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6-15 17:35
欧盟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要动真格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BD汽车 (ID:NBD-AUTO),作者:董天意,原文标题:《动真格了?欧盟计划2035年起禁售燃油车!奔驰、大众“双手赞成”,有人却不看好》,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十三年后,作为内燃机发源地的欧洲或将再无引擎轰鸣声。


近日,欧洲议会就“2035年将新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00%”的立法提案进行投票,结果为339票赞成,249票反对,24票弃权。根据提案,欧盟计划从2035年开始在其境内停止销售、注册新的燃油车,包括插电混动、合成燃料在内的过渡性方案也均被否定。


此次对于内燃机的“判决书”是欧盟一揽子减排方案——“Fit For 55”的关键内容之一,旨在于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据了解,该立法提案最终生效还需由27个欧盟成员国一致通过。有观点认为,欧洲议会的视角相对理想化,而各国政府会更务实,落实到企业层面也将更加慎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立法提案已得到部分欧洲车企的支持。大众汽车(VOW3.DE,股价151.29美元,市值1043.7亿美元)发表的相关声明中称,上述提案“雄心勃勃,但可以实现”,并表示电动化转型是不可逆转的,同时表示该提案是“在生态、技术和经济上尽快取代内燃机的唯一合理方式”。


虽然大众汽车集团还未公布具体燃油车退出时间表,但其旗下品牌正在加快电动化脚步。其中,奥迪品牌于2021年提出了“Vorsprung 2030”战略,并确定了2026年不再推出内燃机新车型、2033年起停止所有内燃机车型生产的目标。宾利品牌则更加激进,其计划自2025年起仅推出电动车型、2030年起停止内燃机车型销售的目标。


梅赛德斯-奔驰(MBG.DE,股价65.37美元,市值699.3亿美元)也在给德新社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其已经准备好在2030年之前销售100%的电动车,“该立法提案将确保政策制定者需承担起基础设施到位的责任。”目前,奔驰旗下的Smart品牌已率先完成了电动化转型目标,目前欧洲市场中的smart新车仅有电动车型可以选择。


但也有车企对上述提案表达了担忧。据《环球时报》报道,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总裁兼宝马(BMW.DE,股价81.45美元,市值533.9亿美元)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策表示,德国汽车行业正在大力推动电动车,新车型也在稳步推出,“但鉴于在全球范围内每天都在经历不确定性,任何超过十年的长期政策都为时尚早。”此外,齐普策补充称,“为明确2030年后的目标,需要进行一次透明的审查。”


需要注意的是,认为欧盟“禁燃”路线过于激进的声音并不少。有观点认为,“一刀切”的燃油车禁令将在技术层面以及经济层面上损害欧洲的经济利益。欧洲人民党主席韦伯(Manfred Weber)就表示:“这将毫无必要地损害欧洲的先进制造技术,特别考虑到企业已经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


《环球时报》援引奥地利自由党欧洲议会议员罗曼·海德称,欧盟委员会的计划“完全不成熟,不环保”。该计划将对奥地利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停止使用内燃机将使汽车变得更加昂贵,这将对低收入者和农村地区的人们造成严重打击。


德国交通部长福尔克·维辛也已公开反对“内燃机禁令”。“许多工作要依赖于内燃机。”维辛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德国政府应该致力于改变欧盟的计划。德国《奥格斯堡汇报》报道中提到,人们担心充电基础设施的扩张跟不上电动车数量增长的步伐。德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到2030年德国将需要大约100万个公共充电站,从2021年初到现在仅从4.1万个增加到6万个左右。


相较德国、法国以及北欧各国,南欧及东欧各国的充电网络建设要更加落后。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协会ACEA去年年中的预测,德国快速充电桩的数量将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别达到4300个和14250个,而深陷债务困境的希腊快速充电桩数量,届时预计仅为10个和50个。


另一方面,根据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Clepa统计,全欧盟范围内大约有50万个就业岗位与内燃机产业链挂钩。若要在2035年前“消化”50万个就业岗位并非易事,尤其是欧洲的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车相关产业规模与中国仍有较大差距。


眼下,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配套环境上,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充电桩261.7万个、换电站1298座,已形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但我国目前尚未发布燃油车退市的时间表


“中国是地域大国,南北维度相差近50度,从热带到寒温带,相距约5500公里。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冬季供暖期4个月到8个月不等,燃油车的热能是刚需。”乘联会方面分析称。


相比欧盟对燃油车型的“一刀切”,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则更为切合实际且多元化。如,国内车企中,北汽集团计划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产品全面脱碳、运营碳中和;到“十四五”末,其产品平均碳排放在2020年的基础上下降33%;“十四五”期间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21%,单车碳排放下降24%,2030年碳排放强度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广汽集团(SH601238,股价17.37元,市值1818亿元)则将通过研发新能源产品及技术、落实绿色生产工艺等手段,于2050年前(挑战2045年)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


此外,吉利汽车(HK00175,股价15.12港元,市值1515亿港元)、长安汽车(SZ000625,股价18.72元,市值1429亿元)、长城汽车(SH601633,股价39.80元,市值3685亿元)等国内车企也相继公布了碳中和时间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认为,“碳达峰”与“碳中和”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践行“双碳”不能孤军奋战,汽车产业脱碳是一场系统性变革,动力多元化是未来相当长时间的主旋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BD汽车 (ID:NBD-AUTO),作者:董天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