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2-17 08:30
人口少就涨工资?想得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凡油条 (ID:ffyoutiao),作者:豆花,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新冠危机给美国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冲击仍在持续。美国持续高通胀的背后,主要源于劳动力报酬的刚性增长,劳工荒问题已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和美国经济前景的重要决定因素。虽然我国可能不会经历长期持续性的劳动力供应紧缺,但却面临稳就业压力较大的现实环境。


一、美国持续高通胀的背后,劳动力短缺可能比供应链问题更加严重


回顾2022年的美国经济,有两个关键词是一定少不了的——高通胀和快加息。在过去的一整年里,美国经济都受困于急剧恶化的通货膨胀,以及随之而来的美联储迅猛加息。


自从2022年3月美国CPI(Consumer-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反映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是最常用的通货膨胀指标)同比上涨8.5%、创下近40年新高以来,其CPI一直在高位徘徊。


美联储也开启了一顿猛如虎的加息政策——2022年共计加息7次,全年累计加息425个基点,最终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到了4.25%~4.50%,远高于年初时的不到1%,到达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什么是通货膨胀?简单来说,通货膨胀发生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普遍上涨时,这意味着,同样一块钱,人们在今天购买的东西比昨天更少,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家手里的钱贬值了。


国家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所需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是很多人最熟知的通货膨胀的解释,所以也有不少人认为美国这次高通胀是由美联储超发货币造成的。


实际上,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只是纸币过量发行。回顾美国在一战、二战、石油危机中的几次大通胀,货币超发、供给收缩、需求扩张是共同诱因。


虽然货币超发因素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通胀上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引发通胀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来自于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供给端的冲击。


就美国新冠疫情后的这次物价上涨而言,影响因素无非也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


从需求角度来看,在疫情高峰期,美国采取财政与货币双宽松,美联储配合美国政府推出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比如对居民实施直接补助、失业补助、税收减免等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助长了消费需求。


但在供给端,疫情带来的航运停滞和工人短缺等问题导致了全球供应链断裂。


根据美联储编制的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2020年~2021年全球供应链压力陡增,美国也因此出现了原材料短缺、芯片短缺、集装箱短缺、港口堵塞等极端现象。而后的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则让这场通胀来得更为猛烈。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1年9月份之后,美国就已经停止了对居民的补贴政策,对疫情的防控力度也大幅减弱,按照一般理解,此前的供需失衡问题将逐渐缓解,通胀也该逐渐回落。


然而,正如美国总统拜登在回顾2022年时表示的那样,“我们进入今年时通货膨胀率仍然过高,家庭对价格感到担忧。”


具体来看,目前美国核心通胀中的核心商品和住房服务已经出现了回落的迹象,但以薪资成本为主要基础的服务价格通胀,仍然维持在了高位。


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雇佣成本指数上涨1%,已经连续六个季度至少上涨1%,延续了此前创下的自1996年以来的持续时间最长的纪录。也就是说,美国当前的通胀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劳动力短缺情况。


美国劳动力市场对工人的需求,远远超过了现有工人的供应,名义工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与2%的通胀率相一致的水平。如果“劳工荒”问题持续,工资增速维持高位,核心通胀难以回到4%以下,美联储货币政策仍然难以放松。


二、新冠危机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冲击未平,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仍在持续


首先要明确的是,尽管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经基本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但失业率这个指标,衡量的仅是没有工作且积极找工作的人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即失业率 = 失业人口÷16岁以上劳动力人口。


而真正能体现劳动力供给变动情况的,其实是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1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即劳动参与率 = 16岁以上劳动力人口÷16岁以上社会总人口。


2020年3月,受第一波新冠疫情的冲击,美国有超过12万家企业暂停营业和超过2300万劳动者失业,劳动力参与率遭遇了剧烈下挫。


即便随后经济重启,疫苗药物陆续出现,防控政策也不断趋于缓和,但美国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还是在持续激化。美国的劳动参与率至今也未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也就是说,现在有工作的人和正在找工作的总人数,是持续低于疫情前水平的。


结合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失业率情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想找工作的劳动者已经都找到了工作,美国劳动力需求缺口巨大。


美国劳工部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截至2022年12月,美国非农职位空缺数达到了1101.2万人,职位空缺率达到6.7%,仍处于历史上较高水平。


通过职位空缺人数/失业人数,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2022年12月,美国职位空缺人数/失业人数达到了1.92。这意味着,每1个失业者对应了1.92个空缺职业岗位,显著高于2020年3月的0.82。也就是说,目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确存在较为明显的供大于求的情况。


分行业来看,尽管美国的制造业供应链和生产也受到明显冲击,不过整体来看,接触性聚集性强的服务业劳动力紧缺情况比制造业更为严重。


住宿餐饮业是目前美国各行业中职位空缺率最为严重的行业,2022年12月的职位空缺率为11.3%,较2019年的5.2%增加了6.1个百分点。此外,其他服务性消费行业,比如教育和保健服务业、专业和商务服务业的职位空缺率也较疫情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持续性的劳动力缺口带来的是工资猛涨。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全年劳动力成本跃升了5.7%,创下1982年以来的最大年涨幅。


劳动力成本上涨将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而企业则通过将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使美国消费者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与此同时,高物价的存在又会提升工人的生活成本,从而使工人反过来要求更高的工资,将可能出现所谓的“工资—价格”螺旋。


三、超额退休、超额死亡与“长新冠”,使美国劳动力市场短缺存在长期持续性


如前文所述,美国劳动力需求缺口仍然较大,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参与率受挫。而距离疫情初次暴发已经第四年,为何美国劳动力参与率仍然难以恢复?


联储主席鲍威尔在11月《通胀与就业市场》的讲话中指出,当前美国的劳动力人口与CBO疫前测算的潜在劳动力人口比,大约减少了350万人次。


其中,超额退休是劳动力缺口的主要原因,可能占到劳动力320万缺口中的200万以上。


疫情后退休人数显著增多,其实是由两方面因素所驱动的:


一方面,美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自2010年就开始显著提升,老龄化的提升自然带来了更大比例的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


另一方面,疫情初期的裁员率为史上最高,部分老年人被裁退失去工作而直接退休;疫情中期,部分中老龄人口因健康状况恶化而提前退休;疫情后期,出于对健康等因素的考虑,也有老人选择提前结束工作并退休。


并且,在2021年年初美国通过的刺激计划中,包含了任何年龄提取401K免除税收的条款,这进一步刺激了中老年群体的提前退休倾向。


而中老年人口退休给劳动力市场供给带来的影响往往是永久性的,因为这部分劳动力基本上不会再重返工作岗位。同时,疫情导致的超额死亡和受“长新冠”影响到身体健康的人群,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美国劳动力的供给。


虽然目前疫情较顶峰时期有所缓和,但新冠病毒仍在蔓延。劳动者特别是接触性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依然存在不小概率的染病风险。


据CDC 2022年9月的披露,在感染过新冠的人群中,有13%左右的人会有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长新冠”症状,约2.5%的人会有持续3个月以上的症状,而有相关症状6个月以上的感染过人群中有60%曾因新冠住过院。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家庭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相关的健康问题一度导致600万人退出就业市场。随着疫情的好转,这些人大部分重新回到就业市场。但截至2022年11月,仍有166万人因新冠或照顾新冠患者、156万人因担心感染或传播新冠而不参加工作。


加上疫情期间美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快速放松,美国政府通过大额转移支付对居民进行补贴,失业补助曾一度超过平均工资。尽管目前补贴已经停止,但仍有劳动者不愿为获得比补贴还少的薪水去工作。


这种情况在平均工资水平较低的行业尤为明显。比如,沃尔玛公司在业绩疲软的情况下,仍然官宣给其美国区的职工大幅涨薪,就是为了在劳动力紧张的市场中留住人手。


然而,今年伊始,IBM、微软、谷歌等诸多大型科技公司却陆续开启了规模空前的裁员行动。据海外媒体统计,在2023年的前几周,全球科技行业裁员超过57000人,接下来预计美国科技企业整体还将进一步裁员5%到10%。


一面是被迫加薪留蓝领,一面是主动裁员去白领,科技行业与零售业就业形势“冰火两重天”,表明目前美国就业市场存在明显的大分化。


这似乎也预示着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日益加大,已经有经济学家警示,未来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招聘放缓可能会蔓延到制造业、建筑业和零售业等其他行业。


四、我国可能不会经历长期持续性的劳动力供应紧缺,但面临稳就业压力较大的现实环境


不少人担心,我国防疫政策优化之后也会造成劳动力短缺,从而出现类似美国的高通胀。


这种担忧其实也容易理解,此前海外国家放开疫情管控后,确实出现了劳动力市场明显紧缺和物价上涨的现象。不过,具体来看,疫情放开时间节点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


因为随着病毒的变异进化,尽管传染性有所增强,但病毒毒性下降,感染新冠后的重症率和致死率有所降低。开放时间较晚也为疫苗接种推广留足了时间,同样有助于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对劳动力供给的冲击会相对较小。


这已经在疫情防控放松较晚的日韩劳动力数据中得到验证,开放更早的美国和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受到的冲击明显更大。


而我国疫情防控措施调整节点明显晚于其他国家,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和重症率较以往的毒株明显下降。从我国目前的数据来看,尚未出现类似美国疫情冲击后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情况。


此前,受疫情感染高峰影响,快递、外卖和出租车行业的确出现了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但这种影响相对而言是短期的。相关企业也对劳动力暂时性紧张做出了较快响应。


例如2022年12月中旬,北京受到第一波感染高峰影响时,京东调集近2000名快递小哥陆续抵京;12月20日新闻报道称,美团外卖将继续在上海投入超2000万元补贴,吸引鼓励更多骑手跑单。


而且,与美国不同的是,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我国尚未颁布鼓励提前退休的政策,不仅不存在因提前退休而使部分劳动力人口永久性退出劳动市场的可能,还将逐步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所以,综合来看,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尽管短期内劳动力供给可能会受到一些扰动,但长期来看,我国可能不会经历类似欧美国家那样的长期持续性的劳动力供应紧缺。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我国新冠病毒感染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专家预测的第二波感染高峰也并未发生。


这可能是因为此前绝大多数人都已经“阳过”了,而从病毒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阳康”后体内抗体水平会维持3到6个月比较高的峰值,短时间内再感染的人只有2%的概率。


如果从去年12月算起,再过3到6个月,抗体水平慢慢下降后,如果出现一种冲击力非常大的新毒株,我国将可能在今年3~5月出现第二轮感染高峰,届时劳动力市场可能将受到一轮短期冲击。


不过,相比之下,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消费预期转弱等问题,我国面临的问题并非是劳动力不足,而是稳就业压力较大的现实环境。


特别是2020年以来,我国酒店餐饮等接触性服务业持续受疫情冲击,供给主体已经大幅收缩,而这类企业恰恰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末,餐饮企业本年度共注销吊销495457家,仅上半年注销吊销数据就超过了2020年全年。可见这工作岗位减少很快。


此外,我国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为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在如今经济前景面临放缓和不确定性、周期性失业接踵而至的情况下,完成稳就业目标的压力较大。


所以在劳动力还比较充足的国家,也不会因为劳动力短缺给人涨工资。要是再来一波新冠感染,可能劳动力还会比较充足,打工人面临的可能是染病的同时,“你不干还有别人干”了。


参考资料:


1. 李迅雷,陈兴.对美国通货膨胀及美联储政策的几个判断[J].新金融,2022,(03):10-16.

2.【浙商宏观||李超】三问美国就业市场,劳动力紧张何时休?https://mp.weixin.qq.com/s/WIyPzkcSX1cTTRBm_BKFtg

3. 西部宏观 | 2023年美国劳动力市场:“花无百日红” https://mp.weixin.qq.com/s/F7SN6GK24sxepGE3WUW_RA

4. 华泰宏观 | 美国劳工荒何时能缓解?https://mp.weixin.qq.com/s/zNSLEPONzUO4YZgLugQyHA

5. 中金固收|债市需要担忧劳动力供应短缺及其通胀么?https://mp.weixin.qq.com/s/59tBUdLw1lwH15GthaL8wg

6. 中金:美国四次大通胀的历史比较https://mp.weixin.qq.com/s/0qzd9i4WVNOUoiuh9w-RbQ

7.《中国金融》|2023年通胀水平温和可控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bank/yhpl/2023-01-31/doc-imyeancp0194334.shtml

8. 光大宏观周报:《为什么是服务型结构性通胀?》http://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macro/rptid/725304539663/index.phtml

9. 中国网:《金融、科技业“大裁员”,折射美国经济正面临衰退风险》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20/2022-12/06/content_78552879.shtml

10. 财联社:《美国裁员潮“不走寻常路”?这一回 最先丢饭碗的都是白领……》https://www.cls.cn/detail/1201567?os=ios&sv=801&skinMode=white&channel=0&province_code=1101

11. 新浪财经:《鲍威尔今天凌晨的讲话实录》https://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forexroll/2022-12-01/doc-imqmmthc6633167.shtml

12. 经济参考报:《看世界 | 美供应链危机短期难以缓解》http://www.jjckb.cn/2022-01/19/c_1310429747.htm

13. 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展望》http://www.cssn.cn/jjx/jjx_jjxp/202301/t20230102_5577287.shtm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非凡油条 (ID:ffyoutiao),作者:豆花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出海环境,特推出“出海潜望镜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资讯、链接头部出海平台,提升出海人在宏观趋势、平台玩法、品牌打造、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认知力,结交关键资源。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与我们一起高速进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