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4-26 09:21
谁是大厂执伞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炮哥之前写了一个有关雨伞的故事,饱受好评,一把伞引起了行业的共鸣。


也有人私信问我,GR和PR真的是企业的执伞者吗?


在我身边,公关行业从业者,占据了我的朋友比例百分之六十以上,但是真正以自己职业为荣的比例却少之又少,我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无尽的妄自菲薄,认为自己在企业一个边缘部门摸鱼,永远被业务部门骑在头上。


为什么这么说?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比如,特斯拉这样伟大的企业,都砍掉PR了;苹果这么多年来,很少在PR上投入;中国互联网大厂之间也不打公关战了,很多中小厂已经把公关部裁到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了;要裁员就先裁公关这种不产生实际价值的岗位……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也许,你做了很多年PR,却不知道自己对于一家伟大的企业来说,有多么重要!


只需要看一点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几十个人的政府和公共关系部,会有一个副总裁级别的人存在,而在业务部门,可能需要上千人才会存在一个副总裁。


当然,不要被这篇稿子的标题误解了,咱也没重要到就是大厂执伞者的地步,本质上,企业如果是伞下面的人,GR和PR就是握住伞的手,而企业业务所在市场的政府、媒体以及舆论环境,就是那把遮风挡雨的伞。


看过《火影忍者》的话,你也许还记得团藏的根组织,那也许就是政府和公共关系事务部存在的价值。


企业永远大不过天?


整个四月,还在给媒体行业饭吃的公司,可能只剩下京东了。


阔别PR圈已久的徐雷最终混成了京东的CEO,上来就是一波操作猛如虎,让万马齐喑的互联网行业,在上海发出了最强音,初步算一算可以省掉几十亿的广告费。


一向低调的京东公关,瞬间成了众矢之的,据说每天都在为老板的发言收尾,这一次的操作很显然是自上而下的,甚至很多基层公关都还没看懂老板的套路。


能做到徐雷这个位置上的人,会随随便便说话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这一场传播换回来的流量是优质的还是廉价的,舔刀口之后,到底换回来的是站队正确还是划破舌头,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毕竟,自己表达的态度,跟业务展现出来的真实情况,是否吻合亦或是偷换概念,都是要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


这是一场,还没有开牌的赌博,开牌时间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是,说到底,徐雷还是为了一个叫做环境的东西做事,企业生存需要的环境


老板亲自参与公关的另外一个案例,就是马斯克,为什么特斯拉会砍掉公关?


因为马斯克要自己干,最近为了更好地干公关,还收购了推特。


如果公关不重要,马斯克会亲自来抓这一块业务吗?作为一个CEO,他一定是充分评估了自己的投入产出比:第一,自己喜欢表达和沟通,第二,这消耗不了多少时间,第三,这可以省去大量的公关团队的管理成本。


再说苹果,大部分的中国媒体当然会认为苹果不重视公关,因为毕竟苹果是美国企业,老板也在美国,中国不是大本营,很少有一家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公关还做得风生水起的。也就是说,在海外市场,我们对公关的要求是需要打折的。


苹果起家的时候,乔布斯就找到了公关大师麦肯纳做自己的长期军师,并且学会了一系列的公关技巧,甚至还在麦肯纳的公司找到了一个女朋友芭芭拉·亚辛斯基,没事还经常交流业务,苹果在美国的公关业务,一直都是乔布斯自己在抓,也成为了一代白嫖大师。


这一点上,国内企业家,雷总应该得到了真传,但是最近雷总似乎也懒得搞这一块了,毕竟整个行业的创新跟不上,没啥可吹的了。


再回到国内,备受人们尊敬的华为公司,炮哥听说他们内部的公关手册,里面全部都是任正非关于公关业务的讲话,也就是说,老板才是真正的公关部门话事人和战略指导者,而且华为公关的一号位陈黎芳也成功跻身了董事行列。


而此前被称为“公关天团”的阿里巴巴公关部,背后的真正战略制定者其实也是马云,而公关部也走出了一个合伙人,两个副总裁。


为什么这些CEO们要亲自下场做公关?或者亲自来盯这一块业务?因为他们都非常清楚,企业也是靠天吃饭的,无论在哪个市场中恰饭,除了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市场所在地的政府和媒体舆论支持你,如果这些外在环境排斥你,那么你必死无疑。


肉眼可见地,去年在华大衰退的H&M,就是失去了外部环境,还有此前败退的三星也是很好的例子,他们都是主动或者被动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业务不出问题,生意依旧难以为继。


最近炮哥听说三星想要卷土重来,我个人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因为回来中国市场的前提是,重新营造适合三星生存的环境,三星喜欢吃二氧化碳,但是中国只能提供氧气,风马牛。


一家公司的CEO,如果不能知道外部环境的重要性,也就是GR和PR的重要性,那么这家企业有可能会利用优秀的产品,在部分区域市场成为不错的企业,或者部分人群中有一定市场份额,但是很难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炮哥的观点永远都是,中小型地域性企业,不需要PR,只需要一点GR,但是全国性或者全球性大厂,必须要在GR和PR上花大钱,下大功夫。


本地化与全球化的本质差异


中国有几家能够称得上全球化的民营企业?寥寥可数,只有真正走上了全球化的道路,才知道什么是更加高层次的GR和PR工作,因为每一个国家,都会让你以往很多的经验失灵。


还是用雨天、伞、行人打打比喻。


全世界的商业环境都是激烈的,也就是说,企业如果是一个人,走到全球哪里,都在下雨,只是雨大雨小而已,躺着挣钱的大晴天是没有的。


在大本营,也就是企业长期生存的市场,企业有可能早就找到一个屋檐或者一个房子避雨,但是进入一个新的国家和市场的时候,就必须要行走过去,刚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整个过程就得自己打伞,你一无所有,不打伞就会淋雨,就会生病,就会死去。打好伞,才有机会找到房檐,找到避雨的屋子,也就是在这个市场找到了相对安全的生存地。


很多人以前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华为的公关和阿里巴巴的政府和媒体关系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两家企业面临的问题完全不一样。


华为面临的是全球市场,而阿里巴巴大部分市场都在中国,所以采用的策略一定完全不一样。


我们能够看到的表象就是,华为的策略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而阿里巴巴此前的策略则是平地一声雷。


全球化公司,市场覆盖度是第一要务,区域性公司,占据主导是第一要务,前者需要的是持续性长期战斗,稳步推进,而后者则是闪电战,要迅速攻下山头。


本地化的企业,只能看到竞争,而国际化的企业才更深刻知道什么是环境。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的GR和PR环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中国特色的,没有一个国家的企业如此热衷于自己建立庞大的政府和公关关系体系。几百人的PR团队,在中国的互联网大厂中比比皆是。


那么,国际通用的方法是什么?有GR和PR的团队,但是人员少而精,大部分执行层面的活都是外包出去。全球化的企业,寻求的是一种普适的方法论,也就是一套在全球范围内都行得通的方法,在每一个市场都建立庞大的GR和PR团队,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而且,炮哥坚信一点,在未来的日子里,当经济下行且自身市场地位相对稳定的日子里,大公司会逐步精简PR和GR的团队,因为整体预算和进攻需求不成正比。


预算少了,但是活短期内又不会少,自建渠道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只能通过用外包公司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虽然会牺牲一点质量。


这中间,那些专注于内容策划的第三方公司,在炮哥看来是有绝对价值的,渠道型公司,遍地都是,重点寻求前者,这样就可以省掉很多预算。


千万不要看轻自己


我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中厂的这一波公关部自身危机已经开始,多家上海公司(就那么几家玩互联网的),开始锁定HC,暂停所有媒体合作,付款阶段的也暂停付款。炮哥自己公司,这个月因为疫情被暂停以及无法付款的金额,也占据了一大半营收,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上海是中国经济的龙头。


还有一些相对小一些的公司,公关部现在已经开始裁员,以前每个月都会有很多公司让我帮忙招人,毕竟一口老炮有很多专门的PR群,但是最近这种需求越来越少,但是主动让我帮忙找工作的却越来越多。


春江水暖鸭先知,我看是该改一改了,秋江水冷鸭先知,这一波焦虑已经很明显传染到了现在还在大厂的PR们的头上了。


最近,很多基层的PR,甚至一些中层PR,在找我私下聊天的时候,都会说自己非常焦虑,说公司现在非常内卷,大家都很害怕被裁员,平时摸鱼的现在也不摸鱼了。之前下班就走,现在也开始加班了,虽然也没什么活,但是要自己学会创造活,没活找活,反正得让老板看到自己在努力地工作。


但是,我说得最多的是,不要看轻自己,无论是GR还是PR,在一家伟大的企业里,地位都是稳定的,只要你有真功夫,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最怕的就是人到中年回过头看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能力跟十年前根本没有区别,但是工资却涨了好几倍,这个时候,的确该焦虑了。


首先,政府和媒体关系,是一家企业在一个市场中生存,必须要做的关系,企业对于社会就像一个操作系统,永远都会有BUG,没有一家完美到挑不出毛病的企业,GR和PR就是企业里负责修补BUG,寻求和解的程序员。


这么多年以来,为什么所有的美国科技公司在中国业务开展得都不怎么好,但是微软和苹果两家公司却例外呢?了解这两家公司的人都知道,他们在GR上的投入非常大,懂得迎合市场变通自己的做事方式,而PR层面则一直保持与媒体和公众的良好沟通,我已经远离媒体一线快十年,但是邮箱里依旧可以收到苹果PR Yuyu Chang给我定期发的邮件,跟我同步公司情况。


用任正非的话说,就是媒体关系不是非黑即白,一定是灰度管理


其次,增量和存量的关系。这个世界有个能量守恒原理,互联网公司不可能一直是GR和PR的主战场,战场会迁移,下一轮的需求会不会在别的行业?或者别的公司?以前一向低调的京东,最近在公关上就很激进,这家公司的公关需求以后会不会加大?存量中要多看,而增量中是遍地机会。


比如,最近还是有一些传统行业在委托我帮忙招人,白酒行业、乳制品、饮料食品、能源公司等等,这些企业都有一些比较好的机会,只要大家愿意放低身段,降低预期。


第三,要裁员减预算。肯定从花钱部门开始,这句话是我听到的最多的,但是这大概率是一厢情愿的认知,当公关部被裁员的时候,其他部门大概率已经被裁得一塌糊涂,可以这么说,只要一个公司还在求发展,公关部大概率是受灾最小的部门,尤其是主战场在国内的企业。


爱奇艺从最多八九千人,裁到现在还有四五千人,但是公关部还是存在;整个OTA行业苦苦挣扎了三年,但是携程、同程艺龙等企业的公关部也依然坚挺;持续性亏损不会挣钱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们,公关部甚至还在招人;大家都明白,基本盘还在的时候,环境不能坏。


最后,公关是一门隐学,永远都是站在成功者背后的一群人。如果看过《火影忍者》的话,我就打这样的比方,公关就是木叶团藏的根组织,几乎所有的观众都不喜欢,但是他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却承载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压力。


所以说,这是一个需要自我认知和自我安慰的工作,我们的伟大,只能由我们自己去认可,直接面对我们的CEO去认可,不要试图让整个公司和整个社会去认可,那样你会死无葬身之地。


隐秘而伟大地继续活下去吧,你的工作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把握住雨伞的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口老炮(ID:yikoulaopao),作者:炮哥被人注册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