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当西方品牌逃离俄罗斯|荐读
2022-03-05 08:30

当西方品牌逃离俄罗斯|荐读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07:29

头图|视觉中国


本期“荐读”先从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谈起,我们在各种编辑器里习以为常的闪烁光标,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以及,它的未来又会是什么?


疫情之下的一个魔幻故事,一家完全伪造的公司,如何让众多员工成为免费劳动力?也是在疫情期间,“观看”成为和世界共振的重要途径,但无论是可爱的猫咪影像还是精心制作的成人电影,无不是一个与现实脱节的“元宇宙”。


本期还将推介以下主题:


  • 为什么笔记工具是“保险公司”?

  • 拒绝过度“简化”;

  • 如何了解人;

  • 欧美品牌离开俄罗斯的潜在影响;


“More Reading,Less Junk”,欢迎进入本周的深度阅读时间。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屏幕上闪烁的光标是如何诞生的?


Inverse|2022–02|链接|20 分钟(阅读时长


无论是使用代码编辑器,还是 Word 这类文档编辑软件,闪烁的光标并不会让人烦躁不安,这是工具给予用户的“指引”,用户通过闪烁的光标知道自己接下来敲下的字符会出现在哪里。


这篇长文回顾了闪烁光标的出现历程,闪烁光标是计算机历史上又一个偶然诞生的产品,甚至连发明这个产品的人,外界也知之甚少。但这样一个偶然产品,改变了半个多世纪文档/代码编辑以及浏览的用户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说闪烁的光标是计算机处理文本内容的重要产品,那么当人类大踏步地进入沉浸式体验的时代,特别是在 VR/AR 设备的帮助下,元宇宙里的“闪烁的光标”又会是什么?


笔记工具是用户记忆的“保险公司”


Matthew Guay|2022–02|链接|15 分钟(阅读时长


过去几年,笔记工具的热度,一方面是企业市场的需求,特别是整个行业对“下一个 Office 应用是什么”的追逐,引发资本与创业者之间的新互动,成就了诸如 Notion 这样的“独角兽”公司;另一方面在消费者市场,围绕如何塑造用户心智,大量笔记工具将产品功能创新与方法论融合在一起,甚至形成了泾渭分明的用户社群。


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个非常独特的思考角度,作者探讨了我们为何要把某些东西记录下来,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记住什么,而是为了忘记。从这个角度去看,笔记工具所扮演的,就像用户记忆的“保险公司”,它给用户各种承诺,比如足够大的空间、足够便宜的价格、足够安全的产品等等。


文中提到《思考,快与慢》里的一个观点,人类有一种“厌恶损失”的倾向。简单来说,我们对丢失 100 块的担忧远胜于挣到 150 块的开心,这也反映到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想法或笔记。是的,以进化论的立场来看,我们需要笔记工具这一类“保险公司”。


一场精心设计又不知所终的骗局


BBC|2022–02|链接|30 分钟(阅读时长


这是一个具有魔幻性的故事。


疫情导致英国大量年轻人失业,他们开始寻找适合远程办公的工作,于是一家名为 Madbird 的“全球数字设计机构”成为英国众多求职者关注的对象。这家公司总部位于伦敦,并在印度、迪拜拥有团队的公司,其创始团队在 LinkedIn 上互动频繁,创始人不仅拥有耐克公司前设计高管的头衔,还登上了 GQ 杂志……


求职者通过 Zoom 与公司创始人面试,并且获得了工作机会,他们需要接受 6 个月没有薪水的试用期,公司承诺“只要有客户签约”,这些员工都将获得佣金。


时间悄然过去,一些员工几周后离开,而另一些人选择留下,他们用信用卡支撑自己的生活,并苦苦等待公司获得客户后的佣金。直到一位员工对疫情好转后如何去办公室感到好奇,她发现网站上的公司办公地点只是一个民居,继续挖掘后,她意识到整个公司——从创始人到 Zoom 会议上的那些头像再到办公地点以及 LinkdeIn 上的资料——都是一个骗局。


这个疫情之下颇为荒诞的故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局:没有人知道这位创始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恶作剧?通过造假获取客户后再洗白?


我很期待这个故事的未来走向。


如何了解人


Graham Duncan|链接|50 分钟(阅读时长


这是一篇很好读(逻辑清晰)但又需要细读(内涵丰富)的文章。


从员工面试、人事战略甚至到认识婚姻伙伴,所有这些都是围绕人的事情,如何理解人类的复杂性。这篇文章提供一个思考框架:其一,通过了解自己了解你对面的这个人;其二,区分这个人的“信号”与“噪音”;其三,了解“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但就像本期另一篇推荐长文所强调的,我的上述表达是一种“过度简化”,你还需要通过原文得出自己的思考与结论。


你能抗拒网络上的猫咪照片吗?


《洛杉矶书评》|2022–01|链接|20 分钟(阅读时长


在互联网上,猫咪影像与成人电影,哪一个更受欢迎?这几乎是一个灵魂拷问的命题,两者都可以给用户带来慰藉,也都是当下互联网传输网络里数量较多的内容……


这篇文章粗略回顾了几个互联网上的“猫咪时刻”,比如 Zoom 会议期间那只白色小猫的话题,如果当时的头像是斑马或小狗,或许不会出现如此多的讨论。作者谈到了一点,疫情拉近了我们与屏幕之间的关系,“观看”成为这个时代和世界共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上无穷无尽的猫咪图像、视频,流转在不同社交平台与不同人的聊天记录里,只是,这些没有上下文的可爱猫咪影像,与那些精心制作的成人电影一样,构成了一个与真实世界无关的“元宇宙”。


拒绝过度“简化”


Simon Sarris|2022–01|链接|15 分钟(阅读时长


从防止“TL;DR”的文本摘要到 15 秒左右的短视频再到播客浓缩剪辑版,现代人越来越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花上几十分钟阅读、观看与收听。


这是一个鼓励“简化”与“摘要”的时代。数字消费层面,早已出现一大批可“速成知识”的工具或者快速了解“精髓”的短视频产品,而在社会层面,过度“简化”的思维模式如果替代了深入且长时间的思考,由此造成的潜在后果,或许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挽救。


当西方品牌逃离俄罗斯


FT|2022–03|链接镜像|15 分钟(阅读时长


上世纪 90 年代大量欧美品牌进入前苏联国家是一个时代的开始,而最近一周所发生的一切——从消费电子到食品、零售,欧美品牌相继停止俄罗斯的业务——则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起点。


FT 这篇文章勾勒了欧美品牌“逃离”俄罗斯的情形。


一方面,在商业利益与价值观之间的抉择从来都充满了争议,欧美品牌对于俄罗斯的态度,是否会成为一种新的行动模式,从而变成未来国与国博弈的“新武器”,值得长期关注。


另一方面,普通俄罗斯人又是最大受害者,一直为一款 MacBook 存钱的外科医生表示自己再也用不上苹果电脑,莫斯科的居民不得不担心食品价格上涨甚至短缺的情形,那些因为欧美品牌雇主而失业的俄罗斯员工也需要自谋出路……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