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7-15 16:02
老母亲群体,真的很难取悦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r昕理学(ID:PKUPsyXin),作者:白鹿、张昕,原文标题:《有人说,老母亲是世界上最难取悦的群体》,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老师您好:


我妈退休3年了,还是保持年轻时候的习惯,家里大事小事非要亲力亲为不可:比如衣服机洗过后还要手洗一遍,地板扫地机拖过后还要亲手擦一遍,连我们穿什么衣服都要管着,而且每天都是一边做一边抱怨,负能量不断。但是,一方面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她整天盯着家里这点事情转,另一方面她自己也抱怨没有时间出去旅游、和人交流。我就劝她那少做点儿家里的事,多出去走走,结果这话根本不能说,一说她就急眼,说家里样样都离不开她。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我都见怪不怪了。请问如何才能让她有自己的生活呢?


事事亲力亲为,也许和各人的性格脾气有关,但是“没有自己的生活”,可能还真是上一代人的写照。


可能是由于中国很多中老年人都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所以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光是应付基本的生活,就已经用尽全力了,所以忙惯了,闲不下来——闲下来就意味着不再产出价值;省惯了,舍不得花钱——大多数的娱乐休闲活动、交友往来又都需要花费。


就在前几天,还有朋友对我有过同样的抱怨:“中国的老母亲真的是最难以取悦的群体了!”


怎么呢?一方面,她太爱张罗和管控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没有自己的生活,做得多了自然就抱怨,说自己累死累活,没人帮忙,没有时间休息和娱乐;但另一方面,你让她别做了,去玩,去休息,她又跟你急,说家里离不开她,“我不做谁做?难道指望你们?”


这样的行为,看起来自相矛盾,让人觉得老母亲又纠结又拧巴,左也不行,右也不是。但其实,你是站在子女的立场上来看待她的这些诉苦,看见的是“妈妈在抱怨辛苦”这件事,看到了她表面一层的需求——那就是“太累太辛苦,没有时间休息和旅游”。


我在猜想,妈妈会不会有更深一层的需求呢?


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妈妈的角度上来思考,她其实可能是在看似“抱怨”实则“邀功”,我以前讲过一个概念叫humble bragging,里面就包含有“一边抱怨+一边展示”的成分——“你看看我的贡献多么大,付出多么多,我整天为你们操心受累,忙这忙那,我都没空玩了。”


子女此时的表态如果是直接说“那你别做好了,又没人逼你做这些”,那绝对是要“引战”的。因为这样的表态就意味着对母亲功劳的否定,意味着母亲“做”和“不做”对子女的生活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虽然可能确实就是这样);这就会让母亲接收到一个信息:我的付出是没有价值的,我的贡献是不被认可的。


如果我们只关注到了“抱怨”的部分,而忽略了“展示”的部分,没有接住“邀功”的话茬往下延伸话题,只想解决“抱怨”的表面问题,从而提出一个让她“不再抱怨”的解决方案(别做了),也就等于剥夺了她“展示功劳”的权利。你说她能不怒吗?她能不重点强调“这家离了我哪行/你们有哪一个指望得上”吗……


1


所以,第一步,子女首先要肯定和感激母亲的付出:“妈妈,您对这个家的贡献太大了,我们都特别感谢您。如果不是您里里外外的操持,我们哪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奔事业呢!您的确劳苦功高,这个家没有您哪儿行啊!blabla”这一类的赞美之词,能多说就多说,谁都爱听好话嘛!(反正我看我的母亲和岳母都很喜欢听)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不会说好话的人,那现在抖音、小红书上有很多情商博主教人如何沟通的,有心的话可以去学一学。道理其实都很简单,无非就是彩虹屁嘛,多肯定,少否定。照顾对方情绪的时候,对人不对事,不要纠结事情谁对谁错,去安抚她就好了;提意见的时候,对事不对人,把事情讲清楚就好,不要给对方贴标签,轻易下负面的评语。


当然,光靠嘴说,时间长了也是不奏效的,甚至会起反作用。


2


所以,第二步,就是要注意有方式方法地引导母亲去休息或娱乐:“感谢您为了这个家日夜操劳,一年忙到头您太辛苦了,所以我们想带你一起出去旅游,或者给你报了个瑜伽班/买了戏曲的票/订了推拿按摩,让您好好放松放松。”就这样,把“休息一下”“出去玩”当作是对她的功劳的肯定和回馈,而不是否定——“我又不要你做,那你不要做好了啊”。


除了物质上的回馈,母亲更在意的可能是我们有没有满足她的心理需求。


想劝说母亲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我们到底知不知道母亲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母亲的需求是什么呢?


主动去了解了她的需求、满足她的需求,才能让你的节奏带着她走,而不是让她的情绪牵着你的鼻子走。


她的需求有可能她是真的想出去玩,想去跳广场舞,但是手头上的事情真的丢不开手。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和母亲商量着一起做掉她手头上的事情呢。


她的需求也有可能就是想听人一句夸,并不是真的想出去玩。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和母亲好好地沟通一下她的真实需求。


朋友觉得母亲难伺候——“你想被夸为什么不直说呢?”——其实,因为有可能她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只知道自己很辛苦,没人关注没人理解,她越想越憋屈,越想越生气,于是就有了开头的抱怨。人的情绪是很奇怪的,它有可能隐藏在行为的背后,不仅外人不能轻易察觉,连当事人自己可能都一时看不透。所以这也需要我们更多的学习和了解。


3


那么母亲的需求可能有哪些呢?我分析一下这个案例中可能性比较大的几点:


被需求的需求


往小了说,这是满足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的需求。即我还是一个有用的(独立的)人,而不是一个要依赖别人的人。她做那么多,是希望得到你们的肯定,让你们能记住她的好。其实上面说了那么多如何肯定她的贡献和付出,就是满足了老年人“被需求的需求”。因为人老了,就会更加害怕自己变得“没用”,觉得自己会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如果你只是抱着“我是为了让你幸福,所以我什么都不用你做”的想法,可能反而会让她的内心更加恐慌,这样她就要用更大的力气来夺回对家庭事务的掌控感;而你及时肯定她的作用,就打消了她的顾虑,消除顾虑之后再想办法让她学会休息放松,效果会更好。


亲密的需求


可能妈妈并不是真的需要你给她报什么兴趣班,还是需要你给她多少钱。因为她需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而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亲密关系上的回馈。


(哪怕是跟你吵架,也是有人际交流和互动的,所以有些老人想和子女沟通,又不懂怎么沟通,可能就会出现“找茬”吵架的情况)。


年轻人最想做的都是和未来相关的投资导向的事情,比如学习新知识、结识新朋友;而老年人则更看重当下与情感相关的事情,比如和老朋友叙旧,同家人呆在一起聊天、共享天伦之乐。所以子女不是说“我给你钱,你拿去旅游”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可以抽时间多陪陪她,不光是物理上的“陪”,更是心灵上的“陪”,和她多聊天,多一点情感沟通。


自尊的需求


如果你没有时间陪她旅游,就帮她安排和她的老姐妹们一起去旅游;再比如出差回来给她带一件小礼物;比如给她从海外买一件她所需要的保健品,让她好去老姐妹们那里吹嘘吹嘘……从一些小细节上让她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在意,也好让她到老姐妹的圈子里去“炫耀”,满足她的自尊需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r昕理学(ID:PKUPsyXin),作者:白鹿、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