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搜搜
头像
下半年芯片产业环境的新变化 | AI内参
2022-08-18 10:20

下半年芯片产业环境的新变化 | AI内参

文章所属专栏 全球科技纵览·趋势必读 第二季
释放双眼,听听看~
00:00 10:33

头图 | 视觉中国


本期聚焦三大话题:


  • “计算”:芯片产业环境与地缘政治新变化;

  • “云”:快手发布云产品、中国云计算市场的“Ohters”;

  • “机器人”:透过小米与亚马逊的机器人布局,探讨迷雾重重的机器人市场。


接下来,欢迎和我复盘过去一周全球计算与智能领域的关键事件。


计算


2022 下半年,整个半导体行业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 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阶段,地缘政治的影响(赵并未提及台海局势),会进一步加剧半导体领域的压力;

  • 全球半导体市场进入下行周期,部分垂直市场的供需发生变化,所谓“去库存”的本质就是供大于求的结果;


如果要给上述两大方面不确定进行排序,显然,地缘政治的影响将成为左右半导体未来半年甚至未来两年发展的关键要素,


与此同时,围绕半导体的政治博弈还在持续升温,上周,随着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命令,《芯片与科学法案》正式生效,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上周也发布针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新禁令,包括两种材料(氧化镓 Ga2O3、金刚石)、一种可开发具有 GAAFET 结构的 ECAD 软件位列其中。


此次美国商务部并没有使用“EDA”,而是选择“ECAD”,也就是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说法:


  • ECAD 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等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之中;

  • GAAFET 技术是 3 纳米制程及以下的关键技术;


从这个角度去看,此番发布的发布出口禁令并不会“立刻卡脖子”,毕竟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的芯片制程还停留在 14 纳米甚至 28 纳米,短期内的影响不大,而更像是一种“长期压制”的开始,如果禁令持续,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持续发展,会构成巨大障碍。


也是在上周,FT 独家披露了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所面临的一道政治选择题:是否放弃其在中国芯片制造公司清华紫光的股份?


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与半导体就是竞争力的确定性之间,让全球主要国家相继挥出了“看得见的那只手”:




短视频巨头快手推出云计算产品的消息并不稀奇,从所谓“初心”上看,快手与阿里云甚至亚马逊的决策相当一致:如果可以把闲置的(视频)计算资源与(视频)算法封装为一套产品,是不是可以为母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结合上周快手发布的产品,这家短视频公司对自己的新产品可谓相当谨慎,避免谈及与阿里云、华为云的竞争,同时也避开与抖音兄弟公司火山引擎的竞争关系,并且通过不同渠道释放“不过百人团队规模”的消息,从这个角度去看,快手视频云 StreamLake 也像是一个试水项目,探一探市场的反馈。毕竟,视频云领域还有腾讯、百度这样的巨头玩家。


快手的云计算战略并不会影响到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基本盘,但对过去几年被各类分析机构归于“Others”的云计算公司来说,这是绝对意义的坏信息。


比如即将在香港上市的金山云,其所要面临的环境与 2020 年登陆纳斯达克时已完全不同。一方面,中国云计算市场进入一个更需要下沉能力的新阶段,即便曾经高高在上的阿里、腾讯,也需要拿出“示好”的态度,争取更多行业客户。


另一方面,无论是字节跳动还是快手,这些两年前还是云计算公司大客户的公司,在过去两年陆续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2019 年金山云的财报数据显示,一家大客户占其营收的比例超过 30%,结合金山云披露的客户名称与规模,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字节跳动,而当字节拥有自己的云基础设施之后,势必会减少对第三方云服务的采购,这也将极大影响金山云的营收。


事实上,过去两年间,在美上市的金山云,其股价表现已经足够说明一切问题,资本市场从来都是用脚投票:



类似地,被誉为“科创版云计算第一股”的优刻得Ucloud),本周披露了半年报数字,也进一步显示出这些所谓独立云计算公司的困境:


  • 上半年,优刻得营收10.46 亿元,同比下降 30.55%;

  • 归母净利润亏损近 2.6 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5208.42 万元。


根据财报以及此前的公告,过去两年,优刻得的产品发力方向既不是公有云,也不是私有云或混合云,而是所谓“云分发”业务,其实就是 CDN,也是一个长期低毛利的产品领域,也是诸如阿里云、腾讯云很难赚到钱的产品,更多的时候,CDN 会整合、打包到其他云产品里,但结合优刻得的财报数字,这家公司显然还处在通过低价 CDN 获取客户的阶段,如果产品价格回归正常,或者整合到其他云计算产品而溢价的时候,现有的客户是否还会使用,这都是优刻得需要回答的问题。


阿里云日前签下了国美零售,双方将基于云计算、物联网、数据技术,在零售业务的供应链、营销、运营等方面展开合作,对实体零售门店进行数智化升级,同时帮助平台商户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线上、线下跨场景体验。


根据协议,国美将基于阿里云升级信息系统、优化技术架构,以稳定支撑国美共享零售战略的落地,并帮助国美实现多业态数据的汇聚、治理,形成更精细化的用户运营。同时,国美将依托高德地图可视化及空间计算能力进行拓店选址,并进一步优化「一店一页」的线上、线下跨场景消费体验,完善新模式门店展示体验功能。


IDC 日前发布的《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市场份额(2021》显示,2021 年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整体规模为 49.6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 25.3%,其基本格局如下:



华为云位列第一倒也不奇怪,华为云在政务云领域一向拥有优势,这篇新闻稿汇总了其一系列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软件国产化”的大趋势下,云计算带来的软件云化会为政务市场的软件升级迭代提供新的可能,以数据库为例,在争取摆脱 Oracle 等数据库产品的同时,包括阿里云、腾讯云在内的云计算公司,也在加快将云上的数据库推向更大的应用场景里,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事业部总负责人李飞飞就曾坦言,政企市场是检验云数据库产品竞争力的黄金标准。


机器人


机器人领域最近有几个事情很值得放在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是小米上周展示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现场演示与官方新闻稿称,其拥有高情商、可感知人类情绪,视觉、可对真实世界三维虛拟重建等多项能力。



其次,亚马逊上周宣布收购吸尘器公司 iRobot,亚马逊官方新闻稿肯定了 iRobot 在市场上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让外界猜测亚马逊接下来会发布怎样的机器人产品,要知道,上一次亚马逊收购的机器人公司 Kiva,成为这家电商巨头提升仓库效率的重要技术投资,特别是疫情期间应对仓库人员不足的情景,仓储机器人功不可没。


两家公司似乎都在讲述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故事,但机器人的故事远不“性感”,也并不是一门好生意。


首先是名词混淆,从仓储机器人到机械臂再到波士顿动力的“机器狗”以及小米、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这些理论上都属于机器人范畴。如果再去扩展,智能音箱、自动驾驶汽车(集度就称自己的车为“汽车机器人”)也是“机器人”,这些产品被有意无意包装成为“机器人”概念并推向市场,不免有误导公众之嫌。


其次是消费市场需求不足,亚马逊一年前发布的 Astro 人形机器人尽管拥有不错的市场反馈,但销量有限,大概只卖出了几百台



Astro 的表现展示了当下消费市场机器人的困境,这些机器人的确解决了一些所谓的需求,但更多的时候,机器人都是在创造“需求”。或者换句话说,用户是否使用这些机器人,并不会对生活或工作产生多大影响,这也使得包括 Astro 在内的机器人,几乎就是富人们的玩具。


这也可以部分解释了亚马逊收购 iRobot 的原因,后者在()家庭机器人领域耕耘已久,拥有众多技术专利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亚马逊机器人产品线的不足。


至于小米的人形机器人,短期来看,人形机器人没有任何市场,技术难度不言而喻,成本居高不下,雷军坦言每台机器人的成本大概六、七十万元,尚无法实现量产;而且在 AI 领域没有真正意义技术突破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的「智能」也不可能有多高,之前 Verge 记者曾探访过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其中有个细节


该公司设计了一个算法,机器人会重复人类说的最后一句话,并叠加“你或我”进行回答,比如人类说“我爱你”,机器人回答“你爱我?”此时站在机器人面前的那个人,显然已经感受到了“智能”。


机器人面临的第三个挑战则是潜在的“恐怖谷”问题,关于这个理论的详细解释可参见该词条,尽管该理论有争议,但它反映出了一类人机关系,也就是人类自身应该如何应对和自己外观、智能相似的物体(物种)?


去年有本探讨人与机器人关系的图书:The New Breed。作者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把机器人当作一类动物。不管是用于生产的动物还是用于精神消费的宠物,人类从来都不会将动物看作是和自己一样的生物体,由此建立的“人物关系”也非常和谐,比如牛不会替代人类耕地,而是人类耕地的帮手。


一百多年的 1920 年,捷克剧作家 Karel Čapek 在一部科幻剧“Rossum’s Universal Robots”里第一次使用了“Robot”,这个来源于捷克语的“robota”的词汇,原意为“强迫劳动的机器”,1923 年之后,“Robot”正式成为英语词汇,被广泛使用,接下来的一百年,这个词还将持续影响人类对于自己的认识。


Google 发布面向机器人领域的语言模型 PaLM-SayCan,该模型基于 Google 的大型语言模型 PaLM (Pathways Language Model)。


目前 Google 园区拥有 30 多个机器人,这些机器人由 Alphabet 旗下的 Everyday Robots 部门研发,Google 会首先为这些机器人集成该模型,使其能够理解人类的命令,目前支持 100 多个自然语言指令,成功率高达 84%。


商汤科技上周发布一款名为“元萝卜”的象棋机器人,但对用户来说,这个产品的目的到底是娱乐、益智还是考级?恐怕连商汤也说不清楚,毕竟,它就是“病急乱投医”之后的一个结果罢了。

本内容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微信联系妙投小虎哥:miaotou515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评论
0/500 妙投用户社区交流公约
最新评论
这里空空如也,期待你的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