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6-27 22:20
数字经济浪潮中,如何找准“人”的位置?

本文来自:《数字经济》杂志,原文标题:《积极应对数字经济中的新科技挑战》,作者:邵春堡(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年来,在体制、制度和能力等方面,我们反复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把科技创新放到了新的高度,并着力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发展数字经济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最大程度地发挥新科技优势, 同时也遇到一些新矛盾。对此,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处理,打消疑虑,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一、自动化升级与劳动者功能退化的矛盾


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 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但是,科技应用中的一些负面影响正在引起人们的警觉。特别在自动化升级、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数字网络便利的当下,人自身原来拥有的劳动技术被自动化的机器或人工智能渐渐取代,机器帮人类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人们熟悉的事情越来越少。这不仅会使就业形势趋紧, 还有可能导致人们在生理上的一些功能的退化。


比如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计算机以及网络通讯给人们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传输服务。移动手机简直就是我们的外置大脑,移动手机速度快, 内存大,任何资讯信手拈来。以前花几天时间了解的行业信息、市场信息,现在通过网络搜索几秒钟就能呈现出来,有些软件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整理。长此以往,我们的脑子会不会变弱?由于机器自动操作和人工智能的大量运用替代了人的劳动,是否会导致人的动手能力、灵敏反应能力退化?


近些年,有的企业在转型中部分地使用了机器人,减少了人们原来担负急难险重工作的风险,这对人们有好处。数字智能机器的使用,会创造出一些新的职业和岗位,需要重新培训后方可上岗。随着智能机器使用比例的增大,人们的生产和工作方式将会出现变化趋势,劳动形式也将逐渐由体力为主向脑力为主转变。


至于将来有可能因智能机器而造成人的功能退化,也要发展地看,有的功能弱下来,是否有的功能就强起来呢? 随着脑力劳动的增加,是否更有利于人的认知能力提高?当然,还要处理好自动化与人的分工合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适应人机协作的状态,从长计议。还要防止一方面通过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优化人的素质,向善进化,另一方面又造成退化或弱化。


当然,在智能机器逐渐普及的今天,我们还应该学会约束自己。比如智能手机虽然便于传输信息文件,方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但也在不断吞噬我们的时间。我们不妨理智地利用智能手机,少玩“ 游戏”,少看“ 抖音”, 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手机上阅览自己需要的各种业务、市场和技术信息资料,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推送来的内容,要习惯零碎地接收和体系化地整理,否则任凭网络推送和自由接受,将会让网络信息像垃圾一样包围和淹没自已。要让手机成为学习和工作的利器,而不是纯粹的消遣工具,防止人的灵活机智功能退化。


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不应该是黑匣子,应当透明可解释,使人们能了解每个机器决策的来源和过程,从而使之成为帮助人类完成繁琐复杂的重复工作的助手,而不是取代人类的超强机器。


二、现代化发展与人的自然性的矛盾


新科技的运用日益提高着现代化程度,数字经济发展营造的正是现代化的浓重氛围。这些现代性在强化和改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在应用新科技的过程中,人们兴奋于它新颖、方便、快捷的一面,暂时忽略了它的负面影响,其实有些技术及其产品的负面影响已悄悄存在。特别是智能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和装备的同时,有些现代技术及其产品与人的自然属性不太协调,人的某些自然性受到影响,长期使用还会使人的一些自然功能有所减退。


比如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一些新科技产品和服务迅速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喜欢,但也让一些人难以适应,或者盲目痴迷成瘾。比如有些老年人面对网络支持的数字化产品,无法像年轻人那样轻松地应用。在网上购物和支付时,常常感到为难,需要年轻人帮忙操作,对多数人来说方便的产品和服务,却造成了少数老年人的不便,造成数字鸿沟、网络鸿沟。


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部分人缺少自律能力,难以抵挡现代技术及其产品的诱惑,不停地更换新产品、升级软件。网络上的一些内容较早地催熟了成长中的青少年,影响到他们的自然成长。还有部分青少年沉浸在网络时空和游戏中,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达到痴迷程度,有的还引发一些家庭问题、教育问题、社会问题。这种状况持续时间久了,人性将会受到侵蚀。


兰登·温纳指出,生命的动力其实永远都一样,只要人类把自己的生命倾入器械中,自身的活力就会随之缩减。人类的精力转移后,就会变得空虚,但他们可能永远察觉不到空虚的存在。


这种矛盾要在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中予以协调,要多一些对老年、青少年消费者运用数字技术及其产品的引导,开辟一些新技术与传统应用同时存在的系统,多生产一些供部分人群使用的程序简单的技术产品,并在技术转化和改进中,尽可能赋予数字产品和现代化模式更多的自然属性,让新技术形成的产业、造出的产品,更多适应人的自然属性。


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们心理相对缓慢的反差


具有自然和社会属性的人们,现在似乎渐渐地机械化、类机器化。有人发问,面对 AI 来袭,人类会变成半机器人吗? 由于心理适应性有限,人们跟不上科技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可能会拉下一些步伐,跟不上经济的飞速发展。这就有可能让一些人在心理上形成反差,引起部分人的紧张,甚至患上抑郁症等心理、精神疾病。


这就需要加快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实施符合数字经济形态的措施,从旧观念、旧体制、旧发展方式中走出来,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实践中,从大局上全面认识新技术的功能,纠正片面认识,消除恐惧心理,处理好技术、经济、制度、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并将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治理结合起来,适应数字科技推进的步伐。


在工作和生产岗位,要适应并熟练地掌握数字化工具、软件,结合专业领域主动学习数字化技能,培养数字化职业素养。还应倡导敏感岗位心理校正,设法解决各种不适症状。在正确引导、综合治理的同时,还应考虑相应的技术对策。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技术革新以及改进数字技术的应用方式,解决新技术带来的问题。


四、智能机器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反差


智能技术和产品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是人的价值的体现,这些技术进入产业将成为常态。虽然许多智能机器受人操控,但是在严格的生产标准面前,人也不能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久而久之,人被体制化地变为机器设备的一部分,慢慢丧失了人区别于物的劳动价值感。


特别是智能程度很高的机器很少有人操控,它们可以直接生产出产品,这样的条件下,人似乎成为多余,人类有价值的创造和劳动也将随之减弱,甚至会丧失。劳动价值在于人的劳动,如果 AI、机器人参与的劳动比人参与的劳动多, 那么人与物的价值反差会让人们心生寂寞。


人工智能既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创造,又会因此让担忧、不安乃至惶恐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来自未知的力量会让人无所适从。人们不知道人工智能究竟是装满了灾难的潘多拉魔盒,还是一部通往更高级人类文明的电梯。唯一可确定的是,盒子已经打开,电梯的按钮已经按下,已经没有人可以让这一切停下来。要么 AI 高质量地服务人类,提升人的价值;要么它就会成为人类最后的一个杰作,异化了人类自身,让人成为 AI 的奴隶。


现在很多公司通过算法计算每个候选人的面试过程,把性格能力等都换算成数据,得出六维分析数据,再进行筛选。我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否属于“物化” 的范畴。凯文·凯利引用一个工程系学生布仁德的话,这个学生花两年的时间体验阿米什人的生活,他说:“重现维持生命所需的人类能力只有两种结果,一是人类能力停止发育,二是重启智人和机器之间的竞争。对于有自尊心的人来说,两个结果都令人不快。”科技会慢慢腐蚀人类的尊严,让我们质疑自己在世界上的角色和自我的本质。


马斯克在一次接受访谈时说,我们需要小心人工智能的到来。谁在使用它,谁在控制它,它会符合大众的最大利益吗?人们有时候看手机时就在想,谁是谁的主人,似乎用手机的人成了手机的奴仆。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回复手机上的信息,我们觉得自己拥有手机,但也许应问问自己,手机是否拥有我们。


通过人们与手机的每次互动,有效地训练了数字群体思维,增强了手机的功能。对此,不能消极和悲观,要清醒认识到人工智能是人的创造,仍受人控制,大量的人工智能需要人机协作。在向强人工智能发展中,需要始终向 AI 灌输人类的价值观,AI 需受到科技伦理的限制,受到人类决策和监管的制约,从各个方面体现人类的责任和担当。


同时,我们要防止一些人在人工智能研发上铤而走险,走过了头。要强化对病毒、自然灾害、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管控,要把人类与外部的关系,作为最主要的矛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风险。


总之,针对数字经济发展中的新技术应用现象,在认识上,要发展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比如智能机器应用影响人的功能的问题,现在看貌似难以接受,以后看可能会更好地理解。


在衔接上,新旧经济形态不是此存彼亡,而是此消彼长的过程,需要有个新旧系统并存的过渡期。要尊重老年人和数字经济新生代的不同特点。


在应用上,要强化引导,积极规范,防止数字网络平台的垄断倾向,把数字平台建设成共享发展的罗盘,向四面发散。


在技术上,除了对其应用上的负面影响采取经济、伦理、法制、制度等方面的措施外,仍然要在技术改进和迭代升级中实现自我解决和完善。


本文来自:《数字经济》杂志,作者:邵春堡(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