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1-07 22:34
买智能汽车,不能全听车企忽悠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2022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不能说是风起云涌吧,也可以说是诸神黄昏。


曾经统治了中国车市半壁江山的德系品牌,已经在10-20万元市场输给了比亚迪和长安;曾经以“匠人”姿态在20-30完全市场大杀四方的日系品牌,在一次又一次的质量危机中将手中的市场拱手相让;新能源汽车在补贴彻底取消前的最后一年异军突起,拿下了超过25%的全年渗透率;特斯拉终于“走下神坛”,长期的供不应求终于演变成了降价促销换市场。


几年前,汽车产业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概念,还仅仅停留在业内人士的意识里。如今,传统汽车产业的跨国巨头,在中国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残酷厮杀。而中国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们,终于借助新能源迎来了机遇窗口。


事情,终于开始起变化了。


引发这些变化的,归根结底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的新型产品上,技术突破所引发的产品迭代。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浪潮浩浩汤汤,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来形容,已非言过其实。广大汽车企业也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将研发资源投入到了智能与电动两大领域。而在几年的布局后,过去一年我们看到搭载这些新技术的车型,以“井喷”的姿态投入市场。一时间,几十款号称“颠覆”的新车在中国汽车市场里上演着龙争虎斗,让我国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创新的高地。


能在中国市场卷出头的汽车,放在全球才有竞争力。


然而,这些新技术对于消费者,是否真的有用呢?诚然,车企围绕新技术投入了巨量资源,但从技术到产品的惊险一跃过程中,从不缺乏摔惨的失败者。错判用户偏好,供应链管理失败,缺乏需求洞察,都会导致产品不尽如人意,甚至沦为笑柄,这样的车型似乎并不鲜见。


只不过,这些终归不应该让用户买单。为此在过去一个多月,虎嗅汽车联合行业头部媒体、KOL,共同梳理了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量产车中,最具开创性和用户价值的,涵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能量系统和工程创新四大领域的16项创新技术或产品。于是,《2022暗信号丨智能汽车年度创新榜》正式出炉。


无论是从技术开创性还是用户价值的角度来看,这16项技术和产品,对于2022年的中国车市而言都是值得铭记的存在。当衡量一款车的标准,由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传统三大件”,变成了智能体验、电动性能和补能便捷性这些更加“务虚”的指标时,消费者迫切需要一套全新的标准和维度,来为自己的购车提供参考。这样一份榜单,有利于帮助大家拨开云山雾罩的营销话术,发掘新技术背后的真正价值点。


说白了,只有“有用的”新技术,才值得大家买单。



智能驾驶


2022年的智能驾驶领域,依然没有“放手”的奇迹发生。“高阶”辅助驾驶,依旧只是人类的助手。但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交付,让汽车面向无人驾驶,走出了切实可行的一步。尤其是华为搭载在阿维塔11与极狐α S上的城市NCA,让我们看到了无人驾驶的曙光。


不过在此过程中,特斯拉FSD无论是在使用体验,还是传感器成本上,依旧是国内汽车企业无法逾越的标杆。只不过广袤的太平洋,足以在全世界划分出两个智能驾驶流派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虎嗅APP中点击图片即可放大哦)


智能座舱


所谓智能汽车,座舱里的“智能”绝对是消费者感知最为强烈的部分了。然而,该怎么做,才能让消费者一见倾心,不同车企有自己的想法。还记得几年前有一些新车,号称可以在车里用语音操控家中的智能家电吗?如今像理想这样的公司,干脆选择把家电装进车里了。


看看,只要车够大,怎么都好说。而另一些企业,例如蔚来,反而在用新技术做减法,把大屏幕放进AR眼镜,而不是塞进汽车后排。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句八字箴言放在寸土寸金的汽车内饰里,尤其是如此。不过话说回来,谁不想要大彩电和大冰箱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虎嗅APP中点击图片即可放大哦)


能量系统


也许从发明之初到核动力汽车实现之前,能量补给这一问题将永远伴随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而这注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某一个车企或者公司,甚至不是某一个组织乃至地方政府能轻松搞定的。


不过,新技术和新模式,依旧给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惊喜。从对于一辆车能耗的极致优化,到覆盖全国的补能体系搭建,总有些人和企业在围绕用户可感知抑或看不见的领域,持续努力。也许不久之后,90%的场景里,加电将不再是痛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虎嗅APP中点击图片即可放大哦)


工业革新


科技产品,有四个轮子的手机,智能终端……汽车在新时代的这些新帽子,让很多人都忘却了,这其实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重要和领先的工业产品之一。


是的,汽车的核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旧还是生产制造。而只有在底层的工程和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汽车才能承载那些,基于用户使用场景所拓展的新功能。


更重要的是,汽车要想做的更便宜,生产环节的降本增效必不可少。于是我们看到,像通用这样的传统车企,在电动汽车平台层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而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也为该公司的持续降价,提供了底气。


你所能感知到的体验,其实少不了底层技术的创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虎嗅APP中点击图片即可放大哦)



在哪些领域“还是有机会”?别错过这场直播!


点击预约


1月12日(周四)虎嗅F&M节直播间,等你来“抓”!


“登陆”虎嗅F&M站,享用更多精彩内容。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