不均”的方式散落在各处,那么以未来视角重新审视当下 Web 3.0 的技术与产业现实,又构成了理解这一热潮的新角度。


Tim O’Reilly 最后结论是,现在预言 Web 3.0 还为时尚早。而未来一年,围绕 Web 3.0 的资本炒作还会继续,能否构建起完整的基础设施并形成超越“发币”的应用市场,将成为 Web 3.0 能否成功的关键。


买体验还是买东西


Harold Lee|2022–01|链接|10 分钟(阅读时长


21 世纪前二十年,“buy experience, not things买体验,而不是东西)”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消费主义新潮流,我们也在无数场合听到类似,“体验带来的新鲜感远远大于商品”的说法。


然而在过去两年的疫情中,线下的“体验经济”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我们也拥有了更多时间去“东西”相处,那些精心挑选的物质产品是否也具有持续的新鲜感?并且也能让你扩展对世界的理解?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体验”与“东西”之间的关系?


如果你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篇文章或许会打开你的思路。


如何清晰思考


Tom Chatfield|2021|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我们如何确定真的理解了某个问题?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做法或许值得参考:试着把你的理解讲给一个不到 10 岁的孩子听,如果他/她能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应该真的明白这件事了。


看起来这个方法并不高深,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本质上,这是一个不断将复杂问题变简单、把混沌理解变清晰的思考过程,这篇颇具实操性的指南,就为这个思考过程提供了一般性指导,非常具有参考意义。另外,作者还在文末提供了如何清晰思考的图书、在线课程的推荐,可以作为延伸阅读、学习的资料。


从咨询工作中学到了什么


Zwishenzugs|2022–01|链接|10 分钟(阅读时长


过去五年时间,我没有加入任何一家公司,但又和很多大小公司的人合作做了一些事情。这种外部人的角色让我觉得很有趣也很着迷,就像这篇谈论技术咨询工作带来的四个优势一样,虽然不是从事技术相关的工作,但我认为这些优势具有通用价值。


这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必须不断学习,当被“扔进”一家新公司或新业务里的时候,我会遇到众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我需要在专业垂直性与行业通用性之间找到平衡,每一次互动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渠道、平台与协议


Sangeet Paul Choudary|2022–01|链接|15 分钟(阅读时长


这是一篇逻辑非常清晰的长文,作者以商业发展的三个要素——生产、消费、分发——为切入口,展示了过去 100 多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先看前两个容易理解的阶段:


  • 渠道阶段:大规模生产+传统媒体影响的消费模式+全球供应链;

  • 平台阶段:分布式生产+社交媒体影响下的个性化消费模式+全球数字化供应链;


第三个是“协议”阶段,准确地说就是基于区块链协议的商业模式。在这个阶段,生产者们拥有了新的激励措施,利用 NFTs 建立起不可伪造的“所有权”,消费者们无需“中间商赚差价”,结合全球智能合约供应链,形成一个新机制。


但就像作者所言,出现第三个并不意味着前两个阶段的转换已经停止或消失,无论是渠道还是平台,还将长期存在于经济活动的诸多领域。当然,作者还是认为,从平台到协议的转折点正在到来,你相信吗?


元宇宙的 1.0 版本


How-To Geek|2022–01|链接|10 分钟(阅读时长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一个名为 “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的编程语言问世。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项目,旨在将现实世界绘制为 3D 图像/视频,并希望用户在刚刚问世不久的互联网上进行体验。


你没看错,这几乎就是元宇宙的 1.0 版本,它几乎与尼尔·斯蒂芬森提出“metaverse”的时间点一致,这篇长文介绍了 VRML 的发展历程,并对 VRML 失败的原因做了总结:基础设施(带宽)不足、硬件局限性大以及缺乏足够的软件应用生态。


而如果把视线拉回到现在的元宇宙 2.0 版本,无论是带宽、硬件还是软件生态,这三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注意力崩溃是一个社会问题


Johann Hari|2022–01|链接|20 分钟(阅读时长


没有人质疑人类的注意力正在快速崩溃,这并非是仅仅禁用短视频或断网就能解决的问题,而就像这篇文章里的一个类比:注意力与肥胖的问题都是社会问题。


发达国家(当然也包括现在的中国)五十年前几乎没有肥胖问题,但随着垃圾食品越来越多,生活方式越发简单而同质化,食品供应链的两端发生了根本变化,催生了日益增多的肥胖群体。


注意力同样如此,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让连接无处不在,由此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既是注意力崩溃的受害者,也是加害者。而要拯救注意力,除了个体的自救(文中提供了一个方法),还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法律层面做出表态,比如,是否应该禁止非工作时间处理工作邮件或钉钉消息?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