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2-17 21:58
住在被上海“遗忘”的复兴岛上,是什么体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D:SHerLife),作者:韩小妮、姜天涯,摄影:姜天涯、韩小妮,编辑:韩小妮,图编:二黑,主编:陈不好玩,原文标题:《复兴岛,也是岛,也能锁住一个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这两年,复兴岛逐渐为人所知起来。


当然,假如你还没有听说过它,也不必担心被开除“沪籍”。据我们小范围了解下来,身边不知道它的朋友还有不少。


让我们来简单“科普”一下:


它和梧桐区的复兴路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大杨浦尽头、黄浦江上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


紧贴中环线,却有着上海最寂寞的地铁站,即便是上下班高峰,在这一站下车的乘客也凤毛麟角。


岛上没有超市、菜场、医院,更没有咖啡馆、便利店、电影院,只有两家小饭馆和两家烟纸店。


有人说,它是上海“最后的秘境”。


这勾起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生活在这个神秘小岛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果说大杨浦是一台时光机,那么复兴岛就是时光机里的“战斗机”。


通往岛上的定海路桥,好比是一条时光隧道。


桥这一头是品牌店林立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穿过不足百米的“隧道”到桥那一头,就仿佛瞬间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复兴岛对岸是由原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改建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


上岛后的第一印象是空旷。


复兴岛是一个月牙形的小岛,西面隔着复兴岛运河与城区相望,东、南、北三面皆为黄浦江所环绕。


岛上一张公示牌上的复兴岛地图


岛上只有一条马路:宽阔的主干道共青路在眼前笔直延伸开来,从南端的定海桥直通到大约3公里开外、北端的海安路桥。


岛北的海安路桥通向上海理工大学


道路两旁是围墙掩映的厂房。砖结构的建筑,满墙的爬藤植物,以及黑体美术字的标识都充满了年代感。


漂亮的小猫咪下一秒就钻进了猫洞


黑体美术字的标识充满了年代感


还有一个个像“擎天柱”一样的大塔吊从围墙里探出身子,高耸入云。


只是它们早已停止了工作,原本鲜艳的塔身上生出一些锈迹来,像一张张定格的老照片。


从复兴岛地铁站一出站就能看到船厂的大塔吊


和岛上的工业风形成对比的,是诗意的复兴岛公园。


靠近白庐的大草坪上,生长着三十几株高大的百年香樟。据说观赏它们最好是在微雨天气,香樟林内雾气弥漫,静谧安然。


复兴岛公园里的香樟“仙气”十足


怪不得有人说,复兴岛公园是“秘境中的秘境”。


随着这两年“秘境”逐渐为人所知,也不时能看到有装备单反的“工具人爷叔”陪同,或是和小姐妹结伴而来的阿姨。


复兴岛公园里结伴野餐的阿姨/摄于2021年11月


不过,假如他们要在岛上买瓶矿泉水,可没那么容易。


岛上没有超市,没有便利店,没有菜场,更不用说咖啡馆、电影院、潮流小店这些升级一点的消费场所了。


要一直走到小岛的最北端,才有那么两家灰扑扑的小卖部。


岛北的海珍便利店更像是一家小卖部


这个1.13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没有商品房,即使是租房资源强大的链家,“贝壳找房”上也显示,在复兴岛上“没有找到相关房源”。


在“贝壳找房”上输入“复兴岛”显示“没有找到相关房源”


有媒体报道说,岛上现有500多户居民,住得比较分散,大多数是老年人。


岛上有一个地铁站,577路和60路两路公交车,还有金定线的轮渡站。


复兴岛上的定海桥渡口轮渡开往浦东金桥


除了地铁站堪称上海市区最寂寞地铁站之一,公交车司机也时常在岛上开空车。  


然而在人烟稀少、业态极为单调的岛上,竟然有两家小饭馆,而且都开在岛南,相隔不过几十米。


让人不禁好奇,老板是怎么会到这样“幺二角落”的地方来开店的?来店里吃饭的都是什么人?



这两家小饭馆,一家叫共青饮食店,无论是店名,还是玻璃窗上的贴纸字体,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风格。


这家共青饮食店无论是店名还是字体,都像是几十年前的风格


还有一家复兴岛饭店,看起来新一些,但也主打怀旧风。


旁边的复兴岛饭店,看得出老板在布置上花了不少心思


老板喜欢收藏,墙上布满了老款手机、相机、港台明星唱片……有种旧物杂货铺mix古早台湾偶像剧的感觉。



店里的各种老物件都是老板自己的收藏


老板冶敬孝是90后,这家店却已经开了二十年。在他14岁从老家青海格尔木来复兴岛之前,饭店由爸爸和哥哥在经营。


中午12点,店里的六张桌子坐满了在附近建方舱的工人。等1点左右再来,才空出几张桌子来。


店里除了面条和盖浇饭,还卖一些西北风味小炒。


饭店的菜单主打面条和盖浇饭,也有一些小炒


放了辣椒、镬气十足的炒青菜竟然有点甜,原来是入乡随俗加了糖,融合了西北和上海的口味。


冶敬孝说,店里最初的口味并不是这样的。当时“(口味)偏酸,因为番茄酱比较重”。


经营的时间久了,店里的红烧牛肉面,也随了上海风味,用酱油烧,再放一点糖。


“我家的红烧呢,之前卖得也不好,人家上海本地人吃了:好像这个味道不对啊。”


于是,冶敬孝跟着上海师傅学习,才有了现在的口味。


忙完了午市,90后老板带着儿子在店门口休息


岛上没有菜场,饭店的食材从哪里来?出乎我们的意料,老板回答说,是从对接商家的App上网购的。


前几个月有篇媒体报道称:


“外卖小哥不太愿意接这里(复兴岛)的单,即使送也只愿意送到定海桥,如果要过桥,居民还得再加跑腿费。”


其实在看似“与世隔绝”的复兴岛,无孔不入的互联网业务早就渗透进来了。


“毕竟这玩意儿地球最快。”一位饿了么外卖小哥拍拍自己的坐骑说。


在复兴岛地铁站碰到他的时候,他从周家嘴路的宝龙旭辉广场接单,刚刚给午休的站务人员送了餐。


一位外卖小哥来给站务人员送餐


小哥告诉我们,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复兴岛送外卖了,“(地铁站)对面隔离点也送过”。


说回眼前的复兴岛饭店,冶敬孝说,当初父亲在偌大的上海找到这么个神秘小岛开店,图的是房租便宜。客源主要是在岛上工厂上班的工人。


刚来的时候,他简直不能相信这里就是上海:“太破了,(饭店)房子都是铁皮搭的。想象中的上海,是高楼大厦嘛。”




不过,在冶敬孝对复兴岛及周边的回忆里,反复出现了“热闹”这个词,和当下的僻静形成了反差。


十多年前,他刚来岛上的时候,炎夏的夜晚,没有空调,他和周边的居民“拿着凉席打地铺”,睡在定海路桥上。


“因为整个杨树浦路住的棚户区嘛,人特别多。”


2013年4月定海路桥边的地摊,那时的定海路菜市场人气很旺


“每月1号、20号有赶集的。哦呦,那个真的是热闹,几条路塞得满满当当的,一直到平凉路。”


甚至复兴岛本身,在上下班时段也是热闹的。因为这里曾经聚集了沪东中华造船厂等大厂。


“船厂有一两万工人唻。从外面看看(岛)里面,看不到的。但里面特别热闹。”冶敬孝说。


靠近定海路桥的岛南地段,曾经有一溜炒菜馆、大排档。



岛南曾经有不少小商店和大排档/摄于2013年4月


他还指着不远处60路公交终点站周边的房子说:“(现在)封掉的门店,(以前)都是店铺。”


那时岛上还有“娱乐业”。饭店所在的楼共有四层,“以前楼上都是黑网吧、游戏厅什么的”。



岛上被封起来的门面,露出许多年前写的广告字


冶敬孝十多年前看到的闹猛,是复兴岛作为一个工业小岛最后的景象。


事实上,复兴岛曾是老工业基地杨浦的缩影。


建岛之初,浚浦局就在岛上建立了疏浚设备修理工厂。1949年后,复兴岛成为燃料、木材、石油、仓储、造船、渔业等行业的重要基地。


定海路桥就是由原上海浚浦局建造的,桥两端各有一块中英文对照铭牌


1987年,方宁(化名)被分配到岛北的上海海洋渔业公司工作,还记得岛上工厂林立的盛景。


“全部北头都是水产局下属的工厂,上海海洋渔业公司、上海渔品加工厂,还有上海渔轮厂。我们单位大概也有1万多人。”


那个年代的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方宁单位附近有小卖部、饭店、新华书店、邮局等生活配套设施,单位里还有托儿所。


当年的产业工人大军浩浩荡荡,上下班高峰时期的轮渡和公交人潮汹涌。


岛北原先有家莉莉饭店现在已经关门歇业了


方宁单位附近是77路终点站(现在的577路)。这是一条只在杨浦区内行驶的公交,沿途站点都是中华船厂、国棉十七厂、煤气厂等大厂。


一到下班时间,这辆从复兴岛开出的公交,挤满了下班的工人,并且一路接上其他大厂的职工,变得愈发拥挤。


但岛上的热闹就像潮汐一样。“上下班(时间点)一过,路上就没人了,都在厂里向忙。一下班,又轰出来了。”


如今傍晚的复兴岛,只能看到零星的从建筑工地下班的工人 


其实作为一名老杨浦,早在80年代初的秋天,当时还在读中学的方宁,就跟着父亲去僻静的复兴岛公园抓过金蛉子。


上岛之后的工业场景,至今留在他的记忆里:


“共青路边上现在种行道树的地方,以前都堆的是渔轮厂的机械配件。看到好多好多的螺旋桨,很大的。”


“这比较场景化的(景象)好像很稀奇的,(其它地方)怎么看得到这种东西。”


我们在岛北看到一些工人还有一只坐叉车的小狗


这些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岛上厂区日渐冷清起来。


或许是因为和在坊间留下诸多“流氓传奇”的定海桥只有一桥之隔,曾经有一段真空时期,这里也成了“江湖之地”。


以前我们经常聊的话题就是什么呢?复兴岛是人家来约架的地方。因为不开灯,而且没监控。”冶敬孝说。


(岛上)好像就(只)有一个民警。小偷扛着自行车走,我都见过。”


大约五六年前,地铁站对面的沪东中华造船厂搬离,岛上的人愈发少了。




除了最近在建方舱的工人外,冶敬孝的小饭馆如今客源主要是来复兴岛公园游玩的游客,以及岛上为数不多的居民。


“喏,餐巾纸在埃面。看到伐?”在饭馆碰到老张的时候,他正在靠门口的位置吃肉夹馍。


见我们四下张望,他主动用上海话跟我们搭腔。


老张剃一个时髦的板寸,穿一件浅蓝渐变色的羊毛衫,脖颈里露出一截金项链,手上还戴着只翡翠金戒指,是那款注重仪表的上海爷叔。


听我们说是在找调羹,他径直走进厨房,拿了两个递给我们,俨然是老客人了。


过了会儿,透过小饭馆的玻璃窗,看到老张和两个阿姨在马路对面的上街沿上晒太阳。


老张和两位邻居坐在饭馆对面晒太阳


而等我们吃好饭走出来,他们已经跟着日照,把板凳搬到饭馆旁边去了。


他们身后是两排两层楼的老房子,墙上贴着旧城区改建房屋征收的告示。


“最晚12月15号之前要搬了,还有一个月不到。”老张说,他和阿姨都是这里的居民。


据老张介绍,这两排房屋原是1957年造给中华造船厂职工居住的,而他和旁边短卷发的徐阿姨是后来陆续“调房子”搬过来的。


老张和邻居们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即将旧改拆迁


老张的父亲当年在岛北的上海渔品加工厂工作,为了离单位近些,举家从十六铺搬来这里。


一晃60多年过去了。“我生在这里的,今年61岁唻。”老张说。


徐阿姨则是在1983年用浦东的一套新房换过来的。


“格辰光不是有句言话吗?宁要浦西一只眠床,也不要浦东一间房。”徐阿姨说。


“单位分的新房子在歇浦路,现在倒是好地方了。当时为了小孩呀,幼儿园托儿所,浦东埃面没的唉。调到这里,过来一看,哪能噶破的?算了,调也调好了。”


岛上没有菜场,到了傍晚会出现流动的蔬菜摊位


家住复兴岛,跟旁人解释起来要费一些口舌。


“叫是最近两年在讲‘复兴岛’‘复兴岛’,老早啥人晓得啊?”老张说,“人家听也没听到过:上海有复兴岛啊?”


“复兴岛,哪能讲呢,噶许多年数了,一直是被人家遗忘的角落。”徐阿姨也说,前半句用沪语,后半句用沪普。


在从小生长于此的老张看来,“阿拉复兴岛60年没变过”。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变化,“老早这(马路)两边是杨柳树。樟树是后头种的”。


“阿拉小辰光一直被洋辣子(毛毛虫)咬,多了要死。”他回忆说。


看着如今大树参天、枝繁叶茂的樟树,似乎有些年头了。结果老张掐指一算:“大概四十年左右。我工龄也41年了嘛,我算辰光就算得出来了。”


共青路两旁的香樟枝繁叶茂,合力搭起一个超长超豪华的绿色凉棚


看来,因为岛上鲜有变化,老张的时间尺度拉得特别宽,几十年前的事情还恍如昨天。颇有“岛上一日,人间十年”的感觉。


他们也记得岛上热闹的旧时光。


“闹猛在哪里一段呢?前头中华船厂。”老张说,“天冷了结冰,人家踏脚踏车,到这里一直掼跤的。”


“阿拉小辰光就天天看:到这里‘哗’一记掼脱跤,到这里‘哗’一记掼脱跤……这就是闹猛。”


徐阿姨记得的“闹猛”是去部队里看电影:“人家部队营房,阿拉就拿着小矮凳去看。军民一家亲嘛。”


如今热闹归于沉寂,“买张草纸也要跑到外头去”,是到了该要搬走的时候了。


8层楼的复兴岛大酒店是岛上最高的建筑,如今已经空置


但终究是有留恋的。


“阿拉邻居跟我讲:侬觉得伐,现在困了床铺上头觉得……我讲:觉得啥?是不是不舍得走啊?伊讲:嗳!”


老张留恋岛上绿意盎然的环境:“阿拉这里多少清静啊?不要太适宜喔。天冷比人家暖热,天热比人家风凉。”


夏天的复兴岛公园,老张觉得在酷暑中岛上要比城区风凉


“有辰光一个人单独坐着,看看:哎呦,阿拉要走了,辰光不多了,有辰光眼睛也会红的。这个地方不可能再过来了,阿拉实事求是讲。”


“搬了老远的地方特为过来啊?熟人也没了呀。都各奔东西了呀。”他解释说。


邻居们有的选择留在市区,有的搬去郊区。


弄堂口的租房广告


“市区侬买得动伐啦?这里房子6万4一个平方,侬去算好唻。”老张选择搬去临港,因为阿姐住在那里,好有个伴。


“侬得到就要失去。” 老张的这句体会带着些人生哲理。


“侬到外头去房子好了,但是这里的一草一木,(对我来讲)以后都一去不复返了。”


(内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民生活指南 (ID:SHerLife),作者:韩小妮、姜天涯,摄影:姜天涯、韩小妮,编辑:韩小妮,图编:二黑,主编:陈不好玩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