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6-23 17:09
和珍宝海鲜舫一起沉没的,是一代港人的商战记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无忌(ID:caijwj),作者:许骥,主编:谢浩,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香港,是座和船分不开的城市。黄霑名作《狮子山下》唱道:“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


没想到,今年上半年和香港有关的“国际大新闻”,也和一艘船有关系。


6月19日,陪伴香港近半个世纪的地标式水上餐厅珍宝海鲜舫,在前往东南亚途中遇上风浪,在南海沉没。


由于事发地点水深超过1000米,进行打捞工程将非常困难,所以意味着永别。


投资3000万,一年就回本


实话实说,虽然所有人都说珍宝海鲜舫是香港人的“集体回忆”,但笔者移居香港20年了,却从未登船参观。和多数内地人一样,只在《食神》《无间道》等电影里见过。


何故?因为笔者来香港的时候,珍宝海鲜舫已经是个景点。有道是,所谓旅行就是从你住厌了的地方去别人住厌了的地方看看。住在香港,实在没什么动力跋山涉水去珍宝海鲜舫,只为吃口楼下街市就能买到的海鲜,更何况价格还贵出一大截。


实际上,珍宝海鲜舫是一个水上餐厅群,这次沉没的只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一艘船。


早在上世纪50年代,2层高的太白海鲜舫周围就已经聚合了十多艘海鲜舫。当时生鲜的运输和保存技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香港内陆的市民想要吃到活的海鲜,前往水上餐厅是最佳选择。


而通常不惜前去的市民,也不会太计较价格。据说当时香港人均月薪300元,一桌海鲜舫的标准餐价为150元,可谓奢侈。


围绕海鲜舫兴起的周边生意,也养活了不少当地居民。例如,由于海鲜舫在港湾中央,登船需要摆渡船,一些人就以此为业,经营了数十年,直到海鲜舫式微,这种“寄生”职业也就消失了。


珍宝海鲜舫1975年开始装修,当时斥资超过3000万港元,于次年10月19日落成。


虽然投入巨大,但是第一年已经回本,可见生意有多好。主要还是因为船类似于一座“孤岛”,来去都不易,船上物价高,如外面卖几元一罐的可乐,海鲜舫上要卖20元。食客多数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并不计较。


另据附近居民回忆,当时食客喜欢在船上抛硬币入海许愿,所以海底满是钱,附近孩童会下水打捞,经常一次就收获十数元。


商战硝烟从未散去


“珍宝王国”的形成其实与几位幕后大佬的角力不无关系。


第一位是中环威灵顿街经营大景象酒楼(现址为镛记餐厅)的老板袁容,他于1950年首度在香港仔避风塘修建太白海鲜舫,开创全新创业模式。


第二位参与进来的是大名鼎鼎的王老吉,其出资收购了太白海鲜舫,并加以扩大。被王老吉收购后,太白海鲜舫在1952年从原本木造的登陆艇,改建为长达105呎的画舫,1960年时更扩大成为150呎、能容纳800多人的画舫,规模是当时其他画舫所无法比拟的。


太白海鲜舫的成功让王老吉欲扩张一艘更大的海鲜舫,1960年代末便开始筹建“珍宝海鲜舫”。不幸的是,在开业前一个月海鲜舫发生大火,将珍宝海鲜舫整艘焚毁。王老吉无财力继续,进而第三位大佬接盘。



1962年,人尽皆知的“赌王”何鸿燊出手收购。


其实,何鸿燊本来是想把海鲜舫收购后用于赌船,不过后来发现海鲜舫本身的生意盈利亦不错,所以只把其中一艘船移至澳门,剩下的继续在香港经营餐饮业务。


何鸿燊接手后,海鲜舫更加富贵,连筷子都用象牙的。珍宝海鲜舫仿照中国宫廷设计,单是中国传统手工艺饰物及壁画已花费600万港元,皇帝龙椅更需时2年完工。


渐渐地,由多艘海鲜舫组成的“珍宝王国”成形。


然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运输和保存活海鲜的技术发展,香港市民在街市也可以买到活海鲜后,专程前往珍宝海鲜舫用餐的本地人就越来越少了,海鲜舫的营业额有显著下降。


所幸的是,由于海鲜舫的装潢主打古代帝王般的贵气,非常有特色,名声不胫而走,吸引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接踵而至,令其生意依旧可以维持。


香港市民的非主流声音


1997东南亚金融海啸是海鲜舫经历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导致其中一艘“珍宝皇宫”不得不贱卖到菲律宾。


另一艰难时间则是“非典”,对餐饮业的打击很大。但随后内地开放自由行,又令海鲜舫苟延残喘了十余年。


2013年,海鲜舫公布入不敷出。直到新冠疫情爆发,香港自2020年2月开始“封关”,给了海鲜舫致命一击,后来的事都是新闻了。


其实,特区政府是曾经想过要拯救海鲜舫的。


2020年11月,特首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及海鲜舫拥有者同意将船无偿赠送给香港海洋公园的所谓保育方案。但海鲜舫的保养成本太高,自身也受“封关”困扰的海洋公园最终未能达成接收协议。


5月,海鲜舫业主宣布相关海事牌照即将到期,决定于6月将海鲜舫移离香港。


消息一出,全港愕然。


无数市民前往香港仔与海鲜舫合影留念,同时网上的讨论也此起彼伏,有网民指责特区政府为何不用公帑对海鲜舫进行保育,毕竟海鲜舫是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在一片纷乱声中,6月14日珍宝海鲜舫启程离港,目的地柬埔寨。


在网上,珍宝海鲜舫是“集体回忆”的声音似乎成了主旋律。


笔者好奇的是,普通香港市民有多少去过海鲜舫消费?问了十位香港朋友,一半表示从未去过,另一半则称只是小时候随家人去过,长大后亦从未光顾。所以,一位朋友对笔者坦诚表达了她对“集体回忆”的看法。


她说:“船要走了就说是‘集体回忆’,它在的时候又都不去帮衬,每个人都去吃一顿,珍宝就不用倒闭了。香港人现在还要求业主出来给交代,凭什么?”


这或许是种非主流,但是却很客观的声音——自己的“情怀”,却想要别人来“埋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无忌(ID:caijwj),作者:许骥,主编:谢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