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7-22 19:13
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到底是怎么来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 (ID:Climate-Future),作者:低碳老汪,原文标题:《碳市场机制:从地球的总量控制到企业的配额分配》,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碳市场全称应该叫“基于总量控制的碳市场”,因为这个市场的供需关系是由总量控制产生的。这区别于由社会责任产生的自愿减排碳市场。基于总量控制的碳市场在制度设计中的两个核心部分就是如何实现总量控制落地以及如何实现公平交易。


具体点就是,防止气候变暖的全球总目标如何落实到企业头上?以及两个企业之间如何实现碳交易?前者看似八杆子打不着实际联系却非常紧密,后者看起来理所当然实际背后有许多门道。本文从地球的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出发,一步一步推导出这个基于总量控制的碳市场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一、全球温室气体总量控制


首先,减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防止地球暖化,所以这总量控制得从地球说起。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是:当地球温度超过2℃,即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超过450PPM(百万分之四百五十)时,全球变暖将给人类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最新的巴黎协定在这个基础上又从2℃提到了1.5℃,对应的温室气体浓度大约是430PPM。所以地球的排放总量就这样定了——430PPM。


那么换算成吨数是多少吨呢?根据专家测算,如果想把地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那么可以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大概在4200亿吨左右。这个,就是人类还能排放的温室气体的配额总量。注意,这不是年度配额,而是永久性只有这么多。

 

二、各国的排放总量控制


全球的总量目标肯定要分配到各个国家才能落地,而地球目前还没有实现大统一,所以不会出现一个地球球长来主导分配。怎么办呢?目前是由最大的组织联合国把大家召集起来商量怎么分摊这个目标(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大会)


虽然从2020年起,全球的主要国家都提出了碳中和的目标,但这都属于自下而上的目标,按照所有国家的目标一合计,离4200亿吨的目标还差八毛子远呢,所以这些目标预计还会调整。


如果要实现1.5℃,4200亿吨的目标迟早还是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分解下来,那么我今天就当一回地球球长,把这4200亿给分了,分配方法是个麻烦的问题。我经过慎(zhong)(guo)(you)(xian)地考虑,最终选择了按照当前各国排放比例来分。目前中国的排放约占全球排放的30%,所以分到中国的排放目标为1300亿吨。这个,就是中国以后能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


 

三、中国排放总量的年度分配


中国虽然有了1300亿吨这个排放空间,但是用完这个以后就再也没有空间了,所以如何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低碳技术发展来分配每年的排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知道我们当前每年的排放可是100亿吨啊,照这速度下去13年以后就用完了。


但实际上不能这样计算的,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新能源比重增加以及黑科技CCS(碳捕获及储存)及碳汇的投入,中国未来的排放应该会是在达峰后迅速减少,所以全球的温室气体增长曲线及各阶段减排方式是这样的:



言归正传,这1300亿吨怎么规划呢,我这样想,中国已经提出到3060的双碳目标,意思就是2030年达峰,2060年碳中和。所以我们这1300亿吨要支撑40年的发展吗?不急,430PPM的目标是到2100年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碳中和以后还有40年时间实施负排放,假设这40年内我们还能吸收1000亿吨的排放,那么我们到2060年还能排放约2300亿吨。


然后我们就要想怎么将2300亿吨按照年份往下分了,这得找一个具体的年份才行。这个过程过于复杂,我们直接假设中国2023年的控制目标为111亿吨,然后就以这一年排放目标来往下分配吧。


四、可控排放总量的确定


说起这111亿吨的总排放,并不是全部能够控制的,比如说居民的日常排放,也包含在这111亿吨里面,但是却不可控,你不可能给每个人说你一年只能排放1吨碳。


那么哪些排放可控呢?高排放的大企业,他们排放高,数量少,排放可控,我们叫他们控排企业,目前我国暂时是把电力(水泥、航空、电解铝)纳为控排企业。所以我们首先要先把控排企业的排放从这111亿吨剔除来,再通过预测不可控的排放部分到2023年的排放,再反推控排企业的排放,这样就得到了控排企业的排放总量,如下表所示,控排企业2023年的排放总量为44.17亿吨。

 


五、各行业排放总量的确定


定了控排企业的总排放目标以后,还需要分解到各行业去,有人会说,还分啥行业啊直接下到企业不就完了吗?反正不同行业之间的企业都是可以相互交易的。


话虽这么说,但是各个行业本身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啊,对于世界领先水平的行业和落后水平的行业给予同样的下降目标,这不又是另一种方式的“鞭打快牛”么。况且还得考虑各行业的减排成本和减排空间,以及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我们可以看看邻居韩国是怎么保护他们的优势产业及削他们的过剩产业的。


所以我决定给中国纳入的这4个行业在减排潜力、增长趋势和产业方向评个分,再根据评分结果对各行业的配额总量进行调整(排放总量和配额总量之间差个间接排放,为叙述方便简化掉了)


 

六、各企业排放总量的确定


定了各行业的配额以后,就只差最后一步定企业的配额了。当然这也是最难的一步,配额分配总的来说有三种方法,历史法/历史强度法、基准线法和全拍卖法,它们各自的特点如下:


 

目前已经确定4个行业都用基准线法,我也就沿用这个方法了。这里多说两句,基准线法其实是相当吃数据基础的,我认为目前的数据基础根本达不到基准线法的要求,像燃料的热值及单位热值含碳量这种非常影响碳排放量的数据必须全部自测才行,再不济全部用缺省值都行,但决不能混合。


为什么呢?像历史法,企业是自己跟自己比,只要取值方法一样,企业的实际排放跟获得配额不会有太大差异。而基准线法则不一样,它是行业内所有企业做对比,用自测值的企业和用缺省值的企业可能存在巨大的配额差异。


我们这里就拿水泥行业来分配企业的配额吧,根据刚才的行业配额分配,得到水泥行业的配额是11.2亿吨,基准年排放是10亿吨,有人会说,这不是反而涨了吗?对头,就是涨了,按照中国3060目标,中国的排放会一直涨到2030年。但是涨是涨了,单位排放会降的,因为产量会涨得更快啊!所以我们要定基准线,首先要预测2022年的产量,然后就得到行业基准线了。水泥行业的基准线计算结果及某两个企业根据这个基准线算出的配额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水泥A的配额是170万吨,比实际排放少10万吨,因为它单位排放高于基准值,水泥B的配额是341万吨,比实际排放多21万吨,因为它单位排放低于基准值。


至此,防止地球变暖的宏伟减排目标就这样从全球一步一步落到企业头上了,所以我们可以说,企业减排一吨就为防止地球变暖的宏伟大业贡献了四千亿分之一的力量。又或者说企业排放一吨的排放,为毁灭人类贡献了四千亿分之一的力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 (ID:Climate-Future),作者:低碳老汪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