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6-07 08:53
冷门专业的毕业作品走红,是偶然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李哲,编辑:张永群、朱晓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山东济南95后女生秦月语,耗时半年临摹了2.1米高的敦煌莫高窟159窟《普贤变》。近日,她将整个过程分享到网络,引起关注。临近毕业,她自称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对口工作,曾考虑过转行,但网友们的关注让她打消了这一念头,她希望能利用新媒体平台让传统之美重新焕发生命力。



秦月语的故事,很好地印证了一句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你曾经用心钻研过,在合适的时机,一定会得到回报。


据悉,秦月语是艺术学院研三学生,这幅作品是她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乍看之下,秦月语的走红是偶然,但其实离不开她的默默坚持和努力,以及对现代技术的运用。


是的,拯救古代艺术,拯救艺术人才的,恐怕还得是现代技术。留住古典,不能只是一味复古,还得从未来找出路。一些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找出路的专业人,其实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了生命力,自己也走出了一条不错的事业路。


不只是秦月语。前不久,95后浙大考古学专业博士“水星”也曾走红网络,她在网络平台带着粉丝“云逛”博物馆,科普考古,汇聚一大批粉丝;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的汤诗伟,这个因奥数被保送北大后又改学考古的高材生,组织一帮考古专业人做起了短视频,其认真解说+搞怪捧哏的方式也广受欢迎。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我们要做的,不是固守,而是创造。只有创新,才能让那些岁月积淀的文物、艺术散发新的光芒。


正如秦月语所言,让敦煌壁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呈现出它的审美价值。“我们专业现在用现状性临摹的方法去临摹古代壁画,让壁画变成了可移动的作品。”


其实,不仅是技术,当下的社会环境,也给这些古老的文艺提供了“复兴”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个规律:经济越繁荣,社会越稳定,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就越大、越丰富,相应的文化艺术产业就越繁荣。但是,如何让历史沉淀的文化艺术抵达大众,需要新的渠道和方式。


借助现代技术,近年来,很多被冷落的文物,也都焕发出了生机。比如,“活”起来的清明上河图,就曾吸引大量的游客参观驻足;还有数字化的故宫,俨然成了文化网红。


据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都海江不久前介绍,故宫已进行了70多万件文物的产品数字化,每年大概以8万件左右的速度在推进。


和文物、艺术一样,一些行业之所以看起来冷门,其实并不在于这样的行业没有社会价值,而是其价值一直就在那里,只不过有待充分、高效地开发。道理很简单,如果真的有些专业是没有价值的,那么应该从一开始就不去设置这些专业。


换句话说,既然设置了,就有其价值。


秦月语通过自己的创新看到了希望,燃起了信心,其实也给所有其他被打上冷门标签的专业学生提了个醒:没有冷门的专业,只要心还是热的,手和脑还是活动的、活跃的,就一定会有出路。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那些最开始的路,可不都是闯出来的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李哲,编辑:张永群、朱晓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