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3-25 22:01
南北极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地球怎么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色WSJ中文版 (ID:WSJmagazinechina),作者:Crystal,编辑:陆莹,头图来自:unsplash


一、“史无前例、极其反常”


全球媒体纷纷用“极端高温”(extreme heat)来形容此次气温突变——南极、北极近日气温,均曾比以往均温高出 30 至 40 摄氏度,有的地区甚至打破了当地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记录


综合各媒体报导,南半球的三月本该开始入秋,但气候学家马克西米利亚诺·埃雷拉(Maximiliano Herrera)于本月 18 日表示,科学家在全世界最冷的地区之一、南极冰穹 C(Dome C)海拔 3233 米的康考迪亚科考站(Concordia)监测到 -12.2℃ 的“特别异常”气温;在更高海拔的沃斯托克站(Vostok)更是只录得 -17.7℃,比过去 3 个月的平均气温 -57.9℃ 整整高出 40.2℃,比往年同期纪录也高出近 15℃,创下新高。


南极天气研究员迪巴蒂斯塔(Stefano Di Battista)指出,沃斯托克站近 65 年来的 3 月至 10 月从未观测到高于零下 30℃,“被认为不可能的事已经发生了,南极气候学将因此被改写”。



法国极地气象学专家维勒(Jonathan Wille)也表示,“没有人想到这一切会发生”(Never supposed to happen)


而至于尚处冬季的北极一带,本月 16、17 日气温比当地 3 月中旬的平均气温高出 30℃,附近国家挪威一些地区的高温纪录被打破,格陵兰岛和俄罗斯的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异常高温;至 18 日,北极整体温度比 1979 年至 2000 年的平均气温高出 3.3℃。


格陵兰的冰位于陆地上,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


这些发现让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科学家沃尔特·迈尔(Walter Meyer)感到惊讶。他表示,眼下南北两极季节相反,本不该同时出现高温,这一现象史无前例、极其反常


刚返回南极研究的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冰川学家斯坎博斯(Ted Scambos)表示:“从未在南极观测过这样的事。”专家维勒指出,南极洲东部部分地区气温连续 3 天比正常高出 40℃;按南极情况而言,这形同“热浪”(heat wave)


因生态失衡,北极熊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二、“升温-融化-升温”循环


此次南北极升温的范围之大、升幅之高、偏高之烈为人类有可靠观测以来首次,是今年以来全球最大的极端天气事件。“中国气象爱好者”发文分析指,相比而言,南极大陆的升温极端性,比北极更强一些


北半球和南半球常年存在西风带,当西风带平直时天气会保持平静,剧烈振荡抖动时,天气就会变得激烈。有分析认为,此次天气事件可能与大气、海洋变暖导致的极地放大效应有关——北极南极异常增暖,导致西风带剧烈振荡、阻塞高压异常突入南、北极圈,再产生极端异常高温天气。


南极、北极温度与正常温度的差异


二氧化碳排放不断增加,更多热量进入大气和海洋,地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也相应增多,必然导致全球大循环发生变化。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气候科学家扎卡里·拉贝(Zachary Labe)博士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两种天气事件都与热量和水分向极地输送有关。”


这种现象已经在北极发生。北冰洋常年被冰雪覆盖,地球升温导致海冰加速融化,而冰盖面积的缩小,导致冰层阳光反射率降低,更多热量转而被海水吸收,又加速了气候变暖,过程演变成为恶性循环,人类从此或许再也无力阻止全球暖化


俄罗斯北极地区出现苔原回春现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数据显示,1981 年到 2010 年期间,北极海冰面积平均每 10 年至少减少 13.1%;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报告也指出,夏季北极海冰减少的速度比天气预报模型的预测还要快,甚至得出“未来 10 至 30 年内,北极海的夏季将无海冰”的推测。一旦海冰融化,增加海平面高度,涨潮风险便会提升;此外,极端气候造成更剧烈、更频繁的暴雨和气旋,沿海地区受灾状况将更加严重。



南极生态环境改变的迹象也日益清晰。面积约 1400 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储存着地球大约 90% 的淡水,如果南极冰川大面积融化崩塌,世界上不少沿海城市将成为“海底城”。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气候科学家勒沃曼(Anders Levermann)表示,在 2100 年之前,仅南极冰雪融化这一项因素,就可能将导致海平面升高 58 厘米:在温室气体排放不下降的情况下,海平面升高的幅度在 6 厘米至 58 厘米之间;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明显下降,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在 4 厘米至 37 厘米之间。


气温上升对地球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在美国《地球物理通讯》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受南极冰川和北极冰雪融化影响,地球表面重量分配发生变化,地轴方向因此在过去 25 年间发生改变,南、北极位置也随之移动——NASA 卫星数据显示,南、北极位置此前一直缓慢向南移动,但从 1995 年左右却加速向东移动,平均每年移动约 2.54 毫米,比 1981 年至 1995 年移动速度快 17 倍。


三、冬季将成历史?


英国《卫报》指出,高温下极地冰块融化,可能将带来一系列蝴蝶效应,加速地球气候系统的危机。同时海洋吸收更多热量,地球温度将进一步上升。


2020 年,北极格陵兰海岸外的海冰状况


近年来,世界各地接连出现极端高温情况。去年夏天,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部分地区曾一周三次打破高温纪录,最高曾达到 49.6℃,有高达数百人在热浪中不幸猝死;美国俄勒冈州最高气温也曾达到 47℃,连气候一向宜人的西雅图,气温都曾突破 40℃。中国气象局也宣布,2021 年是中国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在南半球,澳大利亚小镇昂斯罗(Onslow)于今年 1 月出现 50.7℃ 高温,澳大利亚气候委员会研究主任莱斯(Martin Rice)表示,高温纪录有部分原因是燃烧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带动长期暖化趋势。


随着北欧、北非、南亚和南美洲部分地区的气温均创历史新高,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和美国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OAA)于今年 1 月发布年度分析,指出 2021 年是有纪录以来第六热的一年,全球近 1/4 人口经历了破纪录高温的年份,且全球气温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 1.1°C。



此外,欧洲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Copernicus)对去年的全球气候进行研究后也发现,过去七年是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七年,比工业化前的气温水平高出 1.2°C。此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已破纪录。气候服务中心主任布昂坦波(Carlo Buontempo)表示,2021 年的极端天气事件已经清楚提示,必须果断采取有效的步骤,向永续发展的社会转型。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适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也越来越少。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于今年 1 月发表报告,指出全球暖化导致降雪不足及气温上升,严重影响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成效。


将举办下届冬奥会的意大利科尔蒂纳丹佩佐


研究小组分析过往冬奥期间的气候资料,发现上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冬奥举办期间的平均日间气温为 0.4℃;而六十至九十年代,气温上升至 3.1℃;到本世纪,气温更上升至 6.3℃。气温上升也导致比赛条件转差,过去三届冬奥中,高山滑雪、单板滑雪及自由式滑雪项目的运动员受伤率较之前的冬奥增加了 55%。


研究还显示,若无法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估计到 2080 年左右,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 4.4℃;至 21 世纪末,21 个曾举办冬奥的城市中,只剩下日本札幌的气候能够为冬奥赛事提供公平和安全的条件。


不过研究也指出,如人类致力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水平高出 1.5℃ 以内,到本世纪末,将仍会有 8 个地方适合举办冬奥。



今年 1 月,来自全球 14 个研究单位、23 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联手分析了全球海洋中进行的数千次温度测量,在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刊登报告,指出“变暖从未停滞”。除非集体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变暖将无限期持续下去。


有专家悲观地预计,随着全球变暖的进程加速,近期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常态。


虽然两极近期的极端高温让人提心吊胆、浮想联翩,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北极的剧烈升温仅维持两天,随后就迅速回落至正常水平;而南极的升温也已经回归正常。


对于破纪录高温,威斯康辛大学气象学家拉扎拉(Matthew Lazzara)表示“绝对不是个好预兆”,但他也指出,高温可能只是一次随机的天气事件,并不是全球变暖的结果,但如果再次、乃至反复发生,人们就应该对此保持警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色WSJ中文版 (ID:WSJmagazinechina),作者:Crystal,编辑:陆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