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0-12 09:10
在不禁止添加剂的德国,“海天们”过得如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 (ID:wowjiemian),作者:钱伯彦,原文标题:《在不禁止添加剂的德国,“海天们”的生存空间如何?》,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海天味业第三次就食品添加剂“双标”风波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涵盖不含食品添加剂和含添加剂的不同档次产品。海天味业还表示,国内作为公司最大的消费市场,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国内的产品线种类更为丰富。2022年中报显示,海天味业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营收占比为93.77%。


虽然海天味业三次发布的公告并不被外界广泛认可,但该公司在公告中所述基本都是事实——即便是在以法律法规繁杂、食品安全标准苛刻著称的欧盟亦是如此。


含添加剂酱油绝非欧洲市场主流


此次进入公众焦点的海天酱油添加剂之中,除了增加风味的白砂糖、三氯蔗糖以及增鲜的谷氨酸钠和酵母提取物之外,最受争议的莫过于起到防腐剂作用的苯甲酸钠


编号为E211的苯甲酸钠即便在欧盟法规框架下同样被广泛运用于食品工业,包括番茄酱、蛋黄酱、鱼罐头、人造黄油等欧洲居民常用食品中均能找到苯甲酸钠。


除了西餐常见的酱汁和罐头类食品之外,食品添加剂同样也出现在欧洲市场出售的酱油配料表上。例如,李锦记在德国售卖的“特级鲜味生抽”配料表上,同样能找到肌苷酸二钠和鸟苷酸二钠两项用于增味的添加剂。


同样能找到肌苷酸二钠和鸟苷酸二钠作为添加剂的德国售李锦记生抽酱油(左)。钱伯彦 摄


不过这并不意味这些含添加剂的海天或李锦记在欧洲市场就能够大行其道。事实上,含添加剂的酱油在欧洲市场上绝非主流。


随着日本寿司的大受欢迎以及东亚裔居民比例的逐渐提升,欧洲市面上原产自亚洲的各色酱油也在过去五年内相继登陆欧洲各大连锁超市,酱油品种亦愈发齐全。


以人口最多、食物消耗量最大的德国为例,市面上主流的酱油包括李锦记、珠江桥牌酱油、日本的龟甲万、日本Arche酱油、泰国仁和圆酱油以及其他德国本土品牌等。其中,占据货柜至少五成以上的日本龟甲万酱油清一色皆不含食品添加剂。


连锁超市把好第一道关


事实上,在欧洲的连锁超市中,消费者甚至根本无法接触到任何一款含食品添加剂的酱油。


笔者在走访德国连锁超市Edeka时找到了超过十余种各色酱油,无论是日本品牌酱油,还是以仁和圆为代表的泰国、越南品牌酱油均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而在以利多、奥乐齐为代表的德国大型廉价连锁超市,为了压缩成本而缩减产品品类,超市方面几乎只提供不含添加剂的日本龟甲万酱油这一单一品牌。


作为消费者面对品牌方时的第一道关卡,欧洲各大连锁超市通常会选择严控供应商以打出健康食品的噱头吸引顾客。例如打出“我们爱食物”的Edeka连锁超市就设立了网络专栏向消费者科普各类防腐剂的使用场景并承诺尽可能减少含添加剂品类。


而在批发和物流环节相对随意的反例,则是欧洲各大城市之中由亚洲居民经营的、以贩卖亚洲食物为主的亚洲超市。


例如,在欧洲最大连锁亚洲超市东方行就能购买到此次风波的主角:海天金标生抽酱油,而笔者家中唯一一瓶含添加剂的李锦记生抽酱油,同样购自亚洲超市。颇为值得玩味的是,另一瓶购自德国连锁超市的李锦记老抽酱油则不含添加剂。


理论上,涉及大量进出口贸易的亚洲超市或贸易商需要遵守中国和欧盟双重法律法规,但事实上因为亚洲品类相对冷门小众、主要客户群体为社会边缘化群体等因素,亚洲超市和贸易商往往会成为进口国与出口国皆忽视的“三不管地带”。


大行其道的日本酱油


含添加剂的酱油品类在欧洲市场难以进入主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日本品牌和日本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1980年代便向全球大力输出的日本文化与大量的日本海外侨民都使得日本酱油品牌随着寿司和拉面进入主流社会。


德国最受欢迎的龟甲万酱油就赞助了当地几乎所有日料店的酱油瓶子,而寿司文化的兴盛也使得欧洲人对于浓口酱油(Koikuchi)、薄口酱油(Usukuchi)、溜酱油(Tamari)、二次酿造酱油(Saishikomi)和白酱油的日式分类更为熟悉,相比之下生抽、老抽等基本中式分类则鲜有人关注。


以德国产品评测网站Vergleich.org的评测结果为例,日本Arche的两款溜酱油占据了前两名位置。日本酱油的影响力之大,从德国本土品牌的酱油命名上亦可见一斑。以德国著名有机食品连锁ALNATURA的自营品牌酱油为例,其酱油命名之中添加了日语酱油的罗马音Shoyo,而日本Arche对欧洲出口的许多酱油品类甚至直接去掉了soy sauce这一酱油的英语名称,仅保留Shoyo一词。


阅读配料表的欧式消费者习惯


除了把好第一道关卡的连锁超市以及日本酱油的流行之外,欧洲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与健康的重视更是含添加剂酱油没有“活路”的核心原因。


根据统计公司Statista 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23%的德国消费者在购买任何食品之前会通读配料表,53%的消费者经常在购买食品前查看配料表,而从不阅读食品配料表的比例仅为8%。


一罐普遍的意面酱上能够找到营养成分表(左下)和营养评分以及配料表(右上)。钱伯彦 摄


除了常见的配料表之外,在德国农业与营养部的推动下,食品类外包装上还囊括营养成分表与营养评分,以时刻提醒消费者食品的实际营养价值。以巧克力为代表的深加工产品往往因其仅含糖分的单一营养价值而不得不在外包装上标注醒目的D级或E级营养评分。


另一个欧盟层面的著名食品商标则是有机食品认证标。1992年欧盟有机生产法实施以来迅速在各成员国得到响应。在欧盟有机生产法立法过程中直接借鉴的丹麦,甚至有超过90%的消费者认可有机食品认证标签。


相比于已经拥有不少挂上有机认证标的日本龟甲万酱油,即便是在欧洲最常见的李锦记酱油似乎至今仍与该认证无关。


部分高级酱油品类带有有机认证标(即Bio标志)。钱伯彦 摄 


李锦记酱油均没有有机认证标。钱伯彦 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 (ID:wowjiemian),作者:钱伯彦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在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为大家提供一手资讯、链接头部企业。点击链接留下您的交流与合作诉求,我们将与您联络,同步最新行业动态和活动信息。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