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3-09 08:15
为什么上海中产开始分批搬到乡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ID:LIFELAB2020),作者:碳酸狗,编辑:傻狍子,头图来自:《去有风的地方》


在上海,中产分两种。


一种活跃在“巨富长”(上海知名街区,巨鹿路、富民路、长乐路总称),居住在小洋楼,享受着付费阳光,每天白天喝coffee,晚上饮洋酒,活得像是电视剧里的民国贵族。


而另一群朋友,他们在市区有房有车,却选择了远迁去上海农村,从此过上了一种“背井离乡”的生活。


比如搬到奉贤的90后小李,她说周围邻居每次去市区,都会说自己“去上海”了而不是“去xx区了”。“当然,上海本地人,也会觉得郊区不是上海。”



即便如此,这群曾经的市中心中产,还是心甘情愿地分批抵达农村生活。


为此,他们或者接受弹性工作,或者选择超长通勤。总之,放弃了“巨富长”式的用消费堆砌的精致,选择去乡下重新建立一种新腔调。面朝小河,背朝天,当个精神富贵的闲人。


你要是问他们迁移的动机是什么?简单粗暴地来说,就俩字:实惠。


上海郊区租别墅,到底有多便宜?


沪漂走在街头上,抬头望向上海内环里的塔楼,每个小窗户代表一个千万W,想到自己每月工资的大头都交了房租,心里很难不掀起点波澜。


但是有房的上海本地人心里的苦水,却是自己除了住房以外,其实一无所有。


Lia在搬去农村前,算过一笔账。和家人一起住,虽然没有房租,但是每月也有个小五千用于补贴家用,这5000块分别是水电费、两个车位费、物业费和各种出游、日用品开销。


5000块对Lia来说不是小数,毕业后在本地一家出版社工作了五六年的她,账户里存了不到5万,Lia形容自己是“光鲜亮丽的穷人罢了”。



早就苦于“寄爹妈篱下”的生活,在一次和家人去远郊农家乐的时候,Lia第一次了解到了上海农村自建房。


“在农村,村民们大多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宅基地,住宅想盖几层楼就盖几层,一栋楼两百平与三百平之间的差异,往往只取决于房主批发水泥建材时的一念之差。”那一刻,Lia感觉格局被啪地一下打开了。


别看这些自建房地处农村,实际上居住档次一点不输那些动辄大几百万的“欧式奢墅”。


所谓彼有后花园,此有小菜园;彼有护城河,而此有村口小河,不但依山傍水风光好,还能搞点水产养殖丰富生活。


图片来自:@duolong882


对于在市区鸽子笼憋久了的Lia来说,看到这样气派的自建房,很难不被震惊到。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租金简直太便宜了。“我看了下自建房租房网站,最低每年只要2~3万,就能租下郊区农村里一套上百平的别墅,对比一下这个价位,你在市区是租不到房子的。”Lia说。



不过,这些低价别墅只是毛坯价格,真要是租下,还得精装修一下才能入住,像那些拎包入住的自建房别墅,一年租金大概4~5万。


不过对于这些市区有房的上海人来说,可以DIY的毛坯房,才是村里租房的乐趣所在。


90后小李也准备搬去乡下自建房了。她认识的一对夫妻,就在浦东机场附近的生态园,用低至每年1万的价格,与房东直接签下了整整60年的租房合同。四舍五入,算是直接买下来那套住宅。


图片来自@una villa须臾纳里庄园 改造的上海农村自建房


后续这对夫妻额外花了20来万装修房屋。“他们把地面都换成了木地板,说是要给小孩足够宽阔的室内爬行空间,全屋装了智能家居,提前适应几十年后的养老生活。我去参观的时候,最惊到我的,是他们在天花板上装了展厅级的射灯,农村自建房瞬间就有了时代美术馆的味道。”小李说。


没有种草乡下自建房之前,小李也对这种生活模式充满质疑,还觉得花如此大代价在农村久居真的值得吗?


直到后来她也搬去农村后,才确信去乡下才是上海中产命运的福报。


为什么上海中产,都喜欢住在郊区?


在分别去了嘉定和青浦里看房后,小李很快就以每月3200块的价格,租下了一栋自建房。


对小李来说,乡下租房的必要性,在于她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我从小就和家人一起住,随着年龄增长,明显感觉个人空间越来越小,谈了恋爱也有门禁,每天晚上12点必须回家。”小李形容自己是没有成年自由的成年人。


像她这样面临居住困境的本地年轻人比比皆是。“我的发小们都会本地就业,离开上海能去哪儿呢?毕业了也都是按照父母建议,找份清闲稳定的工作,工作体面,收入却很低,住着家里的还能‘精致穷’,日常消费不愁的,自己租房就真变成穷人了。”


在这种需求下,农村租房就成了折中选择。决定搬到乡下后,小李接受了长途通勤的日常,每天她8点出门,准时下班,绝少参加同事活动。但是,有一些上海年轻人,为了住上大房子,选择直接辞职。



在美国留过10年学的Vivew,对大房子有一种情结。


念书的时候,她就住在美国的大农村里,当时家人给她买了一辆Toyota,平时有购物需求了,就开车去离家10公里的沃尔玛血拼一下。“美国乡下的道路很宽敞,你不会觉得住在乡下不方便,三十公里内,都是一脚油门的事儿。”Vivew说。


养了大狗,Viview更想搬到乡下


回到老家上海后的第一周,她就被市区交通搞到发疯了,“住在市里上班通勤,就是一种刑罚,一种精神折磨。”


除此之外,Vivew还发现,即便有留学经历,工作的收入也只能维持温饱。“公司停车,17块1小时,还得靠抢,每个月光停车就得花出去小2千,这还光是停车,我当时在广告公司上班,同事们订餐,起步都是40块,稍微吃好点一天就得200块,赚的钱还不够基本支出,我还得倒贴钱上班,幸亏住在爸妈闲置的房子,不然真怕睡大街。”


图片来自@una villa须臾纳里庄园 改造的上海农村自建房


兴许是被工作压榨到了极致,某天,Vivew忽然很想逃离这种假精致假体面的生活,她决定给自己一个悠长假期,离职搬到乡下,试试能不能靠做自媒体养活自己。


“搬到乡下大房子,就像是回到了以前那种生活,生活节奏慢了下来,虽然不知道创业能否成功,最起码物业费和停车费免费了。”Vivew说。


对年轻人而言,搬去郊区是为了重新拥有对生活的掌控权。对上海中产家庭而言,去农村,是为了养娃,也是为了提前谋划未来。


因为疫情长期居家,全职妈妈Meimei有了PTSD。“我家孩子才五六岁,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规律运动是必须的,像去年大半年时间都没有去打橄榄球,没有上马术课,孩子的精力都无处释放。”


最近几个月,Meimei身边不少中产家庭都有了去农村置业的需求,为的就是能给孩子充足的成长空间。“去参观了才发现,农村自然资源丰富,闲暇时还能带孩子玩划艇,钓个鱼,节假日小住一下也很好。”


住在乡下,真的能够彻底松弛?


上海郊区住别墅的日子很快活,但时间久了,随之而来就是各种焦虑。


在奉贤区住满一年后,小李时常会有一种担心,年纪轻轻就来乡下躺平,会不会就这样废了?


无滤镜版地皮种菜


过去1年,小李每天准点下班,既不参与同事饭局,也渐渐和市区的朋友疏远了。“因为通勤远,有人喊我喝酒,我只能用‘要开车’或者‘住太远’推辞,拒绝次数多了,人家也就不喊了。”


为了避免和城市生活脱节,小李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就是每个月至少要在市区看一场演出和一场展览,来保持一种输入。


就算不改造,也能实现院子自由


这一年,对小李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养成了自己做饭和早睡早起的习惯,气色上肉眼可见地好了。“吃的蔬菜都是隔壁房东大哥投喂的,真正的绿色有机。”小李调侃说自己“不用逛山姆,山姆大叔也会给自己送菜上门。”


焦虑时常会有,如今小李在市里有一套房子也接近装修尾声,虽然回去不用和家人挤了,但她还想再乡下再继续生活一段时间,用她的话说,就是身体早已诚实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不是我不想回城,是我的肝说它想要好山好水。”


结语


去乡下生活,从来都是有门槛的选择。


如果你在市区有工作,就要接受每天的超长通勤,如果你在市里有朋友,就要主动放弃很多社交……关于乡下生活的不便捷,人们可以列举出无数条,但是对于这群早就逃离市区去乡下的上海中产来说,迁移的动机,一条就够了。


“上海生活不只有‘巨富长’,也可以是乡下的自建房。”小李告诉我,“不是每个上海人都是早咖晚酒,但是不管在哪里生活,总爱追求点腔调是没错的了。”


当市中心的精致都被明码标价了,一部分上海人,选择在乡下的自建房里,提前上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ID:LIFELAB2020)作者:碳酸狗,编辑:傻狍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