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1-17 07:45
博士回县城月入1.3万,“想卷,卷不起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塔人才(ID:cingta-job),作者:青塔人才,头图来自:《不求上进的玉子》


如果在大城市注定只能做凤尾,要不要回县城老家成为“鸡头”?


近年来,多个县城发布引才政策,让人们质疑,去县城能干啥?随着多所好大学接连落地县城,质疑声也逐渐消退,转变成观察式的、更加深邃的目光。


村里来了“双一流”


2022年10月,随着60岁的丁先生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上签字,67户丁家埭村的村民已全部达成协议,这一工作在13天内顺利完成,提前两天结束。在丁家埭村原址上即将拔地而起的,是投资54.75亿建设的宁波大学方桥校区。新校区将支撑宁波大学医学部未来的发展。真真是村里来了个“双一流”。此外,10月12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确定,将与慈溪周巷镇人民政府共建宁大科院首个分校区——周巷校区,并计划于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


县城里的好大学,越来越多。


作为全国农林水学科发展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扎根陕西杨凌,学校是我国最早在县域办学的高等学府。还有石河子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早已在县城“扎根”。


河北省怀来县,迎来“北京理工大学怀来校区”;江苏省太仓市,迎来“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稳稳坐落在四川省广汉市(省辖县级市)。2020年10月,随着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新校区落成,义乌也迎来了第一所本科院校。同年年底,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也在义乌揭牌并开工建设。


2022年8月,福建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从2015年开始通过校地合作模式共建的福州大学晋江科教园正式升格为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同月,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设计学院近百名高年级研究生,顺利搬迁至东氿校区。


实际上,能引来高校落户的“县城”,并不小。根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江苏昆山、浙江慈溪、浙江义乌、福建晋江4个县级市已超越上百座地级市,跻身105个“大城市”行列,昆山市更是以4748.06亿元位居2021年GDP十强县榜首,也难怪昆山杜克大学愿意选址于此。这些在人口规模、经济体量上都具有优势的县级市,正在通过加强高教发展为储备人才资源。


也有一批名校博士,也如落户县城的大学一样,逆流走入县城。


博士回县城,月入1万3


随着教师降薪风波,大批名校毕业生正在考虑逃离深圳。而早离开几年的李杰(化名),已经入职昆山杜克大学。不能说富得流油,但至少有个人生活。


“没什么科研压力,每个月最少到手也有一万多。比较清闲,还挺想念在国外做博后的那段日子。我那个前女友应该没想到,我在县城做老师,拿着一线的工资,这日子不比她在深圳做博后舒服?”


陈晨(化名)是同学口中“幸运的混蛋”。他回到老家常州,入职了“藏”在老家某县级市里的某211高校新校区:“目前这个校区不搞非升即走,我有编,承诺税前年薪23万起,到手差不多1万3千元,每个月5千元房补。放假就开车回家,想花钱都没地方花。”


人比人气死人。陈晨说,他认识一个同样是返乡的医学女博士,房补200万,每月人才津贴1万元,因为是当地户籍的博士研究生,政府还奖励30万。


某乎上也有人晒起了在县城享受副高待遇的“幸福生活”:“县城的房子就五六千,不过家里有房也不着急买,房价还在跌,目前准备买个车,考虑整个宝马x3,但又觉得没必要,想要支持国产买个比亚迪。”



大家的分享可能存在主观修饰,但客观来讲,如果真的去到县城,博士们选择的工作单位无非是高校科研机构和当地事业单位、政府。在高校的,薪资水平与本部持平;考进体制的,薪资待遇也依据明文规定执行。


除此之外,各个地方为了引进博士,接连出台引才政策,第一眼望去,很难不心动几秒钟。



反卷的博士,转头进了县城大专。根据万能的青塔人才社群爆料,一些县城里大专,博士享受副教授待遇,每月收入1万3千元起步,讲师最低都有9000元收入。



想卷,卷不起来


在中部某县城大专工作了三年的张合(化名),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躺平”日常:“子夜,心血来潮,为长远计,欲申课题,起坐开灯开电脑,灵台清明,恍然醒悟——笑死,人在大专,写啥课题。看完两集美剧,欣然入眠。”


她是为了逃离内卷来到县城。现在想“卷”,发现根本卷不起来——一方面是平台限制,让身边的同事都躺得很平,根本没人关注科研;另一方面,是县城里盘根错节的人情世故。“之前因为一些项目,需要买个3万8的测绘仪,小领导推三阻四明里暗里不让买。还好财务那边的负责人是我老公的大哥的高中同学的老婆,请人家吃了一顿饭,解决了。”


王小明(化名)毕业于某985高校材料学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发表3篇二区及以上SCI论文。出身寒门的他毕业后去了北方一座三线小城的二本高校。


“像我这样的穷博士,在省城买房的压力实在不小。但是A市房价当时也就4000元左右每平方,减掉人才引进的待遇,我还有余钱买一辆家用汽车。”


根据A学院官网当时公布的博士人才引进待遇,一般博士所获的资金补贴在50万元左右。若无需安排配偶工作,还能追加补助。这对于出身小山村的王小明来说,是一笔不少的经济支持——在省城,他绝对拿不到这么多。他看得很明白。


当他入职近半年,更是哭笑不得:“自从来了这边教书之后,一个有质量的全国性的大会邀请通知都没有收到过,我读博期间都还每年去参加过好几个。”


小城市虽然房价低,生活压力小,但同样面临基础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母亲的看病问题成为了王小明一块心病。“整个A市只有一家三甲医院,复杂一点的病都需要去省城看。”


不管是在省城还是在县城,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坏。只要做出了选择,享受到了他人的羡慕,自然也得承受相应的代价。这些问题,往往总是“卡在中间”的那拨人最难抉择——无法为了科研看淡一切,也不敢真的躺平。


除了做抉择的人,社会的“审视”往往比当事人喧闹,“浪费学历”的观点也一度甚嚣尘上,好像名校博士去县城是一件多么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尤小立写道:“博士学位的社会认知决定了对读博者的高期待,博士学位的培养定位决定了对读博者的高要求,而个人的人生选择如何适应这一期待和要求,则应该是攻读学位者在学习博士前期课程的伊始就要三思的。”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博士招生人数将突破13万,在读博士生达到约56万人。以此推断,每年7万左右的博士毕业生的命运将会继续突破下探的底线,并且在短期内没有触底反弹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塔人才(ID:cingta-job),作者:青塔人才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