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3-13 19:05
第一批花大钱整牙的人,又“丑”回去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头图来自:《公主日记》截图


整牙,大约是所有“变美”手段中,中国人认为最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一项。


化妆会有人叽歪是否必要,割双眼皮会有人叽歪自然美。唯有整牙不一样。


再保守的中国父母也会认同,牙齿歪七扭八不美观。并普遍认为牙齿矫正最好在上大学前完成,反正小时候丑点就丑点、长大了好看最要紧。



于是无数年轻人少年时期被领去做了牙齿正畸,也就是俗称的整牙,多半是在初高中、世纪初或10年前后。如今他们大了、到了预期中该好看的时刻了。一张嘴却发现,自己好像整了个寂寞:


那些遭大罪、花大钱才排列整齐的牙齿,又回到了歪七扭八的模样。


辛苦整牙三四年,如今回到解放前


十一年前,我躺在老家私人牙科诊所的牙科床上张大了嘴巴,数小时后医生对我说:“好啦,牙齿戴项链啦。”


十一年后,我再次躺在牙科床上张大了嘴巴,而护士小姐姐对我说:“你的牙,真的正畸过吗?”


或许每一个遭遇牙齿“众神归位”的整牙人,都曾以为这只是自己的不幸、是我此生的孽。但只要上网搜一搜“整牙失败”,你就会发现何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有好牙。



发现自己的牙齿白整了的人不在少数,无数人刷牙时对着镜子翻开嘴皮,审视着里头。脑子里却回想起小学课文《记金华双龙洞》的形容——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整牙失败”的帖子里,大家都愤恨地对着镜头咧开了嘴,展示着自己口腔内部。


平时自拍还要找找角度,此时却只希望镜头尽可能地还原牙齿们拥挤歪斜的境况。



它们也曾齐整过,就像棒上的玉米粒。它们如今不再齐整,也像棒上的玉米粒,不过是玉米尾段层次不齐的那堆。


矫正结束一两年,你偶然发现牙齿们似乎略有移动、隐隐有归位之兆。矫正结束五六年后,你悲伤地发现它们已经错位明显、无力回天。



牙齿矫正,是一段充斥痛苦与血泪的历程。沉没成本极高,也正因如此当它多年后被盖章失败时、才令人无法接受。


整牙经历对所有当事人来说,其痛苦都堪称童年阴影般的存在。


向没整过牙的幸运儿们科普一下,牙齿矫正,通常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牙套期,一个是保持期。


牙套期就是大家熟知的“牙套妹”“牙套弟”造型,两排牙齿上,用一个个小钢件固定着钢丝。别看它们只是固定在牙齿上,云淡风气,似乎安分守己。其实,这不亚于把孙悟空头上的金箍换到了牙齿上。


刚戴上牙套的一周时间内,牙齿都会在钢丝隐隐的牵引之力下集体酸痛。


还记得小时候拔牙时、牙医钳住牙齿左右摇晃时的痛感吗,牙套初期相当于所有牙齿都在被拔、与金属的力量做对抗。


这一周时间内,吃饭基本是无望了。牙齿会疼痛酸软到米粒都嚼不动,只能喝喝粥、吸溜吸溜挂面。


忍过最痛苦的时期后,便是漫长的等待、不断调整。不能吃硬物、牙套上的钢丝把口腔内壁磨成溃疡……这些苦楚只能默默忍受。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看到自己的牙齿慢慢列成了一排,成就感十足。


这就如同军训教官,看到底下的学生从人均顺拐、慢慢进步到了可以整齐列队稍息。你点点头,感到欣慰。


牙套戴了一两年时间后终于拆除,那时你觉得结局终于到来了。


牙套摘了,希望就有了!牙套摘了,生活就太平了!


这时医生会交给你一个保持器,告诉你戴上几年、牙齿就算整好了。


最初需要全天佩戴,等到牙齿稳定了,便可以缩短佩戴时间。



据我亲身体验、与浏览互联网整牙受害者的叙述经历,很多人只是被随意地告知:


“戴个两年吧。”

“好的医生,那我就戴两年。”


结果多年后对着镜子一看,当初好不容易排齐的牙齿们各回各家。


最糟糕的是当初整牙,痛的撕心裂肺;如今它们“回家”,竟然一声招呼都不打。就犹如减肥时轰轰烈烈,变胖时脂肪却无声无息,等到察觉时一切都已太晚。



倒霉如我,当初本来只有一颗下牙有点歪、上半身侧在别的牙后头。如今不只是它回去了,旁边牙也因为它的回娘家必须让路,变得左右微斜。


令我痛心疾首,“当年为整牙付出的时光与痛楚,终究是错付了。”


唯一幸运的是,当初矫正牙齿时、医生没给我拔牙。


有人因为牙齿紧凑、想要把牙排齐必须拔掉几颗腾位置才行。如今失败后要想再整一次,前前后后一共拔了8颗,年纪轻轻嘴里就已经进入“一颗都不能少”的紧迫态势。



这场整牙风波的如梦幻影,不免让所有亲历者疑惑——


为什么会失败?我到底错在哪了?


整牙失败后才发现,我被坑了


绝大多数整牙人的落差感,其实都来源于一个不太实际的期待:


电视剧里太多主角抛掉牙套、成为俊男靓女走向巅峰的剧情,仿佛整牙是件痛苦一时、但一劳永逸的投资。很多中国父母也这么认为,于是才咬着牙砸入了大笔资金、送孩子去整牙。


到最后才发现,这可能是场终身战役。


毕竟,既然牙齿能够被外力排齐,那它自然也有可能机缘巧合地、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牙齿矫正,又贵又长期


很多成年后发现“白整”了的倒霉蛋,都会懊恼地埋怨自己。最常见的一种后悔,就是后悔当初没多戴几年保持器、把矫正效果维持住。


但或许,对于90、95后而言,正畸效果不好未必只是自己的问题。还与当年技术并不成熟、正畸医生数量有限的市场乱象相关。


《美式主妇》中,正在佩戴矫正保持器的小男孩


或许很多人都以为,正畸,也就是俗称的牙齿矫正是一门简单、行业已无比成熟的医学。但实际上,国内的口腔正畸学是个不折不扣的年轻学科。


上世纪80年代左右,国内的牙科诊室才开始应用偏原始的活动矫治器;90年代左右,直丝弓技术开始被广泛使用,这也是我们在老港片里最常看到那种“钢铁牙套”;本世纪初,更先进的自锁托槽技术才逐渐被应用开来,但比直丝弓更贵、操作起来难度偏高。



21世纪初,国内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才开始迅速扩张。据2006年《深圳商报》的报道,2000年到2005年间,北京的民营牙科诊所从350家增加到1600家。成都从300家增到700家,上海从90家增到600家,青岛从60家增到387家,广州从50家增到300家。哪怕是国内大城市,牙科医疗机构的普及也才将将开始。这当中,专业正畸的起步相对更晚。


2008年底,中国口腔正畸学会(COS)才正式加入世界正畸协会(WFO)


虽然起步晚,但中国巨大的牙科市场需求还是推动了行业的迅速发展,2012年东方证券发布的一份行业报告书中指出:


“以种植牙的发展情况为例,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在过去几年的复合增速估计超过30%。”



机构、诊所是逐渐遍地开花了,但问题是,医生不够。


根据2011年WFO报告,彼时中国口腔正畸学会的会员仅为2261人。而面对的患者市场,却是百万级别。


这意味着,当年为你做牙齿矫正的大概率不是专业的正畸医师,而更可能是全科牙医。



法律上,拥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的人都可以进行正畸治疗。但术业有专攻,你的全科牙医或许水准顶尖,但在这一专科领域,正畸医师才是更专业对口的医生。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19年,中国约有21万全科牙医,与5300名正畸医生。而2019年,全国做牙齿矫正的用户基数超过了300万人。以每个正畸医师平均每年接待的初诊患者极限200人来估算,一年能治疗的不超过60万正畸案例。说明大概有80%的患者,并未接受正畸专科牙医的治疗。


如果把时间倒回至十数年前、各位青春期的整牙时光,这一市场就更为混杂。


医生资历层次不齐,正畸技术也并不成熟。


同事李希童年就被父母带去了当地的公立医院,甚至还托关系、找到了熟识的科室主任来治疗。但牙套期结束后,医生甚至并没有给她配保持器、因为当时对正畸技术的认知有限。


如今绝大多数牙医都会告诉你,整牙结束后,保持器需要依照个人情况、佩戴不同年限,短的三四五年、长的甚至会建议终身佩戴。


但当年,很多医生都会说戴一两年就行。



博主@刺西西就在整牙吐槽视频中叙述,自己第一次整牙被带去了熟人开的私立诊所。


钢牙戴了一年、保持器戴了一年,但高二时,牙又歪了。


via@刺西西


除却家在大城市、能随时去三甲医院的群体,更多人选择的是离家近的医院或私人诊所,因为牙齿矫正需要定期调整、复诊。然而国内牙医整体资历的差距相对较大,世纪初更是如此。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中,统计了当时国内口腔执业(助理)医师的学历分布。其中大专学历占比38.7%,中专占比20.2%。



整牙人,能接受放过自己吗


在发现自己的牙齿回归原状后,一部分人选择了二次、乃至三次矫正。


其中不乏年龄上已至中年的群体,尽管中年在大众眼中已不是整牙的常见年龄。



除却对美观的追求,想要再一次尝试矫正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


太不甘心了。


不甘心自己忍受痛苦、与牙套磨合几年,且花费巨额资金换来的成果,就这么付之东流了。尝试过成功、牙齿整齐的滋味后,往往更为懊恼、举棋不定。



但坦白说,二次矫正的选择很难做,必须付出极大的勇气与决心。不只是因为花费高昂,还意味着,自己要再一次经历曾经的痛苦、并做好付出多年时间成本的准备。


成年人生长发育已经停止,骨代谢及牙槽骨改建比较缓慢,牙齿移动速度相对缓慢,所需的矫治时间普遍比儿童长。


且由于成年人龋齿率较高,牙齿用久了磨损多,缺牙、残冠、残根的现象也更常见。这些都加剧了成年正畸的困难程度。



相比于过去的“大钢牙”,如今多了一种隐形牙套的选择,但它其实存在与传统牙套共通的问题——


医生太少。


专业的隐形正畸流程,是需要患者到医生那面诊,经过检查、生成三维口扫模型后,沟通商量矫正方案。再由医生与隐形正畸品牌的医学设计师共同完成设计,品牌方生产对应的隐形牙套。


但目前不少隐形正畸机构中,患者初次面诊见不到正畸医生。只是全科牙医,甚至机构咨询师为患者进行口腔扫描,再把数据依托给设计团队。


在没有专业医生进行现场仔细面诊的前提下,这一模式有效果不能保证的风险,也有可能伴生其他口腔问题。



除此之外,隐形牙套的作用力比传统牙套更小,且需要每天佩戴22小时。成年人戴隐形,更有可能出现整了两年、没见到多少效果的悲惨结果,耐心逐渐耗尽。


社交平台上,也不乏网友吐槽戴隐形牙套、重启了两三轮还没结束的局面。



说到底,当初人们在开始牙齿矫正之前,都把它想象得太简单、把自个的牙齿想象得太听话了。它就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事,你可能需要与它无休无止地纠缠下去。


智齿长出来、特殊的口腔习惯等种种原因都可能让整齐的牙齿队列逐渐崩溃。有时可能什么原因都没有,单纯是你的牙齿比较恋旧。



在这过程中,不专业或不当的正畸治疗,还有可能导致牙根、牙周问题,或者牙齿松动、敏感。


譬如本人,多年前做了正畸后,至今不太敢生咬苹果、只吃切块的。因为咬下的瞬间,牙齿会如同被千万棵苹果树底埋葬的冤魂集体缠身、又酸又麻。


几天前我与同样整牙失败的闺蜜商量,她已经勇敢尝试了二次矫正。而我胆小地对着镜子打量半天自己歪掉的小尖牙后,还是选择了放弃、放过我自己。


整牙难,整牙难,多套路,今安在?


大约整牙也很像爱情,投入时甜蜜而热烈、果实诱人而美好,但其中荆棘险途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才能判断是否值得。


最后就祝整过牙的你,吃嘛嘛香、牙齿倍儿棒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作者:叶橙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