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No.4

2022-12-23

大志聊职场 大志聊职场

人到中年四件事:找饭碗、建护城河、拒绝不适合、避免功能性文盲

主理人:
人到中年要搞清楚四件事:找到饭碗、拥有护城河、不做不适合的事、避免成为功能性文盲。此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1. 找到后半生的饭碗意味着什么?

有些人始终觉得自己年轻,只能说他们心态好。衰老从30岁就开始,体力、脑力、精力每年减少1%。不要小看这1%。等到60岁时只剩30岁的73%。同时,我们确实可以靠适当锻炼,适当延缓衰老的过程。


尽早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踏踏实实走下去是每个中年人最终要面临的问题。


我本人运气很好,40岁找到后半生的饭碗,就是做自媒体,集中于视频、音频和文字内容。5年过去,新项目一律不接。偶然还有些咨询项目找上门,我只是简单提建议,不会拿钱更不会全职去做。40岁之后,管理咨询已经不是我未来的方向。


年轻时我喜欢做各种不同的项目,希望能找到自己喜欢又能赚钱的事,运气很好四十岁找到方向。


如果没找到恐怕会像大部分中年人一样在公司里忍气吞声、凑合活着,社会给中年人的机会和选择并不多。


2. 怎样才能拥有护城河?

人到中年,我们如果能够找到喜欢、擅长又能赚钱的领域,那就一门深入积累优势,说不定还能在中年之后养家糊口。我们要选那些“看起来不太难,但是经过坚持之后又能形成壁垒的事”。对于我而言就是讲书。如果是2016年写讲书稿或者讲书,那都是很赚钱的事。据说有人写一篇讲书稿就能收入过千,现在是2022年写一篇讲书稿,一万字给300到400元稿费,很多人觉得钱少不再写。


写讲书稿已经不能赚钱,讲书本身也是如此。所谓大咖的“讲书培训班”无非是想骗钱。如果讲书还很赚钱,大咖就不出来开班骗钱了。


我本人从2017年9月18日一直讲到今天,5年积累形成壁垒。有些人可能觉得也没什么。只是中年人的坚持年轻人未必能做到。


3. 不做不适合的事是什么意思?

每个人都有不适合自己做的事,人到中年之后远离不适合的,才能有更多机会。人到中年,精力有限。如果我们发现有些事不适合我们那就干脆不要沾。于我而言应该是直播带货,2019年直播最火的时候,我试过带货不过很快放弃。


互联网会放大某些效应。举个例子,我很喜欢《终身成长》这本书,直播的时候只要讲这本书,就把购物袋挂上,卖书还有提成。看着挺好。2019年有一阵我每天开直播,不可能只讲《终身成长》。我喜欢的书提成不高。接下来,互联网会引导我卖提成高的书,这样同样的时间能赚更多钱。时间一长我就会丧失初衷,把自己变成一个卖书的售货员。并不是卖书的售货员有什么不好,只是单纯不适合我,我喜欢去做更有趣的事。


4. 避免成为中年功能性文盲是什么意思?

我在网上看到六哥(张立宪)的一次访谈,提到“功能性文盲”。他说有些中年人到了一定年纪,虽然还识字,可已经不能接受新观点,这就是一种文盲。无论任何年纪,我们得有意识地接受不同观点,而且得承认不同观点有可能是对的。


2022年初,我在网上发布一个视频讲表扬对孩子有害。孩子取得点成绩,你就表扬他,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厌学。孩子为赢得表扬,会选择特别容易的事做。正确做法是:如果这个挑战太容易,应该因耽误时间向孩子道歉。之后,要找合适的难度让他们去练习,如此才能进步。表扬没问题,错误表扬有问题。


后来收到一个网友负面留言。我没有骂回去,而是反思各自观点与证据,防止自己成为功能性文盲。


年过40岁之后,我们的想法会变得僵化,对此要处处小心。


5. 人到中年,要看清核心利益是什么,否则只剩吃亏。为什么?

上周出门遛弯。在某大院门口,一辆车碰倒了骑共享单车逆行的一位中年女士。明显事情并不严重。一来车不大,二来女士已经从地上爬起来,骂骂咧咧不让司机走,然后中年女士就报警了。我遛弯半小时回来,刚好看到警车把两位带走。女士说浑身疼,司机说一定得去医院给你做个全面核磁共振。两人手拉手上了车。


两位都没有看清自己的核心利益,耽误了自己的时间。


我觉得是各自有事要办,设置成本线,才能解决问题。比如司机想好200以内就给钱走人,女士想“不能少于500”。以此为基础沟通,寻找解决方案。


事情呈现的结果不是这样,女士好像心里不痛快就是要拉着司机做个了断。司机也认为自己不怂,上天下地陪着你。甭管那天上午各自有什么事,肯定都耽误了。


如果被碰到的是我,没事转身就走,没空耽误;如果是我开车,至多赔500元,再多只能报警解决。


生活中也见过一些喜欢较劲置气的人,每次都能得便宜,整体看来是在消磨自己。


6. 不努力的人将被慢慢收回天赋,这是什么意思?

相关脑科学研究成果显示,确实存在用进废退的情况。据说,孩子出生时拥有一千亿个神经元,三十岁之后每天死1,000个,而且是不能再生。死的这1,000个就是我们不太使用的部分。


每个人都有天赋,天赋的英文翻译之一是Godgift(神的礼物)。如果不长期练,那神就要收回去。其次,个人能做的事情不多。只要在自己看重的地方上下功夫,让天赋有所发挥就行了,越练越熟,越练越好。


从2005年写博客开始一直到2021年期间我从未停笔。后来开始录视频就不怎么写了,其实就是懒。功夫不能撂下,于是重新开始。2022年初再次开始写文章,前几篇明显感觉到手生,属于天赋被收回的状态,十篇之后就越写越顺。即便天赋已经被收回,我们也有机会通过努力把它拿回来。


见过一些中年人喜欢抱怨,学不会这学不会那,真相就是懒。以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就轮不到拼什么天赋,很多人都不够努力、不够看。


7. 相由心生与诸业自造,这是什么意思?

三十岁之前,如果长得丑与遗传有关,得怪我父母;三十岁之后还是长得丑,那就只能怪自己。日常行为确实可以塑造相貌。如果每天龇牙咧嘴琢磨怎么占便宜,时间长了相貌多半很狰狞;如果时常笑,那多半面相比较和善。


上周,我发了一段有关积极心理学的视频。有个网友留言表示:“积极心理学是骗人的,为什么要积极?”


我看对方头像吓一跳,像是夜叉再世。


当时心中不免升起一丝怜悯,对方看着都六十多岁,多半不会改变。可想而知,他的人生充满了痛苦。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人每天愁眉苦脸,或许是运气确实不好,或许是觉得每个人都是来骗他的,觉得世界对自己不公。紧紧抱着这种想法,他们确实没法高兴起来。


8. 为什么要感谢愿意提点我们的人?

最近,我注意到有个老朋友开始沉迷直播,他不是看直播而是自己直播带货。首先直播带货只是个形式,如果你想赚钱,可以换别的形式。直播就是把人变成了售货员,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为什么直播能卖出东西?这种形式跟售货员离得比较近,这是消费主义裹挟我们的一个产物。如果有谁把直播当成终身的事业,那我会离他远点儿。这位我之前认识的人就号称要把直播当成事业,听着感觉不靠谱。


我年轻时总是有类似不靠谱的想法。还好有几个朋友总是能提出不同的意见,朋友说完之后我多半立马清醒。


人在年轻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容易走错路的。如果我们在职场或者生活中能够遇到一两位老大哥、老大姐愿意提点我们,那真的要认真听。他们分享的可能就是他们年轻时栽跟头的经验,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谈的。


9. 做事要谨小慎微,不经意的细节就足以说明我们是怎样的人,为什么?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我住高层,有的时候跟快递师傅一起坐电梯,我是差一层到顶。如果快递师傅跟我到一层,我就会帮他摁一下顶层。这样电梯从最高层下来的时候,说不定他还能赶上。因为我们这边楼层比较高,如果错过一个电梯,有可能就等十多分钟。我发现不同的人反应不一样。


有些人就明白怎么回事,会说谢谢。有些人则会说:“赶不上,没用!”


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体现了真实想法,是内心尚存光明还是觉得世界暗无天日。


第二个例子是我2022年6月办理自己的社保关系。正好有十多年不联系的同事给我打电话,问社保怎么办。我就给他讲相关过程,之后这位前同事说:“哎呦,原来你什么都没办成。”按照他的标准,我什么都没办成。有人可能觉得这挺正常,大家关系好,所以不见外。但在我看来这位前同事只是习惯了凡事都从负面考虑。


谨小慎微不是想办法隐藏自己,而是谨言慎行。能给别人带去光明更好,不行的话也别给人添堵。


10. 与其投入精力搞营销,不如就把手里的事做好,为什么?

前一阵,我看某位所谓知识类大咖博主直播,每天晚上给自己的商品吆喝。他卖的是“IP打造培训班”。如果真想打造个人IP,那么应该花更多时间,更多心思琢磨产品,而不是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网上推销。翻来覆去就一句话:“我的IP打造课程能让你爆红!”


这位知识大咖今年40岁,号称自己爆红之路可以复制。一来他怎么红的算不算红都是个问题,二来即便他真的知道自己是怎么红的。曾经的环境和平台现在是否还存在。如果这些条件都没有了,大咖的那一套方法估计没用。而这个知识大咖就把自己爆红的经验总结出来,整理了一套课程。大咖真的红也不会出来卖“怎么红” 的课。


与其浪费时间做直播营销,不如把事情做好,向这个社会提供价值。有价值,自然有人愿意付费。退一步,即便没有人愿意付费,我们至少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


此处,引用《黑天鹅》作者塔勒布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任何超越产品功能的介绍都是诈骗。”人到中年要搞清楚自己吃几碗干饭。


人到中年,在职场上已经走过20年甚至更长的路,每个不经意的选择最终会决定我们的命运。各位朋友在职场上遇到过哪些耐人寻味的事,欢迎在留言区讨论。