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8-11 21:42
高温之下,农民的烦心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通社Foodthink (ID:foodthinkchina),作者:食通君,原文标题:《躲不掉的高温,种不下的红薯》,头图来自:食通社Foodthink 


种不下地的红薯


家住广州从化乐明村的小玉姐,一向以美味的红薯干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但今年小玉姐家的红薯种得格外迟。


7月30日一早,我们抵达从化乐明村时,广州正在经历1951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连续22日高温预警。伴随高温的零降雨更让村民们揪心。虽然当地在五月底六月初遭遇了超强龙舟水,但这并不能长期维持土地的湿润。


三周无雨,已经让土地干得泛白结块,薯苗能不能活都成问题。因此往年7月20号左右就要移栽的红薯,今年大家还不敢种到地里去。


在小玉姐准备种红薯的地块,在阳光的暴晒下,土壤干得结块,好像水泥被撒进了土地,插进大半个手掌,才能感受到土壤应有的湿度。


当地人久种红薯,知道立秋之后再种就迟了。不然即使地面上红薯叶子还是一样茂密,地下却结不出红薯来。左等右等,让人心急如焚。小玉姐的邻居实在等不及,已经种下了红薯。结果为了保住新苗,只能天天挑水到地里,给叶片淋水。但用小玉姐的话说:“从没听说要给红薯淋水的。”


●小玉姐的邻居的红薯地,依稀可见垄上淋水的痕迹。


在红薯田旁,就是小玉姐育苗的地方。三四分地被密密麻麻的红薯叶覆盖着,和旁边光秃秃等待移苗的地块形成鲜明对比。小玉姐蹲在地里查看红薯苗,一脸嫌弃,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从没见过那么丑的薯苗!”



她向我们解释,去年雨水均衡,红薯藤能长到两米多长,可以截下最前面的四五节栽种。但现在不仅苗也不够粗壮,藤也不够长。小玉姐担心截不下那么多苗,已经开始盘算向其他的农户再要一些苗。


但即使是这些稀疏的薯苗,也是小玉姐费了不少力气才保住的。每隔三四天她就要挑十几桶水来浇苗,即使田地紧邻溪流,对她来说,也是一份不小的额外劳动。



贫困村的出路


小玉姐是从山下嫁到村里来的。小时候身体不好,家人心疼她,从不让她干农活。“就是一个小姐。”她开玩笑说。


后来在广州一家纸箱厂打工时,认识了来自乐明村的丈夫东哥。婚后她就搬上山来,学习做一个农民,向周围的亲戚和村民讨教种植水稻、红薯、玉米的方法。


乐明村距广州市区虽不过两个半小时车程,但到镇上也要走20公里的盘山路。因为地处大山深处,村民多数只能依靠开垦在山谷中的薄田维生。直到2009年,这里的人均年收入仍在贫困线以下,只能在3000元左右徘徊。


●乐明村的梯田景象,夏季的作物大多还没有播种。


十多年前,广东的社工组织“绿耕”来到乐明村,向村民介绍了生态农业,引导村民联合起来搞生产、做加工、跑销售。很多村民对此半信半疑,但是小玉姐和东哥觉得这应该是务农的一条出路。毕竟,在城里打工时,他们就觉得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不健康”。返乡务农虽然辛苦,但起码能得健康呀!


农业虽好,却不赚钱。


2010年前后,村民曾经连片种植沙糖桔,那是这里的人们当农民最风光的时候。但由于种得密,又连年使用化肥农药,果树自身没有了抵抗力,黄龙病一来,成片的果园全军覆没,村里好不容易有的收入就断了。虽然也有村民转种黄金奈李、百香果等新的流行水果,但更多村民心灰意冷,放弃了农业,去城里打工。渐渐地,村里的不少农地也因此抛荒。


小玉姐也曾经尝试出门打工,结果出门一个多月,家里的孩子就抱怨:妈妈不要去打工,我们在家像留守儿童一样。她思前想后,决定不去打工,留在村里做农业。


除了自家的土地,他们也包了几片没人种的荒地。有几年,他们也和很多靠近大城市的农民一样,种蔬菜卖给菜贩子。“老板(菜贩子)告诉我们,菜不靓就不要卖给我。逼得我们只能头天打药,后天摘。”小玉姐虽然也照做,但心里也不是滋味:“我自己都不敢吃,怎么可以卖给别人吃呢?”


于是,在绿耕的陪伴下,小玉姐夫妇和村民一起,学会了堆肥、覆盖、种植绿肥等各种生态农业技术,不用农药化肥,也能种出像样的水稻、蔬菜和红薯。他们曾尝试通过广州本地的“城乡汇”农墟直接销售给市民,但每次赶集的交通成本太高,他们慢慢放弃了蔬菜,主攻红薯这种耐存放和运输的品种。


●绿耕扶持下村民建立起的原乡梅好合作社,制作梅精、梅干、青梅酒等加工品。右一右二是小玉姐和东哥。图:绿耕


明星红薯和红薯干


其实乐明村久有种红薯的传统。上半年种水稻,下半年种红薯是当地人的常态。小玉姐和东哥则是借机把红薯作为自己的主要作物,一年只种一季,冬季再撒上绿肥养地。渐渐地她摸索出既好吃,又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品种。


●2018年东哥收获的鸡蛋黄,这是最适合做红薯干的品种。图片:丰年庆


他们的红薯种植技术也获得了生态农友的认可。从化银林的郭锐和王鹏程就和她建立了稳定的关系。他们虽有自己的生态农场,但是发现小玉姐种出来的红薯更好吃,于是就每年向她订货。


除了卖鲜薯,小玉姐还有做红薯干的好手艺。每年冬天收获之后,品相不好的红薯就用来做红薯干。为了出产甜、粘、糯,软硬适中的红薯干,小玉姐要亲自三蒸三晒,在楼下的蒸锅里蒸软,再搬到房顶上晾晒,如此来回几趟。



●小玉姐家的红薯干(左),就是这样在楼顶上晾晒出来的(右)。图: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绿耕


这也是一门非常考验经验和应变能力的活:要随时根据当地的天气来调整蒸晒的时间,甚至还要考虑顾客所在区域的天气。


虽然辛苦,但红薯干的利润要比卖鲜薯高很多,能占到他们收入的一半。因此夫妇俩每年都要指着春节前后做红薯干来多赚点钱。


农业的挑战


这几年,靠着红薯和红薯干的好销路,小玉姐和东哥的日子的确越过越好。但他们却轻松不下来,因为农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首先是人手不足。


地多了,自己干不过来,不免要请人帮忙。但是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让人担心他们的身体是否吃得消。


其次是气候。


东哥是村里的护林员和水管员,要时时巡查山林和水位。夫妇俩平时看电视,也会留意到北极冰川融化之类的新闻。他几年前参加过广东千禾基金会举办的气候变化工作坊后,对身边的变化就更敏感了。


夫妇俩明显觉得过去七八年来,天越来越热。东哥记得,小时候夏天34度就已经少见了,现在动辄37、38度的持续高温。冬天该冷的时候也不冷:以前冬天常常要穿三层衣服,去年穿单衣也能过冬。


降雨也变得更加不平均。今年索性先是龙舟水“包月”,下了一整月的暴雨,之后又是“包月”的晴天。不像往年,雨天和晴天交替出现,让土地、植物和人都能有张有弛。


●红薯田旁干得发黄的姜。


另外,田里的红火蚁也来捣乱。这种外来的入侵物种忽然之间就占领了乐明村的农田。在小玉姐家的田埂上,出现了好几个蚁巢。这种蚂蚁非常毒辣,一口就能在人身上咬出一个大肿块。


以上几点今年索性撞在了一起:因为天热,红火蚁更喜欢跑出巢来。留在村里的老人家不仅顶着高温,还要冒着被红火蚁咬的风险,就更加不愿意为了一天100多块钱出门干活。


东哥也说,即使人家愿意,他们也心疼村里的老人家:37度的天气,让70多岁的阿婆在地里干活,万一出现意外那可如何是好。而今年请的60多岁的村民来帮忙,在地里干了两个小时就说头晕,更让他们心惊了一把。


以前他们总想着,能雇人就不用机器,多少帮衬一下同村的村民。今年他们也打算回报村庄,从收入中扣出一些公益金为村里的老人送米和油等生活用品。但东哥也预见到,未来老人年纪越来越大,想要雇人也会越来越困难。最近人手不足,他们也开始购买几种小型机械,用于起垄、耕地。操作机械也需要人来辅助,这让他们夫妻俩的农活更多了。


尾声


在我们候车准备离开乐明村的时候,忽然下起了雨。我们立刻祝贺小玉姐:你看,雨来了,马上就能种番薯啦!她却不开心:这是太阳雨,最容易烂菜啦!果然那天的雨没下透,番薯也没能种下。


几天后,广州终于迎来了持续性的降水。今天,小玉姐也告诉我们,她已经陆续把薯苗移栽到地里。为了凑够足够的苗,今年剪的苗比去年更短,小玉姐也担心这可能会影响结薯。希望这批迟到的薯苗,能给小玉姐一家带来好收成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通社Foodthink (ID:foodthinkchina),作者:食通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